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413 马新路(马巷车站宋坂路)路面改造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S1-2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 1 页 共 11 页 2014.08 施工图设计说明一、 概 述(一) 、项目概况翔安马新路是联系马巷、新店的一条重要交通干道,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结合城市主干道。起点位于翔安区马巷车站,经后滨、路边许、上吴,终点位于新兴街牌楼前宋坂路附近,全长为 5.902 公里。现状路面结构形式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宽度为 15m,双向四车道。该路段路面经过多年使用后并未出现大面积的病害,现场路面板块基本完整,部分路面出现了断板、角隅断裂、错台等不同程度的病害,导致车辆通行不畅,存在行车安全隐患,同时
2、为了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升道路服务功能。因此,建设单位决定对厦门市翔安区马新路(马巷车站宋坂路)进行路面改造。本次设计起点位于翔安区马巷车站,终点位于宋坂路,总长约 5.902 公里,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路面改造工程及路灯改造工程。(二) 、技术标准及采用的技术规范1、技术标准(1)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结合城市主干道;(2) 、设计车速:50Km/h;(3) 、路基宽度:21/26m; (4) 、路面结构形式: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路面;(5) 、交通等级:重交通(6)、坐标系统采用厦门 92 坐标系统,高程采用黄海高程。2、采用的技术规范(1) 、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
3、3)及相关规范、规程(2) 、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3) 、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4) 、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40-2011)(5) 、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J 073.1-2001)(6) 、 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 (GB5768-2009)(7) 、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8) 、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20-2007)(9) 、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 45-2006)(10) 、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三) 、现状概述现
4、状路面结构形式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宽度为 15m,双向四车道。道路处于城镇路段,两侧房屋众多。该路段路面经过多年的运营使用,原水泥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经过调查,现状混凝土面板损坏主要有以下几种:裂缝、破碎板、板角断裂、错台、接缝料损坏等。K4+380K4+560 段路面损坏严重,存在大量的错台病害,该段人流量和车流量均较大;K0+400K1+390 段路面损坏较少,路面总体上左右幅损坏差异不大。其中,K3+896.69K4+251.69 段及 K5+281.69K5+411.69 段分别为马新路与海翔大道、马新路与琼湖路的交叉路段,现状路面已加铺沥青,路面使用状况良好。(四) 、测设经过
5、我院接到中标通知书后,认真研究了现场实施情况,并收集相关资料,随后立即组织项目设计人员展开外业工作。外业测量工作开始于 8 月 7 日,并于 8 月 10 日基本结束。期间主要使用 GPS 和水准仪对 X413 马新路(K0+000K5+902)路线平面、纵断及横断面进行了详细测量。对路面横坡进行了个别点的采集。基本上能够较好的拟合出实际平面线形和纵断,然后根据拟合好的平面线形对全线路面损坏情况进行了精心、细致的调查及定位。根据拟合长度,本次外业测量路线总长 5.9 公里,共测量 935 点,并对路面损坏情况、结构物、交通安全设施等进行调查,共绘制 4720 块现状路面板块。经过细致的外业测量
