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洛阳桥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洛阳市呢。其实,它架在福建省的泉州市附近的泉州湾和洛阳江汇合的地方,离洛阳市有几千里远。洛阳桥又名万安桥,1053 年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蔡襄筹造。传说洛阳江中龟精蛇怪不时兴风作浪,危害百姓。一日,一渡船过江,风流突起,眼看要翻船。忽闻天上传来了喊声:“不得对蔡学士无礼!”江面复又风平浪静。船上人惊问谁是 “蔡大人”,全船竟无一人姓蔡,只一仙游籍孕妇果得男儿,取名蔡襄。蔡襄二十岁中了进士。当时朝廷不准官员回原籍做官。蔡襄想出妙计,用毛笔蘸蜂蜜在御花园芭蕉叶上写了八个大字。皇帝经过,见蚂蚁在芭蕉叶上围成字,便念道:“蔡襄蔡襄,本府作官。 ”蔡
2、襄赶紧跪下谢恩。皇帝说:“朕只是念叶上之字,不可当真。 ”蔡襄说:“君无戏言。 ”并讲述母亲许愿造桥一事。皇帝感其心,就命他任泉州太守。后来,蔡襄就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洛阳桥。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桥长 1200 米,宽 5 米,有桥墩 44 座。桥上两边有扶栏。如今石桥只剩下 31 座桥墩,1188 米长了。洛阳桥在建筑上许多创新。它采用“筏型桥基“ ,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就会被大水冲走。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寻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待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出动许许多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它们同时填进江底。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
3、500 米,宽 25 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宛如一条 水下长龙,(A)江底。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B)成为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走,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了一个(C)的办法。海底有一种长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它有两个壳,一个壳附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互相胶结在一起,另一个壳则盖着自己的软体。牡蛎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块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性,在桥基上种牡蛎。果然,没出几年,牡蛎把零散的石条、石头连成一个整体,而且把冲散的石头也(D) 在一起。洛阳桥基历时千年而不垮,牡蛎功劳不小。可以说是建筑史的一大创造。铺设在洛阳桥上的是 300 多块
4、 10 米多长,又厚又大的石板,据估测,每一块重达二三十吨。怎样把这么重的石块运到高高的桥墩上去呢?修筑桥梁的工匠们又从潮涨潮落中受到启发,采用浮运法,等到涨潮时,用木排把石块运到桥墩跟前,借涨潮的浮力,把石块放置在石墩上。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桥 “,今天,洛阳桥头有一块扁额,上面写着 “海内第一桥“。洛阳桥的建成,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文中 A 至 D 处用词正确依次的是( ) (2 分)A、静卧 凝聚 绝妙 胶合 B、静卧 凝固 美妙 聚合C、盘踞 聚集 巧妙 黏合 D、盘踞 凝聚 精妙 结合2、本文第二段引用蔡襄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 分)3、为什么
5、洛阳桥堪称“海内第一桥”?(3 分)4、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语言准确性的句子并写出来,再简要分析。 (5 分)(二)恩施州的风雨桥风雨桥兴时于汉未唐代,这种历史悠丸、造型独特的木质古建筑,极富民族气质。恩施州的风雨桥是与吊脚楼齐名的恩施州民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风雨桥又叫“凉桥” ,因桥上建有廊、亭,可供行人乘凉、休憩、避风雨而得名。恩施州山重水复,沟壑纵横,旧时不通公路,只有条条青石板路穿山越岭,爬坡过河。而将条条青石板路在沟壑山涧连接起来的就是风雨桥。恩施州的风雨桥大多由桥墩、桥面、桥廊、桥亭和桥硕组成,除桥墩外,全用木料建造。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一的
6、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桥墩用生松木铺垫,用油灰沾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铺放数层并排巨杉圆木,再铺木板作桥面;桥面两旁是桥廊,设有栏杆、长凳,形成长廊式走道。桥顶盖有坚硬严实的黑瓦,建有数个高出桥身的数层飞檐翅角楼亭,凡外露的术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雕龙绘凤,人物山水,飞禽走兽,形象诙谐洒脱,栩栩如生。恩施州的风雨桥,虽年代丸远,但很多至夸仍然保存完好。利川市境内的毛坝风雨桥,建于公元 l808 年,距夸已 200 余年。桥全长 32 5 米,桥面宽 3 米,高 40 米。该桥全用木料建成,至夸仍奇迹般屹立不倒,为行人和当地村民畅行于青山两岸而默默地
7、遮风挡雨。成丰县境内的十字路风雨桥,建于 1916 年。桥身全长 634 米,宽 42 米,通高 878 米。桥上是两层楼阁式的青色瓦面,脊梁的正中是一座宝塔式的亭阁,瓦檐重重,周围四条昂首欲飞的青龙仰望着东西南北,龙嘴里含着红色的宝珠,四条龙尾绕成塔顶,好似一台大轿行走在桥的中央。桥面用木板铺就,下面由很多巨型圆木固定在桥墩上支撑,整个桥身结实、牢固,桥面平坦舒适。桥廊 l3 间,亭廊相连,两边有漂亮的护栏,肾靠护栏的是条形长凳。桥下有 3 座梭子形的桥墩,墩与墩之间净跨 10 米,都是由巨大的石头砌成,任凭河水冲刷,桥墩依然坚固如初。一座座风格独特的风雨桥,横跨溪河,傲立苍穹,延二三百年而
8、不损,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在恩施州,无论是村头还是山野,在溪河之上大都建有风雨桥。村民们走亲访友,赶集逛街,耕田锄草,肩挑背扛,都要经过风雨桥。踏着青石板路走进密林将映的风雨桥,坐在两廊边的长凳之上,就可听到桥下那流水清音,即使是匆匆过桥,也能听到那悠扬宛转的深山鸟语。天上云卷云舒,山间凤来雨去,只有在风雨桥上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走累了在桥上歇脚,天热了在桥上乘凉,口渴了在桥上喝茶,下雨了在桥上避雨,闲退时还可在桥上读书、聊天、话家常。这类木质鲒构长廊式桥梁建筑,不仅具有普通桥梁的一般功能,而且具有“亭”的观赏价值,它不仅为行人和村民提供交通便利,同时也是当地人们说古道夸、休息娱乐的理想去
