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扎根土壤 优化选题 多维建构 二度拓域【摘 要】本文根据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六部地方剧目的观摩,从八个角度和多个层面,? 髌繁咎搴鸵帐蹩吞灞旧碚箍?综述,以期通过客观的评述,对当代舞台艺术进行探索性推判和研究。 【关键词】舞台艺术作品;逆向解构;多维建构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11-03 金秋时节,风清雨缪。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帷幕在革命圣地延安徐旋展开。五十七部庄谐相映的舞台艺术精品力作群芳争艳,耀视四海。这五十七部代表着当代中国舞台艺术中坚力量的文化担当,题材选取精妙、艺术形式多样、舞台表演精湛、美学价值高广。从各个维度全面展
2、示了深厚的中华文化传承和当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通过对此次重点围绕二十七部各具地域特色的地方戏剧(曲)作品的访学,特别是对其中六部重点地方戏剧(曲)舞台艺术作品从选题、文本、建构到表演、音乐、舞美、服饰等多层面的观摩研究,结合多年来对地方戏剧(曲)未来发展创作的思考,铺缀成篇。断思八则,管窥之见;抛砖引玉,见智见仁。 断思一:因地制宜优化选题 中国评剧院责任有限公司选送的原创评剧母亲 ,荣获第十五届2“文华大奖” 。从该剧选题的角度不难看出:选题重于泰山。此次参演的剧目中诸如此类的优秀剧目较多。 创作初心的选定是在路上的前提和保障。当然,并非选题越大,影响力就越大。恰当选题的关键,在于选题与
3、剧种、地域文化等载体的匹配一定要切合实际。 于无声处响惊雷,处平凡中见真章。选取譬如“孝、爱、仁、义”等看似普通的题材,从中发现和找寻高于普遍含义的深层次内涵并加以充实和升华。选用放之四海皆准、置于五湖同理的命题往往既能抓住人心,震荡心神,又易触及灵魂。这样的选题思路结合地域性区别,既能有效保护地方戏剧(曲)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更能够在选题的优化与创新性的开辟中拓展一片广袤天地,使大量的优秀题材成为创作的不竭源泉,并从主旨推进的角度做到不忘初心,永远在路上。 断思二:扎根土壤合理布局 “戏剧”是由“南戏北剧”一词简化而来。 “戏”指的是南曲戏文;“剧”指的是北曲杂剧,明代以后两者合称“戏剧” 。
4、通俗意义上来讲,“戏”是通过各种舞台呈现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情感;“剧”是指这些内容和情感试图揭示给观众的情节和内涵。 “戏剧”就是用舞台呈现的方式让观众了解情节,感受内涵。作为“情节”的母体剧本,其一剧之本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 在剧本文本框架的结构之初,剧情的设置与安排是讲好故事的前提。立意的高低;合理性与戏剧性的对抗;顺叙与倒叙手法的结合;泪点与笑点的设置;高潮的铺垫、推起与平复等等手法,作为剧本结构的种种3手段,需要有合理的谋篇与布局。而这其中扎根土壤、深入生活,是规避剧本乃至剧情推进中所产生的“硬伤”的唯一办法。 曾几何时,文艺创作受浮躁、功利心态左右,脱离生活、媚俗猎奇作品泛滥,给
5、健康的文化风尚带来一片难以挥去的尘嚣氤霾。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全国艺术界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 ,文艺创作逐渐涌现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作品。这其中,剧作文本的考量成为剧目成败的关键。 一部好的戏曲剧本,首先是要扎根土壤,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其次,剧本谋篇布局的合理性决定了该作品在推判和呈现过程中是否能够达到其预想的目的。对剧本情节合理性的推理,既是逻辑化思维组织的良好反映,又是对全剧架构掌控能力的生动体现。因此,在剧本的构筑之初,要对剧情中可能出现的部分不合理情节,有意识上的规避和清醒的认知。在创作
