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试求职 北大光华女 10个 Offer,60 个网申, 70场笔试,见100个面试官寒假在家的某个夜晚,我一个人躺在床上读到了凌晨三点。 感动之余,真的受益匪浅。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把这三万字读下来,真的能了解许多,不论是关于某个行业,还是关于某家公司。 真心的希望点开这篇日志的朋友,能够认真、用心的把它读完,因为你真的会有所收获。 【引言】从9月底投简历开始,到12月23日最后一场面试,我走过了4个月的求职路。 从一开始,我在找的就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经历。所以我不厌其烦地做了60多个网申,参加了 70多场笔试和面试,连续见过了近百个面试官,遇到了上千个面试者。 12月的时候,每个人都
2、在问我,你还面啊。其实我只是想去看看,看看各个行业,看看各个公司,当然更重要的是,看看各个公司里的人。于是我的面经也不会把重点放在面试本身或面试技巧,而是记录一下这些难得的见闻、体会和感触,算是给我这个浩大的工程办个朴素的奠基仪式。 【第0篇】综述第一,汇报客观结果。网申的60多个公司中, 32个通过了简历筛选, 7家公司在进入面试流程后因为时间冲突或其它原因主动放弃,最后拿到了7张 offer,另有3家公司通过了全部面试,但询问入职意向的时候拒绝了,也就没有见到 offer letter 的真面目。 最骄傲的 point 是从大二各种模拟面试、实习面试开始,一直保持群面的不败战绩,这次求职也
3、一路所向披靡,可惜在最后一场打酱油的群面中第一次做了炮灰,默默地抹掉它吧 第二,对于求职的总体准备。我基本上是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面试者,同一张简历,同一版本的自我介绍,以及简历背后同样的故事。所以我个人推荐的对于求职的总体准备是:第一,写一张美丽的简历;第二,把简历中的每一句话都扩展成一个至少可以讲5分钟的引人入胜的故事;第三,准备一个有逻辑的自我介绍,能够恰到好处地“带领面试官读简历”(大部分面试官都是在你自我介绍的时间里第一次看简历) 。把这三件事做好,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但把这三件事做好并不容易,我琢磨这三颗玉石琢磨了四个月,也没有磨到完美无暇。非常推荐有途网, WETFEET , 通过她
4、们学到了很多深层次的简历技巧。 (有点考验英文) 。与此同时,我有三张面具,对应我的三类目标行业或职位:第一,会计类,包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实业公司里的财务岗位,这时候我是一个来自中国最高学府、学习刻苦、专业知识扎实的会计学生,做过许多相关实习,热爱会计工作,深知会计工作的意义;第二,咨询类,这时候我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极强,非常喜欢与人沟通,对任何事情都充满热情和兴趣;第三,快消类,这时候我对快消业有着长期以来的兴趣,喜欢在快速变化和充满挑战的世界里证明自己。物理上我也有三件不同的衬衫,对应咨询业的是一件纯白的衬衫,对应快消的是一件紫色的衬衫,胸前有缎带的花边,而居于中间的会计类,穿一件红白条
5、纹的衬衫。 总体的准备是我的内在,三张面具只是面试时的状态和强调的重点,两者相辅相成。最后我发现,戴着第一张面具的时候最累最虚伪,这是后话了。 三个行业最终都有斩获,我想也就都有一点发言权。这个超长的综合面经将主要按这三类展开,会计类再细分成两篇,希望给对这些行业感兴趣的后来人一些帮助。 【第1篇】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本来我很有志向集齐四张 offer letter,可惜德勤早早参透了我的阴谋,连简历都没让我过,所以也就只能永远地留下这个“三缺一”的遗憾了。 对于求职来说,四大是一个很好的练兵场,因为它们的招聘流程高度标准化,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客观的,可以完整地体会网申(包括 OQ) 、笔试、群面、
6、经理面试、合伙人面试,竞争者的整体水准也不错。不过,无论你抱着什么样的目的面试四大,都一定要事先大体了解一下审计是做什么的,否则面试官可能不会给你难堪,但是你自己会觉得很难堪 作为一份工作,四大被应届生讨论得很多,褒贬也尤为参差。建议每一个向往四大、有意向签四大的人,都尽量在入职前做一段时间的实习。像我,虽然一直对四大有接触有了解,在这个月的实习之后才真正对审计这份工作有了体会。它确实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角色,能做好的人也许有很多,但做得好同时能让自己感到享受的人,是需要一些过人之处的。 关于这四家之间的比较,我简单说些个人认识。首先,四家之间对于雇员来说并没有绝对的优劣,而寡头竞争是这个市场所必
