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老师讲小孩如何学国学.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70610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常老师讲小孩如何学国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非常老师讲小孩如何学国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非常老师讲小孩如何学国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非常老师讲小孩如何学国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非常老师讲小孩如何学国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注:这是 2011 年 5 月份讲课的一个初稿,虽经很多的热心妈妈们的脱水处理,但水分太多,一下子也“干”不了。想说明的是,这只是一家之言,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用的启发,而不是无益的争论。 【之一】最近新人来得多,大家也许是冲着两个方面来的:一是冲着作文来的,二是冲着国学来的。说实在话,这两个东西,是一个东西。如果非要做区分,只能说一个深,一个浅;一个是用,一个是体。作文是用,经典是体。作文是表现。经典是积累。作文是输出,经典是输入。这两个东西是一个东西。我们在适当的时候还要讲作文,讲作文也是为了把我们近一段学经典的成果作一个小结。看到新来的朋友很多,所以就老话重谈,讲“如何学经典”。首先声

2、明,这是一家之见,是以说理为主,具体的操作,大家自己去选择。不是强灌,是在说理,讲一些思路、体会。具体怎么去教孩子还是那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些一些思路、一些体会,算是一个参考。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是读经的三个阶段。个人认为,看孩子的不同情况,岁数大小以及领悟能力。读经典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读书认字。这一般多指学龄前到一、二年级这个阶段的孩子,重点在认字识词。所以这个时候孩子在诵读中,家长要重点考察孩子的读字认字的准确性。对于孩子是不是理解经典中的意思,不必做过多的强求。有些家长常问:“经典里的意思,是不是要和孩子讲啊?”这个问题,想来就有了答案。要不要讲,关键看孩子

3、在哪个阶段,如果字还不认识呢,那就以认字为主,不必讲什么经典的意思。我们这里讲的一、二年级,也只是一个参考,核心的标准还是孩子的认字、识字水平,如果孩子大体的字认识了,见过了不少的“猪”了,那就可以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二是断文释意。这一般是在三年级到六年级。随着孩子认字能力越来越高,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水平后。这个时候的重点,可以转换到对经典语言的解释上来。对于这一个阶段的孩子,讲孩子能理解的意思,让她把句子读顺是必要的。这一个阶段,就是我们平时上课讲的,扶上马,送一程。(我们讲什么叫经典的书?经典的书。就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而不是在马桶盖上读的书,在马桶盖上读的书,那是娱乐与消遣。)这个时间过

4、了,就是第三个阶段。三领悟境界。如果对经典的大致意思理解的差不多了,就可以把重点放在对经典的深意的领悟上 比如“欲速则不达”句意是讲求快了,就达不到目的,有拔苗助长之意。很多人读到这个欲速则不达了,知道速度快了不好,但怎么才是好呢,是不是停下来了呢?现实中,很多人在讲这句话,大都是不能着急,要停下来的意思。但这样理解还是不到家,那么更深的解释是什么呢?是坚持,是恒心。要讲耕耘,不求收获,一步一个脚印。说一个实例,前不久,就是年前左右,我们在群里讲孟子有一位朋友就让孩子跟着学,一天半个小时,把孩子搞的除了恨孟子之外还恨我,恨我为什么要讲孟子!我跟这位妈妈讲,一天十分钟、五分钟就行,结果妈妈听话,

5、回头照做,每天十分钟,孩子学得轻松,每天听孟子听得哈哈大笑,不时还要让妈妈多讲一点。大约用了两个月左右的时候,自己都吓了一跳,为什么?因为打印出来的讲义就一百多页,全讲完了。讲这个意思,就是领悟这个学习的过程,它是一个持久的过程,每天十分钟、五分钟,都可以,重要的是坚持。说得务实一点,现在国学热,大家头脑不能热,不能把国学当饭吃。看到大家去抢盐,我们也跟着抢,这是头脑过热。同样的,看到别人学国学,自己也头脑不清。当然,这三个阶段,是一条主线,就具体的实践而言,这三个阶段是相互交差、互为补充的。不是整齐划一、一刀切下来的。作为妈妈,家长,我们的任务是俯下身、弯下腰,听孩子的声音,说孩子听得懂的话

6、。【之二】很多朋友问的第二个常见问题是:“经典要不要背?”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刚才已经回答了。我们有过这样的体会,很早背过的英文单词,现在都记不得了。背过了吗,记下了吗?背过了,也记下了,可是最终还是全忘了。私认为,背不是过程,是结果。过程是什么呢?是多读、熟读、常读、长读。这个过程重视了,背住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一味强调让孩子背,孩子压力大,在短期内记下了,但时间一久还是会忘的。还是那句话:欲速则不达,重在恒心。每天如乌龟一样慢慢的爬,比小兔子刺溜一下子跑几百米更有效!我们读中学的时候,背过不少的课文?现在记得的、还能背出来的有几篇?差不多全丢了。现在让孩子来走自己过去的老路,这是不是可以说叫穿新