6、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与旁观者论证相结合,进而从基础的合理性上避免“硬伤”的出现,以免因为少量的瑕疵影响剧目的整体效果。 断思三:多维建构把握节奏 纵观舞台艺术作品的架构过程:对剧情节奏的推进把握;人物性格的确立塑造;音乐设计的步骤安排;舞美灯光的三维调度;固化舞台与幻化空间关系间的协调;声音与画面、语言与表演的统筹等多维建构,是决定该部舞台艺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这其中,对舞台语言与身形表演的拿捏,时空转换的考量,人物与故事的关系,从多个维度和层面4考验着作为作品意志体现的导演的能力与格局。 从“会讲故事”到“讲好故事” ,这其中的自我完善与突破、自我兼顾与协调,是构建者多维建构、把握节
7、奏的关键。协调多元因素并行,使故事、人物、音乐、氛围、空间、维度、色彩、线条、点与面乃至多面交错、多线条并行,是构建作品无法回避的要素综合。综合运用各门类艺术手段,全面服务于作品主旨的阐述与呈现,使技术与艺术交相辉映共和相长,体现的是作为架构者的综合艺术修养与艺术品位。在建构作品的进行时中,统筹把握维度构建、节奏掌控,决定着艺术作品在呈现过程中的张力与艺术感染力。而合理地调配资源、科学地将有限维度内资源的二次分配,则决定着艺术作品搬上舞台后的展示是否能够触及灵魂、引起共鸣。 断思四:继承传统发扬创新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进步。 ”1国魂,就是生生
8、不息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惟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才能让中华民族永葆生命力。2 在中华文化骄阳映照下舞台表演艺术日臻完美的今天,各剧种表演日趋成熟。众多流派格局的形成与稳固既是文艺发展繁茂、传统得以继承的良好体现;从另一角度来说,对于发扬创新、开拓进取也造成了“突围”的困难。表演形式的规范化、模式化、样本化从艺术形式来讲是表演形式、乃至艺术品格成熟的表现,但同时也是表演模式“固化” ,舞台呈现“僵化”的开始。对于这一点,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知。 5从传统中继承优良“基因” ,传承美学优点;结合时代发扬创新精神,力现高峰纷呈,是当
9、代文艺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观念的更新与行动的紧随,是继承传统、发扬创新命题下的解题重心。从意识形态范畴的引领指导表演艺术的焕新,以理论结合实际的行动催生新美学定义的产生,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以国之意志展现。继承与发扬,就具备了一定高度与深度的意义与价值。未来,高峰林立的中华文化艺术蓝图,就具有了可预期、可实现的规划与布局。 断思五:重视本体突出地域 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到“越是本土的,就越具备泛地域性” ,概念的进步体现了时代前进的先进与必然性。体现在音乐中,地域性音乐元素与地方性特色文化、语言等元素的超然结合,使各门类戏剧(曲)中的音乐基因构成了填平沟壑、鸿堑架梁的特殊纽带。通过
10、不同曲牌的内在构成、曲牌间的浑然天就,地方本体文化因素在体现地域特色、彰显文化多样性上做出了非凡的功绩。 长期形成的地方独特文化内涵、个性化的地方语言音韵,辅以音乐旋律、复调化结构、配器特色等元素构成,共同建筑了文化本?w 差异性存在和地域性艺术特点独具的格局。在京腔京韵中感受国粹的独特魅力,从评古论今中体会唱念相间的做打相宜,以豫声豫情的绽放抒怀阳刚酣畅,将黄梅采茶中的行云流水演绎得婉转清新。 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的文化本体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的音乐本体构成推动了戏剧(曲)沿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道路走向大繁荣、大发展的明天。综合各剧种的音乐本体特征不难发现:重视本土(地)6文化特色的溯源,
11、必将为戏剧(曲)音乐的继承传统、发扬创新奠定不容忽视的文本基础;而对各种形式的本土曲牌、声腔、乐体构建的继承与研究,也必然成为巩固高原、锻造高峰的必修通途。 断思六:多元融合跨界引进 舞台艺术作品的高维度融合,将各种艺术元素进行多维吸收、有机重组是舞台呈现的必然手段。美术学中点、线、面的展衍推行,结合当代装置艺术的特征配合光影、氛围(烟、雾、冰、霜等)元素,共同实现了多元融合。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机械学、调度学、狭义和广义空间学相结合的层面上实现了“跨界引进”以固化舞台与幻化空间相协调的思路,对现有舞台维度和空间延展性进行有意义的尝试:龙江剧松江魂的舞台装置兼备实用性和美学价值,从构思到实现,体现