6、调查后,设计人员迅速转入内业工作,完成了 X413 马新路(马巷车站-宋坂路)路面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并于 8 月 19 日通过了施工图评审。在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本项目进行修改后,于月底出版了 X13 马新路(马巷车站-宋坂路)路面改造工程施工图修编稿设计文件。(五) 、施工图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1、补充完整有关的设计依据文件执行情况:相关文件现阶段业主未提供。2、补充完善沥青路面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执行情况:已优化交通组织图纸,更详细的施工交通组织待施工单位进场后进行详细布置。3、沥青加铺层的厚度及工程量应考虑道路横坡因素X413 马新路(马巷车站宋坂路)路面改造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S1-2
7、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 2 页 共 11 页 2014.08 执行情况:已根据专家意见完善,工程量计算已考虑横坡因素,增加调平数量。4、交通标线的设计应结合该路市政化改造工程中的交通标志设置情况统一考虑。执行情况:修编阶段完善现有交通标志,增加标志,优化交通标线。5、K4+840 处人行横道前后均有公交车站停靠,行人过街存在安全隐患,应优化设计。执行情况:已取消该处人行横道线,市政化工程完善后将疏导人行通过其他路口过街。6、建议进一步调查现有路灯控制柜的使用情况,复核人行道的照面标准。执行情况:根据调查,现有路灯控制柜满足道路使用要求,照面标准满足要求。(六) 、占用土地情况本项目
8、为路面改造工程,不改变道路原有路线线位,无新增用地。二、设计内容(一) 、道路平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根据现状道路进行拟合,不拓宽不改线。全线起点位于马巷车站附近,终点位于宋坂路附近。沿线途经后滨、路边许、上吴等地,全长 5.9 公里。(二) 、道路纵断面设计本项目道路纵断面主要根据加铺沥青层厚度为指标进行设计,除起终点及已改造路面段纵坡进行顺接外,其他路面在现状纵断上加铺沥青平均厚度为 14cm。(三) 、路基标准横断面根据现场测量情况,本项目路基宽度为 21(马巷车站-古垵路口段)米/26 (古垵路口-宋坂路段)米,主车道为双向四车道。具 体 路 基 横 断 面 布 置 如 下 :( 1) 、
9、 (马 巷 车 站 -古 垵 路 口 )段 横 断 面 布 置 为 : 21m=3.0m 人 行 道 +2.5m 停车 带 +26.25m( 机 动 车 道 ) +3.0m( 人 行 道 ) ;( 2) 、 (古 垵 路 口 -宋 坂 路 )段 横 断 面 布 置 为 : 26m=27.5m( 机 动 车 道 )+22.5m( 花 坛 ) +23.0m( 人 行 道 ) ;(四)、路面设计1、现场情况经过调查,现状混凝土面板损坏主要有以下几种:裂缝、破碎板、板角断裂、错台、接缝料损坏等。K4+380K4+560 段路面损坏严重,存在大量的错台病害,该段处于人流量和车流量均较大;K0+400 K
10、1+390 段路面损坏较少,路面路段总体上左右幅损坏差异不大,路面损坏情况如下图所示:图 1 路面磨损段X413 马新路(马巷车站宋坂路)路面改造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S1-2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 3 页 共 11 页 2014.08 图 2 接缝损坏路段图 3 错台路段2、路面结构设计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能有效地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同时充分利用旧路面剩余强度,造价低,施工方便,且对交通、环境影响小,因此在国内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应用较多。由于水泥混凝土面板强度较高,在其上加铺沥青混凝土,强度一般能满足要求,关键是防止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反射裂缝的产生。针对反射裂缝这个问
