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课程背景下生物高考案例复习策略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和纵向深入,高考命题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着明显变化。作为指导高三学生进行备考复习的教师,应改变以往的复习策略,变注重教为注重学;变注重结果为注重过程;变讲实验为做实验、探究实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高考。 指导学生高考复习应帮助学生完成如下目标: 识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学生学会以基本概念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学会知识的迁移,把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得情景中去;提高生物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特别是学会生物科学的探究与实践。 以此目标并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的掌握是零散,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解决
2、问题时不能快速准确的提取信息,特别是遇到实验、实验探究问题,他们感到特别棘手。 鉴于此,探索新课程下有效备考策略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2009 年我带领我校高三生物组的老师,开始进行了以案例为载体的复习策略研究与实践。 什么是案例呢?所谓案例,就是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能够引起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事实材料或生物学事件。 以案例为载体的教学策略,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既可以帮助学生将所要学习的内容综合到一起,加2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促进对知识的应用,又能帮助学生构建出一个相关的知识网络,以利于高考时对问题的思考,寻找解题的思路和解题关键。 经过两年来的研究,我们搜集了
3、近 50 个教学案例。 围绕学习情景、学习任务、学习成果三个环节研究出下面三种复习策略: 策略一,案例提出问题知识串;策略二,案例任务驱动知识网;策略三,案例问题解决科学研究方法。 策略一:案例提出问题知识串 即以案例为载体,问题为核心,再现知识,实现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巩固、应用。 如在复习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时,运用婴儿奶粉事件大头娃娃为案例 出示大头娃娃图片,并介绍大头娃娃发病的原因,然后给出内环境模式图。结合图示回答下表问题: 通过上述层层深入的问题的引导,学生的理解不断加深,知识之间的联系加强,并能顺利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知识不是机械的记忆,而是真正的理解,灵活运
4、用,触类旁通。 使用本策略,案例较易获得,使用难度不大。使用的内容范围广。如:呼吸作用、细胞分裂、细胞的结构、免疫、神经调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长素等都可以使用。 运用此策略时,问题设计很关键,一定要把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3发展区内,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顺利的提炼出知识点,形成知识串。 策略二:案例任务驱动知识网 以案例为背景,布置学习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网络,学会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深化理解。如复习细胞癌变时例举这样一个案例:治疗癌症的新方法抑制肿瘤血管疗法 导入:癌症是人类的二号杀手。预防、诊断、治疗癌症是人们关注的极大问题。解决预防、诊断、治疗癌症,首
5、先要弄清楚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特点。在此背景下布置任务。 任务 1:阅读教材,并思考:细胞癌变的原因是什么?癌细胞有哪些特点? 老师汇总,板书。 (癌变的原因、特点) 任务 2:根据老师的板书,小组讨论分析如何预防、诊断、治疗癌症?任务 3:根据小组讨论的汇总,老师点拨后,学生完善有关癌变的网络结构图。 此案例中,只要学生清楚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特点就能找出预防、诊断、治疗癌症的途径。也就是说,通过任务驱动,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并在建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应该说,采用这种策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挖掘教材隐含的知识点,增加了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的知识不是
6、零散的,而是成体4系的,便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提取和运用。 策略三:案例问题解决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案例,提出与其相关的可探究的问题,根据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测,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模式,体验科学历程,培养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而高考对此能力的考查逐年加强。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尝试着去模拟探究历程。 在复习光合作用发现这一教学内容时,我出示一个水培作物装置图,并创建这样一个情景:某同学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一种植物,测得该植物既不放出氧气,也不消耗氧气,为什么?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光合等
7、于呼吸。 针对此情况提出你要研究的问题,并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测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这种环节的设置,我们是想在这样的反复尝试中,使学生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会设计实验,清楚结果的含义,会用原理分析,能区分结果、结论,会进行表达、甄别、评价相关的实验问题。 问题一提出,学生思维就活跃起来,提出了许多问题:围绕水分、光、温度、二氧化碳、PH 值、矿物质等。有的问题具体、有的问题不具体,教师给予点拨,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对问题提出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出的问题不同假设就不同,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就不同。大部5分同学设计思路不清晰,做出的假设和提出的问题混淆,自变量与假设不对应。如让学生围绕光的问
8、题设计实验。学生马上想到了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在密闭的钟罩内放置植物和蜡烛(或小白鼠) ,对照组只放蜡烛(或小白鼠) 。普利斯特利研究的是植物是否能更新空气,而不是研究光的问题。很显然,学生没有弄清实验目的是什么,不明确围绕目的如何设置变量。借此引导学生,实验问题,目的一定要明确,准确分析出自变量,考虑如何获得因变量。 应该说运用此策略,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自然会回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并把他们的思维方法迁移到自己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能真正体验科学探究历程,学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等方法解决实验及探究性问题。 本策略的使用主要适用于实验内容和科学史内容的复习。 如酶本质的探
9、索;酶的特性研究,细胞膜结构的探索;细胞呼吸方式的研究;激素调节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等。 以上三种策略,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各有优势。 策略一:加深相应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应用。使用上比较容易,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案例也容易收集或编写,可操作性强。但此种模式只能解决知识层面的问题,不能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策略二:通过任务,引导学生梳理知识,避免学生复习时,脱离教材,更主要的是使学生的知识形成体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归纳6概括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但运用此策略,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教材,梳理知识,同时,对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知识体系完善补充
10、,需要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完成,就涉及到进度的问题。这种策略更适用于高一、高二的单元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 策略三:类似于研究性学习,经常运用,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学会各种推理方法,及运用模型和构建模型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但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使用起来可能要困难。另外,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实用。 高三的复习,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将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当然教无定法,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我们可能会有许多其他的策略。在这里我只是想把我们曾经尝试的、复习效率较高的做法拿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分享。有不当之处,希望同行们提出宝贵的意见。 同时,我们的案例教学还不够完善,还需要对案例的选择加强针对性、典型性;问题的设置更科学,使用上更充分地挖掘其潜在的使用价值。我们会继续研究探索下去。 (作者单位: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第六中学) 责编 / 张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