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民俗.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72571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民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民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民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民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民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民俗学班 级: 汉语 102 学 号: 201001024211 学生姓名: 余洋洋 指导老师: 李长林 2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民俗摘 要:平凡的世界是陕北黄土高原民俗文化的沉淀和结晶,它反映上个世纪七八十代黄土高原民俗文化的历史面貌,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本文主要结合作品中的民歌,建筑住宅,饮食习惯,婚丧嫁娶这些面来深入探讨其中隐含的种种民俗文化信息,发掘其背后蕴藏的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关键字:平凡的世界 陕北 民俗目录一、民歌 .3(1)信天游传递的情感 .3(2)信天游传递的生活场景 .3二、建筑住宅 .4三、饮食习惯 .4四、婚姻丧葬 .5参考文献: .63民俗作为一种文化,与日常生

2、活水乳交融,带有浓厚的文化特征,它通过文化的风貌来展示自己的神韵。路遥的作品中对陕北民俗民风做了大量的描写,通过对陕北民俗民风的描写来表现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来反映陕北特有的地域文化。一、民歌信天游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民歌,有着多变的风格和即兴灵活的创作方式,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气候影响着陕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促进了信天游的流传,信天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客观上反映了陕北地区的音乐文化特性。它曲调丰富多彩,内容包罗万象,很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是陕北地区重要的民风民俗。(1)信天游传递的情感平凡的世界中润叶着爱情的渴望和孙少安一同到县城外散步时,山野里传来了一阵孩子唱

3、的信天游:“正月里冻冰立春消,想起我的哥哥,二月里鱼儿水上漂,想起我哥哥, 水呀水上漂想起我的哥哥,想起我的哥哥呀你等一等我?”此处信天游的歌声传出的正式润叶当时的心情,这样写,起到淡化情节,加中诗情的作用。那低回悲怆的旋律使他们的爱情悲剧充满了凝重的思想力量。当润叶听说少安已结婚,心里充满着无限的怨恨与绝望。他来到城外的小河边,回想起一年前与少安相依相偎在河边的幸福情景,而今却是物是人非,不禁百感交集。此时那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此情此景,通过民歌传达出来,更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无奈与痛苦。(2)信天游传递的生活场景陕北人民又有时自编信天游,来表现农村的生活场景。 平凡的世界在描写双水村一年一度

4、最热闹的打枣节时,为了表现欢乐的氛围,作者写了一个既能即兴编唱信天 游的土艺术家田五。爱红火的田五为了唱歌方便,五十多岁了还像小伙子一样爬 到枣树上,一边打枣一边唱,随口就把传统歌曲打樱桃改成了打红枣: “小小(的呀)竹竿打起就跑,哎咿吆!叫一声妹妹呀,咱们快来打枣” 田五的歌声不仅展现了陕北人民乐观开朗的精神品质,把庄稼人喜获丰收的 情境渲染的如火如荼,而且给人们带来欢乐。地上拾枣的妇女们一起起哄,爱耍 笑的张桂兰让他“来个酸的”更激起田五的兴致,他仰起头,4眯起眼,觜吧咧的 很大,放声唱起即兴编的一首带“酸味” 的信天游: “叫一声干妹子张桂兰,你爱个酸来我就来个酸!绿格铮铮清油炒鸡蛋,笑

5、个嘻嘻干妹子你硷畔上站;绒格墩墩褥子软格溜溜毡,不如你妹子的胳膊弯里棉”透过歌声,一种热闹欢快的情景立刻呈现在读者面前,劳动人民的欢乐一览无余,这是幸福的歌声也是欢乐的歌声。陕北民歌作为中国民间文学艺菀的奇葩,它强大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来自其反映了博大精深的陕北文化。陕北民歌是用陕北方言来记录和传唱的,包含了大量的陕北民俗词语,这些民俗词语 对增强陕北民歌的艺术力量起了重要的作用。二、建筑住宅窑洞是自古以为最具陕北民居的代表性的建筑, 陕北有半地穴式土窑洞,有秦汉以扣的崖面式土窑洞和明代后期开始的青砖窑洞,稍富裕者,用石头或砖砌成窑面(俗称接口子石窑) 。更富裕者,则整体全用砖、石加工砌成,门在

6、用 细凿凿出石面,或用水磨砖砌合,窑前再加穿廊和抱厦,颇为实用、壮观,窑上门窗加工或 各种纹样图案,增加美感。更有少数极富人家,将空洞建筑与庭院建筑结合,门前蹲石狮, 大门修门楼,门内有照壁、厢房,庭院分为二进、三进、三院、五院多种,与正窑、下院松 成和谐有序的整体结构,极尽洞居室之实用、华美。在小说中这样写:“他端起茶缸喝起来,同时扫了一眼俊山家的窑洞。他感觉到了一种富裕和丰足。 ”从这可以看出窑洞是陕北人身份的象征,富贵的象征。在陕北民间有句谚语:“ 石窑砖窑墙不透风,天配的姻缘合不上个婚” 婚”。孙少安娶贺秀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贺秀莲不在乎孙少安家没有窑洞。没有窑洞住,给孙家兄弟的心里留下

