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这样,思想品德课堂才会被“激活”新课改条件下的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它突出了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加强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有利于“激活”思想品德课堂,让学生真正地参与教学中来,对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总目标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才能把课堂教学“激活”呢?一、突出学生主体,创设和谐气氛,增强参与意识 1.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学习是有
2、目的的活动,当学习的动机被开启,兴趣被激发,学生就会自觉的、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正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手法,精心设计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故事启发、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等,都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2的心理状态,极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2.树立自信与勇气,增强参与意识 新课程下教学内容更加密切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科学的联系,学生能够充分依据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参与课堂教学。特别是自信心本身也是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这就更容易把学生心理状况与学习的内
3、容联系到一起。同时,在教学中,准确、大胆地选取典型的案例,如在学扬起自信的风帆这部分内容时,选取了小泽征尔与尼克松的人物案例,让学生充分体会自信的作用和缺少自信的影响,学生对知识有了新的体验和感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教学实践,再加上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学生的自信得到了培养,增强了课堂的参与热情。3.发扬民主,营造和谐气氛 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体现尊重、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 “没有尊重的教育是缺陷的、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教育,没有民主的教育是失衡的。”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唤起学生的自信,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
4、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让学生有机会思考、质疑、交流、提升。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真正得到释放,敢想敢说,尽可能地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转变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手段 3新课程下,教学要求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只有正确理解这一核心理念,教师的教学行为才有了准确的定位,教学方法的确定才有了实践的前提和基础。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互动,是彼此之间教学相长的过程,而这样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分不开的,如果教师的教学手段、方法单一,学生在课堂上的兴奋点得不到激发,上课的注意力就无法集中,课堂教学自然无法激活,
5、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教育心理学研究证实: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 25 分钟,时间一长,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如果教师不及时加以调控,就势必导致学生跟不上课堂节奏,无法把握学习内容的脉络,学习效果受到影响。为此,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一线教师应该思考的、探寻的。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我们理当批判地继承以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议一议、说一说、想一想、抢答竞赛等。同时,也要创造性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这些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真实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确保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的状态,为“我要学”的局面。学生的心智开启了,兴趣激活了,热情高涨了,积极性提高
6、了,不再感觉厌倦,学生学会了,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三、落足课后小结,感悟内容提升 课程结束后,留出一段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总结本节课上学4习的内容,我通常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1.学生小结:即由学生总结在本节课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指出重点、难点,这样一来,学生对整节教学内容就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学生通过总结,提高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教会了学生一种思考的方法。 2.写“知识”提纲:即在学完一节课后,让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将知识的体系和层次列举下来,对知识进行梳理、识记,并将知识系统化,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 3.写小论文:即在学完一节内容以后,组织学生写出学习本节内容后的体验和感受,内化学习的情感体验,对教学内容进行升华。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不断变化的、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充分地调动学生上课时的热情,学生的眼、口、手、脑、耳等方面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生主动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与科学创新的能力。 (作者单位: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