7、须的,他们不会相互看不起,不会相互贬低,对于求职者的最终选择也很尊重;第二,从我的接触来讲,对普华感情最深也最欣赏,总体而言做事更专业吧,客户质量的优势也很明显,对 KP 确实有一些不满,主要是它们家的 HR 对应聘者态度真不怎么样,不过据说对雇员很好,安永虽然现在外传非常动荡,在中国的客户质量也相对较差,但是我见到的 staff 都非常优秀,整体感觉甚至超过普华,这也许和人少有关系吧,德勤始终没缘分,连 office 都没去过,就不评价了。 下面说说拿到 offer 的三家的面试过程。 *安永 * 最早拿到的是安永,暑期的 SLP(Summer Leardership Program) 。我
8、本人非常喜欢这种一天搞定的面试流程,而安永把这一天安排得相当完美:在一天的时间里,密集地分布了公司介绍、经验分享、小游戏、茶歇和午饭,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三轮面试。每张桌子6位同学,一个 manager、一个 senior manager、一个 partner 组成一个面试小组,在三张桌子之间轮换 对于每一个面试者来讲,在一天之内见过了三个级别的面试官,对于面试官来讲,一天之内“审阅”了18位面试者,所以对于双方都是效率极高的方式。三轮面试中的第一轮是团队合作的小游戏,我们当时是用气球做一个能承重一个人的沙发,这是一个 ice-breaking 的环节,同时是展现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领导能
9、力、沟通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的机会(很难全部展现,选择擅长和适合的角色) ;第二轮是共同讨论一个社会话题,然后每个人就这个话题的一部分做英文演说,讨论的过程就像所有群面一样,个人演说就主要是对英文口语的考察了;第三轮是模拟审计,相当有意思的环节,先小组讨论,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有问题的地方,然后分成两小组的人,一个小组把面试官当做客户,询问有问题的数据的背后原因,另一个小组把面试官当做审计组的 manager,汇报分析和客户访谈的结果。我难以抑制对这个面试过程的欣赏,它的的确确是一个客观的、全面的、高效率的考察过程,而面试者也在一天时间里对公司和公司的人有了很深的认识和了解。 这一天给我最大的启
10、示是,热爱一份工作的人,真的会从中得到快乐。审计工作枯燥辛苦,四大里才做两三年就面黄肌瘦的人俯拾即是,但我们见到的 Senior Manager 和 Partner,都喜欢炫耀自己的年龄,因为他们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得多。面试我的 Partner 是大中华区最资深的 Par,他说他到现在依然亲自参与部分的审计工作,因为他真的很喜欢“挑别人的错”。面试结果应该是当天就出来了,综合三个人的打分和意见。我自己当天感觉相当良好,一周之后,在 Accenture 的 office 里,一小群竹子旁边,接到了我人生第一个 offer 通知。我激动地给大家发短信,我不会是找不到工作的人了 *毕马威 * 大三暑
11、假的时候,我申请了 KP 的 Elite Program。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大二同学的项目,通过笔试面试即可在暑期的末尾参加一个有工资的9天培训,之后可以在寒假参加年审阶段的实习,所以推荐看到这篇文章的大二同学积极关注啦。不过在我大三那年,作为这个项目的第一年,竟然把大三申请实习的同学也混入其中,表示相当不靠谱。 略去抱怨进正题。Elite Program 是一个笔试一个群面。KP 家的笔试一定要看笔经,因为卷子是多年重复使用的,更重要的是你的竞争者们都知道这个秘密,你不看就是不公平竞争了呵,另外 KP 的笔试难度适中的同时给予较大的时间压力,推荐大家找来练手。对于笔试的另外一个小建议就是千万不
12、要寻求做完,事实上那份卷子并没有打算让你做完,最终决定你成绩的也是正确率,用我室友的话说, “交卷时你看到有人把答题卡涂满,就知道他(她)不会通过了。 ”之后的群面是8 个人共同讨论决定一个预算方案的选取,对数字计算有一定的考察,不过大部分和正常的群面相似。这次群面 KP 的 HR 给我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半个小时的群面,五分钟之后那位 HR 姐姐就斜躺在椅子上,几乎不听我们的讨论了也许她是面试得太多,也许她当天身体不舒服,也许她已然心里有数,但那样的姿态还是让我对她的专业精神表示很失望。 最终我通过了 Elite Program 的筛选,但这对于大三的我显然没有吸引力,所以淡定地放弃了。不过
