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窃读记1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了“我”如饥似渴地读书,抄写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答:“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候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这些句子或用形象的比喻,或用真实的描摹,把小主人公如饥似渴读书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读书条件不知要比那个时代好上多少倍,可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却相差很远,因此,我们要向小主人公学习,让读书伴随着我们成长。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文
2、中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我”的这种心理活动,找出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答:这些句子有的通过细节描写,有的通过自语式的独白,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了小主人公苦乐交织、喜忧并存的独特心理感受。3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答:这句话是国文老师对同学们的鼓励和鞭策。“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成长的物质需要;“读书长大”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是一个人成长的精神食粮。对词语的理解: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都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
3、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 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饥肠辘辘:饿的肚子直叫。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要求不高,只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难以实现。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1在苗苗与季老的交谈中,用很长的时间在讨论看闲书的事。那么,到底闲书指什么?请联系课文谈谈自己的理解。答:这里的闲书是指不是课本的书。如苗苗看的水浒传,季老小时候读的三国演义三侠五义彭公案等课外书。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家长的界定。许多家长把读课外书称为看闲书,
4、认为读这些书是无用的,浪费时间。像一些儿童看的卡通、漫画、故事,还有哈里波 特等流行书,都被部分家长视为闲书。实践证明,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这些课外书,对增强阅读与写作能力,对提高语文素养是大有益处的,由此可见,“闲书” 不闲。对词语的理解:绿林好汉: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北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后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文中指水浒传里所描写的起义后聚集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一百单八将:单,一个。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的熟练流利。 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3走遍天下书为侣1本文
5、的最后作者写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答: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读书的特殊理解。首先,是指每个人的阅历不同,读书的方式、方法不同,即使是读同一本书,感受和收获也会各不相同,正所谓“有一千 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次,作者倡导用自己的方式阅读,将一本书读精,读书要有独到的见解,这样才能将书中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答:从课文中我们体会到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作者对书有浓厚的感情,把书视为自己的挚友和家园,带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出行,是
6、一件快事;二是不管看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得到新收获,给人以不尽的精神享受。3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答:认真研读课文的第 7 自然段,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并不是盲目重复,而是讲究一定的方法的。首先,通过读文理解故事的内容,揣摩 写作目的;其次,品读精彩段落,感受文章写法的妙处,并试着续编故事;最后,再读某些细节,寻找自己忽略的地方,进而写体会、做积累。看得出作者是按照由 初步感知,到深入研读再到总结积累的读书方法,反复读精一本书的。作者这种读书方法对我们今后读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它提示我们读书不要浅尝辄止,要从多角度
7、反复读书,并注意读中思考,把书中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对词语的理解:毫不犹豫:一点也不迟疑,坚决果断。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4* 我的“长生果”如何体会作者在写作上悟出的道理?答:作者在两次成功习作之后都阐释了从中悟出的道理:一个是要构思新颖,别出心裁,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不能人云亦云,千篇一律;二是要写出真情实感,在模仿借鉴后要进行呕心沥血的创造,这样才是有生命的作文,这样的作文才能打动人心,获得成功。对词语的理解流光溢彩: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色彩明丽。一阕:一首。阕,量词。
8、眼羡:看得到而得不到,令人羡慕。饱览:尽情地看。 天长日久:形容长久。津津有味:指吃的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文中指看画片时非常有兴趣。如醉如痴: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文中指作者读书到入迷的程度。浮想联翩:浮想:漂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文中指作者读书进入意境,产生许多联想。 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黯然神伤:心情不愉快,无精打采的样子。 牵肠挂肚:牵:拉。形容
9、十分惦念,放心不下。千篇一律: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文中指文章公式化,非常机械、乏味。大显身手: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心安理得: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日积月累:(与读书有关的名言)1、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大量阅读、积累,写作时就会文思泉涌,好像有神灵相助。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书如同良药,善于读书可以医治愚钝,说明读书的重要性。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在少年时不知道发奋苦读,等到老了再想读书就迟了。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
10、到、口到。 (朱熹)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5古诗词三首一、 字音洛 lo 榆 y 畔 pn 帐 zhng二、 多音字(间)隔 jin (还)有 hi 停(泊)b (重)复chng (更)改 gng中(间)jin (还)家 hun 湖(泊)p (重)量zhng (更)加 gng三、 全诗大意1、 泊船瓜洲: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家乡。2、 秋思:秋风乍起,客居洛阳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
11、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3、 长相思: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四、结构梳理1、 泊船瓜洲:通篇立意含蓄悠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从绝句的特点上来看,这首诗作者只选取了瓜洲古渡口作为切入点,船停在渡口,站在船头,放眼南望,只见江对岸的京口渡已然是一片葱绿。画面非常干净利索,一派春天到来的盎然景象。但是作者却借此表达了浓郁的思乡之情,以小见大的特点非常明显。短短的四句诗,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
12、话。却意在言外,韵味悠长。此诗对字的锤炼也历来被人称道, “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拂面。2、 秋思:中唐时期作品,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作书前是“意万重” ,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 。 “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这种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这个细节显示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把其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因而被王安石评为“看似
13、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3、 长相思:词的上下两阙开头对仗, “一”字的运用,有连续不绝的含义,使词风缠绵。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夜深千丈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 “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从“夜深千丈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词人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超凡的艺术表现力,于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其实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将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