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者介绍】曹操(155 220),字孟德,小名阿 瞒,东汉沛国谯(qio)(今安徽省毫(b)县) 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 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是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重要作家。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和散文。他的诗继承汉代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有的写时事,有的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风格悲凉慷慨。散文写得质朴简约,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受传统的束缚,豪迈雄健,体现了“建安风骨” 的基本特征。曹操的两个儿子曹
2、丕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各有成就,文学史家习惯称他们为“曹氏父子 ”或“三曹” 。他们周围团结了一批文学家,形成所 谓的邺下文学集团。而曹氏父子则以其倡导和创作,对建安文学的发展和建安风骨的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曹操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现存乐府诗二十余首,散文四十余篇,有中华书局辑校的曹操集。这首诗选自宋代郭茂倩(qin)编的乐府诗集卷三十。曹操传世的诗歌全是乐府诗。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是曹操的首创。乐府旧题中有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源出汉代民谣,一人唱,三人和。现存的一首古辞是写求仙得道的。曹操则用它来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全诗共分四章(称四解 ),第一章观沧海 ,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
3、,抒发自己的博大襟怀;第二章冬十月和第三章河朔,记征战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乱、田园荒芜的忧虑;第四章龟虽寿,描写诗人老当益壮、奋斗不息的英雄气概。四章之前有一段“艳” 辞,相当于序言。诗写于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曹操北征乌 桓之际。【注评】东临碣(ji) 石,以 观沧海。东临碣石:东上碣石山。东:方位名词,这里作临的状语,表示向东、朝东。临 :到,这里是登上的意思。碣石:古代山名,原在河北省乐亭县西南,滦河入海口的东面,今已沉入渤海中。以:连词,连接“东临碣石” 和“观沧海”两个短语,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观:看,这里是远眺、眺望的意思。沧海:东海,这里是泛称
4、。以叙事发端,起调平稳。水何澹澹(dn),山岛竦(sng)峙(zh)。水:指海水。何:副词,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可译为“ 怎么这样”“ 多么 ”“那么” 等。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同“ 耸”,高起,高耸。峙:直立。接着描绘登山观海所见壮丽景色。这两句写大海雄浑开阔的气象,是远景,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树木:指山岛(即作者所登的碣石山) 上的树木。丛生:( 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 这里是说林密。丰:茂密,茂盛。这两句写山岛,突出其林密草丰的特点,是近景,是局部。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萧瑟:秋风声。洪波:巨大的波涛。洪:大的意思。涌:形容大波掀动的样子。这 两句写大海波涛汹涌的
5、动态。以上六句描写,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主有从,都是实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太阳和月亮。之:结构助词,可不译。行:运行。若:像,好像。出其中:从大海中出来。其:代词,代大海。星汉:即天河,银河。灿烂:光彩耀眼。里:义同“中” ,里面。这四句是说日月星辰都好像在大海的胸中运行,显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是虚拟之景,想象之词。沈德潜评论说这四句有“ 吞吐宇宙气象” 。其实正是诗人气概和襟怀的写照。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哉:助词,表示感叹语气。歌:动词,歌唱。以:连词,同“而”,连接“歌” 和“咏志”两个动词。咏:用诗歌来
6、抒发。志:心愿,胸怀。两句本来是配乐时用的套语,一般与正文意义无关。但在这首诗里却天然浑成,融为一体。【译文】东进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 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简析】汉献帝建安十年(205),曹操平定冀州,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投奔乌桓( 东 胡族的一
7、支 ),次年 乌桓人攻破幽州,俘 虏汉民十余万。为消除边患,进而统一北方,曹操于建安十二年五月率师北伐。在八月的决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敌军。凯旋途中,他跃马挥鞭,登上了秦皇、汉武曾登临的碣石山,心情激荡,浮想联翩。观沧海便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抒发。观沧海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诗的起笔交代登临之地碣石山,点明登山的目的是观沧海,平稳而自然的引出以下对观海所见景物的描绘。描绘大海景物,诗人先从大处落笔,着力渲染大海苍茫、山岛耸立的雄浑气势,展现出海的金景,这完全符合人们登临览胜的习惯。接着由全貌写到局部,把视线
8、由远处拉到近处,俯察脚下,虽然时届初秋,碣石山依然树木丛生,百草繁茂,色彩、刚柔、动静和大海形成映衬。“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也是眼前 实景,但比前面所写 “水何澹澹 ”更进了一步,是诗人在审视之后的所见所感,当他第一眼看到大海时,完全被它的雄浑壮阔所吸引,只感到海水是那样的浩渺无际。等到伫立一久,才似乎回过神来,原来风在吹着,海浪在激荡汹涌着,感到它蕴藏着摇撼宇宙的伟力。这样写就在平直中现出层次变化来。从结构上看,既把对海水的正面实写推向高潮,又自然的过渡到下面的虚写。后四句,诗人驰骋想象,描绘了另一幅海景:绕天运行的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的;夜空中横亘苍穹的银河也好像从大海
9、发源,大海吞吐宇宙、包容万物,真是宏伟无比,博大无比。诗人这里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描绘出大海的“精神世界 ”,使读者通过这虚拟的壮丽景色感受到海的博大、奇伟,同时也感受到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诗人胸怀的博大和奇伟。所以,这样的写景实际是在抒情,是以景语作情语。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曹公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 曹操在政治上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他的 诗都是直接或间接抒发他的政治怀抱的。观沧海看似写景,实则述志。志在容纳,以海自比。他在龟虽寿中写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在短歌行中写道“ 山不厌高,海不 厌深;周公吐哺,天下 归心” ,都反映了他统一
10、国家的大志,这种英雄本色是一般诗人学不到的。这也正是曹操的诗既有艺术的魅力,能给人以艺术享受;又有深刻含意,能鼓舞人积极进取,增强胜利信心的根源。【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沧海”一词,可泛指大海,因为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故称。如葛洪抱朴子 穷达 :“井蛙之不知苍海”。苍海:即沧海,大海。“沧海” 又作东海的别称。本诗“东临 碣石,以观沧海”,“ 沧海”指 东海。初学记六解释道:“按东海之别有澥(xi),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这里说的东海泛指我国东部海域,与今天特指浙江以东的海域“ 东海” 不同。“澹澹”的本义是水波 动的样子。本诗“水何澹澹”即用此义。还可以形容心神恬静的样子。如刘向九叹
11、愍命“情澹澹其若渊”。又可形容广漠。如杜牧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 鸟没,万古 销沉向此中” 。(澹澹:形容天空辽阔广漠。)“萧瑟”,是联绵字,用作形容秋风的声音,出自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本 诗“ 秋风萧瑟”用本义。又写作“萧飒” 。“萧瑟” 又可用来形容寂寞凄凉。如杜甫咏怀古迹之一:“庾信平生最 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灿烂”是叠韵联绵字,光彩耀眼的意思,也可以用来形容辞藻华美。本诗“ 星汉灿烂 ”,灿烂 ,光彩耀眼。 张衡思玄赋“文章奂以灿烂兮” ,灿烂:辞藻华美。又写作“ 粲烂” 。、观沧海练习题读观沧海,完成文后问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
12、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 ,是 时期著名的 家, 家、 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3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
13、观察的对象。(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6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_,_”写的是动景,_,_,_” 写的是静景.7 后两行诗句中的“若” 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8 按要求原诗句中的语句:(1)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 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9 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10 这首诗的主旨是: 参考答案:1曹操 东汉 政治 军事 慷慨悲壮2登上 来 多么 耸立 银河 好像 庆幸、很 诗3C4 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