13、得到了一个小小的好处,就是在全职招聘中免去了简历筛选和笔试环节。全职招聘我经历了颇为神奇的 Manager 面和 Par 面,很值得写一写。 Manager 面的时候,KP 的要求是准备一个三分钟的演讲,介绍某一家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它的产品是怎样体现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非常致命的限制是不允许准备任何视觉辅助(如 PPT,handout 之类) ,也即只能靠嘴说,另一个小的要求是中英文都需要准备,面试时由面试官随机要求。考虑这些因素,我想到我必须讲一个很容易理解的公司,不仅核心价值观很容易理解,产品也应当尽量生活化,以免用英文讲述时辞不达意。于是我最爱的迪士尼成为了我的不二选择,一来它的核心价值
14、 “创造快乐” 是不言而喻的,二来它的产品家喻户晓,而三条产品线(动画电影,游乐园,周边产品)相互平行各有千秋,说起来有滋有味又内容充实。这次面试的神奇之处在于,当我说到“Have you ever bought any consumer product from Disney? Maybe a watch, a cup or a handbag.“的时候,可爱的 manager 拉开袖子,正装之下的手腕上戴着一只可爱的 Mickey 手表当时我简直惊讶地难以言表!后来的行为面试也相当顺利,尤其是我稍作准备的 Why KP 深得她心(有需要这个问题答案的同学可以悄悄话留言) ,于是顺利晋级Pa
15、r 面。 *普华永道 * 从大二开始,我总共参加了普华3次笔试,3 次 AC,又作为 LEAP 成员,感情至深。就像我在 Par 面的时候对 Par 说的, “光华给我了学业上的教育,而在职业选择上的启蒙教育,是普华给我的。 ”这句话发自肺腑。我非常感激 LEAP 给过我为数不多却受益匪浅的培训,也非常感激普华给过我的每一次接触它的机会,虽然拒掉了两次 offer,但依然有着很强烈的归属感。大二时第一次站在财富中心26层,从大大的落地窗看 CBD 的风景,那时的波动和向往,一直新鲜地藏在脑海。 说说笔试吧。今年普华改了延续多年的 SHL,自主设计了一个简短却颇有难度的测试,建议大家笔试之前看看
16、网上的笔经,否则有可能反应不过来题型的意思。这一次笔试我发挥得相当不好,归结原因就是太想拿到这个 offer 了(最重要的保底,你们懂的) ,而且觉得自己已经两次通过了笔试,这次应当表现得更出色。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下,我难以集中精力理解和分析题目,时间压力又非常大,结果好几道题都出现了刚找出来答案、正准备点、屏幕跳到了下一题的情况。走出北理工的考场,走在天桥上,我非常沮丧,给妈妈发短信说,如果就这样和普华错过,也只能说是没有缘分了。 好在缘分没有就这样阻断,我进入了 AC。普华的 AC 是小游戏 +小组讨论+Presentation+相互 challenge+Manager 单面,由 Man
17、ager 直接观察小组讨论,我认为比起大多数公司由 HR甚至外包的 HR 观察的方式更加客观也更加专业。小组讨论的内容被分成了10 个 piece,每5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人手中有两个 piece,阅读后与组员分享,这种信息分享的方式很独特,但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如果你的小组中有同学不能很好的解释清他手中的信息,将影响全组的讨论结果。我在有了前两次 AC 的经验后,非常注意向分享信息的同学确认他手中资料的重点,并努力找到各个信息之间的逻辑相关性。从大二的第一次 AC 到这一次AC,我清晰地看到自己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所以真诚地建议低年级的同学们把握住任何一个面试的锻炼机会,它会极大地赋予你
18、成长的空间。 群面结束后,大家轮流单面。Manager 第一句就跟我说,我对你印象很深刻,刚才群面你表现得非常突出。于是基调就轻松了,大概地问了些平常的问题。最后她问我,你为什么不去国企呢,我说,我还是喜欢更有挑战的工作吧,她说,那好,我也给你这个机会。之后的一段话给我很大启发,她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么,我说,我每一次到四大面试,都问同一个问题,您觉得具有什么样特质的人能够成为优秀的 auditor,她说,我当年面试的时候,也问了 par 同样的问题,那个 par 是个外国人,但他墙上有一幅中文的书法作品,上面只写了一个字,忍,我走到今天,我想说很多的时候我就是靠着这个字,忍。 她的真诚让我
