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碑刻简介.docx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56109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碑刻简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西碑刻简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西碑刻简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西碑刻简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西碑刻简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 西 回 族 碑 刻 简 介据南宁回族最新的人口统计。2008年,广西有回族人口约3.5万人,在自治区内各少数民族中列在第7位。据广西柳州、桂林民间口碑资料, 认为回回先民最早进入广西是在宋元时期。据说, 柳州市东门外鹧鸪台清真寺原有一块石碑, 上面有关于回回先民随狄青南征的记载,并说这些人后来留居柳州。直到太平天国与清军在柳州展开激战,鹧鸪台清真寺被毁, 此碑无存。据广西通志 宗教卷记载: 穿山清真寺是广西历史上最早的一座清真寺, 建于元代初期。但回族传入广西的高峰是明清时期,广西回族穆斯林的白、马、宋、常等20多姓氏大都是明清进入广西定居。据广西伊协1990年对区内各地调查得出,全广西曾

2、建清真寺37座,从其始建年代来看,元代1座(现存1座),明代5座(现存3座),清顺治至乾隆年间13座(现存11座),嘉庆至清末9座(现存5座),民国年间5座(均无存),年代不详的4座(现存1座)。由此可说明大量进入广西的回族穆斯林为明清两代。又中国回族大词典载:马昆岗,广西马姓回族两大支始祖之一,明河北宛城人,因无心仕宦,乃游历名山大川,曾先到广东,后入广西,定居临桂县旧村,随后迁桂林、南宁诸地。柳文中写道:(在柳州)“北京宛平县教门明故马公汝林之墓,生于庚午年十月十八日,殁于昭武元年十一月十八日。”碑中的昭武元年即康熙十七年。从文字史料记载,从宛平进入广西的伊斯兰人,其始祖为马昆岗,氏族谱载

3、:“昆岗公系直隶省顺天府宛平县籍人。顺治九年,卜居广西桂林村临桂县之旧村。”这说明柳州的“宛平马公汝林”是从桂林移居柳州。总的来看, 广西回族最初的聚居点是以桂林为中心的, 这主要是元明时期。在这之后的明末清初, 随着桂林回族聚居点的不断扩大和增加, 以及外省回族继续流入, 桂林回族开始向柳州、南宁和百色等地迁移。这样在柳州、南宁和百色地区的回族聚居点开始形成, 或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回族和伊斯兰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凡是有回族的地方,都建有清真寺。有清真寺的地方,在多数情况下,一般也都立有修建清真寺碑记、碑刻,用以记录清真寺的兴建史及当地回民的基本情况。碑记和碑刻记载的内容多种

4、多样,如清真寺修建与重修碑记,教义、教理碑记,捐资助学碑记和记述民族关系碑记等等。本文从桂林起就广西回族和伊斯兰教的碑刻收集情况及碑文的主要内容作一些初步的介绍。桂林作为回族在广西生活、发展的起始站,其回民人数占的比例最大,清真寺也是最多的地方,寺碑内容主要是根据儒家文化来阐明回族伊斯兰教的教义、教理的碑记,如桂林崇善路清真寺碑记和桂林崇善路清真寺核理法供膳碑。桂林崇善路清真寺核理法供膳碑现尚存寺内,高110厘米,宽60厘米。该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嘉庆十四年扩建修葺,占地3亩,是桂林市当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可观的清真寺。碑文开头提到“吾教其讲明而切究者”,“与儒教敦伦饬纪,正黜

5、邪道若同途”。继而强调了培养经学人才的重要性,“教既得其正,而学尤其人”。并希望“来兹学者体乐育之师心,思期望之众意,书而讲贯夕而习后传,道学昌明”。碑文曰:尝思正教是明而后至道著。吾教流传中域千有余年,其讲明而切究者,罔非忠孝廉义之行,与儒教教伦饬纪、正黜邪道若同途。第教既得其正,而学尤得其人。末寺自延元长马阿洪以来,学问渊博,经术湛深,固不胜述,即平日训诲之间,口讲手画,朝夕勤劳,切切然以明道,为者一时所推,夫是以闻风景仰四方,来学者不啻十之九焉。然而从学既众,供应之资每月乐有捐项,固见劝善之仁,而日用莫敷,犹需得饷之助。末等羡教学之得人,快斯道之有寄,相与捐资,积累十余年,子母相权,幸获

