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几类建筑师.txt*一篇一篇的翻着以前的的签名,那时候的签名有多幼稚就有多么的幼稚。你连让我报复的资格都没有-好想某天来电显示是你的号码。好想某天你的状态是为我而写。有些人,我们明知道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几类建筑师第一类我这类的建筑师,人数最多,广泛分布在体制内或类体制内。我见多识广,工程经验与时俱进,技术趋于成熟,并熟悉设计配合与管理。我最主要的特长是制图神速,能同时平行地执行多个设计任务,即多个档期,同时应付多个业主,并在他们之间迅速切换。我每天的工作就像多核的 CPU,天正是设计中的战斗机。我的速度之神速,产量之高,让外国同行们瞠目结舌。我一年的产量就能超过他们一辈子的产量。我
2、的工作方式可以用一个字来描述“攒” 。因此,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英语词汇:Fast Building Integrator,就是 FBI。我熟悉设计行业内的各种游戏规则和套路,在逐利的并实行薄利多销的市场竞争中,我是建筑设计行业货真价实的“白骨精” 。正因为有我的辛勤劳作,中国的 GDP 才有望保八,尽管我不知道贡献了多少个百分点。数量庞大的现代派垃圾在我的键盘和鼠标间铸成,我的作品称不上“建筑” ,充其量只是“房子” 。我也感叹“遗憾的艺术” , “妥协的结果” 。我设计的“房子”遍布全国城乡各个角落,都能够很快竣工,有时连竣工验收都忙不过来。我设计的“房子”其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我的设计风
3、格就是毫无风格。那些所谓流派或理念对我而言,都是噪杂的呻吟。尽管速度快,但我极少违反设计规范,从不违反强制条文。我与建设单位打交道得心应手,我极力煽动“政绩工程” 、 “形象工程”和“国际一流” 。我把每个项目都作为他们职务升迁的奠基石。我的速度快到他们来不及提出修改意见。我有时也会惊讶,施工单位的施工速度经常超过我设计的速度。有时施工单位提出“不会做”、 “做不了” ,我总能撇开技术层面,深刻理解背后的其它原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和明天,竞相压低设计费,竞相缩短设计周期,人均设计产值趋于极限。我始终认为速度才是制胜的关键,我首倡“闪电设计”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论,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实
4、践,或许是一场革命。至此我升级为魔术大师。我不愿意看到很多甲级设计院成为外国大师方案的来料加工中心,不甘心加工那些用英寸标注的舶来品,但又对原创缺乏动力。我读书的时候就知道,外国大师的设计多从模型开始,而我总是从“模版”开始。我不屑于方案设计,因为那些都是不计产值的徒劳,是做无用功。虽然我晋升高级职称,早已考取注册,收入颇丰,但依然抱怨分配比例不合理,抱怨责任和工作量与我的实际收入不成正比。尽管我的出图速度极快,我依然期望我的业主多给些时间,在合理的设计周期内可以考虑更多的细节。要知道设计品质与时间成正比。我也希望我的业主能够多给设计费,至少不要低于国家收费标准,要知道抠门儿的代价意味着更多的
5、工程成本。第二类我这类的建筑师是现行建筑教育体制中培养出来的合格的半成品。在学校里老师总是以大师的作品作为教学的范例,因此我在思维和形象方面更像大师,对五花八门的流派满腹经纶。我多从译文中了解外国大师的经历、作品及其理论和理念,朗朗上口,津津乐道。一不留神将自己想象为某位外国大师的附身或传道士。我雄心勃勃,期望一举成名。我热衷于参与各种投标、竞赛或征集。我对造型的推敲不予余力,竭尽所能,寝食难安。我崇尚“原创” ,鄙视抄袭,为寻找可靠的依据,挖空心思编织与众不同的“理念” 。我为了造型而造型,肯定失于偏颇。我成果绝大多数止步于“理念”或“概念”阶段,大多被那些“有经验”的老同志们扼杀在摇篮中,
6、基本上实现不了。我的想法尽管包含了很多忽隐忽现的艺术含量,但始终缺乏货真价实的技术含量。我完全能够制造出比照片还照片的效果图或虚拟现实,甚至超越“水晶石” 。这些可能被推崇为极致,而更多的成为占用硬盘空间的鸡肋。我总是自责自己为何不被尊崇,无奈英雄无用武之地。抱怨自己的“创意”无人识,不值钱,很郁闷。我陶醉于自我感觉,最后落得夸夸其谈。在体制内生存维艰,没有成为理查德和皮阿诺,却快成了梵高和莫奈。希望保护我创作的热情,辅以正确的技术指导和配合。建议再多些,意见再少些。我始终认为没有创新意识的建筑师,如同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第三类其实,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师,是自食其力的自由职业者。我早已脱离
