1、0植物保护通论期中作业姓名: 王 欢 学号: 201101130062 专业: 11 设 农 教师: 袁 盛 勇 时段: 周一、6 7 节 1害虫抗药性产生的原因概述摘要 无论是常规农药,还是新研制的各种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性 ,如盲目提高药液浓度、增加用药次数等,致使农药药效大大降低 ,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本文分析抗药性产生的原因以及简要的防御方法。关键词 害虫、抗药性、农作物、使用农药前言 科学研究表明,目前至少有 600 多种昆虫产生了抗药性,一方面,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我们不合理的使用农药等理化因子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结合了棉铃虫、菜青虫、玉米螟等
2、多种典型的植物虫害的特点、原因、防治方法等论证观点,对植物虫害的抗药性进行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的总结。指出了植物虫害抗药性产生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在阐明观点时进行事例分析,是在把握大方向的基础上,对害虫抗药性产生原因的基本概述,并根据植物虫害的特点和抗药性产生的内在原因和外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主要预防和治理办法,适用于绝大多数植物。但我们还需认识到,植物虫害是一个不可完全避免的问题,害虫对农作物的取食,与生态平衡等因素也存在关系,我们无法彻底的消除害虫的坑药性,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的科学方法,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1.自身防御能力1.1 表皮阻隔作用的增强
3、杀虫剂要进入害虫体内产生毒杀作用,首先要通过的第一道防线就是昆虫的表皮阻隔层。但对抗性害虫则不同,杀虫剂的穿透表皮进入体内的穿透速率往往明显下降。如某抗性家蝇种群对马拉硫磷的抗性为 18 倍,其表皮穿透速率较对马拉硫磷敏感的同种品系下降了 75%多。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药剂对抗性害虫表皮穿透能力下降,是由于多次施用药剂后 (即存在选择压),表皮通道结构在药剂诱导下产生诱变以及表皮中沉积了更多的蛋白质、脂肪和骨化物质 (几丁质) 所致。需要指出的是,表皮穿透速率的下降一般很少单独在害虫抗性水平的提高中起作用,它往往都同时伴随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即代谢能力 ) 的增强。如一种对二嗪农有抗性的家蝇 S
4、KA 品系,由于穿透速率下降,加上微弱的谷胱甘肽转移酶的解毒作用,抗性就增加了 510 倍。原因是表皮穿透性下降后,进入虫体内的药量极微,而这微量的药剂又被解毒物质 (酶) 降解了,没有对靶标部位起毒害作用。从外部看,就表现为害虫的抗药性。 1.2 增加代谢能力害虫的多数抗性机制都与机体代谢解毒能力的增强有关。而代谢解毒又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正常情况下,昆虫体内的某些解毒酶都保持着一定的量,以分解代谢外来的不利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生存的物质。在抗性昆虫中,这些有关的解毒酶的含2量大都大幅度提高,酶的结构也发生一定变化,使酶自身的结构活性大大增强。1.3 靶标作用部位的改变绝大多数的杀虫剂都是神经毒剂
5、,即毒剂在机体内经过运转,最终的作用部位(靶标) ,大都是神经系统,通过打断正常的神经传导而使昆虫致死。生物的神经传导系统 (或称为反射弧) 一般主要由感觉神经原 (外周神经系统)、中间神经原 (中央神经系统)、运动神经原及肌肉 (反应的运动器官 ) 等构成。在神经原与神经原之间、神经与腺体或肌肉之间,都不是机体细胞直接连接的,而是以突触细胞相连。突触与突触之间实际也没有真正直接接触,而是依靠某些神经传递物质来联系的,如乙酰胆碱等。在抗性昆虫中,由于药剂长期的选择作用,突触间的物质传递活动已对药剂的干扰或破坏作用有了很强的适应性,发生了某些改变,甚至完全可以不受药剂的干扰而进行正常的神经传导作
6、用,这时、毒物药剂就失去了效用,昆虫不能因神经传导中断而死亡,表现为抗药性。 作用部位的改变可以有多种类型,但目前研究较深入的一般是突触间催化神经传递物质乙酰胆碱释放或接收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改变和抗击倒基因 的改变。2环境因子的影响2.1 农药使用不合理目前,使用农药防治棉虫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抓不住防治适期,有一些棉区,群众一般年份防治棉铃虫多是看邻村、邻地、邻居施药就打“保险药”、或者盲目提高浓度打“ 彻底药” ,不是根据各自棉田害虫发生情况适期施药、遇到特殊年份即易错过适期,一次防治不行就简单地增加次数、提高浓度,甚至反复用药;用药不对口,有的是盲目乱用,防治对象与农药不对口,有的是盲目滥
7、用,一种菊酯使用效果好就包治百病百虫,不论见虫不见虫,也不管是什么虫,每隔三五天就打一次“定期药”,还有的是盲目混用、乱配;田间施药操作不恰当,主要是走速太快,打不匀,打不透,喷头方向没有根据防治对象,施药目的而变换。2.2 特殊的气候对抗性起诱导作用特殊的气候也可对抗性的产生起诱导作用,一方面,菊酯类杀虫剂的药效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与湿度呈负相关关系,湿度越高药效越低,害虫耐药力越强;另一方面,特殊的气候 (如光周期、温度、降雨等) 通过适宜繁殖生长的环境条件同时作用于寄主植物和害虫种群,可间接地影响到抗性的增长。2.3 杀虫剂的分子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昆虫一旦对某一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也往