11、题,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改善沥青加铺层性能;合理的沥青加铺层厚度;设置中间应力吸收层;处治好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本路段加铺方案主要也是围绕着以上措施进行确定。本次设计一般路段采用路面结构组成如下(平均厚度 14cm):改性沥青 SMA-13 4cm改性沥青 AC-20 8cm(平均厚度)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 2cm旧水泥砼路面(病害处置)其中,K3+896.69K4+251.69 段及 K5+281.69K5+411.69 段分别为马新路与海翔大道、马新路与琼湖路的交叉路段,现状路面已加铺沥青,路面使用状况良好。同时考虑海翔大道与琼湖路道路等级较高,不宜抬高原道路路面高程。故本次设计未对此两段已铺设
12、沥青路面进行改造,路面高程进行顺接。琼湖路与马新路衔接段路面有所破损,应根据旧路面处置方案进行处理。本次设计对道路横坡进行修复,最小不得小于 1.5%,AC-20 改性沥青起调平作用,最少加铺厚度不得小于 6cm。3、旧水泥板及接缝处理(1) 、病害处理.交叉裂缝、破碎板的处理:应先挖除破碎板,重新修筑水泥混凝土面板。对于损坏程度为“轻、中级”的面板,施工时应检查基层是否损坏,如果基层已经被破坏,则需更换基层;对于损坏程度为“重级”的面板,施工时应挖除已破坏的基层或底基层,重新铺筑基层或底基层;裂缝的处理:对于损坏程度为“轻级”的面板,需进行灌缝处理;对于损坏程度为“中、重级”的面板,应先应挖
13、除不稳定或相对低的面板,在保留板位置上,平等于接缝划X413 马新路(马巷车站宋坂路)路面改造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S1-2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 4 页 共 11 页 2014.08 线,沿划线位置进行全深度切割,如果基层已经被破坏,则需更换基层,然后重新修筑水泥混凝土面板。板角断裂的处理:对于损坏程度为“轻级”的面板,需进行灌缝处理;对于损坏程度为“中、重级”的面板,板角断裂应按破裂面的大小确定切割范围,采用“板角修补法”进行处理。错台的处理:当混凝土板与板之间的错台量大于 6mm 时,应采用铣刨拉毛进行磨平处理。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拉毛。(2) 、水泥混凝土板接缝处理在加铺
14、沥青混凝土之前应清除旧混凝土路面旧填缝料和其它杂物并吹干净,然后对路面进行清洁干净,并对所有的接缝采用改性沥青或橡胶沥青材料进行灌缝。先采用切缝机、清缝机清除接缝中旧的填缝和夹杂的砂石、凝结的泥浆等,最好是缝壁有新的刨面,再使用压力大于等于 0.5Mpa 的压力水和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接缝中的尘土及其他污染物,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缝壁检验以擦不出灰尘为灌缝标准。将填缝料加热至 180,加热过程中应将填缝料融化,搅拌均匀,并保温使用。灌缝深度不小于 5cm,先挤压嵌入直径 912mm 多孔泡沫塑料背衬条,再灌缝。填缝必须饱满、均匀、厚度一致并连续贯通,填缝料不得缺失、开裂和渗水。加热施工式填缝
15、料的养生期,低温天宜为 2h,高温天宜为 6h。在灌缝料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填缝料应选用与混凝土接缝槽壁黏结能力强、回弹性好、适应混凝土板收缩、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流淌、低温时不脆裂、耐老化、有一定抵抗砂石嵌入的能力、便于施工操作的材料。二级公路宜选用聚氨酯类、橡胶沥青或改性沥青类填缝料。4、雨水口改造马新路市政化改造先于本项目进行,两侧存在市政雨水管道与雨水井。路面改造后路面标高相应提升,有必要对旧雨水井进行提升改造。改造方式详见路面结构设计图第 6 页。5、路缘石改造马新路两侧路缘石改造已纳入马新路市政化改造工程,本次设计不再进行改造。6、材料要求(1) 、沥青SMA-13 沥青采用
16、 SBS 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的基质沥青可选用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中 B 级道路石油沥青 70沥青的要求,沥青层之间应铺洒粘层,沥青层下铺设下封层,基层顶面铺透层。粘层、透层采用优质乳化沥青,下封层采用橡胶应力吸收层,厚度约为 2cm。透层沥青采用乳化沥青 PC-2(每平方米 0.71.5L),渗入基层 3mm 即可。(2) 、粗集料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表 4.8.2 的规定,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符合表 4.8.3 的规定。(3) 、细集料沥青面层所选用的细集料可采用机制砂、优质的天然砂
