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经济危机呼唤积极的社会政策社会学者认为:经济危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社会政策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而产生的危机 6 月 22 日,在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在京举办的“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社会政策”论坛上,与会的国内社会政策专家和学者从社会学各专业领域来探讨金融危机下中国社会政策所面临的局势和对策。就有学者认为 “经济危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社会政策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而产生的危机”这一说法,笔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均研究员,对经济危机与社会政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社会政策的提出 大约在 130 多年前,德国的经济学家们发现,市场不能解决这个世界的全部问题,必须有
2、社会政策来加以矫正。同时直接提出,社会政策要关注劳动阶级。德国学者瓦格纳 1891 年在他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社会政策是运用立法和行政手段,调节财产所得和劳动所得之间的分配不均问题。第一次给予社会政策以科学的解释和定义。 从那时到现在的 100 多年里,这一概念得到了全球包括发达国家在2内的各个国家的基本认可。于是,它被普遍定义为“是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行动准则和规定的总称。其核心是解决市场经济下公民的社会风险。 ” 唐均说:“一般认为,在社会领域老百姓应有六大权力,即生存权、健康权、受教育权、工作权、居住权和资产拥
3、有权。所谓的社会政策就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来制定,大体跟我们现在所讲的民生问题是一回事。” 社会政策在历次危机中的作用 社会政策在 1929 年全球经济危机时起到了很大作用。以美国为例,美国当时即制定政策,建立了以养老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引导失业工人去修公路、修铁路,或种树种草、做水土保持方面的事情,来救助贫困阶层。这一政策帮助了美国的2000 多万失业工人。可以说,社会政策对渡过 30 年代大萧条的危机,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战后社会政策更加得到了重视。在 1942 年反法西斯战争到了一个转折点时,英国派出了一个皇家研究小组,去研究打败德国法西斯后要建立一个什么
4、样的国家。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应该建立一个福利国家。1948 年,英国宣布建立福利国家,使其成为福利国家的策源地和第一个付诸实践者,随后欧洲一些国家也纷纷宣布建立福利国家。 3福利国家作为一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代国家的社会功能。福利本身是经济学的概念,经济环境是国家决策的条件和基础,而社会福利则是国家决策的结果。一般将福利国家定义为:第一,是特定历史的产物;第二,以社会保障制度为主体;第三,是政府保证所有公民享有最低标准的收入、营养、健康、住房、教育和就业机会。其中第三条是看其是否是福利国家的关键。 可以说,当时的社会政策是用社会主义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去改造资本主义国家。所以,战后资本主义国
5、家有过一段非常辉煌的时期,从上世纪 50 年代一直到 70 年代末期将近 30 年的时间里,是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市场与社会政策的 PK 上世纪 70 年代末,石油输出国家联合起来建立了欧佩克,抬高了石油价格,由此,引发了发达国家的财政困难。从那时开始一直到 80 年代,从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开始,将财政压力的“帐”算到了福利国家头上,说福利国家养懒汉,使经济糟糕了。美国人也跟上,于是新自由主义流行,开始批判福利国家。越往后走,实际上市场的呼声就越来越高,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 “社会上的事情完全可以用市场来调节” , “市场可以取代一切”的观点和做法,在大多数国家开始畅行。 于是,社
6、会政策、包括再分配的环节被忽视,公平、平等在很大程度上被丢弃。到后来,随着资本主义自身矛盾的积累,危机开始逐渐显4像,先是日本的危机,后来是亚洲的金融危机,现在风行世界的国际金融风暴是危机的总爆发,波及面最为广泛,情形最为严重。 其实,早在 1995 年,联合国在哥本哈根开过一次首脑会议,会上就提出市场是不能解决平等的问题的,只有平等和人的参与才能使这个世界得到发展。尽管如此,由于新自由主义还是处在上风位置,使得当前的这场经济危机在劫难逃。 比如住房问题,居住权是老百姓的基本权利,所以,在很多国家里,穷人的房子在很长时间内基本上是由政府来提供,或者政府用一种非盈利的方式(收支平衡)使这些人做到
7、居者有其屋。后来这种做法被抛弃了,全世界只有新加坡还在这样做。美国是用市场的方式,穷人可以从银行贷款买房,贷款牵扯到信用,信用不是一个道德的概念,是一个实力的概念,你有没有信用,最根本的是说你有没有实力。2007 到 2008 年时,国际上粮食、石油的价格提升很快,引起了通货膨胀,很多人的住房按揭难以还出。按理说,还不出按揭银行就可以把你的住房收回并拍卖。因为还不出的人太多,银行收回后一是拍不出去,二是拍不出价钱,会导致银行的亏损。于是,银行转嫁亏损的怪胎次贷,便成了此次危机最直接的导火索。 唐均说:“在这样一个金融风暴的背景下,要看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定要平衡,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也一定要平
8、衡。对政府来讲,政府的职责最主要是在制定社会政策方面。 ” 面对危机,社会政策如何体现 5一般说来,拉动经济有三种手段:出口、投资和消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的 60是靠出口创造的。正由于此,当金融危机使欧美国家人的消费欲望和消费水平大大下降时,本来没有金融危机的中国,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最终表现在对人们的就业、生计和生活的影响,这是此次经济危机带给世界和中国的社会后果。 面对危机,个人抗风险的能力总是有限的,需要有依靠国家和社会的保障机制。同时,此次危机凸现给中国的,就是中国尽管有 13 亿人口,却没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消费市场,因而不能形成与危机相抗衡、进而化
9、解危机的力量。于是,制定积极的社会政策被提了出来。 第一个被提出来的是要调整我们的分配,改变近年来我国每年的 GDP里用于劳动者分配比例越来越小的状况,由现在的 37向发达国家的60以上逐步调整。由于大多数劳动者的工资偏低,除了保持基本的生活之外,很难有余力进行更多的消费。 第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一些社会风险是社会所有的人都有可能碰上,但又是靠个人和家庭无法解决的,比如疾病问题、养老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流动,劳动力和人口流动是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这就会使养老受到影响。只有用一种社会化的方式来保障这些,使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才有可能去消费。 至于在消费过程中讲究环保、保护资源,不搞过度消
10、费,这是市场建立起来的后话。 6唐均说,过去我们总认为,把钱投到经济领域能够“钱生钱” ,把钱投到社会领域好像就花掉没了,只是一种消耗。但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讲,你只有把东西消耗掉才能再生产,无论是哪一种消耗,都会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力。 另外,发展经济是为了让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好,很多人已经想通了,反过来,只有老百姓日子过好了,去消费了,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建立起来。关于它的反作用这一点,现在还不被人所清晰地认识。 用社会政策来调节社会矛盾,是用一种比较温和的方法来改革或改良民生中的各个问题,它强调的是渐进。十七大以前我国的社会保障都局限于国有企业,即所谓体制内的。十七大终于提出医疗、养老要覆盖全民,包括农民。最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已经开始试点。应该说,制定积极的社会政策,完善全民社会保障制度,最终形成抵御各种危机的机制,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济发展只是一个手段,而社会发展,即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才是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