19、非常动容,也让我第一次思考我是不是真的能在审计这份工作上坚持下去。 之后的 Par 面比起 KP 的 Par 面就平淡无奇了,一个香港的 Par 和我简单聊了聊家乡、学校、学习、实习什么的,典型的人品面。当我很真诚地谈起了我对普华的感情时,她也真的把我当自己人了。最后她对我说,给你 offer 了,一定要来哦。 只好,在这里向她道个歉了。 【第2篇】实业公司财务岗位先来说说实业财务是怎么一回事吧。 “实业”其实是个挺难定义的范畴,如果把快消业单独拎出去,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行业是能源和汽车,比较受大家追捧的还有 IT、通信、房地产、医药等;而“财务” 这个岗位事实上在实业公司中往往处于比较尴尬的
20、地位,但作为一份工作,特别对于女生来说,却是旱涝保收而且清闲稳定的代名词。 实业的财务部门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通常有两种“招数”:第一,列明具体工作内容,如应收会计、员工报销会计、出纳这样的具体职位;第二,以管理培训生的名义,这时候就看公司的培训体系是不是足够正规、足够厚道了,有的虽然是管培生的名号,但入职以后与第一种完全相同,有的则会负责任地让管培生在不同科目进行轮岗学习,但通常没有能够离开财务部门到核心部门轮岗的好事。这么一说,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为什么我认为这是一份尴尬的工作了。从长期从事财务工作的角度来说,在实业的财务部门,通常只能把一两个科目做得很专很细很擅长,却缺乏对财务工作的整体学习
21、和理解,比起四大的审计工作来说,眼界要窄得多;从自己在公司的地位来说,财务工作虽然至关重要,财务人员却很少受到真正的尊重和重视,销售和技术是大部分实业的核心,即便有朝一日成为 CFO,开会时也大多默默地坐在 CMO 和 CTO 之后(这个说法不绝对,我只是说大部分情况下) 。所以,对于广大的会计、财务管理或类似专业的同学来说,是不是走实业财务这条路,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个人志向了,包括对职业发展的期望、对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对个人成就感的需求。于我个人来说,实业财务一直是排在四大之下的选择,所以并没有特别积极地申请和面试,在时间和精力冲突时,总是“优先”放弃。最后通过全部面试的恰好分别是一家国企、一
22、家合资、一家外企,于是这篇面经也许会有一些对比的趣味。另外说一句,面试过程中基本不涉及专业知识,公司充分信任那张文凭给我们的教育。这条原则对于其它岗位也是适用的,于是这篇面经对于申请实业其它岗位也能有一些参考。*广东移动深圳分公司*坦白说,这是以练手为目的申请的。如果非要去一个地方的移动公司,我一定会选择温暖美丽的厦门。然而能够以本科生的身份走完所有的面试,我依然感到十分惊喜。 第一轮笔试在清华,前前后后坐着来自华北各地的研究生哥哥姐姐,大多是信科背景,考的又是我从来没练习过的行测,不免感到压力很大。行测是一件准备过和没准备过差距甚远的东西,这从我十多题没做完、无数题瞎蒙,而有些同学提前十分钟
23、就交卷,这种强烈的对比可以看得出来。考试结束后哥哥姐姐们在兴奋地对最后几题的答案,而我连最后几题的题目都没有看到,只好默默地离开考场。出了门,给亲朋好友发短信说, “回去练行测,此仇必报!”就在我以为笔试便光荣成为炮灰的时候,就在我和来北京开会的爸爸欢乐地吃着金钱豹的时候,我申请的深圳分公司也来到北京,通知我面试了。印象最深的是要准备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那个晚上我本来是要和爸爸看看电视、聊聊天的,结果变成了手忙脚乱地准备证件照、生活照、成绩单奖状复印件、网上生成的简历、自己的简历等等等等,本来觉得自己对求职的准备还算充分,在广移面前完全成为了热锅上的蚂蚁。面试在北京香格里拉进行,签到的时候发现我
24、是候选人中唯一的本科生,而我知道这和我有双学位密不可分,不少企业、特别是国企,视双学位如研究生,听说还有视党员为研究生的当天进行两轮面试,一轮是 HR 面试,一轮是部门主管的面试,经过一轮才能进入下一轮。财务岗位是先面部门主管,一个三十多岁的男经理,看起来相当精明干练,问题大约围绕三个方面,过往经历、财务专业知识、入职的意愿。前两者没有什么特别的,广东移动对北京学生最看重的是愿不愿意去广东工作,作为一个目前没有男朋友的福建孩子,他对我在这件事情上的回答完全没有怀疑,于是我顺利地蒙混过关,见了 HR。HR 是个敏锐的姐姐,虽然只问了我一些简单的行为问题,面试时间也只有20分钟左右,却迅速得出一个