17、、石屑等,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表 4.9.2 的规定。(4) 、填料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表 4.10.1 的要求。(5).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表面层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不小于 5 级,中、粗粒式沥青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不小于 4 级。当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宜掺加消石灰、水泥或饱和石灰水对石料处理
18、后使用,必要时可同时在沥青中掺加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落剂,使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达到要求。(6) 、沥青混合料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SMA-13 表面层集料必须选用优质石料,并满足抗滑技术标准,建议采用碱性的玄武岩、辉绿岩等,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中粒式沥青采用 AC-20 沥青混合料,其集料宜选用符合规范的石料,可选用花岗岩或花岗片麻岩等,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表 5.3.3-1的要求。X413 马新路(马巷车站宋坂路)路面改造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S1-2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 5 页 共 1
19、1 页 2014.08 (7)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基层是路面的主要承重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采用整体强度高、板体性强、水稳性好的水泥稳定碎石。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最佳配合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石料的压碎值不大于 35%,配合比为 3%5.5%,压实度不小于98%, 7 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上基层应不小于 3.5Mpa、下基层应不小于 3.0Mpa。水泥稳定碎石所选用的集料其级配应采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表 6.1.6-2 的集料级配,施工前应进行配比试验,可根据试验结果对水泥剂量进行适当调整。矿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 31.5mm,组成详见下表。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类集
20、料级配通过下列筛孔重量百分率(%)结构类型37.5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00 6886 3858 2232 1628 815 03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做结合料,宜选用初凝时间 3h 以上和终凝时间 6h 以上的水泥。7、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橡胶粉宜先用 2040 目范围内粒径,18%22%的橡胶粉掺量,橡胶沥青用量为23kg/m2(本项目按 3kg/m2 控制) ;集料规格为 9.513.2mm,用量为 1522kg/m2(本项目按 19kg/m2 控制) ,以铺满为准。(1) 、橡胶粉改
21、性沥青技术指标在本次维修设计中橡胶应力吸收层采用橡胶改性沥青,其技术指标要满足下表要求。 橡胶沥青的技术要求检测项目 技术指标旋转粘度(177) , (Pa.s) 1.54.0针入度 (25,100g,5s),不小于 (0.1mm) 2570软化点(R&B),不小于 () 54(2) 、粗集料橡胶沥青应选用优质的玄武岩碎石,石料应满足下表技术要求。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技术要求指 标应力吸收层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 10 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 28 T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60 T0304吸水率,大于 % 2.0 T0304坚固性,不大于 % 12 T0314针
