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古里安是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以色列国的主要谛造者,第一任总理;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和现代以色列创建、发展的缩影,以色列人称他是“历史给以色列民族的一件伟大赠礼”,他在活着的时候,就被尊奉为以色列的“国父” 。本古里安原名大卫格鲁恩,1886 年出生于波兰一个叫普朗斯克的小镇,父亲阿维多是一名“锡安热爱者” ;他在 14 岁时就投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与两名伙伴组建了一个“埃兹拉协会” ,目的是促进使用希伯来语,半年内,就使 150 名衣衫不整的儿童在胡同里笨拙地讲起希伯来语。1903 年 8 月,读到报上犹太复国主义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所谓在非洲建立犹太国的“
2、乌干达计划”的报道,他大为愤怒,宣称:“ 定居以色列才是真正的犹太复国主义,其它的一切想法都是自欺欺人!”波兰出现了“反犹太复国主义的犹太人社会党”,也就是所谓的“崩德”, “崩德”将最优秀的演说家派到普朗斯克,但总是被称为“小家伙”的大卫 格鲁恩击败。1906 年夏,他同一批先驱者乘船离开波兰移居巴勒斯坦,以行动来实现犹太复国主义的理想。在此他饱受劳累、饥饿和疾病折磨,但当他父亲寄来 10 个卢布时,他立即将汇票寄回:“钱对我绝对没有用”。在巴勒斯坦召开的锡安山工人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他入选中央委员会,但当时党内对建立一个犹太国并不热心,将希伯来语引进党内及用于出版的努力也失败,他感到非常孤
3、独,就一心读书;有一次,他跟在牛后面,一边走一边埋头读书,当他读完抬起头时,发现自己在田里,而牛却无踪影了。1910 年,他被调到工人党的出版物团结编辑部,结识了本兹维( 以色列第二任总统),他在发表文章时用了一个新起的名字: “本 古里安”。1911 年 11 月,他与本兹维代表锡安山工人党出席了在维也纳召开的第三次世界锡安山工人党联盟大会, “二本”关于犹太复国主义只能通过在巴勒斯坦的工人去实现,而不能靠流散的犹太复国主义者的观点,引起与会代表极大愤慨,大会通过一项决议,指控他们在巴勒斯坦搞“分裂主义”。本古里安那时就发誓,总的一天,他一定要接管对流散犹太复国主义的控制,并让它服从于自己的
4、目标。接着“二本”到君士坦丁堡法律学院学习土耳其法律和语言,不久因从事犹太复国主义活动被驱逐,于是“二本”流亡美国,并出版了纪念和以色列地二书。巴勒斯坦犹太工人与海外犹太复国主义者的隔阂越来越大,就决定独自承担复国理想,成立犹太工人总工会,1921 年,本古里安返回巴勒斯坦,并成为工会首领。1923 年,本古里安代表巴勒斯坦工人去莫斯科参加国际农业展览会,在苏联逗留了三个月,他对苏联的暴力革命不感兴趣,但对列宁非常崇拜,称赞列宁“非常伟大”,“有着敏锐和远见的目光” ,是“ 俄国革命的先知”。他锲而不舍、不知疲倦的工作,使自己的阵营日益壮大,1929 年,他将巴勒斯坦的两个劳工政党劳工联盟和青
5、年工人党成功进行了统一,成立了迄今为止以色列党派中历史最悠久的政党:巴勒斯坦工人党(马帕伊,简称工党) 。在这一时期,本古里安一方面显得热情友好,另一方面又尖刻激烈、好战和爱走极端,在许多问题上与本兹维、卡茨内尔森等朋友同事对立,使自己处于少数派地位。特别是当工人党举步维艰和大量移民涌入巴勒斯坦时,他为自己确定了一个大胆计划:控制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这个想法遭到大部分同事的反对,但他仍是坚定不移的一意孤行。第 18 次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前夕,本古里安向复国运动的“官僚” 发动了总攻,他不厌其烦地说服和争取各派别的支持,1933 年 3 月,他动身飞往东欧,进行了他一生中最长、精力消耗最大的一次