6、多金,既有房屋田亩,归入收租,而供应薪水,始克补其不足。虽然是举也,愿来兹学者,作乐育之师心,思期望之众意,昼而讲,夕而习,复传道学昌明,庶不失等清以白其心。廉以洁其志之冀幸云尔。是用勒石,以垂不朽。一、置黑窑巷内牯山田共六丘,该税小米一斗六升,价银六十两;一、置西门内外桥边铺房一所两间三进,价银一百五十两;一、置龙神庙大街铺房一间,价银二百五十两。道光十年岁次庚寅孟夏 谷旦 1又如,广西桂林潜经村“宗约”碑,它反映了广西桂林地区回族的情况,以及社会变迁对他们生活习惯何宗教信仰带来的冲击。据民国时期记载,潜经村居民约百家,其中四分之三为回族,但“彼等均知为教门,而失却教义之依1麻承福:桂林回族

7、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 年,第 358 页。据,故风俗、生活与汉族无异” 。该“宗约碑”记述了乾隆中叶该村回民祖先受汉文化影响修建家庙的情况。予族之先人,故老流传非西粤人也。第知出于洛阳,亦不知来自何时。考之断碣残碑,仅见十一代之祖宗信公为始,而以上寂无闻焉。此固代远年湮所致,实关后人不立家庙故也。今予族众除移居别村外,尚二百余户。虽世家巨族,而孝弟之道乌不可讲。前己巳春,商之阖族,以宗祠未建,无以修祀,事序昭穆,笃宗谊著,雍睦为言。咸曰:然。于是即捐丁资五百千。估计不敷,随有乐输者,又得三百千有奇。始择地于村之东南隅鸠工庀材。阅一载,而前后两层仅竣,而中楹尚有待焉。一本九族,毕集

8、于斯,春秋两祀,万古不废,后之子孙,若慎毋怠。厥乾隆六十年孟冬上浣,嗣孙如云谨志。 1柳州清真寺碑主要是关于重建与修葺的。在柳州民族小学现存有一块清真寺重修碑记,但其内容较为模糊。柳江有一座由广西提督马雄倡导修建于康熙十二年(1673 年)的清真寺,其占地三亩多,建筑分前后两院。咸丰七年(1857 年)寺毁于战火,光绪四年(1878 年)重修,民国初再次修葺,规模形制与初建时相同。白寿彝先生 1941 年经过此地时专门对该寺沿革作了考证,“谨考寺之崖略而捐赀者于石,庶后有所征焉” 。1944 年日军进入湘桂,该碑与寺内建筑都毁于侵略者的战火。韩退之谓柳子厚之治柳也。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而民各

9、自矜旧兹土。然吾读者方志,未尝载斯邑吾教杰出之士,而清真寺之兴建,亦考而不可得,岂记之有未详欤?辛巳岁夏,余自香港往蜀,道经柳江,至城内清真寺,获晤桂林翁教长永修,始悉寺之由来久矣。盖建于清康熙初年,广西提督马雄蛟腾驻节是邦之所创也。案邑志,提督军门署,亦雄所建。署址距寺仅数十武,殆为其同时兴也。清广西提督题名碑,载吾教宦斯土者六人:固原马雄,长安乌大经,成都许世亨、马应国、闵正凤,邓县马殿甲。而秦如虎则以柳人官粤浙提督,而其绩不详。惟雄久于任,自康熙元年,历时十有七载。寺中旧碑,谓1余振贵,雷晓静:中国回族金石录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第 396 页。雄没葬中寺左,然已湮没

10、而不可考。寺毁于康熙十九年清兵定吴三桂之变,复遭咸丰七年李永茂之乱,而吾教殉节者众,邑人建坊以旌之,非所谓矜旧杰出者欤!永修又谓窑埠村有回教冢。前为石门,有楼圯毁而石级犹存,门阙书“静观” ,旁书丁巳孟冬 。丁巳为康熙十六年,而雄尚健也。有明故冢三,而后知回教人之来柳者,始于明而盛于清。然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出相弟长,入相慈孝,亦如退之所云。盖回教之亲亲长长,与孔子之道相表里耳。寺之续葺者五,皆有碑记其事,而民国十年新葺门宇讲堂,未为文记也。永修稽古之士,属余补书之。余谨考寺之崖略而书捐赀者于石,庶后有所征焉。 1南宁清真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唯一的一座清真寺。它位于南宁市新华路25号,始建于

11、顺治年间(1664年1661年),初建时,在北门城外镇北桥左右。康熙五十六年(1718年),经宛平沈公任邕南太守年时改建于现址。嘉庆道光年间有修建。咸丰七(1857年)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民国十三年(1924年)改建为楼房。1967 年之后被占用,1980年复原为清真寺。1981年重建为三层楼房,占地1264平方米。一楼开饮食店以自养,旁为开水房;二楼为会议厅、宿舍和办公室;大殿在三楼,四壁外表用白色瓷砖装修,光洁明净,正窖壁镶嵌有用瓷砖烧制的彩色经文,大厅可容纳100 多人同时礼拜,常有外地穆斯林入寺礼拜。寺内保存的重建南宁清真寺碑记详细记述了南宁清真寺修建的历史(现保存完