22、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其中粒径大于 9.5mm ,不大于 %其中粒径小于 9.5mm,不大于 %151218T0312水洗法0.075mm 颗粒含量,不大于 % 0.6 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 % 3 T0320(3) 、橡胶粉所用橡胶粉宜先用 2040 目范围内粒径,一般采用大型车的轮胎(斜胶胎)作为原料。橡胶粉颗粒应无铁丝或其它杂质,且不能相互粘结成块,其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要求。橡胶粉技术要求检测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相对密度 g/cm3 1.051.25水分 % 1金属含量 % 0.05纤维含量 % 0.5灰分含量 % 8天然橡胶含量 % 2248丙酮抽出物 % 22炭黑含
23、量 % 2838橡胶烃含量 % 42橡胶粉筛分应采用水筛法进行试验,其颗粒规格应符合下表要求。橡胶粉筛分规格方筛孔尺寸(mm) 通过率(%)2.0 1001.18 651000.6 201000.3 0450.075 05(4) 、级配要求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级配范围下表所示: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混合料类型 SAMI 应力吸收层X413 马新路(马巷车站宋坂路)路面改造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S1-2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 6 页 共 11 页 2014.08 筛孔尺寸(mm) 通过率 %13.2 1009.5 0152.36 050.075 00.5橡胶沥青的生产(1)橡胶沥青的生产
24、需用专用加工设备,生产前,基质沥青一般需加热到185200的高温。送入混合装置的材料要准确计量,保证胶粉和基质沥青比例准确,混合应充分均匀。(2)添加剂可以在添加胶粉的时候加入,也可以在基质沥青中预先加入。(3)橡胶沥青胶结料必须在搅动状态下反应至少 45 分钟,加入橡胶粉后温度降低,应持续升温至大于 180后计时,混炼至少 45min,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反应效果,反应温度应保持在规定的 180195。(4)橡胶沥青生产完成后,应将橡胶沥青保温储存,用于储存橡胶沥青的储存罐须有加热保温装置,以使储存罐能保持在规定的温度,温度范围一般为 180195。还应有搅动装置搅动橡胶沥青以保持胶粉颗粒良好
25、地分散,否则颗粒就会下沉到罐底或者上浮到表面。(5)用手持式旋转粘度计监控橡胶沥青随着反应时间的粘度变化,用于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在使用前橡胶沥青粘度应符合要求。橡胶沥青在使用前应达到规定的粘度,现场试验合格与否决定着橡胶沥青能否使用,一次取样并不能表明产品粘度一定符合认可的橡胶沥青设计数据,而是要始终保持在规定范围内。粘度合格,橡胶沥青才能使用。(6)橡胶沥青在 45 分钟的反应之后,如果 4 小时之内不使用,应停止加热,保温罐里的橡胶沥青降温速率是不同的,但是如果在使用前温度低于 180就需要再加热。(7)橡胶沥青冷却后再加热到 180195称为一个加热循环,允许两个加热循环,但是橡胶沥青
26、必须一直能够满足要求,包括最低粘度要求。有时橡胶沥青要延迟一夜。只要橡胶沥青处于液态,橡胶和沥青就会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橡胶就会降解(融化)。为了将粘度恢复到规定的水平,一般需要添加胶粉(不超过沥青的 10%),在 180195混合反应 45 分钟生成橡胶沥青。喷洒橡胶沥青喷洒橡胶沥青时应选择风力较小或者无风的时候进行,要注意喷洒的均匀性,工程师应及时监控,以便随时指挥操作人员及时调整。当出现条状带时,可能是橡胶沥青温度太低、粘度过高、或者洒布杆过低。为了保证整个喷洒均匀,应在纸上(油纸或者防水油毡)开始和结束,适当调整喷洒宽度,以便纵缝(搭接线)不在轮迹上,而是行车道中间或者边缘。撒布碎石撒布
27、的碎石需加热到 150170,用 0.40.6%的基质沥青进行预裹,预裹的集料消除了表面灰尘, “湿润” 了碎石,提高了粘附性。橡胶沥青喷洒后,应立即撒布碎石,撒布量应根据预先设计和现场情况来进行调整,撒布机与沥青洒布车的最大距离为 2030m,橡胶沥青应处于流动状态,以便碎石部分嵌入沥青层。撒布碎石时应注意均匀性,多撒的部位要及时清理,不足的部位应用人工方式及时补充。碾压、清扫碎石撒布后用胶轮压路机进行碾压,距离不能超过 5 米,胶轮的揉搓作用能增进集料嵌入,轮胎不会越过不规则的表面和凹陷部位,碾压应持续 24 遍。待碎石完全粘附在沥青层中后,可用人工或机械方法除去多余的碎石,增强层间的粘结