12、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准。 类似这样的设计,综合多元素构成,实现跨界思维接轨,既服务于舞台艺术作品,又给观众留下独特印象。甚至从某一方面来看,该舞台美术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剧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以物化的人格形成,体现了艺术“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这样的思路,应当被重视和校验,以便从中吸取优势营养,为舞台美术装置艺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断思七:开放包容兼收并蓄 剧目人物的塑造,通过语言组织、行为设定、站位布局、背景前现等手段综合作用共同达成。其中人物的思想性、戏剧性等体现的外沿要素之一:服饰,也成为舞台艺术作品构成中不容小觑的看点之一。 7作为舞美综合单元的服饰元素,时代
13、性与合理性、唯美性与设计感交织体现并行呈示。通过符合剧情时代的历史考量,综合美学特点的断代思考,贯穿全场的设计合理、美感凸显、造型独具、冲击强烈的舞台服装,也成为完美舞台表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正确历史观为先导,恰当时代感为主旨,切合人物身份为要义,符合舞台美感为出发点的舞台服饰设计,恰恰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设计理念的生动体现。通过色彩、线条、款式、配搭的多维作用,正确并恰当的服饰设计将为舞台艺术作品的阐释提供背景式的铺垫。其中的地域性图案、民族性纹饰、图腾性元素和暗示性色彩的调配,成为左右舞台服饰成败的关键元素。 在多元文化并行的今天,各种美学含义的外沿体现无处不在,而以怎样的选
14、择集成最终的作品,则是设计者主导思想的作用使然。因此,抱着“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这样科学的服饰设计出发点,综合历史相关文献、图考等资料的缜密研究,必将为舞台艺术作品的综合呈现提供视觉上的有益贡献。反之,封闭的思路、狭隘的视野造成的服饰设计上的缺憾如无上述规避,也必将在严谨的审视下错漏百出、贻笑大方。 断思八:六维集结二度拓域 “无鉴评,不艺术” 。舞台艺术作品从搬上舞台的那一刻,就置身于观众综合审美的品头论足之中。通过科学、审慎、关爱且友好的文艺批评,艺术作品完成了从创作到展演直至完善的涅?。这其中,目的纯粹且鞭有据、策有道的文艺评论,成为舞台艺术作品借鉴完善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8过往的部分
15、文艺批评,或重褒轻策,或侧贬略扬,从文艺批评的角度,忽视了问题发现后解决之道的探索与研究。这种隔靴搔痒式的艺评对于文化艺术作品的健康发展是毫无裨益的。 通过“旁观者”自身的文化修为,对文艺作品的优点进行提炼归纳、对遗憾之处提出规避建议,是文艺评论的立身根本,忘本则行偏。批评,是为了敦促更好的改善,如果批评的目的扭曲为彻头彻尾的全盘否定或吹捧迎奉,作为“旁观者”就不仅失去了旁观之清,更失去了旁观之慧。通过对舞台艺术作品的一维审视、二维研判、三维推考、四维重组、五维延伸直至六维集结,形成对作品的综合认知。进而通过一度创作的体验进行二度拓域的思考,最终形成具有建设性、创造性、展衍性、推动性兼备的文艺评论,对艺术作品本身存在的优劣进行科学、合理的探索与研究,将成为巩固高原、锻造高峰的必经通途。 作为地方戏剧(曲)的编剧、导演、表演、演奏等艺术再创造者,应如海绵吸水般诚心求教、虚怀纳谏,每次演出后应主动征求大众意见,广泛汲取社会营养,不断加以完善提高,唯如此,方能使得作品立于不败之地,永葆地方戏剧(曲)生命之树长青。 参考文献: 1鲁迅.华盖集续集.学界的三魂M. 2网络综合. 作者简介: 张 展,男,汉,河南洛阳人。三级作曲,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9与作曲理论专业,艺术硕士。就职于洛阳市艺术研究所。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