25、令我万分无奈的评价, “我怎么觉得你更适合去外企呢”我很自然地把这句话当成了面试失败的信号,想想等待室里遇见的那么多靠谱的研究生姐姐,有的又是深圳人,或者男友在深圳工作什么的,我淡定地回去了。 *上海大众 * 作为非常受到政府重视的合资企业,上海大众的内核是大国企的风范,同时由于外资部分在管理和技术上的参与,它又具有了外企的皮肤。这种特质在招聘过程中的表现就是,工作内容、福利待遇基本是国企式的,而招聘方法、选人标准又是外企式的。 我申请的岗位是“价格分析” ,属于财务部门。上海大众的招聘方法是我前文提到的第一种,即列出具体的职位。但事实证明在招聘过程中,是将同一部门的所有职位捆绑起来筛选,而应
26、聘者最终被分到哪个职位也并不是一定的。 简历关通过之后,是一次上机的笔试。很抱歉我已经完全不记得笔试的内容了,只记得是在北大机房进行的,组织得不算太好,这一拨的人还在考试,下一拨的人就在门口等待,于是噪音是不可避免的了。 -以下提醒看官注意- 之前有同学问我群面的技巧,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我是虚线- 纵使不记得笔试,第二轮群面实在是印象太深刻了。作为一个上海的公司,笔试和群面外包给了北京的人力公司(智联?中华英才?)来完成,所以群面时只有一个外包的 HR 作为面试官。40分钟, 8人一组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讨论话题是一个汽车公司的公关危机。在我经历的群面中,这个话题本身的难度属于中等偏下,然而
27、这次群面却几乎成为最艰难的一次。究其根本原因,是群面时将应聘所有岗位的同学都混合在了一个小组中 当时8位同学,5位是技术背景应聘技术岗位的,2位应聘管理类岗位(包括我) ,1位同学应聘物流 这是我第一次置身于技术背景学生的海洋中进行群面。 群面一开始,我就傻眼了:一位男生提出先请每个同学轮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另一位男生朗声附和。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并非一个是与非的问题,需要提纲挈领分条回答,纲领尚且没有一个共同意见,谈何个人观点?但是在群面的最开始对两位男生提出反对意见,是很不明智的,于是我耐心地听完了第一个同学的发言,并抓紧时间架构自己的纲领。第一个同学发言完,我看了一下时间,对大家说,现在
28、刚有一个同学发表完自己的观点,就用去了3分多钟,如果我们每个人说完自己的观点,需要20多分钟,这样一半的时间就过去了,不如我们先讨论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框架,然后大家针对每一条发表意见?没想到这个建议遭到了那两个男生的强烈反对,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还是先完整听一下大家的意见,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这后半句话让我看出来,他们是在抑制我成为 leader 的可能(插一句,其实我很少在群面中做 leader,这时候也并没有这个意思,只是想推进效率) ,于是“忍声吞气”继续听后面同学的意见。按照“顺序”,我是第六个发言,前5个同学发言的时候我一直在酝酿:不能放弃引导大家向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向行进,而是及
29、时变换一种引导的方式。轮到我时,我非常舒缓地说(这种有意为之的态度是也为了应对之前两位男生认为我过于aggressive) ,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从哪哪哪三个方面展开(我想好的纲领在这儿) ,对于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刚才几位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比如什么什么什么(之前5位同学的意见在这儿,体现我在倾听和整理) ,我再补充一点自己的意见,什么什么什么(我自己具体的意见在这儿,体现我有贡献) 。之后另外两个同学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群面技巧8个人都说完之后,确实过去了20多分钟,好在纲领在这过程中已经初见雏形。于是我们比较自由地进一步进行了讨论。这一段时间里我又面临了空前的压力,还是来自那两个