9、处,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恩施州的风雨桥,是恩施州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恩施州民族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木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是人类历史上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恩施州的风雨桥,文章主要介绍了风雨桥的哪些内容?2第段说明了恩施州的风雨桥的哪些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第段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本段介绍十字路风雨桥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4阅读第段,具体说说风雨桥为村民和行人提供了哪些便利?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 式?(三)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资源
10、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 100 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 15 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
11、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 2000 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 1 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可获得 20 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 40 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
12、品,足可满足 300 亿人的需要。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 50 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 1 亿15 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 1 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也不夸张。1、第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的“这样”指代什么?这句话在本段起何作用?( 2 分)2、下面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在完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还可以改成哪种书面形式表示?( 2 分)在不破
13、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3、第自然段使用了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来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中有一个句子使用了三种说明方法,这个句子是 ,其作用是( 3 分)4、第自然段划线句子,结合第自然段“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的意思,似乎需要增加一个词,其表意更准确些,这个词应该是( 2 分)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文章的自然段,具体地说明了未来粮仓的粮食海藻、浮游生物及鱼虾等。B、这是一篇浅显的事理说明文,阐释了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主要原因及结果。C、文章语言浅显明白,通俗易懂,适合于初中生阅读理解,这也是文章的语言特色之一。D、文章的标题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形象生动,便于理解。(四)
14、附生现象附生现象是指两种生物虽紧密生活在一起,但彼此之间没有营养物质交流的一种生命现象。一种植物借住在其他植物种类的生命体上,能自己吸收水分、制造养分,这种包住不包吃的现象,被称为附生,也叫着生。附生植物最普遍的特点是附生在寄主植物水平的枝干上及枝干的分叉点上,因为这些地方最容易堆积尘土,有的低等植物甚至附生在叶片上。除了叶片附生的植物会对寄主的光照条件造成一定的影响外,附生植物一般不会对寄主造成损害。植物的附生现象是热带雨林的主要标志性特征之一,形成这种现象需要满足一定的环境条件。一是环境的空气湿度大,二是寄主表面有一定的腐殖质存在。有机物的附生现象存在于植物间,尤其在热带与亚热带的森林中最
15、为常见。附生植物的种类比较丰富,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都有附生植物。据统计,全世界约有附生植物 65 科 850 属 3 万种。蕨类附生植物常见的有水龙骨科的瓦韦,石韦,水龙骨,星蕨,书带厥子等,铁角蕨科的鸟巢蕨在热带雨林中,植物生长茂密,由于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的竞争比较激烈,附生的植物就更容易获取来之不易的光源。附生植物在形态和生理上,已形成非常适应的特性,比如鸟巢蕨的形态似鸟巢状,可以截留尽量多的雨水以及枯落物、鸟粪等,海绵状的枯落物可储存水分,并提供营养物质。在生态系统中附生植物具有多方面的生态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维持及养分和水分的循环都有一定的作用。另外,附生植物对环境变化还具有指示作用。人类活动也会影响附生现象的存在。人类活动剧烈的地方,附生现象会大大降低,甚至消失。(选自学科知识 )1.文章自然段“这种包住不包吃的现象,被称为附生,也叫做着生”一句中的“包住不包吃的现象”指的是 (2 分)2.植物形成附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3 分)(1) (2) 3.文章第段中加点的词语“据统计”能否去掉,为什么?(2 分)4.请结合文意阐述植物附生的作用。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