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家庭教育- 科学的 责罚现当代社会,家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那什么是家庭教育呢,家庭教育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 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 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 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 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家 庭 教 育 ,是 大 教 育 的 组 成 部 分 之 一 ,是 学 校 教 育 与社 会 教 育 的 基 础 。家 庭 教 育 是 终 身 教 育 ,它 开 始 于 孩 子 出 生 之 日(甚 至 可 上 溯 到 胎 儿 期 ),婴 幼 儿 时 期 的 家 庭 教 育 是 “人 之 初 ”的 教育 ,在 人 的
2、 一 生 中 起 着 奠 基 的 作 用 。因 为 幼 稚 期 是 人 生 可 塑 性 最大 的 时 期 ,需 要 有 适 当 的 环 境 与 优 良 的 养 育 ;学 前 教 育 是 一 切 教育 的 基 础 ,对 各 种 教 育 要 发 生 深 刻 的 影 响 。孩 子 上 了 小 学 、中 学 后 ,家 庭 教 育 既 是 学 校 教 育 的 基 础 ,又 是 学 校 教 育 的 补 充 和 延 伸 。陈鹤琴通过观察他的长子来获得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他苦心研究儿童心理规律的目的,是为把研究出来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运用到教育儿童的方法上去, 。1925 年出版家庭教育一书,利用对儿童心理研
3、究的科学成果,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深受社会欢迎。对 怎样教育小孩的问题,做了科学的说明和指导。对于犯错误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呢,在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总有一句老话叫“棍棒底下出孝子 ”,还有句老话叫不打不成材。这一原则被广泛的运用在很多家庭。小孩子应当不应当责罚呢?有人主张小孩子非受体罚不会弃恶从善的,也有人主张我们成人绝对不宜施行体罚的。主张体罚的说:小孩子最怕的是身体的痛苦,小孩子有时候很顽皮很倔强,非用体罚不足以改其非。反对体罚的说:体罚是最野蛮的手段,最暴力最简单的手段,体罚丧失小孩子的人格,也是丧失做父母的人格。当孩子犯错我们有许多好的积极的方法,可以教小孩子使他改恶从
4、善,如果有其他文明又和谐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但是还是运用了体罚这么个野蛮简单的手法那分明是显出家庭教育之失败。以上两说,各有理由。以我看来,凡做父母的自身曾经受过良好教育而能施良好教育于子女的,那体罚当然可以免用。但是我们一般普通的父母在遇到孩子犯错等等的问题上没有多少精力去教导孩子,似乎体罚就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用体罚以指导小孩子易,不用体罚而用别的良法以指导小孩子难。若能用别的良法指导小孩子,那是最好的;若不能用别的良法而不得不用体罚以指导小孩子,也须善用。但是一般的父母会用体罚这个手段教育孩子,但是不知道怎么体罚不会掌握好体罚的那个度。所以著名的陈鹤琴特地把责罚小孩子的条件,详细的一条一
5、条说出来,以期做父母的不会滥用他们的威权。(一)诱导比恐吓、哄骗、打骂都来得好。若能以诱导法得到良好结果的,我们千万莫去打骂我们的小孩子。在我看来诱导是用一种温和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孩子是非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家长用诱导的方式告诉孩子是与非,相比于用恐吓等方式来教育孩子,更加科学有爱。恐吓哄骗等等,没有从根本上让孩子知道对错, 这些消极的方式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长久的阴影,慢慢形成孩子消极的世界观人生观等。(二)未责罚小孩子以前,做父母的应当探索小孩子作恶的原因,不要一味地瞎打瞎骂。打蛇打七寸,处理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事出有因,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作恶现象一定有他深层次的原因,治标要治
6、本,只有追根究底找到最根本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家长才能够用合适的方法来科学的教育孩子,才能够避免简单粗暴的体罚。很多的错误都是由于环境造成的,在责罚孩子之前,先想想是不是自己提供了一个这样的特定环境让孩子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犯错。只有除其本了才是永久之计。(三)做父母的在未责罚小孩子以前,还要详细考察他的过失,要深知他所犯的究竟是什么过失,不要不分皂白,乱施鞭笞。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时候,总是不听孩子的解释,尤其是那些平时总是表现出淘气不乖的孩子,在父母眼中好像形成了有错肯定是他的过失的定向思维。那些权威型的家长,总是以一家之主自居,在家庭中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不管孩子对错,反正需要尊重家长本身
7、,要保持其权威性。这会让孩子在家庭中觉得自己不受到尊重,从小就在一种不讲道理不分黑白的环境中长大,让孩子以后也是蛮不讲理。凡事都是以“ 我认为” 为 主。(四)即使要责罚小孩子,做父母的不要在众人面前去责罚他,以保存他的羞恶之心。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孩子已经有了羞怯等等的高级情绪。在人前教训孩子,会让孩子觉得自尊心受伤害,造成孩子的心理阴影。他们觉得父母伤害了他们的心灵,可能会怨恨父母,然后对父母的教诲出现逆反心理。也可能使得孩子形成习惯,习惯了在人前被教训,养成传说中的“厚脸皮” ,变成顽童。然后就无视家长的教训,依然我行我素。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消极的。(五)做父母的不可迁怒于其子女。在家庭
