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57343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作者:杜攀 刘静 指导老师:高翠欣 摘 要:社会弱势群体的形成和存在,是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注意 经济告诉发展过程中所必然要面临的重大问题。 处于社会弱 势群体范围内的人们,在经济、社会地位及权益维护能力等方面都处于相对劣势。这种“ 弱势”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也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社会 问题,阻碍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因此,全社会携手共同商榷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也迫在眉睫,意 义深远。Abstract:The formation and existence of social vulnerable group is a tough

2、problem we confronted with in current era. It has been an obstruct that prevent our countrys development. People of this community are at relative disadvantages, range from economic, social status and the power of maintaining their rights, and the forth. The “disadvantage” not only afflicts our citi

3、zens daily life but also causes a great number of social problems, which severely prevent the great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such situation, it is high time for us, the whole society, combined together to solve the problem as soon as possible.关键词:弱势群体 经济 社会地位 国家政策 保障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4、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就是“建立和谐社会,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全面系统的和谐,各种社会关系高度协调发展的理想状态。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各阶层的人能够平等相处,彼此关爱。毫无疑问,我国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使社会各阶层的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帮助,使之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充分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制度选择,必须对此事进行周密部署,并在实践中抓好落实。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定义及人口范围(一)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社会弱势群体,又称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是一个用来分析社会经济利

5、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合理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弱势群体有两种含义:广义的弱势群体是指社会弱者,即在社会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人群。狭义的弱势群体是指我国现阶段,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劣势的一部分劳动者所构成的相对落后于社会发展先进水平要求的人群共同体。(二)弱势群体的人口范围从大的方面看,社会弱势群体包含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两部分。生理性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生理缺陷而在生活的某些方面有所依赖、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弱势和容易被伤害的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和长期患病者;社会性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社会原因造成的竞争能力弱,生活困难,容易受到伤害的人

6、群,包括贫困农民、进城农民工、城镇下岗失业者等。到了 20 世纪,进入现代和当代的 100 年,经济和科技有了长足发展,而贫困并未绝迹于寰球。贫困问题在当代世界,有相当的普遍性。小小寰球,生息着众多居民,表面上日趋繁荣,内底里很不平静。据世界银行测定,所有发展中国家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1985 年为 10.51 亿,1995 年增加到 13 亿,到 2000 年还有 11 亿以上不能脱贫。1996 年底,安南刚刚当选为联合秘书长,发表让我们开始一个康复时期的讲演透露:目前世界 60亿人口中,有 1/6 的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有将近 2 亿的 5 岁以下儿童患极度营养不

7、良症,近 1/5 的人还没有饮上卫生合格的水。另据联合国1997 年人力发展报告,战后 50 年,世界财富增加 7 倍,而目前贫困人口比 5 年前增加 3 亿。二、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一)经济收入低经济收入低,生活困难是弱势群体的最基本的特征。社会弱势群体通常都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其经济收入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甚至徘徊于贫困线边缘。然而,弱势群体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绝对和相对贫困群体,还包括那些在知识技能、个人财富、思想观念、医疗保健、身体状况、发展前景等方面处于比较劣势的人口。(二)生活质量差由于经济收入低,弱势群体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于食品消费,用于其他方面消费的收入很少。我国的弱势群体

8、划分以恩格尔系数是否大于 50%为标准,恩格尔系数大于 50%意味着只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几乎没有能力满足文化、精神需要,生活方式单调、枯燥而缺乏新鲜感。(三)社会地位低弱势群体的经济劣势决定了其社会地位低下,人格往往得不到尊重,人身权利和道德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弱势群体成员在求职过程中被迫签订含有某些不合理条款的劳动合同,任由雇主摆布,而他们又由于相关法律知识的缺乏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往往不能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和方权益。(四)心理承受力差由于上述原因,弱势群体的心理压力高于一般社会群体,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或由于年老、残疾等原因生活得不到保障,对生活没有信心,心理压力巨大。这些

