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1999.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180829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 199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海 199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海 199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海 199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海 199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999 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9 年,全市人民在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全面完成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4034.9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80 亿元,增长 2.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比上年下降 0

2、.1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 1953.98 亿元,增长 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48.4%,比上年下降 1.7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 2000.98 亿元,增长 1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49.6%,比上年提高 1.8 个百分点。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3.08 万元。全年上海财政收入完成 916.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431.8亿元,增长 10.1%。全市税收收入 1166.9 亿元,增长 20.4%。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规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852.24 亿元,超额完成年初预期目标,但比上年下降 5.7%

3、。投资结构发生新的变化。更新改造投资力度加大,全年更新改造投资完成 365.6 亿元,比上年增长 0.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 20.1%上升到 21.5%。基本建设投资完成 813.29 亿元,下降 3.7%,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 46.6%上升到47.9%。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保持高强度投入,全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 491.6 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28.9%。房地产投资有所控制。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 499.76亿元,下降 13.4%,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 31.8%下降到 29.4%。2投资效益有所提高。全市新增固定资产 1476.4 亿元

4、,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86.9%,比上年提高 9.6 个百分点。市场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1.5%。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 2.4%;衣着类下降1.8%;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 2.4%;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下降 18.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下降 4.3%;医疗保健类上升 1%;居住类上升 5.8%;服务项目类上升 21.9%。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 2.7%。农业全年农业总产值 206.98 亿元,比上年增长 2.2%。其中,种植业 89.12 亿元,增长2.1%;牧业 85.6 亿元,增长 1.4%;渔业 31.42 亿元,增长 4.6%。按照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

5、要求,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市场化进程。至年末,已建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龙头企业 163 个,建成规模化、现代化的蔬菜园艺场 234 个。种子工程、温室工程、生物工程、绿色工程等科技兴农项目全面组织实施,农业生产种植结构、品种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粮食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已达 95%。粮食灾年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 208.2 万吨,超额完成预期目标,但比上年下降 2.1%。主要农副产品货源充裕、价格稳定。蔬菜、鲜蛋、肉类、牛奶、家禽、水产品等上市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大力发展新品种蔬菜、优质花卉、特色瓜果等市场适销的农产品,市郊农产品出口创汇 1.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0

6、%。农业综合机械化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郊县( 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 151.6 万千瓦,综合农业机械化率达到 62%。以农田水利、 “三高”农田、蔬菜设施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综合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和农业生态保护受到重视,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得到有效控制。年末耕地面积 29.23 万公顷,比上年下降 0.5%。工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 1758.68 亿元,比上年增长 9.6%。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6307.12 亿元,增长 11.1%。其中,重工业总产值 3536.3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6%;轻工业总产值2770.81 亿元,增长 9.2%

7、。工业企业面向市场以销定产,产销衔接情况较好,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 98.1%,比上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 124.25,比上年提高 10.7 点。全年工业企业完成利润总额 257.7 亿元,增长30.2%。工业产业结构在发展中调整,以建设面向新世纪的工业新高地为目标,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使支柱产业实力更具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全年开发新产品 2 万多项,实现新产品产值 693.07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11%。以电子信息通信业、现代生物与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占全市工

8、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18.2%,比上年提高 1.7 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通信信息设备制造业、电站成套设备及大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钢铁制造业和家用电器制造业等支柱工业完成产值 2778.3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50.4%,支柱工业新增产值占全市工业新增产值的比重达到 72.2%。集成电路、激光视盘机、微型电子计算机、彩色电视机等产品产量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3增长。建筑业由于受投资规模调整影响,本市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 542.43 亿元,比上年下降8.5%;施工面积 4179.53 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 539.63 万平方米。

9、建筑行业在规范市场、加强管理、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市建筑企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 9.6 万元/人。金融保险业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各项业务扩大,运行状况平稳。全年金融业增加值577.5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9%。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 6430 亿元,现金支出 6612.87 亿元,现金净投放 182.87 亿元。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7097.19 亿元,当年新增 766.54 亿元,增长 12.1%;各项贷款余额 5424.75 亿元,新增 612.96 亿元,增长12.7%。金融机构呈多元化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 30

