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屠宰场迷宫商场19 叁老场坊图文/小风在一个雨天去“1933 老场坊”并不是刻意的,去之前也遭到劝阻,但感觉上海一年四季都湿濡濡的,也就等不及到天气放晴的那天了。出租车在周家嘴路上开着,一不小心就错过了。其实 1933 老场坊并不难找,它的路牌上虽然写着沙泾路 10 号,但因为这一群建筑的独特,加上苏州河从它身边流过,站在周家嘴路上一眼就能望到。也许是城市生活节奏太快,开车的话总会不经意的略过。这里是屠宰场,有过血腥的历史走进 1933 老场坊,阴冷的感觉猛的袭来,后悔没有听从劝告,真该挑一个大太阳天来。知道 1933是两年前的事,也看过很多关于这里的报道和图片。但是直到自己真真实实的站在这个
2、空间里,才着实感受到任何一段文字或者图片都无法准确的描述出这座建筑的奇特。昔日的 1933 老场坊是工部局的宰牲场,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屠宰场,始建于 1933 年,这个年份是它名字的来历之一。而更准确的写法是 19 叁,阿拉伯数字,中文数字与罗马数字的结合,示意上海的海纳百川,听起来有点牵强,倒不如 1933 来的更有穿梭时空的感觉。这座屠宰场的建筑设计师是英国的巴尔弗斯(Balfours),Balfours 的屠宰场在世界上有三座,英国和美国的都已经不存在了,所以上海的这座是绝无仅有的。大楼空间布局外方内园,东南西北 4 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 24 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加工车间
3、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无梁楼盖”技术,整体建筑高低错落、廊道盘旋,布局相当迷幻。建筑最初共有四层牲口栏,能容纳 1500 只羊、1000 头牛、300 头小牛和 300 只猪。屠宰场有一条362 千米长悬挂式传送带,在整个屠宰过程中,每个工场派一名稽查员进行检查,宰牲场全部工作人员为 6 名外国人和 75 名华人。每天可以宰杀 500 头羊、300 头牛、100 头牛犊和 300 头猪。宰杀的方法也是相当先进,用 22 口径的枪击毙牛,其它动物都用电击,之后再放血剥皮。根据当时的工作日志记载,牲畜被宰前有二十四小时的休息时间,据说这样可以让牲畜不会过度恐慌和紧张,牲畜基本上是在没有痛觉的情况下被处
4、理的,体内排出的毒素也会减少,可见当时宰杀的技术是相当科学和先进,不知道这算不算对动物的人道主义态度。围绕着屠宰场,周边还有一些相关的配套设施,今天的沙泾路 29 号是曾经宰牲场的处置场和化制站。北侧屋顶中部有一个高耸烟囱,非常醒目。上世纪 80 年代上海长城生化制药厂将其用作糖浆车间,并做过相应装修改造,四层周边进行过加建。如果我不知道 1933 的历史,倒也落得轻松,只会不断的惊叹,只会对这座建筑的构造啧啧称奇。但是现在,在 1933 老场坊盘旋的桥廊与坡道上七拐八绕,心中略有些胆战心惊,忍不住想象曾经牛羊在这里踱步,走完它们最后一段路,恨不得自己马上变成一个素食主义者,也好减少一些心中的
5、愧疚。这里是迷宫,被赋予魔幻的色彩进入 1933 的另一种感觉是敬畏。屠宰场有着比较明显的欧式建筑特质,并融合了巴西利卡式元素,各个楼层之间上下交错,通过各种宽窄不一的通道相互连接,到处都是交错的楼梯通道,人道与牲畜道分开设立,直筒的或弧线的,如果人随意的上下盘走,便会渐渐迷失,通常是不知道自己身处几楼,整个空间神秘而幽深。犹如踏入迷宫,魔幻之极。1933 建筑中运用的巴西利卡式元素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形,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后来的教堂建筑就源于巴西利卡。巴西利卡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王者之厅”的意思,本来是大都市里作为
6、法庭或者大商场的豪华建筑。基督教沿用了罗马巴西利卡的建筑布局来建造教堂,尤其罗马风时代的大多数教堂是巴西利卡格局。随着历史的变迁,巴西利卡这个词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今天在天主教中,有特殊地位的教堂被赋予“宗座圣殿”的头衔。我也就把我的敬畏之情归结为对所有这类建筑的敬畏。全因屠宰场的独特, 也吸引了大批的摄影师及摄影爱好者前来朝拜,夸张的说这里简直是一个圣地,也成为了猎奇者与探险者的乐园。 几年前屠宰场进行整改,整改工作并不复杂,保持原有的建筑形态,再从头到尾的清洁干净。窗户、电梯等都使用玻璃材质,尽量不影响它原来的面貌。就连建筑顶层 981 平方米的中心圆大剧院的舞台也采用了磨光玻璃,如此一来
7、光线可以由此渗透进整个楼房。再加上一些当代雕塑作品的摆放,让这里充满了艺术气息。2007 年,1933 老场坊成为了上海第三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同年,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在此举办。这里是商场,是创意产业的又一块试验田改造后的屠宰场,即 1933 老场坊被定为一个集酒吧、高级餐厅、雪茄酒廊、时尚设计室、大剧院为一体的创意中心。但是 12 月份来 1933,它基本上是冷清的。平时这里除了摄影者外,大多是香港、台湾及欧美人士光顾,时至圣诞节,大多数人都要回去过圣诞,所以人流比往常更少。老场坊底层的商业还算有些,到了楼上,基本就都是空着的房间。曾今这里举办过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曾经这里举办过时尚发布会
8、,曾今这里举办创意市集,但是短暂的人流汇聚后,又剩下偌大的一个空间。老场坊独特的建筑格局吸引了一部分人,也因为它的独特吓走了很多商家,我想这是它目前的尴尬之处。有报道称一开始 1933 老场坊想成为一个男性主题的时尚中心,在上海以女性时尚场所居多的情况下脱颖而出,但是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血气方刚的男儿确实能为这里带来许多活力,但是商业的局限性却不能撑起这么大的体量。负责 1933 改建的总设计师说 1933 老场坊就是要建立一个平台,将建筑本身与功能剥离,做剧场、做博物馆、做奢侈品发布,让艺术家进来,它有许多的可能性。1933 老场坊始终不只是一个猎奇的场地,如果每个人都抱着好奇的心态,只看一次,那么 1933 只能是一个清冷的迷宫。所以在这里建议,当你们路过周家嘴路,路过溧阳路的时候,不妨放慢脚步看一看,就算看过我絮絮叨叨的说了那么多,都不如你自己踏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