8、中,尤其是那些个家庭关系复杂的家庭中,孩子们的压力显得很大, 处境显得很不好。往往有很多家长,在自己心情不好或者跟家人发生矛盾后,总是看自己的孩子不爽,然后孩子有点错,包括平时没怎么注意的无关紧要的错误都会引起家庭的世界大战,在这个战场上,孩子 们是牺牲品,被父母的怒火无辜的殃及。孩子们是弱势群体,在显 得强势的父母面前,只能处于下风。这种对孩子的迁怒对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方面可能让孩子做事做人比较激进,遇到问题也愿意用冲动的简单的不友好的方式去解决。另一方面可能使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凡是不敢担当,怕犯错,做事畏首畏脚。(六)当小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不应当因为要博小孩子的欢心,就去
9、责备他人。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时总是愿意包庇孩子的犯的小错误。身边太多这样的例子,明明是孩子犯的错,但是宠爱孩子的家长哪里舍得去教训自己的孩子,总会在他人身上找原因,有时候是玩笑有时候是认真。殊不知,在这看似无关紧要的包庇中,让孩子的思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孩子无视主观原因,过分加强客观原因的思维。也是孩子长大后形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的导火索。(七)不宜痛打小孩子,以致打后懊悔不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提到孩子因父母的管教痛打而重伤或者死亡。现实中很多的例子就是孩子在犯错后,被父母体罚,然后父母在盛怒之下,痛打了孩子,造成孩子重伤残疾或者更严重的死亡。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10、。责罚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过失,能够改正,只要目的达到就好。孩子都是自己的骨肉,打在孩子身上,有哪个家长是不心疼的呢,既然自己也不好受又何必用打的方式呢?更多的积极的方式为什么不用呢?(八)做父母的不要常常去责罚他们的小孩子,因为常常责罚也就失其效力。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对于孩子的责罚也是如此。经常性的用简单的方法去责罚孩子所有的错误,这就在无形中让孩子形成了被责罚的习惯, 导致孩子对于责罚麻木,也使得责罚完全失去该有的效果。在责罚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针对孩子所犯错误的轻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方式去责罚,以求得效益最大化,也就是效果最明显化。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责罚不是说
11、一定不能有,也不是说必须有一套严格的责罚法,而是要科学的使用。矛盾具有特殊性,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有特色有个性的独立个体。对于总结出来的各种科学的责罚原则总有适用和不适用的情况。家长需要的是针对自己的孩子,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去教育引导孩子改正错误,实现教育目的。孩子人生阅历少,思想幼稚,在犯 错时 若没有家长的指点和教育很难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小一点的孩子是非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对于错与对的界限不是很明确。往往犯错了还是坚持自己是对的,在这么些个情境中,家长对孩子的责罚就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在家庭教育中,不可能会完全没有责罚。生活中太多的例子,很多孩子在学校犯错后要请家长时会选择
12、雇佣家长,冒充自己的亲生父母去参观老师办公室,这样既对老师有个交代,自己又不会收到家长的责罚。出现这种现象实在是现代家庭教育的悲哀。对于责罚,既然它存在,那么我们就要努力发挥它的优势,趋避它的劣势。用科学的方法认真的态度去教育孩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 “不打不成才” 这些个古语有其合理性,但是在 21 世纪的今天,我们有着更为科学更为人性化,更为温和的方式去教育责罚孩子,那这些个冷酷偏激的思想理应抛弃之。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家庭的希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可见一个人才的培养索要话费的精力与时间真不是一点半点。在漫漫的教育途中,积极的鼓励教育法必定是占主流,爱与责罚显然是爱更加重要,虽然
13、责罚是一种教育的手段,但责罚的大前提是对孩子的爱。倘若没有真正的爱,我们就没有权利去“责罚 ”。当孩子犯了错,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斥骂和责罚而不是贴近孩子的心,爱和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心灵成长,然后有针对性地循循善诱,其最终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在提倡人性化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支持鼓励表扬教育孩子,应该懂的如何赏识孩子,如何让孩子在成功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如何用爱来教育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如果父母不爱孩子,就不会有责罚的动机出现,所以可以说责罚也是一种爱,因为有爱才有责罚,爱比责罚更重要。但是,责罚这个看起来消极的方式也不可少。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更好的使用之,使其从本是消极的方式最后取得积极的作用。参考书目: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 何晓夏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百度文库百度知道百度百科家庭教育陈鹤琴著陈 鹤 琴 教 育 论 著 选 吕 静 周 谷 平 编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1994.808041011210 学前教育一班蒋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