7、鞋走老路?是不是可以叫孩子穿小鞋还要走过去的泥泞路?所以,背不是重要的指标。重要的指标是什么?数量。读十遍就会背了,不如读一百遍还不会背。有一个常见的心态:说什么东西会背了,常常是把孩子当炫耀的题材。第二个话题:读经典不是在学功夫,而是在练功夫。不是说背不重要,而是说,不要把这个结果看得很重要。孩子的记忆力、理解力各有差别,如果突出“背”字,有的孩子会在相对短的时候内背下来,背下来之后又怎么样呢?在很多人看来,背会了就是大功告成了,就可以学别的了,但这往往是一种放弃。所以讲,会背了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放弃。当一个孩子会背某种东西的时候,就意味着他要去学习新的了,当把新的东西又会背的时候,一回头,以

8、前背过的东西全忘了。结果呢?生气的是自己,挨骂的是孩子。我们这样理性地来看国学,才是务实的态度。举个例子,学太极拳,有的学得快,照猫画虎两个星期就能学会;有的人也许学半年,才学会,但是他天天练。最后的结果呢?先学会功夫的,一定不如天天练的人功夫好。再举个例子,比如学车,在驾校的时候有的人学得快,有的人学得慢。一般而言,不管年少、年长,是男、是女,只要练够了时间,总是会拿到驾照的。还有一种情况:提前拿到驾照的,其水平就高于延后拿到驾照的吗?不尽然。真正体现水平的,不是拿驾照的先后,而是公里数。一个人开车的公里数,才是决定一个人驾驶技术的最重要指标。用这个例子来讲,孩子会背只不过是拿到了一个驾照而

9、已,这个驾照只是骗交警的,不能骗车子。学经典就不能骗人了,你跟别人说,我的孩子读了三遍就全背下来了,那是骗自己。再譬如学游泳,学会很容易,报个短期班,一般孩子十多天就会游了。而比较专业的运动员,他们为什么专业?是因为一个动作,简单地练、重复地练。学经典也是一样,不要在意多少天就会背了,这是一个短期的行为。如果只是背会了就放下了,以后不管了,最终孩子还是会忘掉大部份的。特别是在孩子还小,不是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可以得一个武断地结论:一个孩子读了十次就会背,这种效果,不如一个孩子,读了五十次还没有背下来的效果好。因为,功夫就是功夫,功夫是一次一次累加练出来的,不是突击练出来的。所以,读经重要的是过程

10、、是次数,而不是能不能背下来。我们要求孩子,不是看谁能马上背下来,而是要看,谁读的次数多了,谁坚持到底了,谁的功力就是最强的了。经典,不是学功夫,是在练功夫。功夫,不是学出来的,是练出来的。这个道理,大家是不是明白了?所以说,不要卖弄,一说自己的孩子看了多少书,背会了哪些东西,真正明白的人一听你这样吹, 都会笑话你。这也才是读经千遍其意自现的道理,是讲读经千遍,不是讲背经十遍。记下这句话了吗?所以,你忘掉了“背”字,孩子轻松了,你也轻松了,就不会把经典当饭吃了。有些人、有些机构,讲孩子要背多少经典,要怎么背。人家那是当饭吃,你又不是当饭吃,对不对?当饭吃的,当然要在十岁前背 N 个经典,你又不

11、当饭吃,讲这些“背”干嘛?这样理解了,我们就务实了,就轻松了,就可以喘口气了。【之三】再来讲第三个问题,读经典的好处。虽然说经典不当饭吃,但不能说读经典没有好处。这个道理讲起来,可以深入一些。佛家讲:一切法,皆是佛法。论语中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个“法”是不是佛法,要看用这个“法”的人。这个“道”是不是大道,要看用这个道的人。钱好不好啊?钱本身不存在好与坏的问题,经典本身来讲也不存在好与不好的问题。钱,用的人不好,钱就是祸;用的人好,钱就是福。同样的道理,经典也是如此。昨天我们讲庄子说过一句话,叫“盗亦有道”。大家想一想大盗、大土匪都是讲道的,但这个道到了盗手里就是坏道了。大的土匪头子比你

12、一般人更讲仁、义、理、智、信。他讲了这个,所以才会有一帮小喽罗听他的。这是我们看问题的一个方法,一个原则。是好是坏,就看我们怎么用、怎么学、怎么体会。明白了这个大道理,我们就解决了一个小问题。有的朋友问:“老师,我的孩子应学什么经典好啊?”本身来讲没有什么好不好的,都可以学。不学三字经学论语也可以,不学老子学庄子也可以,不要在这个方面去纠结,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看别人捧着三字经你也捧着,不要看别人读易经了,你也马上去弄本易经,这样学经典还是盲从。【之四】在以上大原则下来讲经典的好处:一、强化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过去上过私塾的老辈们,写东西都是非常有功底的不写一字空,就是缘于

13、对文字的深入理解。讲作文的时候,特别讲了对称,特别讲了笠翁对韵,重要性在于让孩子去理解文字。对称是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诗经是这样的,诸子百家也是这样的。来看看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三段是对称的。再来看看诸子百家,以老子为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也是对称的。再来看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这是对称的句。再以汉赋为例,来看王勃的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是不是看到了对称?再看唐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看宋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元曲,就举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是不是也是对称?明清小说,就看章回的题目,以三国演义为例: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是不是感受到对称了?从历史的角度理解了语言的节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