7、于体制,尽管有少数人寄附于体制内的“工作室” 。我在体制内已经千锤百炼,熟悉也极其厌倦体制内的运作。我的生活方式可能令人羡慕,但不是人人都能有条件成为我这样建筑师。我有自己的思想和理想,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设计理论或指导思想。我从不屈从于那些没有共同理想或思想境界的业主,志不同,道不合。绝不为三斗米而折腰,有奶就是娘,因为我的人格很金贵。我不屑于参加投标,而热衷于评标。我对业主和项目的选择较慎重,尽管数量也很少,获得项目的机会并不多,但我有时间,有条件将其成就为精品而倍受关注,因此我拥有众多的粉丝。从这点看,我是不是很像贝聿铭。我的作品无论是招来好评如潮,还是争论不休,其过程和结果都大大提
8、高了我的知名度。让争论来得更猛烈些吧!我的合伙人可能不是从事建筑设计,但他更勤于管理,也精于操作。我的员工都是一些真正热爱建筑的年轻人,他们精力旺盛,朝气蓬勃。他们总有一天会离开我,而与我在一起的经历将是美好的记忆。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没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我们上下班不要求打卡,我们不是生产流水线。我这类建筑师之间有着强烈的凝聚力,大家互相搭台,绝不相互拆台,这是规则。我们的组织胜过半官方性质的群众团体。建筑设计对我来说再也不是养家糊口的职业,而是成就自我的事业。一方面我机会周游列国,比安腾走得更多更远。我走访国际大师的工作室,和大师们面对面地实话实说;另一方面我著书立传,尽管现在能静下心来看的
9、人还不多,我希望我的思想能够影响几代人。第四类我来自广泛的艺术领域。我经常纠正,我做的事情不叫“建筑设计” ,而叫“环境设计” ,因为建筑只是环境中的一个要素。我认为建筑只是艺术的一个小小的分支波普艺术。包豪斯之前的建筑师都是出自艺术学院,拿着和我一样的艺术类文凭。而包豪斯原本也是培养艺术设计师的,怎么我倒成了伪建筑师?我把整个建筑过程看成是一次行为艺术。业主在我的指导之下忙碌着,还得付我设计费。包工头们在我跟前俯首贴耳,看着农民工进进出出爬上爬下,这是多么壮观的行为艺术啊。我不习惯“土木工程” ,那样又土又木;你们称“项目” ,我称“楼盘” ;你们称“户型” ,我称“房型” 。老百姓都是这样
10、说的;你们称“平面布置” ,我称“结构布置” ;当他们称“结构布置”时,我就直接称“柱子布置”;你们称“混凝土” ,我称“水泥” 。其实我根本不清楚混凝土和水泥之间有什么区别,也没必要搞清楚,反正不是土,就是泥。我似乎称所有的实墙都叫“水泥墙”和“剪力墙” 。我一直搞不清楚何为剪力;我经常使用“风格”这个词儿,如“中式风格” ,对应的“欧式风格”或“欧陆风格” ,有时也用“美式风格” 。凡是搞艺术的,谁能离得开“风格”呀,巴洛克首先是一种艺术风格。我习惯加个后缀“性” ,如现代性、可视性、紧握性、挺拔性、坚韧性。再如:“一次性 交图” 。其次还有“度” ,如牢固度、安全度、感觉度、坚硬度、粗壮
11、度。除此之外,我满嘴都是“文化” ,据说“文化”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总和,但谁又能说得清楚“文化”的准确定义。而且文化不分彼此,你有你的文化,我有我的文化。你们说“空间” ,而我叫“氛围” 。我从来没听说过设计规范或设计标准。因为我来自艺术领域,不涉及什么规范或标准。这些枯燥的名词皆与我无关。在技术方面,你们肯定能胜过我,而在文化方面,你们就不是我的对手啦。在我看来,设计一套茶壶和设计一个高楼,其实是一样的。别看茶壶个头小,里面所包含的文化和浓缩的历史,比一幢高楼要多得多。因此我什么都可以设计,什么也能够设计,建筑只不过是诸多设计对象中的其中一件。如果给我机会,也可以做神州八号的舱内设计,这与
12、室内设计有什么不一样吗?因为我没有你们那些离奇的技术框框,我的灵感不是来源冷冰冰硬邦邦的建筑,而是来源于某个剧本、某个卡通人物、某个古乐的片段、某个舞台布景、某个神话故事、或者是我的梦境.。不是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吗。我面对业主,往往胜过科班出身的建筑师。我的知识更加精深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海阔天空,纵横万里。业主们更喜欢和我打交道,因为他们能跟着我增长见识。而你们开口就是规范规定,把他们都吓跑了。你们的设计收费是按工业品的,我的设计收费是按艺术品或工艺品的。工业品能和艺术品或工艺品比吗?科班出身的建筑师认为我只是一群扰乱市场的小混混,而我则认为科班出身的建筑师都是漂白了大脑的书呆子。不可藐视我这个伪建筑师,我比你们更有天分成为真正的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从前不就是个画家吗,他画画一般般,后来却成了你们的祖师爷。没准儿,我也能,不信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