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学科学生两级分化现象研究及解决策略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近两年,学生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下轻松、愉快地学习、交流、探究,思维更加活跃,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增强。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校教师感觉面临一个新的课题:学生的语文成绩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会有两极分化现象,这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事,只是旧教材中出现两级分化通常在中高年级,学习困难的学生人数不多;而如今两极分化在一年级就出现了,并且学习困难的学生人数也较多。况且,三年级是关键的年段,是一个爬坡的年段,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高年级的继续学习,然而,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两级分化表现得更
2、为明显。他们在性格、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开始形成明显差异,部分学生已有厌学情绪,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就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我们的素质教育也必然失败。那么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应对的方法与策略呢?为此,我把如何解决班级中语文学科两级分化现象做为调研的课题。二、理论依据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社会信息传递或者向别人学习,影响认知的发展。个体是在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无论是在哪个认知发展水平,都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2、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
3、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优化组合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3、生态学教育观生态教育认为,人的潜力不是现在的和早已经存在的东西,而是在一种不断相互作用中生发出来的。潜力既不处于先天领域,也不处于后天领域,而是处于先天与后天的交接处。开发人的潜力教育者具有极大的责任。教学工作是一项持续发展、共生共存的师生对话的过程。4、新课程标准以及教育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三、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1、研究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对长春版语文学习出现分化这一现象。2、研究影响学生学习造成学生语文学习两极分化的各种因素产生作用的方式、途径、后果和整
4、个过程,分析各种因素产生的根源和影响学生学习,造成学生学习分化的途径以及整个过程。3、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应对策略,从而缓解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两极分化。四、研究过程(一)小学语文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分析第一 , 部分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习惯了教师的灌输,学习缺乏主动性,教改后,教师讲的少了,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多,部分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这样势必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第二,学生的兴趣差异。对语文感兴趣的学生往往热情很高,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因而能学得较为扎实;相反本身对语文兴趣不大甚至讨厌的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学习,成绩肯定是不理想的。第三,学生的学习态度差异。一般来说,学习态度端
5、正的学生会学得比较满意,而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大部分是学得比较糟糕的。这些学生在课堂中表现为不能积极参与探究、讨论。教师任务布置下来,他们只依靠本组成绩较好的同学,认为任务由他们完成就行。有了这种思想,肯定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第四,教师的教学行为造成学生学习的差异。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水平、教学态度、职业道德、个人修养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哪科老师,学习上就会非常努力,反之,学生就不会好好学习。对某个学生来说,其学习落后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其他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所以我们在制定解决方法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断地思索、采取相应的对策。第五,家长的不关心、不重视。
6、农村家长由于忙于生计问题,文化素质不高,不太关心孩子的学习,不少家长从未检查过孩子的作业,从未给孩子买过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不少孩子在做作业学习时甚至会被家长叫去做家务。农村家长漠视孩子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轻视学习。我们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缺乏自制能力,他们需要有人给他们引导正确的方向,而在家里这个引导者就是家长。家长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二)、缓解学习两极分化的教学对策 小学语文学习两极分化的程度会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加剧,因此,有效缓解语文学习两极分化已成为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
7、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给那些学困生一些体验成功的愉悦的机会;也可以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题目)在课堂上多关注这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多一些鼓励的评价;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2、教会学生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一部分学困生在语文上工夫花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教会学生“提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学生只有自主学习,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教会学生学会“参与”。学生主
8、动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及健全的人格;教会学生学会“感悟”。学贵有悟,感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学生的感悟能力不是与身俱来的,这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感悟”的情境。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该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恶程度,喜欢这个老师就会喜欢上他的课、认真地上好他的课,反之则不然。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要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
9、,从精神上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其学习能力。 4、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双方所获得的信息。一天中,学生在校的时间占了大部分,家长很有必要了解他的孩子在校的各方面的表现,这包括学习、思想、生活等等方面的信息,一些不良的行为或者习惯也能被及时纠正或者制止。作为老师从家长所提供的信息中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从而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建立他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因材施教。五、研究步骤方法及研究对象(一)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0.92010.10)建立方案,准备材料,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理论修养,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2、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0.112011.5)进
10、一步进行理论学习,组织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实验和研究,阶段性经验总结。 3、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2011.62010.7)总结经验,形成成果,撰写总结报告,申请结题。 (二)研究方法1、文献法: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我的语文教学之旅、教育心理学、小学语文研究等关于语文教学相关教育理论,设计研究的策略。2、行动研究法:根据制定的的策略,不断地进行验证,结合实施的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寻求利用语境理解词语的最佳途径。3、个案研究法:针对学生各种不同相关信息的文本进行研究,设计教学策略,实施教学,形成教学案例。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4、经验总结法: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撰写研究总结。本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三)研究的主要对象本人所任教的四年级学生。七、研究成果形式撰写论文,组织公开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评议,总结经验,根据研究的教育目标,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测定评价,写好课题的研究报告。小课题研究语文学科学生两级分化现象研究及解决策略南关区八一小学齐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