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论复习学案 3 认识论之认识的知识【典例 1】2017 年 1 月 3 日,国家教育部发函至各省教育厅:要求将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所有的“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 。这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的根本途径 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C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答案】B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根本途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 项不选;将教材中的“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 ,这说明人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 项正确;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项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在材料中没有反映,D 项不选。【典例 2】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
2、都是( )A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B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C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对人们的实践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答案】C 【解析】A、B 并不是这几者共性的反映。D 项表述错误,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都有正误之分,因而其性质相应的也有推动作用和阻碍作用两种。故选 C。【典例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重大决策。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选择。从开国大典前夕的共同纲领播下法治的“种子” ,到民主法制在经历曲折后的艰辛探索,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无不体现法治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党的十五大 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 提出
3、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还把依法治国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 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党十八届三中全会 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治理体系加紧构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深入推进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谈谈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探索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8 分)答:认识具有反复性。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期探索,说明我们对一个事物的正
4、确认识要经历曲折的过程。 (2 分) 认识具有无限性。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决定了对建设法治国家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2 分)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对法治国家的建设的认识也是一个前进上升的过程。 (2 分)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法治国家的建设的认识是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真理的体现。 (2 分)变式训练1深圳市为了治堵启用了 HOV 车道(指专供乘载至少 2 人以上汽车所行驶的车道) 。针对HOV 车道,第一次民调显示,深圳六成人认为 HOV 车道合理利用了现有道路资源,提高了城市出行效率。但第二次民调时却有超六成人认为 HOV 车道不适合在公
5、共交通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推行;还有人认为,推行此举,需要规范合乘、设置拼车专用道、拼车专用停车点、拼车保险等;材料表明 ( )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人们无法达成共识通过实践的效果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推动认识的发展A B C D2在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预言百年之后,美国科研人员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第一次成功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从而找到了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 。引力波的发现再次佐证了( )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意识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具有直接的现实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A B C D3 (山东省
6、寿光现代中学 2017 届高三月考)2015 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为全年经济增速为 7%左右,较之 2011 年的 9.3%、2012 年的 7.8%、2013 年的 7.7%、2014 年的 7.4%呈现出下滑态势。这种经济增速下滑、风险凸显以及红利转换的状况,究竟是后危机时代短期的不稳定性,还是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学术界争议颇大。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争议表明( )真理与谬误是相对的,互相包含的 认识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由于主体的方法不同,认识具有差异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因主体的实践经历而不同A B C D4 (2015
7、安徽文综)漫画揭示的哲理是生活在不同高度世界的人,有很不同的视野A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5.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阅读表格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时间 当时的国内背景 党的政策主张十四届五中全会产业结构不合理,浪费严重,效益不高,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经济增长快速,资源消耗巨大,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依然突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十七届五中全会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居民收入增速远落后于 GDP,教育、就业
8、、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日益突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包容性增长。【问题】对经济发展方式认识的探索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9 分)6.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地区肆虐,甚至传播到世界多地。至 2016 年 11 月 16 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 24413 人受到埃博拉病毒感染,死亡人数达 7177 人。 据美国纽约时报10 月 28 日报道,加拿大和美国科学家 10 年前就宣称经过大量试验,已经研发出对猴子百分百有效的埃博拉疫苗,但由于当时的人认为埃博拉疫情罕见,这项成果被束之高阁。随着西非埃博拉疫情不断扩大,甚至传播到世界多地,各国这
9、才急忙开始疫苗测试。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加拿大研发的埃博拉疫苗在美国展开一期临床试验,针对在试验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科学家们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加卫生部长罗娜安布罗斯希望该疫苗能够阻止埃博拉病毒的传播。该实验预计 12 月底在美国完成,即使试验成功,也还需要进一步试验,因此该疫苗部署到前线医护人员的时间尚不确定。 (1) 结合材料分析,对埃博拉疫苗的研究过程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6 分) 1D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反复性。深圳市针对 HOV 车道进行民调的结果不同,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符合题意;
10、有人提出推行此举的配套措施体现了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推动认识的发展,符合题意;认识虽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但人们的认识可以达成共识,说法错误;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本题选 D。2C 【解析】引力波的发现佐证了人的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正确;材料中人们认识到了“引力波”的存在,这表明人的意识能能动地认识世界,但没有反映人的意识能能动地改造世界,不选;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不选;人们经过不断的实验验证了引力波的存在,从而证实百年前爱因斯坦的预言是准确的,这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正确。3B 【解析】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争议表明认识具有差异性,这是因为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
11、的主体来说,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从认识的客观对象来说,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这就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符合题意;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二者不能互相包含,说法错误;真理是客观的,不会因主体的实践经历而不同,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B。4A 【解析】根据漫画中的文字“生活在不同高度世界的人,有很不同的视野”和“那儿很美呀” “我看不见” ,可知人的认识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A 符合题意。B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 说法错误,真理是正确的认识。D 中“决定”说法错误。5.对经济发展方式认识的探索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9 分)答:认识具有反复性。受历史条件、实践水平的制约,党对转
12、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3 分)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转变发展方式的真理性认识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 分)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不断被超越、不断向前发展体现了这一点。 (3 分)6. (1)结合材料分析,对埃博拉疫苗的研究过程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6 分) 答: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从对病毒的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体现出人认识具有反复性(2 分)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能力也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对疫情的认识防控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随着条件的不断变化,逐步认识到病毒的来源、传播等,今后还会不断深入认识,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 (2 分) 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对该毒的认识和预防,逐步深入和取得成效,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