28、能力。养护应力吸收层施工后,应避免层面遭到污染,除运送沥青混合料外,任何车辆均不得在完成的应力吸收层上通行。8、施工质量验收路面维修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对试验段全线进行自检,通过对该路段进行检测与数据分析,形成全线的检测结果及施工总结报告后申请交工验收。本路段路面主要检查与验收标准见表7-1与表7-2。表7-1 沥青路面施工工程质量控制标准项目 检测频率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外观 随时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明显轮迹、裂缝、推挤、油斑、油包等缺陷,且无明显离析目测随时 紧密平整、顺直、无跳车 目测接缝逐条缝检测评定 3mm T 0931X413 马新路(马巷车站宋坂路)路面改造工程 施工图设
29、计说明 S1-2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 7 页 共 11 页 2014.08 摊铺温度 必要时 符合规范要求 T 0981施工温度 碾压温度 必要时 符合规范要求 插入式温度计实测厚度50mm以下,设计值的5%厚度 每一层次 必要时厚度50mm以上,设计值的8%插入式测量松铺厚度及压实厚度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7%最大理论密度的93%压实度每2000m 2检测一组,逐个试件评定并计算平均值 试验段密度的99%T 0924、T 0922渗水系数 1次/200m/车道 200ml/min,合格率80% T0971平整度(最大间隙) 随时(接缝处单杆评定)5mm(上面层)、7mm(中面层)T
30、 0931表7-2 沥青路面交工检查与验收的主要质量标准项目 检测频率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外观 随时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明显轮迹、裂缝、推挤、油斑、油包、等缺陷,且无明显离析目测代表值(5点/km) 设计值的-5% T 0912面层总厚度极值(5点/km) 设计值-10% T 0912代表值(5点/km) 设计值的-10% T 0912表面层厚度极值(5点/km) 设计值-20% T 0912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6%最大理论密度的92%代表值(5点/km)试验段密度的98%T 0924压实度极值(最小值)(5点/km) 比代表放宽1%/km T 0924标准差(全线连续) 2.5mm
31、T 0923IRI(全线连续) 4.2m/km T 0933路表平整度最大间隙5mm(每1km10处,各连续10杆)T 0931路表渗水系数 1次/200m/车道 200ml/min,合格率80% T 0971构造深度 5点/km 0.55 T 0961/62/63摩擦系数摆值 5点/km 45 T 0964横向力系数 全线连续 54 T 0965(五)、交通设施设计本次交通设施设计主要为交通标志、标线设计,项目主要为路面加铺改造,交通标线均需根据现状进行恢复,同时增加路口警告标志、限速标志及人行横道指示标志。1、道路标志、标线现状现状道路马巷车站古垵路口段路基宽度为 21 米,古垵路口宋坂路
32、段为 26 米,主车道均为双向四车道,起点K0+310 段车道中心为单黄线,车道分布为 3.5*2 米+单黄线+3.5*2 米,两侧路缘带为 0.5 米,K0+310古垵路口段道路右侧设置 2.5 米宽停车带,车道中心采用单黄实线,车道分布为 2*3.0 米+3.0 米+3.25 米,单侧路缘带为 0.25 米;古垵路口宋坂路段车道中心为双黄线,车道分布为 3.5*2 米+双黄线+3.5*2 米,两侧路缘带为 0.25米。现状在行人横穿较多路口及公交车站附近均已设置人行横道线及减速振荡标线。现状道路一般交通标志设置基本完善,但人行横道两侧均未设置人行横道标志,同时一些新增路口也未设置路口警告标
33、志,道路限速标志较少,存在一定的交通隐患。道路标志、标线现状情况如下图所示:图 4 K0+310古垵路口段X413 马新路(马巷车站宋坂路)路面改造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S1-2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 8 页 共 11 页 2014.08 图 5 起点K0+310 段及古垵路口宋坂路段2、标线设计本次设计交通标线基本以恢复现状为主,统一标线布置断面。K0+310古垵路口段取消右侧停车位标线,全路段统一采用双向四车道+中心双黄线形式。同时结合现场情况补充个别新开路口处人行横道线及减速振荡标线。标线设计包括车道中心双黄线、车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斑马线、导向箭头及停靠站标线等。主线分车