30、男生(其实是因为其他几个人几乎不说话) 。大约因为专业背景的原因,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非常不同,我认为这件事情本质上是公关危机,重点在于怎样处理公共关系,而他们就认为只要把技术的问题解决了,公众和媒体不会为难公司。在这样的基本逻辑下,我自然会对他们提出的意见进行态度友好的反驳,而他们则对我说的话嗤之以鼻,其中一个男生还在我说话的时候时不时地投以令我非常难受的目光。但“久经沙场”的我没有被他的眼神杀死,依然非常淡定地提出我的观点,并尽量对他的观点表示赞同,此处常用句式是“嗯,我觉得你说得很对,我们应当表明这样的态度。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怎么怎么”期间物流女对我给予了支持,虽然语气有些不够给力,我依
31、然觉得很欣慰。 这样,我们在40分钟内基本完成了对纲领问题的探讨,但其实并没有太多深入的细节,时间太紧我也只能作罢。最终由另一位男生做了总结陈述。话说对总结陈述机会的给予,也是群面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当时在时间将近的时候,这位男生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于是我顺势接上话说:“他总结得很有条理,我们就请他做总结陈述吧,大家有什么补充意见可以告诉他。 ” 小组讨论都结束之后,HR 对每个人提一个简单的小问题,要求用英语回答。技术背景的几位同学们在这个时候确实显现出了多年未张口说英语的弱势,坦白说当那个妄图用眼神杀死我的男生结结巴巴词不成句的时候,我是颇有一种复仇的快感的。当然他回答的问题其实很tough
32、,问的是“ 如果你没有通过今天的面试,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他一听到这个问题整个脸就变了色,加上口语不流利,回答得相当狼狈。 (插嘴,遇到这种问题完全不用紧张,HR只是希望你分析自己表现得不好的地方,并不是告诉你你没有通过,而且 HR 面试是结构化的,问题很可能是随机从一张清单上挑选的,并不是在针对你)轮到我回答问题时,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用三个词形容自己”,脑中的“ 答案库”里早有精雕细琢的准备,当流利的英文句子从我口中流出时,复仇的快感就更强烈了。 (我是不是有点腹黑 _) 说说这个群面的结果,最终 offer 签约会的时候,看见了我们组的另 3位同学,包括做总结陈述的技术男、物流女、不说话的
33、某技术男。那位和我过不去的兄弟不知道是群面被 HR 姐姐毙掉,还是单面告终。 电面中,其实有一段引发我深思的对话。经理问我有没有什么挫折的事,我讲了一个大一学高数学不好然后调整学习方法加强练习最后提高了成绩的桥段。之后他问我,你后来是提高了成绩取得了成效,可是如果你努力之后还是没有改进怎么办呢。我自然积极上进地说,那我会总结为什么这样的方法还是不对,把教训运用到以后数学课的学习中。他说,其实我想告诉你,就算没提高也没什么,为什么非要总是做到很优秀呢,工作中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啊。 我不想评论什么,希望有心人思考这段话,也许你能比同龄人多悟出点什么,毕竟这是一个长者的观点。 上海大众的这个职位,我
34、曾经认真地动心过。第一,汽车行业是个不错的行业;第二,汽车行业中的价格分析是个有含金量的职位;第三,福利待遇非常诱人,其它不便透露,单一条提供住宿就解决了毕业生的心头大患;第四,工作地点稳定,扎在我一直比较喜欢、父母也比较倾向的上海;第五,弱弱地说,同事中有很多优秀靠谱的工科男 然而有一天晚上,当我盘点这5条理由时,发现与我求职之初预设的所有目的都相悖,不禁鄙视自己贪图安稳的卢瑟心态,于是毅然决然地把体检邀请拒绝了。 好在,还留下了这么一个长长的故事 *韩国 SK* 首先需要介绍一下,SK 和 SKII 是两码事,前者是韩国最大的财团之一,在韩国垄断着能源和通信两个行业,章鱼般的触角还涉猎了无
35、数行业,包括房地产、消费品、酒店、娱乐业等等;后者是宝洁公司的高端护肤品牌。两者之间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两者都跟我挺有缘分。 关注 SK 一方面是因为我对能源企业都感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亲爱的小杨菁。SK 在招聘的整个过程中是一个极端靠谱的公司,的的确确做到了“以应聘者为本”,下面我细细道来。 SK 的招聘放得很晚,但因为一直关注,所以一出来就被我抓住了,于是立即发现有“一对一面谈”这么一件事。一开始以为只是一般的谈话,到了现场才发现原来就是一个短面试,通过的人能够直接通过简历筛选。而大家也许不知道,SK 的简历筛选非常严格,从今年笔试的状况来看,整个华北区只有大约100个同学进入笔试环节,