6、战斗,选举游说进行了四个月,他被人称为“疯子”。7 月的选举中,本古里安的劳工派以绝对优势击败了亚博廷斯基的修正派,从此他成为犹太复国主义劳工派无可争议的领袖;随后他又以坚决过激的行动巩固了自己的胜利果实。1935 年 8 月召开的第 19 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大会上,本古里安被选为执委会主席和犹太代办处执委会主席,魏兹曼再次当选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主席。但他与魏兹曼的关系时而十分融洽,时而又处于相互敌视的状态,他们的关系支配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发展的进程,并导致数百万犹太复国主义者分裂为二大阵营。1938 年,英国政府否定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建议,并发表白皮书,压缩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最低限额,禁止
7、犹太人购买巴勒斯坦土地,本古里安坚决反对这一政策,并号召通过游行示威、增加非法移民和定居等手段与之顽强抗争。1939 年 9 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本古里安创造性地制订了新政策:“我们必须帮助反希特勒战争中的英国,仿佛不曾有白皮书一样;我们必须抵制白皮书,就仿佛没有战争一样。 ”并把犹太代办处领导下的地下军事组织“哈加纳”的指挥官们召集起来:“我们要缔造一个犹太国家,并建立一支军队。 ”此后,他分出许多精力进行组建一支犹太军队的活动。1942 年 5 月,在本古里安的积极倡议和参与下,魏兹曼等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在美国纽约比尔莫特饭店制订了复国运动的新政治纲领,这个纲领规定,犹太复国运动的目的
8、是在巴勒斯坦建立独立的犹太国。这个纲领打破了犹太复国主义的神圣禁忌,终于宣告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最后目的。但围绕这个纲领,他与魏兹曼再次产生深刻分岐,魏兹曼认为:“纲领中有很多吹嘘的成分,本古里安过于小题大作了。 ”但本古里安针锋相对:“我相信,战争结束后,这一纲领将成为全世界犹太人的奋斗目标。 ”会议后一个月,二人的冲突达到白热化,甚至断绝了一切通讯联系,复国主义领导人为他们安排了一次非正式会议,会上大多数人接受魏兹曼的观点,拒绝本古里安的指责,他在这次斗争中遭到惨败,沮丧地返回巴勒斯坦。本古里安带着比尔特莫尔纲领回到巴勒斯坦后,便为该方案奔走呼号;他拟定的移居 200 万犹太人的计划,可望彻底
9、解决对犹太人大屠杀后造成的难民问题,同时又可保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占多数;提出要求政治独立的口号给所有犹太人带来了希望,展现出使犹太人问题得到真正解决的前景;经他的努力,比尔特莫尔纲领逐渐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新指南。1945 年 5 月 8 日,本古里安在伦敦街头注视着兴奋不已的人们庆祝德国纳粹垮台,他在日记中写道:“胜利之日:非常悲哀。 ”他为 600 万遭屠杀的犹太人悲哀。本古里安有一种惊人的直觉,在生命的每一阶段,他都能意识到斗争的中心在哪里,并使自己投入到那一领域的活动中去。1946 年底到 1947 年初,犹太人的国家还看不到踪影,但本古里安却已深信,犹太国的诞生已是历史的必然,而这