34、道线按 2m-4m 划线,路缘线采取连续白色实线,线宽均为 15cm;在一般路段上,根据道路机动车道横断宽度,机动车道划分为 4 个车道,全路段车道宽均为 3.5 米;车道边缘线距机动车道立缘石距离均为 25 厘米;在交叉口处,根据道路交叉口渠化断面宽度划分相应的车道数。车道边缘线宽度均为 15 厘米。在路段行人横穿较多处及交叉口设置人行横道线,人行横道线宽 5.0 米,在距人行横道线边 2.0 米处设置停车让行线,线宽为0.2 米;在距离人行横道线 30 米处划菱形人行横道预告标线。在港湾式停靠站处设置停靠站标线,具体设计见标线设计图 。3、标志设计本次设计交通标志主要为补充完善现状交通标志
35、。(1) 、在所有未设置人行横道灯的人行横道两侧增加人行横道标志,人行横道标志采用800*800 单柱型,标志图案为蓝底白图案;(2) 、在与一般道路的交叉口前适当位置设置交叉口警告标志,警告标志采用边长 90cm的等边三角形单柱型,标志图案为黄底黑图案;(3) 、本次设计道路设计标准提高,限速标准由现状 40KM/h 提升至 50KM/h,限速标志相应修改,同时在新增路口增设限速标志。限速标志采用直径 80cm 的圆形单柱式,标志图案为白底、红圈、红字。(六)、道路照明设计1、设计依据(1) 、 公路照明技术条件 (GB/T 24969-2010)(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
36、-2011)(3)、 供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2-200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5)、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6)、与本工程有关图纸及规范2、现场情况现状道路已布设 12 米单挑路灯于道路两侧人行道或花坛上,布置间距为 30 米,采用400W 高压钠灯。由于路灯建成时间较久,灯杆及灯具老化现象严重,本次设计现状路灯全部拆除并新建,新建路灯断面保持不变。路灯现状情况如下图所示:图 6 人行道侧现状路灯 花坛侧现状路灯3、供电系统照明用电仍沿用现状供电系统,本次设计未新建箱变。X413 马新路(马巷车站宋坂路)路面改造工程
37、 施工图设计说明 S1-2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 9 页 共 11 页 2014.08 现状已设置 K0+920 西侧 1#100KVA、K2+500 西侧 2#80KVA 及 K5+095 西侧 3#80KVA 三处箱变。路灯重新设置后,其位置及供电范围如下:K0+920 西侧 1#箱变,容量为 100KVA,供电范围为(K0+000K1+780)段;K2+500 西侧 2#箱变,容量为 80KVA,供电范围为(K1+810K3+810)段;K5+095 西侧 3#箱变,容量为 80KVA,供电范围为(K3+840K5+902.171)段;道路照明用电负荷等级为三级,供电方式为三
38、相五线制,灯具额定电压为交流 220V。配线采用 L1、L2、L3 顺序换相排线,以达到三相电源负载平衡。每个路灯灯杆内用单相三线供电(L,N,PE),灯杆内配线采用高压腊克线(FVL,32.5)。4、照明标准及布灯方式全线照明标准参照二级公路技术标准。根据我国公路照明技术条件中的标准及参考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本设计中机动车道平均照度为 20LX,机动车道路照明功率密度取值为0.85,Emin/Eav 为 0.4,环境比大于 0.5,用电负荷等级为三级。全线路灯均采用单杆单挑的灯杆形式,选用高 10 米灯杆,以 30 米间距双侧对称布置在道路两侧人行道或花坛上。5、照明灯具的选择本项目灯具均采用
39、半截光型 LED 灯。10 米路灯灯具均采用 200W,灯具光通量为18000lm,14 米路灯灯具均采用 300W,灯具光通量为 27000lm。全部灯具均应具有补偿装置,补偿后的功率因素0.90。防护等级IP65。6、照明线路控制灯杆内配线采用高压腊克线(FVL,32.5),路灯电缆选用铜芯交联铠装聚氯乙烯电力电缆,电缆直埋,埋深 0.8m 并铺砂 0.4m 厚保护敷设,在砂子的上面加铺一层 24cm 宽机砖,以防绿化养护时挖伤电缆,产生电源故障。电缆穿道路时需穿 DN70 镀锌钢管保护,电缆与其它管道并列或交叉敷设时,相互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三、施工注意事项1、路面改造(1)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结束后最小厚度以不小于 2cm 为宜。(2)施工时,气温和路面温度宜高于 18,温度对于应力吸收层质量有显著的影响,温度低使得沥青粘性降低,结合效果不好,温度很高时沥青粘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