36、与其它公司 “海笔”的习惯大不相同,尤其是本科生,如果没有参加面谈,简历通过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当然,韩语、韩国交流、SK 商意大赛、 SK 实习有明显优势,不需要面谈应该也能过) 。面谈是由已经入职的同事和少数几位高级别的领导一起进行,一个会议室里同时在进行着很多组,所以非常简短,只是简单地问一些基本情况、为什么对 SK 感兴趣,测试一下英语水平如何。我不是特别清楚面谈的筛选标准究竟是什么,我和我的几位同学去了面谈都通过了简历,但网上吐槽面了谈还是没过简历的,也大有人在。 今年的笔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性格测试,非常注重个人的幸福感,这与公司文化关系莫大;第二部分是类似于行测的测试,分为
37、很多个小部分,包括文字、数理、逻辑之类,每一个部分的时间是固定的,但提供给你远远多于能完成数量的题目,大部分人都只能在固定时间内完成一半的题目,所以我猜也是更看重正确率的。说到这里,我认为练习行测是应对大部分笔试的最好方法,只是我虽然在笔试完广移后说了“此仇必报”的豪言壮语,事实上后来也并没有做什么练习,非常惭愧 笔试的通过率大概少于50%吧,我能够给出的确切数据是,经营支援类全国范围进入面试的是20个人左右。面试是我最喜欢的 super day半天搞定四轮,四轮成绩综合评定。 第一轮是 general interview,面试官是两个部门主管(它们叫 team 长) ,这些主管的中文都非常好
38、,但还是会配上一个翻译,翻译一些复杂的问题,面试内容也较平常,注重过往的经历尤其是实习经历和海外经历,另外会问到对韩国的看法和对 SK 的看法,由于面试时间已经是12月初,自然也会问到应聘的状况,怎么比较 SK 和手上的其它 offer,总的来讲非常nice,面试者几乎都会在末尾得到很正面的反馈 比如我的, “祝你今后的学业顺利,在明年夏天加入 SK 成为我们的同事。 ” 第二轮是 case interview,给一个实际的案例,并给出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辅助材料,包括背景介绍、组织架构介绍、往来邮件、相关新闻报道等等,50分钟准备时间内要阅读材料、完成项目策划、描述细节,准备一个5分钟的 pre
39、,并在大白板上把 pre 的板书写好,所以时间非常紧。这一轮面试就不像前一轮那么 nice,韩国的主管不断 challenge 我的想法,到最后的最后才肯定了我的某一小个创意。出来后和其他面试者交流,发现大家拿到的案例是一样的,可是做出的方案却五花八门,相信面试官看起来也很有乐趣。 第三轮是英语口语面试,纯粹是对口语的考察。面试官是个中文其实无比流利的老外,相当有趣的一个人面试开始先让你读一篇小新闻,然后概括主旨;之后是简单的日常对话,我尽量选轻松好玩的事情说,所以还是挺愉快的。 最后一轮其实是一个笔试,叫“in-basket“,就是把你放进真正的工作环境中考验你。题目是十几封邮件,你需要逐个
40、写出怎样回复和处理这封邮件,并列出面对这十几封邮件所提事项时,你办事的先后顺序是什么,并逐个写出排列先后顺序的原因。我觉得这个环节非常赞,首先非常独特,其它公司从未见过,其次真的很考验面试者在真实环境中处理繁忙事务的逻辑和能力。 今年 SK 在中国最终发了 27个 offer,不知道签下来的有多少。总的来讲这是一份性价比很不错的工作,他们很看重待遇问题的保密,我不方便再多透露什么,就搁下这么一句评价吧。 想要大赞 SK 的是,招聘过程给了很多物质上的支持:宣讲会每人发一个 USB 扩展,参加面谈送一个美丽的保温杯,笔试、面试、薪酬说明会每次都发100 块交通补助(北京学生是这个数,外地更多)
41、,拿到 offer 的都给家里送一束花,薪酬会后吃了饭、发了一个三星的移动硬盘。同时每一个环节出结果的时间都非常明确地给出,我们不必一直追着 check,到了那天查邮箱就是。另外,SK 大厦 39-40楼真是富丽堂皇,装修得非常非常非常精美,建议大家有机会去参观 因为真的很喜欢 SK,这也是留到最后的 offer 之一,拒掉的时候给 HR 写了一封非常诚恳的信。 “在整个招聘的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 SK 对人才的重视与关爱,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这要感谢您和其他 HR 同事的辛勤工作。正如 SK 的招聘流程是我此次求职中最愉快的一段经历一样,SK 一直是我最向往和最欣赏的企业之一