10、必将激起阿拉伯国家的入侵,产生血腥的对抗,必须对未来的战争有所准备。于是他离开政界,潜心研究军事。1947 年 11 月 29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把巴勒斯坦分成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人国家的分治方案,当夜兴奋的犹太人到街上跳舞,但本古里安却意识到,他们面临着战争。在一次“哈加纳” 领导会议上,军官们谈论着司登冲锋枪与步枪,本 古里安突然问:“那么大炮呢?飞机呢?”房内一片沉默,军官们面面相觑,有的差点笑出声来。本古里安严肃地告诫他们:“一场战争将要来临。阿拉伯国家将会联合起来 这不再是一场连排规模或者小型部队的战争,我们有必要建立起一支现代化军队,有必要考虑一下现代化军队的需求。 ”随后,
11、他竭尽全力大规模购买武器及扩大军队,缺少钱,就到美国犹太人社团去筹集,另一位犹太复国运动杰出领导人果达尔梅厄夫人承担了这个任务,她带着 10 美元到了美国,二个月后带回 5000 万美元。联合国投票决定巴勒斯坦分治后,独立战争便在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一些非冲突地区开始。本古里安担任犹太代办处执委会国防部主任,亲自指挥尚没有成立的国家的自卫战争。英国人在结束委托统治之前,不时同阿拉伯人联合起来向犹太人挑畔,而美国也向联合国提出建议,要求取消分治方案,建立一种“临时托管制度”。犹太人内部一些温和派则认为犹太国应暂缓建立。本古里安却象以往一样,对建国策略坚定不移,他首先建立一个由 13 名成员组成的名
12、义为人民政府的临时性政府,随后,采取了一个代号为“纳赫尚”的强硬军事行动,打通了通往耶路撒冷的交通道路,向驻守在那里的部队输送武器和粮食。这次行动的军事结果是有限的,不久之后这条道路又被封锁了。但从政治角度看,却具有巨大意义,以至被称为“一场革命”、 “一个转折点”,象征着“ 哈加纳”力量新的战略和军事方针的开始。也代表着本古里安开始以一名真正的军事领袖登上舞台。随着英国委任统治结束时间的临近,本古里安也经历了二次严重的内部危机,差点毁掉期待已久即将建立的国家。第一次即所谓的“将军兵变”,起因是本古里安决定取消哈加纳全国总部司令官一职,这一决定引起轩然大波,这个职务的担任者加加利是反对党统一工
13、人党成员,哈加纳许多高级指挥官都是该党忠实支持者,他们听到决定后怒火中烧,立即威胁要集体辞职,并给本古里安下了最后通牒: “如果这件事( 让加加利恢复原职)在未来几小时内不能做到的话,我们将不再对我们的行为负责。 ”但本古里安十分强硬,坚决拒绝恢复加加利职务,只作了让加加利在总参谋部任职的让步;最后,以加加利接受本古里安的让步平息了此事。但这时犹太社团的领导人对宣布独立越来越感到没把握,犹太人能抵挡即将入侵的阿拉伯国家军队吗?能承受美国制止宣布独立的压力吗?不论从外交还是从军事形势看,都是十分严峻的,未来充满了阴影。本古里安作出各种努力,使大家恢复信心,坚决主张在英国托管结束后立即宣布国家独立
14、。后来亚丁评论道:“有关宣布独立的决定主要归功于本古里安,就其意义及影响来看,那个决定比得上成千上万次的军事行动!”1948 年 5 月 14 日下午,在特拉维夫博物馆,本古里安宣读了独立宣言,4 点 37 分,他用小木槌敲响桌子,用粗哑的声音大声宣布:“以色列国成立了!”于是,阿拉伯国家的部队蜂拥进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在各个战场付出惨重代价,在恶讯频传之中,本古里安却看到了希望,到 5 月 24 日,他将自己的战略目标交给总参谋部:“阿拉伯联合阵线的薄弱点在黎巴嫩,因为该穆斯林政权没有人民的支持,容易破坏。应该在其南部建立一个以利塔尼河为界的基督教国家,我们将与这个国家结为
15、盟友。当我们具有摧毁阿拉伯军团的实力和轰炸阿曼时,还要消灭外约旦,随之叙利亚就会崩溃。倘若埃及还胆敢作战,我们就轰炸塞得港、亚历山大和开罗。 ”并在最后写道:“ 我们将用这种方式结束这场战争,清算我们的祖先与埃及、亚述及阿拉伯结下的深仇大恨。 ”对他来说,历史是活生生的现实,国家是以百年、千年为单位活动和保存在他的记忆中。最初的战争没有击溃以色列,6 月 11 日,在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停火的压力下,犹太人与阿拉伯人放下武器,停火四周;这真是一个“上帝的恩赐”,使以色列国生存不成问题。然而此时以色列内部又爆发激烈冲突:已集体加入国防军的犹太人地下军事组织“伊尔贡”,私自将一艘载有大量军火和 800
