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同构活动总结.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178360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课同构活动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同课同构活动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同课同构活动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同课同构” 回味悠长实验小学数学同课同构活动总结首先感谢为本次活动精心作课的青年教师们以及今天做精彩点评的组长们,因为你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活动的成功和收获。这次活动是为了使课堂教学不断正向发展和深化,以“同课同构”为平台,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力求达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课堂结构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更切合学生,教学效果更加明显。这次活动让人回味无穷,具体地说有这样几点:一、同课同构 优化资源1、集众人之智慧-备课这次活动是同年级的老师们一起备课、磨课,最后由两位年轻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采用相同的教学设计、相同的课件、甚至是相同的板书进行执教。像这样教师集体备课能资源共享,也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

2、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集体备课中,由于思想和智慧的碰撞而得到理性的升华,理性认识又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让最优质、最合理的的设计运用到课堂中,对我们小学数学学科而言,其效果更是显著。2、展个人之风采-上课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同样的设计,同样的教学手段,在不同教师的演绎下,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教师良好的教学个性和鲜明的教学特色,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再加上优秀的合理设计,使得同课同构的数学课堂更具个人魅

3、力。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在语言表达、课堂组织调控、评价手段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如搭配这节课中,杨老师展示的文静的教风,贾老师展示的是活泼的教学风格。3、聚集体之精华-反思对于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同样的设计,不同的课堂,有的教师则能根据学情适时调整。因此,在课后深入反思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反思师生课堂表现,反思“同”字背后反映的差异,留下值得教师去细细品味的“资源”。教师可以从中看到差异背后体现的不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功夫”,并从中领悟教学的真谛。二、同课同构,同中有异同课同构,同中有异,通俗的说就是同样的设计,不同的课

4、堂,这里的不同,有学生的因素,也有教师的因素。所以在同课同构的活动中,要能从“同”中见到“异” ,从“异”中找到切入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而且关注教师。1、同中有异,关注学生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设计,同样的课件,但是学生课上的反应却不尽相同,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平时的教学对学生的培养有差异,平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到今天的课上反映当然是差强人意。这次课上有的班级学生会小组合作会交流,有的班级就显得非常勉强。2、同中有异,关注教师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学设计,同一教学目标,为何不同的教师实施起来效果与目标达成度却相差甚远呢?原因在于其中的不同因素教师之间的差异。经验丰富的教师课

5、堂应变能力就呈现的更好一些,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遇见学生所说的和自己设计的有异议时就显得不知所措。这说明经常“练兵”很重要。三、同课同构,共同提升1、同课同构发挥了备课、评课与反思的最佳功效。教师在同构中缩短差距,共享优势资源。在互动中,既欣赏又质疑,形成思维碰撞,产生新的教学思想,从而形成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同课同构拓宽了执教者的教学视野,开阔了听课者的听课视角,丰富了同行间的学习与交流,促进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提升。同课同构活动中的相互听课、评课、反思就是一个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而这些体验和感悟通过教师个人的思考与实践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教师的教学行

6、为,从而促进教师发展的。同课同构的教学活动,让教师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后面的教学中长善救失,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教育教学效果。2、同课同构实现了“教学相长”的合力效应。通过共同的设计,共同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师更好地把握了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发现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通过同构,使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共同关注的问题更加关注,不仅进行理论层面的研讨与交流,更进行课堂实践检验与探索,取得较好的“教学相长”效果。同课同构,传达着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同课同构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引发智慧和思维的碰撞,在碰撞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达成,在达成中分享,在分享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