12、好,并留有拓片) 。碑文内容如下:古之教者,由乡之国学而推之党庠术序,皆所以为教也。吾教之有清真寺,经云默思至德,即党庠术序之意焉,传圣经以释真主胥于是乎,可视为具文而不为留意乎。宁郡之寺,旧在仓西门外。康熙伍拾陆年,宛平沈公以蓟北真教门为邕南太守, 车之,百废俱兴,因见其寺尘嚣近市,不足以壮观瞻,捐廉买地改造于西门内,嗣是或修或葺,皆沿公之旧而不敢有所更。嘉庆甲子年,邕之人谋欲新,以继公之志,而又虑乎成之难也,采集同人,议捐本境,告助四方,集腋成裘,襄斯盛举,拾余暑而功始竣。其于金石水土之用,所费甚多,咸欲勒石以志不朽,邮书问序于余,予固谓礼拜寺之设即党庠术序之竟也,吾人士宰一方,有事于学宫

13、,即当有事于礼拜寺,故于承乏永寿,其余吾教之寺,亦曾兴学校重,今得诸君书,不胜欣然,因为书其颠末,以告之君子。虽然斯役也,倡始者虽属、冯、杨、蔡、1余振贵,雷晓静:中国回族金石录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第 434 页。诸君,然皆宦游四方,不能亲理,而始终其事者,惟宋辅轩一人之为多矣。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特授陕西永寿县加三级、记录五次、仍留陕西后补同知府临桂胡长尘撰。特授四川夔州府开县兼署直隶茂州知州加三级、记录七次、临桂白榕华书。今将捐修宁城清真寺大殿、二殿、过亭、两廊等处芳名开列于左(下略)嘉庆拾年拾贰月初三吉日此外,百色市中华街有一座占地1171.04平方米的清真寺

14、建于康熙年间,是白色地区唯一保存原貌的清真寺,也是广西境内现存极少的规模较为完整的清真寺之一。咸丰年间因遭兵乱,后经众乡老及教民竭力维护修缮,大寺才得以保存。寺内有古碑两块,一块字迹磨损难辨,另一块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所立,高120厘米,宽70厘米,字迹清晰,记述乐该寺建造、维修的过程以及寺产清单。1989年和1991年该清真寺两边厢房和礼拜殿得到再次整修,能容二百人做礼拜。其碑文如下:此地之有清真寺始自康熙年间。维时经费无出,颇形清苦,赖马洪德纯自行尽力捐出,购屋数间,送入寺内。又劝各教亲捐助,先后购屋共十间。四时节气动用,悉出租入。咸丰年间,遭发匪蹂躏,寺宇、房屋一派荒凉,幸有冯乡

15、老晓园竭力维持,尽心筹划,先将朝拜地所修盖,将房屋陆续修好,并将历年存余公项,添置房屋,经费始日见加增。傅乡老选之、马乡老华庭相继经理,将本寺头门、二门、大殿各处修建升高,妥乡老如松、普乡老昆山一同经理,观瞻始壮。马乡老秀珊接理,大殿四柱被蚁蚀坏,改立石柱,以期久远,并节樽常年经费,添置房屋数间。以今计之,本寺房屋几及二十间之多。年中一切动用,绰有余裕。是自兵燹以后,不是各乡老廉明公正,任怨任劳,我寺安知不化为乌有。所愿后来值理,咸体兹人之苦心,勉力维持,勿使陨越,则我寺将如日之升,月之恒,其发达盖未可量。俾将我寺之原委,经理之始末,勒诸金石,俾后人有所观感焉。并附列马乡老秀珊数目于后。今将寺

16、上遗存瓦屋地基列明于左:城外上横街左右边瓦屋三四间,坐南向南,坐北向北。另地基两块,前乡老手置。兴宁街左边瓦屋二间,坐北向南,前乡老手置。公馆地地基四块,前乡老手置。十字街左右边瓦屋三四间,坐东向东,坐西向西,前乡老手置。内三间乡老马秀珊手置,一间前乡老手置。城内太平街左边瓦屋一间,坐东向西,乡老马秀珊所置。以上共存瓦屋十八间,另地基六块。马秀珊由光绪贰拾贰年贰月起至叁拾年陆月止,共置瓦屋四间。其余每岁租入几何,有簿可稽。光绪三十二年吉月吉日 清真寺值事同立 1回族碑刻散见于全国各地,涉及回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社会生活的多方面,且碑刻大多以石为载体,不易篡改,历久不毁,可信度高,是后人研究史学、文学、书法、宗教学的宝贵资料,同时,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回族与阿拉伯、波斯、中亚西亚穆斯林之间的血缘关系和文化渊源,以及回族的形成和融入中华文明的渐进过程。1 马明龙: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 年,第 24424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