16、 名青年的船只“阿尔塔列拉号”驶近以色列海岸, “伊尔贡” 司令贝京向政府提出要求:20%的军火分给 “伊尔贡”,余下的 80%也应当首先用来武装参加国防军的“伊尔贡”部队。本古里安对这种 “妄图单干”的要求绝不能接受,他在内阁会议上指出:“不会有两个军队,贝京先生倘若不让步,我们只得兵戎相见!”并向贝京发出最后通牒:“没收运抵以色列国海岸的武器及其他战争物资!”但贝京拒不执行,本古里安怒狮一般咬牙切齿地发出命令: “集中武装力量、火力、火焰喷射器及我们掌握的各种武器,迫使该船无条件投降!”内阁其他成员都倾向与贝京谈判,作出让步以免兄弟阋墙,但本古里安以坚定的口吻说:“没有任何妥协,我们唯有战
17、斗。 ”6 月 21 日下午 4 点,本古里安命令用加农炮炮击 “阿尔塔列拉号 ”,炮弹击中船舱,顿时起火,船上人员迅速撤离,片刻后,发生大爆炸,整船军火被毁,几十名“伊尔贡”人员被击毙。当晚,贝京通过地下电台声泪俱下地咒骂本古里安是“傻瓜、白痴” , “伊尔贡”发表充满仇情的声明,称本古里安是“狂热的独裁者”,他的内阁是 “暴君政府”、“叛徒”和“屠杀兄弟的人 ”。而本古里安在当晚的人民理事会上也发表针锋相对的声明,认为军火既然不是运给国防军的,其毁坏倒是好事:“感谢上帝,加农炮击中那艘该死的船!”这句话话使“ 伊尔贡” 对他恨之入骨,整整一代人为此愤怒地发动反对本古里安的运动。(“伊尔贡”
18、激进分子曾要求干掉本 古里安,但被贝京否决。)击毁“阿尔塔列拉号” 后,本古里安并没有牢牢掌握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对他在作战行动、人事任免、军队部署、武器分配等事上事无巨细的干预十分不满,许多司令官与高级军官与他经常发生摩擦;而本古里安对许多表现平平的军官不满意,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组,围绕改组方案,他与以亚丁为首的总参谋部发生尖锐矛盾,但本古里安不顾他们的强烈反对,强行签署了他拟定的任命名单,于是,以亚丁为首的一批人员提出了辞呈。此时,再过 8 天停火协议就将期满,可总参谋部及下属头头都甩手不干了,临时政府的成员们大为惊恐,内阁紧急组成一个五人委员会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认为,本古里安与高级将领之
19、间存在严重的不信任,他的改组计划应予以冻结,并提议任命加加利为国防军总司令一职,以钳制本古里安作为国防部长的权利。本古里安感到脸上挨了重重一个耳光,他一言不发起身回家,当晚通知内阁辞去总理和国防部长之职。内阁及委员会成员惊呆了,军官们也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只好宣布撤回辞呈,服从政府(其实是本 古里安个人)的命令。在 7 月 7 日的内阁会议上,大家发泄了一通对本古里安的不满后,决定向荣誉让步,一致呼吁本 古里安回朝执政,并把五人委员会的报告扔进废纸篓。为期四周的停火,使以色列从军火到人员都有了大幅加强;因此,重新开战仅 10 天,战况就让阿拉伯人与外界大为惊讶。新的停战协议面世,这次宣布无限期停
20、火, “和平使者”伯多特伯爵踏上中东大地。但他的建议与计划还没有实施,就在耶路撒冷街头被人枪杀。“和平使者”之死使世人愤怒,也使许多以色列领导人骚动不安,但本 古里安却以此为借口,解散了以色列所有的地下军事组织,并制订了一个代号为“约夫”的军事行动,10 月 15 日,一支补给车队向内格夫地区出发,以引埃及人出兵阻止,从而违反停战协议。埃及人果然中计,本古里安立即命令以色列军队在整个南线阵地发起全面进攻。南线取得重大胜利后,本古里安又在北线发动闪电战,60 小时内占领了中加利利并夺取黎巴嫩 14 个村镇;此后,又在东线采取军事行动,控制了红海之滨的埃拉特地区。独立战争结束后,本古里安致力于犹太流亡者的聚集,他在几乎只有他一个人举手赞成的情况下,强迫大家接受了他的决定:对大量移民敝开国门!他的目标是四年内把以色列的人口翻一番,事实是四年后人员实际增长了 120%,并在政府的努力下,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