9、都造成了弱势群体在心理上的极度敏感型,有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和强烈的受挫感,在生活中缺乏安全感,对他人缺乏信任,对自己则产生交际无能、焦虑及社会排斥感。三、社会弱势群体的成因分析(一)从社会层面上看,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时产生弱势群体的根本原因。国家在工资、税收、社会福利、劳动就业等方面采取城乡区别对待的政策,加上严厉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民被固定在乡土中,无法合理流动,处于不利的地位,不能与城镇居民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得不到充分的社会政策保护,缺乏必要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一旦遇到不可抗逆的自然灾害、疾病等,则很快陷入困境;城镇居民在传统的国家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的庇护之下,他们处于社会的中心位置,但

10、在社会转型的大势下,竞争能力较低的部分城镇居民很快丧失发展的机会,加入下岗失业行列,逐步归入弱势群体。受惠最大的农民,由于农副产品价格较低,加上税费负担过重,还有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农村弱势群体。(二)从经济上看,社会经济利益分配不公平是弱势群体产生的直接原因。本来改革所要付出的成本,应由全体社会成员来共担,但事实上主要的承担者还是弱势群体。改革开放打破了原有的社会收入分配调节机制,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增加了强势人群的收入,减少了弱势群体的收益。与此同时,迫于竞争的压力,出于企业改革的需要,许多企事业单位为摆脱人员多、

11、效益低的困境,选择减员增效之路径,致使一部分职工下岗、失业,失去了稳定的收入。虽然改革政策在农村首先铺开,但是,本应受惠最大的农民,由于农副产品价格较低,加上税费负担过重,还有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农村弱势群体。(三)从文化层面上看,受教育程度低是弱势群体成员难以脱离困境的重要原因。城乡弱势群体多数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他们基本上属于文盲或半文盲群体,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条件差、机会少,特别是“文革”给不少人留下了终身的缺憾,知识贫乏、观念落后、思想保守,使他们深受其害。他们对现代科技知识知之甚少,自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现代社会的

12、发展不相协调。在城镇,他们遭遇下岗失业的困扰,也还会碰到再就业的重重障碍;在农村,他们增产增收增益困难,更难以依靠自己的智力脱贫,扭转自己的不利处境。(四)从政策制度上分析,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是弱势群体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持的是“平均主义” 、端的是“大锅饭”,维持了社会的基本生产与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尽管这种保障是低水平的,但在国家总体贫困的大环境中,这种无奈的状况仍能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接受。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迅速进行各种体制改革与创新,尽可能在短时期内与国际接轨,在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多、经济社会基础薄弱的基本国情下,我们只能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而难以充分顾及

13、社会的整体转型和进步,追求发展速度而无法详细设计经济成果的分配和社会的稳定协调。经济发展“腿长”,社会保障“腿短”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社会失业增加,收入差距扩大,弱势群体保障不到位。弱势群体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逐步被边缘化。我国虽然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就开始创建社会保障制度,但很多地方却一直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积小成大,形成了今天的弱势群体问题。四、当前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需要采取的措施社会主义社会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当前,我们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为我们解决弱势群体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

14、社会和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笔者认为,应着力采取以下措施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一)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加速乡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确立,并促使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为基础,以互助合作为原则,构建新型的乡村医疗保障体系;以农村计划生育户夫妇为突破口,构建乡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为基础 ,逐步发展乡村福利事业。在对待乡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应当摒弃包袱论等偏见,对现阶段农村土地保障功能持续弱化和商业保险在乡村还无法发挥很大作用应有十分清醒的认识,逐步强化这些功能。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是中国社会中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共同特点一是流动性强,二是角色转换快。可

