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做一名美国媒体记者被采访人:Louisa 霍, (以下简称霍) ,毕业于美国著名的新闻学府密苏里新闻学院并获得硕士学位。现就职于美国著名的商业金融报纸:华尔街日报 。她和其他赴美的莘莘学子不同,学习的是难度极大,竞争激烈的新闻专业,而且一直在高压的环境下进行工作。本次访谈是她对自己在美国学新闻的一些经历和感触,以及从事记者工作的酸甜苦辣。 杨:请问霍小姐,我知道你来美国之前也是从事记者工作的。您怎么想到去美国学习新闻的? 霍:在国内的新闻行业工作了两年,因为接触国际性的采访比较多,萌生了去国外留学的想法。而且在工作中和国际同行的一些接触中,我感觉他们对新闻的敏感度的捕捉、职业精神和丰富的创造
2、性写作能力都是我非常羡慕的,故此,我萌生的出国留学的想法,在准备了不到一年之后,我获得了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录取,踏上了赴美求学之路。 杨:美国的新闻学专业难申请吗? 霍:非常难申请。因为新闻学在美国是一个热门学科,而且由于语言要求比较高,国际学生招的并不多,而且录取标准很严格。没有非常高的托福,GRE 成绩和过硬的工作背景,是很难申请到的。而密苏里新闻学院的标准就更高,我在录取前还做了学校的面试,最后才获得了录取。2杨:密苏里新闻学院可以说是世界最一流的新闻学府,你初到学校有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 霍:不适应的地方是很多的。其实,来美国之前,我已经有些心理准备,因为美国人虽然数学不好,但是在文科
3、表达、写作方面还是比较突出的。特别是学习新闻的美国人水平一定是很高的。但是到了密苏里新闻学院,我才发现我的同学水平到底是多高,他们有来自美国广播公司(ABC)的高级记者,有来自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的资深编辑,还有出过好多深邃文章的自由撰稿人,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都令我大吃一惊。和他们一起学习,往往是我的思路还没有头绪,他们的想法已经出来了,这是我刚开始确实非常不适应的地方。另外在某些方面美国特定的价值观也使我感到很不舒服。例如对中国一些社会问题的态度往往是比较片面和偏激的。 杨:那你如何去克服这些问题呢? 霍:这没别的方法,就是多读书,多积累经
4、验。每天我基本都读教材和补充资料到深夜,而且会仔细考虑上课中那些同学的发言。其实文科和理科有些像,虽然不是套公式,但是实际上分析问题和整理思路是有一个套路的,这些资深记者和作家在灵光闪现的表达中实际上主线是可以逐渐分析出来的。这就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方式和思路,所以我提高是很快的。从另外的一个方面来说,我也将这种思路用来支持我的观点,比如说在讨论中国计划生育的问题中,我表达的很好,以他们的方式反驳了他们的观点,获得了老师的夸奖和同学的赞许。艰苦3的学习、仔细的分析和大胆的利用,我成功的掌握了美国新闻学中的思维方式和处理原则,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我的自信心。 杨:你认为在美国学新闻和在中国学新
5、闻有什么不同? 霍:我觉得由于价值方向不一样,美国和中国的新闻学的思路和方式有很大差异。在中国我们的新闻强调的是一个理性的思维过程,在出现事件之后要有大量的分析。而美国的新闻强调实效性、真实性和感官性,尽量在第一时间以纯事实的角度来表达新闻。故此,在教学上处理的方式就有所差异了。例如,我们经常做即时新闻训练,要求迅速地将事情突发的情况进行报道和分析,这对我的能力提高帮助很大。这是美国新闻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特色。 杨:美国新闻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吗? 霍:说难就难,说不难也不难。因为我们是新闻学的学生,所以英语水平都还是不错的,这也是我找工作的一个优势。而且我是女性,很多媒体喜欢要女学生,因为外出