8、往容易对同类型 (分子结构属同类、作用机制相同的) 的其他种类杀虫剂产生抗性。杀虫剂的分子结构、以往的用药历史,对田间害虫的抗药性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选择作用类型不同、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品种进行轮换使用,就成为抗性预防和治理的手段之一。33.小结综上所述,棉花害虫产生抗药性、是内因、外因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所致,其中杀虫剂及其不合理的管理使用是主要的因素。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预防或降低植物虫害抗药性的影响。3.1 综合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把化学防治、农业措施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单一依赖化学农药的防治方法。3.2 与新农药轮换使用 如某地区害虫对某种农药已产生抗性
9、,就应停止或暂时停止使用这种农药,改用其他新农药。3.3 混合使用药剂把作用方式和机制不同的药剂混合使用也可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速度。例如作物对菊酯类农药产生抗药性后,将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混合使用,可抑制害虫的抗药性。3.4 轮换(交替)用药单一品种农药会诱发抗药性,生产中可生物农药、抗生素农药轮换使用,可以阻碍生物种群中抗药性种群的形成。交替用药就是在植物的某一生育期内,交替使用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农药。3.5 科学间歇用药若发现某种农药已经产生很大的抗药性,应间断或停止使用。当一种药剂已经引发了抗药性后,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停止使用,抗药性现象有可能逐渐减退甚至消失。3.6 应用增效剂增效剂能增加
10、杀虫剂的生物活性,提高药效。在某些农药中加入一定量的增效剂,是延缓或克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3.7 坚持综合防治方法病虫害的发生于土壤、气候、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相关,采取单一的防治措施4特别是 化学防治,容易产生抗药性。4.参考文献:01. 齐志茹 ,杨秀英.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策略. 河北林业科技,2007.12,第 6 期02. 刘雪梅,戚春峰,张树奎,窦丽. 大棚蔬菜育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长江学报,2012.1,栽培技术03. 王美平,刘建敏,王曼. 大学校园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建议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为例. 河北林业科技,2011.04,第 2
11、期04. 李苏轻,马建立. 果树病虫害抗药性的治理. 河北林业,科技星火 ,2007.605. 张秀花. 大棚果树土壤盐渍化的预防. 百花园,河北果树,HEBEI FRUITS 2001( 1)06. 刘新影 , 吕庆茹. 哈尔滨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 中国林福特产,2010.4,第 2 期07. 少江,谢良生,梁敏国. 几种棕榈科植物病虫害发生及防治. 广东园林,2001 年,第 2 期08. 克月民. 农作物病虫害杭药性的经验. 致富百科,第 19 期09. 许超. 作物害虫抗药性的防治对策. 农技服务,2007 年,第 6 期10. 苏群山,张兴启. 鲜食玉米如何防治玉米
12、螟. 植物保护,2009 年,第 11 期11. 宋海德. 怎样防止害虫抗药性. 致富短平快,2010 年,第 5 期12. 赤卜强,梁高健,颜发广. 卫生害虫的抗药性及防治. 中国卫生杀虫药械,2002年,第 8 卷,第 1 期13. 刘刚. 蔬菜害虫农药抗药性性易发原因与治理对策. 植物保护14. 舒昌彬,田时铭. 桑树害虫的抗药性及其应对措施. 蚕学通讯. 第 27 卷,第 3 期15. 邹梁斌. 如何防止害虫的抗药性.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1.8,第 12 卷16. 王巧兰. 农业害虫抗药性及其治理. 植物保护,2004 年,第 6 期17. 张春良, 廖燕俸, 严叔平. 害虫抗药性
13、及其治理对策. 武夷科学,2002.12,第 18卷18. 冯国民. 害虫抗药性产生的原因及客服措施. 植物保护19. 李洪波. 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及克服方法. 现代化农业,2002 年,第 5 期20. 王凛,廖文君,王文雪. 害虫抗药性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 25 期21. 潘雅文. 害虫抗药性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植物保护22. 刘俊利. 果园害虫抗药性的防止方法. 北方园艺,2003 年,第 4 期23. 黄清臻, 崔淑华, 李宏. 从细菌的耐药性到害虫的抗药性.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5 年第 11 卷,第 5 期24. 段丽霞,徐英. 茶树害虫抗药性的综合防范对策. 植物医生,2006 年第 19 卷,第3 期25. 曹晶晶. 廊坊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年,第 1 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