15、以这样设想,一个农民工从一家建筑企业转移到另一家建筑企业做工,前一家企业的老板是否会很快支付其工资。如果这位农民工过了一段时间要回家种地,后一家企业的老板是否会按时足额发给他应得的工资。事实上,一些老板总是想法设法拖欠农民工的工资。近一段时间,党和人民政府加大了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力度,成果很大。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要及时搜集反馈信息,继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要帮助农民工订立劳动合同,认购人身保险,对特殊情形下的贫困救助、合法权益受损或遭遇不公待遇时,要加大法律援助等。对农村老人的关爱需要认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村五保户。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部分老人比较普遍地享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优惠,有一定

16、的生活保障。二是对于那些有子女又没有列入农村五保计划的老人,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怀。要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对有子女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认真的调查,写出评估报告,掌握子女对老人赡养的基本情况。对于在赡养老人方面表现突出的,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那些拒不赡养老人的要实行基层组织和法律介入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对于子女确实有经济困难,老人在生活上不能得到保障的,基层组织要动用专门经费给予支持。各乡、镇在考察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时,要把对老人的关爱列入检查范围,要走访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二)扩大城镇最低社会保障的范围从现阶段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内容及保障效果出发,面向城市贫困人

17、口的社会救助制度主要是最低生活保障,它所解决的只是根据当地消费水平确定的最低营养需求问题,而事实上,相当多的贫困人口需要的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救助体系。当前,我们的基点是,以政府财政为后盾,以现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在全国城镇构建一个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公共房屋、疾病医疗救助、贫困家庭的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并获得必要的学习用品等内容的保障体系。这些措施,主要是体现对城市贫困人口的情感关怀,增加他们生活和艰苦创业的信心。对 于 城 镇 老 年 人 的 关 怀 ,要 从 中 国 社 会 逐 步 步 入 老 龄 社 会 的 国 情 出 发 思 考 问 题 ,加 大 力 度 。一 是 要 建

18、立 老 龄 人 口 生 活 状 况 评 估 机 制 ,组 织 相 关 部 门 对 老 年 人 的 生 活 现 状 进 行 调 查 ,写 出 调查 报 告 ,为 有 关 部 门 实 行 关 爱 计 划 提 供 决 策 依 据 。 二 是 对 生 活 上 有 困 难 的 老 人 提 供 帮 助 ,做 到有 专 人 负 责 。 三 是 动 员 社 会 力 量 发 起 对 老 人 的 关 爱 活 动 ,形 成 关 怀 老 人 的 浓 厚 的 人 文 氛 围 。(三)加大对天灾人祸后的部分困难者的扶持力度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每年都有自然灾害发生。灾害发生过程中,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使受害者度过

19、了最困难的时期。自然灾荒过后,还有一个重建家园和恢复生产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政府要想方设法对受灾群众提供各种经济上道义上的支持。要尽量考虑到避免再度受灾,避免大面积的传染病和流行病的肆虐,使群众重建后的家园有利于长久地休养生息,有利于恢复生产和工作,有利于群众团结协作,抵御自然灾害的再度侵袭。(四)加强对残疾人的帮助和引导对残疾人的帮助和引导,首先要从家庭教育做起。要采取各种措施阻止遗弃残疾儿童的事件发生。社会不仅要对残疾人给予关爱,而且要对残疾人的父母给予理解和支持,要鼓励他们关心爱护残疾儿童,使残疾儿童虽然在身体上有残疾,但要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健康

20、发展。社会各界要想尽一切办法开办特殊教育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满足残疾儿童受教育的需要,使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积极地为残疾人设立康复治疗机构,为他们解除痛苦。在就业保障方面,要帮助残疾人选择适合他们特点的工作,为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创造各种条件。我国正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调,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在关怀社会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与和谐方面具有领导、制度、政策、历史传统和情感投入等方面的优势。我们要珍惜和利用这些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做出新贡献。参考文献:1薛幕桥.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2.2蒋选.面向新世纪的我国产业结构政策M.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3王益英.社会保障法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4周开文.2003 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综述J. 中国社会保障 ,2003,(8).5阿瑟刘易斯 .发展计划.北京: 经济出版社,1998 6孙光普.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科学认识当前的贫富差距 J.理论探讨,200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