6、采访不会令采访对象反感。我获得面试的公司都是大媒体,例如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等等,面试的内容五花八门。有些机构面试很严肃很直接,而有些机构面试故意创造一个令人尴尬的环境,例如在进面试室之前人故意对你发火,让你感到非常沮丧,并要求你在这样的情况下和面试官进行交流,来判断你的心理良好程度。我来华尔街日报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假扮一个被采访的对象,让我来进行模拟采访。在采访过程中,面试官要么打断我的话,要么对我冷嘲热讽,总之在采访过程中弄得我很不舒服。他通过这个方式来评估我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所幸的是,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控制会场能力还是比较4强,把采访进行了下去,最后考官给了我很高评分,这样,我成功的进入
7、了华尔街日报。 杨:你毕业时为什么没想直接回国呢? 霍:在密苏里新闻学院毕业后,我还是希望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积累一些必要的工作经验。在硕士学习中获得的美国的新思维和新想法,我也想用到美国的媒体中,以验证它们的有效性。美国的媒体和中国的媒体在处理新闻的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我希望在实践中更多更深入了解这些,以便未来更好地回国工作。故此,我选择暂时留在了美国。 杨:华尔街日报是一家商业金融背景的报纸,新闻记者需要有比较多的金融知识,这点你是怎么去弥补的? 霍:我在进报社刚开始的时候,没有马上从事记者的工作,而是跟着编辑干了一段时间,仔细研读记者和编辑写的金融方面的文章,尽快进入角色。同时,我还在当
8、地的学院修了门金融课,来加速提高自己的金融水平。回到家后,我就把电视锁定到财经频道,大量接触金融经济的新闻内容。那段时间我对自己的训练,实在是不亚于在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学习强度。每天我几乎只睡五个小时,其他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面,甚至有时候做梦的时候都经常梦到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采访。那段时间是我最难忘的时光,因为对我的挑战和压力太大了。 杨:作为一个外国国籍的记者,你在工作中出现过什么难题吗? 霍:有很多。我的英语口音还是和当地记者有点区别的,而且语言的简练程度和语速也不如当地记者,这在有点挑剔的采访对象面前就有些吃亏,因为在其他记者面前有时候插不进去话。而且外国国籍的记者5采访,有些采访对象往往有
9、点提防情绪,因为害怕自己的话因为语言表达被误解。所以外国国籍的记者在工作中的挑战也是很大的。不过,因为我是女性,所以也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一是不会遭人反感,不会被人粗鲁的对待,而且被采访人也会和你开开玩笑,很礼貌的对待你;二是我和其他同事关系处的很融洽,他们在必要的时候都会给我帮助和支持,协助我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在文字处理中,我的文章也经常会被同事很迅速地修改好,这些都使我顺利的解决了很多难题。 杨:你能为那些有志赴美学习新闻学的学生提一些建议吗? 霍:首先,务必要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在新闻学这个学科上,语言如果不过关可以说是灾难性的。我的一个中国同学学习可以说是非常努力,但是写作能力比较差,作业
10、分数给的比较低,成绩非常不好。其次,要有开放的心态。学习新闻的都是有独立思想的人,故此他们的想法可能偏激,激动或者片面,这些可能甚至会比较令人反感。在这种情况下,要有理有据的和他们进行沟通和辩论,而不是狭隘的拒绝接受。有时候,多了解别人的思维,丰富自己的想法是非常有好处的。第三,要适应高压力和不停步的工作节奏。对我来说,我的采访和稿子永远是不会完美的,每次工作完成后,我都会有遗憾并觉得某些方面可以做的更好,这激励着我更认真的工作,写出更好的新闻稿。在美国,记者真的是非常的努力,因为竞争太激烈了。所以,来美国学新闻的中国同学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杨:谢谢你,霍小姐。你的话给了读者很多启示。 霍:不客气,希望未来我会有更多的密苏里新闻学院的中国校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