7、了影阴,无论是办砖场的孙少安还是在黄原揽工及后来当了煤矿工人的孙少平,始终不忘为父亲箍三口体面的窑洞,这是父亲的心愿也是 少 安少平的心愿。三、饮食习惯陕北人的主食是用小麦、 玉米、 高粱等制作的馒头、 高粱面、 玉米面。陕北人在逢年过节,祝寿满月,婚喜乔迁之际,食用年糕。陕北年糕,又叫油炸 糕,喜糕。年糕以软黄米为原料。软黄米经过碾磨成面,再蒸制,油炸,因5此也 称油糕。陕北年糕由于地理位置上的特性,做年糕的原料也和他的基本色调相一 致显出金黄。 “东山糜子西山谷,金灿灿的黄色就在山里头” ,这就是陕北秋季的 真实写照。它不仅营养丰富,色泽好看,而且“糕” 与“高”同音,寓有兴旺发 达,节节

8、高升的吉祥之意,表达了陕北人企盼步步高的美好心愿过去陕北地区土地 荒芜贫瘠,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只能吃杂粮、土豆,大白菜。 平凡的世界中写道: 学校食堂的主食分为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 表明了一种差别;菜也分为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 些肉片,乙菜同甲菜一样但没有肉,丙菜则是清水煮白萝卜。能够吃得起肉菜和 白馍的人很少,大都吃乙菜和玉米馍。而孙少平每顿饭只能啃两个高梁两个馒头 来充,即便是高梁馒头也并不充足。孙少安举办砖厂开业典 礼时,也准备了喜糕,典礼前贺秀莲领着村里的妇女磨面,压糕。四、婚姻丧葬 陕北人对男婚女嫁的终身大事十分重视,十分讲

9、究。择亲时非常注重“门相当,户相对” 。 平凡的世界 中的田润叶与孙少安,俩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天真浪漫的年代就结下深厚的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又孕育为爱情。然而因为两个人所处的家庭条件的差异,导致了两个人没能走到一起。虽然孙少安深爱着田润叶,可陕北人那种门当户对的观念以深深扎入他的内心深处。他常常想,他一个受苦的农民怎么可以娶一个“公家人” 当婆姨呢。家庭地位身份的差异,世俗观念和势力的压力最终使少安另娶她人。在陕北民俗中不管贫穷与否,都要尽己所能将子女的而婚礼办的热闹红火。应有的婚礼仪式不能省略。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的婚礼是极为简单的,但应有的大的仪式并没有省掉。如婚礼的前一天晚上要吃荞

10、面合烙,荞面合烙是陕北人的主食之一。陕北人将和好的荞面放入合烙床中压进煮沸的开水锅里,吃时浇上羊肉臊子汤,味美无比。吃荞面合烙一定要配上羊腥汤,合烙和羊腥汤二者不可缺一。民歌中以此来比喻男女青年“死死活活相跟上” 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这也是陕北人在婚礼前一天吃荞面合烙的根源。在陕北,丧葬习俗实行木棺土葬。棺材多用柏木、杨木,以柏木棺材为最好。在上了年纪的老人的死属于喜丧,家世显赫的孝子则为老人举行送祭饭仪6式。 平凡的世界中金峻武按农村习俗的最高礼规来安葬母亲,把母亲的尸骸放入早年做好的楼花柏木棺中。金老太太的谢世意味着一代人在这古老村庄即将最后消失。金峻武为其母办了三昼两夜的丧事,这在农村是最

11、高的丧葬规格,并请艺人为其母送祭饭。送祭饭是在孝子的参与之中,在悲哀的气氛中令人开怀大笑的一种祭祀仪式。送祭饭通常在埋人的第二天晚饭后进行,孝子们五六人一排,纵横列成方队,象体操队行一样散开,面对灵堂依次跪下,其中一个孝子负责教正队形,四周围挤满看热闹的老老少少。乐队奏起进行曲调,表演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开始。送祭饭的艺人身着华服(通常为男性)头顶带花边纸条的方型食盘,食盘中放着祭品,手拿扇子或彩巾,踩着乐调在孝子中间来回穿插起舞,舞姿动作夸张,营造出一种诡秘、妖娆的气氛,时不时地引起围观村民的哄笑。最后扭扭捏捏到灵堂前,腿一盘,头一转,食盘便旋转 360 度,被人接着摆在供桌上。 孝子们不规则

12、地在身边放着不足为一元的钱,扭秧歌的艺人手不着地,头顶食盘的祭品,在唢呐声中用嘴衔起地上的钱,捡完钱后将祭品送上祭桌。来回往复。 如果食盘的供品不慎掉到了盘里,这时候,主事的就要惩罚艺人。他们抬来一张大桌,桌上摆着小桌,小桌上摆着凳子,艺人头顶食盘,谨慎攀登。站在最上面的的小凳子上伴着乐曲扭动,而人群中便传来助威的呼喊声和阵阵掌声。 送祭饭一般要表演三个小时,在贫瘠静寂的小山村里,这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陕北的婚丧风俗中,一方面继承了陕北古代婚丧文化的遗风;另一方面又不乏迷信成分,红白大事都要大操大办,以显富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大概与陕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有关。 平凡的世界对陕北地区民风民俗的描绘,向我们展示了陕北独特的地狱文化,这些都是是陕北人民智慧的源泉和宝藏,需要我们加以保护。参考文献:【1】汪东锋 李延梅陕北民歌与陕北民俗广西社会学科 2005 年第 9 期【2】袁占钊 姚正宽 古林陕北民俗文化延安教育学报 2001 年第 2 期7【3】路遥平凡的世界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59 页【4】曾利君试论新时期小说的民俗描写当代文坛 2008 年第 5 期第 9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