42、,这也使得我做出这个决定非常艰难。也许是我年轻气盛,最终我选择了去挑战一番不一样的事业,我想如果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我的人生会有一些遗憾,相信您可以理解我的心境。 ” 这是一个好 offer,我本该把它留给更需要它的人。小家伙,我在说给你听呢,真的很对不起,希望你看到,希望你原谅我。 【第3篇】咨询在光华的大环境下,我是个非常迟钝的孩子。 大一,大家争先恐后地加入咨询学会的时候,我完全不知道咨询为何物;大二,大家陆陆续续开始申请咨询公司的 PTA 的时候,我完全没有听说过“三大”;大三,大家已经攒了许多咨询公司或案例大赛的经验的时候,我终于勉强可以说上几个咨询公司的名字;而当大四大家运筹帷幄熟读
43、着 casebook、相互 mock 的时候,我慌慌张张翻了一天半的 Ace your case,就奔向了麦肯锡的面试。 这折射着我是一个多么没有职业规划而且眼界多么狭窄的傻孩子 坦白说,我在很长的时间里,以为自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进四大。 大二,小露去听了一场麦肯锡的宣讲会,回来告诉我,自己和咨询太不对路了,而她觉得我仿佛挺合适,当时的我完全不以为意;大三上学期,我抱着打酱油的好奇心,也去听了一场麦肯锡的宣讲会,当时的我,竟完全着迷了。从来没有哪个群体让我那样心潮澎湃,我完全不在意什么薪水、读 MBA 的机会、跳槽的可能,就是那个群体的人,他们每一个人传奇般的背景、过人的智慧、洋溢的活力,让
44、我着迷了。 从此把“咨询”二字写在了空空如也的职业蓝图上。但也就是这样而已了,之后一个学期的交换生活让我离找实习、求职、未来这些词语都很远很远,对咨询业的激情也就这样刚出了声莺啼,就戛然而止。 五月回到北京开始找实习,对咨询业的好奇重回心底,于是懵懵懂懂地找到了 Accenture 的实习。这段日子有太多故事可以写,这里我只想说,当咨询师这个职业的全景在我面前展开时,我再一次着迷了 做的事见的人,每一样我都深深喜欢。整个暑假,我沉浸在快乐的工作之中不可自拔,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未来的路。 然而,这条路确实找到得太晚了。9月,当 top-tier 的咨询公司开始招聘的时候,我手中除了一份勉强还可以
45、的实习之外,什么筹码都没有。我所拥有的准备时间,仅仅能够让我写出一页还算充实的简历,然后就勇敢地上了战场。没有看过 Casebook,没有任何 mock interview,甚至没有把该讲的故事用英语梳理一遍。我心里知道是太晚了,只能赌一把运气。之后不出所料地,是很多个忧伤的故事。当我毫无准备的时候,Monitor 给了我第一个pretalk,没有 case,然而疏离多时的英语口语直接把我求职阶段的第一场面试葬送掉;当我好不容易在别的面试中把英语锻炼得利索了的时候,RB 给了我 pretalk,偏偏没有行为问题,只有 case,于是半页 casebook 都没看过的我,又一次直接挂掉;11月3
46、 日,我同时接到11 月6日麦肯锡的笔试通知和宝洁的二笔通知,重合的时间。我知道麦肯锡是唯一的一场,而宝洁在天津还有下午的场次,便请求宝洁的 HR 把我调到天津考场,她耐心地帮我协调了一个下午,前前后后给我打了五六个电话,最后也只得对我说, “你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了”。这是非常疼痛的一天,我知道有很多人为了麦肯锡,主动中断了通往宝洁的路。在梦想面前,我是现实的那一拨,擦干眼泪走向了宝洁在清华的考场,这个选择在当时是没有什么可犹豫的,因为不用奔往天津还为我保住了 BCG 的 pretalk。 那时的我对 pretalk 已经彻底绝望,坚信自己就是一个通不过 pretalk 的货色,没想到唯一为我
47、在 pretalk 开启了一扇窗的,是分母最大(pretalk 人数众多)分子最小(不到50人通过)的 BCG。然而这场 pretalk 给我最大的收获并不是 BCG 的面试机会,而是麦肯锡的笔试机会失而复得了! 在 BCG 的 waiting room 时,邻座的女生告诉我早上很多人去麦肯锡的考场调整时间,于是HR 同意增加场次,在次日和次次日都还可以笔试。我顿时兴奋不已,回到学校就立即给麦肯锡的 HR 姐姐发邮件,说明了情况。一个晚上在坐立不安的等待中度过,晚上9点左右,终于收到了亲切的邮件,通知我周一可以补试,还非常 nice 地问我这样的安排可以不可以。当时真是感动得难以言表,这种惜才的态度让我越发对这个公司充满崇敬和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