10、00 余家。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继续扩大。至年末,在沪的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已达 62 家,其中,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有19 家。上海证券市场全年各类证券成交额累计 35992.13 亿元,比上年增长 4.8%。至年末,上市证券数 576 只,比上年末增加 48 只,其中,上市股票 525 只,增加 48 个。在全年证券交易额中,股票成交额 16965.79 亿元,比上年增长 37%;基金成交 1365.82 亿元,增长 1.3倍;国债成交额 17400.89 亿元,比上年下降 18.1%。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年成交额 314.6亿美元。保险业务进一步扩大。至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 16 家,比上年增

11、加 1 家。全年保费收入 115.2 亿元,增长 11.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33.7 亿元,增长 4.1%;人身险保费收入 81.5 亿元,增长 15.6%。国内商业全年国内商业增加值 293.9 亿元,比上年增长 9.4%。商业企业组织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全市大型商业集团(公司)由上年的 56 个减为 48 个。连锁商业迅速发展,全市连锁网点达到 3500 多家,其中,连锁超市门店 1560 家。邮购、电话订购、电视导购等网络营销正在兴起。商业企业通过调整布局结构和业态结构,充分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效应,抓住商机、积极促销,实现消费品市场销售的持续稳定增长。全

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590.38 亿元,比上年增长 8.1%,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 11.1%。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市区零售额 1286.13 亿元,比上年增长 8.5%;郊县零售额 304.25 亿元,增长 6.6%。各类商品销售全面增长。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 654.67 亿元,比上年增长 8.4%;穿的商品零售额211.73 亿元,增长 7.2%;用的商品零售额 712.81 亿元,增长 8.1%。至年末,全市以批发为主的各类生产资料市场已达到 166 个;商品交易市场近 1000 家,成交额达 700 亿元。邮电通信及交通运输业全年邮电通信及交通运输业增加值 270.13

1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3%。邮电通信业加快发展,现代化通信能力迅速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173.59 亿元,4比上年增长 24%。邮政系统通过扩大多元化经营,实现扭亏为盈。全年发送信函 3.99 亿件,比上年下降 5.3%,其中,国际特快专递 46.2 万件,下降 3.3%。全年挂发长途电话 7.91 亿次,比上年增长 11.4%,其中,国际及港、澳长途电话 5219.4 万次,增长 1.1%。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 1580 公里, 增长 7.6%。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 646.6 万门,比上年末增加 28.2 万门;电话用户数达到 483.7 万户,增加 52.58 万户

14、。其中,住宅电话 367.4万户,增加 50.14 万户,住宅电话普及率达到 79%。移动通信继续发展。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204 万户,比上年末增加 77 万户;无线寻呼用户 328.7 万户,增加 5.4 万户;邮电系统国际互联网络用户 42.95 万户,增加 32.71 万户。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运量扩大,服务改善。全年货物运输总量 45512 万吨,比上年增长 4.7%。其中,铁路运输 2990 万吨,下降 12.8%;公路运输 27171 万吨,增长 3.1%;水路运输 15275 万吨,增长 12.2%;民用航空运输 76 万吨,增长 33.3%。全年旅客发送量6289 万人次,

15、比上年增长 3.9%。其中,铁路 2899 万人次,增长 5%;公路 2068 万人次,增长 7.6%;水路 581 万人次,下降 14.3%;民用航空 741 万人次,增长 6.6%。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 1.86 亿吨,比上年增长 13.7%。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 421.6 万国际标准箱,比上年净增 115 万国际标准箱,增长 37.5%。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快速增长。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 210.5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房地产开发保持适度规模,积极引导住宅消费。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 5129.49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5.3%;竣工面积 1433.97 万平方米,下降 8.4%。随着

16、公有住房差价置换办法的实施,以及房改综合配套各项措施的相继出台,商品房销售量明显上升。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 1257.74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10.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 1129.36 万平方米,增长 6.9%,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 89.8%。存量房产交易日趋活跃,全年成交过户面积 510.84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62.1%。信息产业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硬件制造、软件开发、系统应用、信息服务的基本框架和网络体系。全年信息产业增加值 246.43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6%。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 121.97 亿元,增长 31.2%;信息产品销售业增加值 11.88

17、 亿元,增长 15.6%;信息服务业增加值 112.58 亿元,增长 11.2%。信息港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建成 1 个宽带网络平台、5 项骨干工程和 20 个应用系统。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共享程度提高,金融、城市交通、社会保障 IC 卡“一卡通”工程开始投入运行,电子商务有新的发展,社区服务热线实现连网开通。旅游产业以国际大都市商贸服务和人文景观为特色的都市旅游进一步发展。全年旅游产业增加值199.2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4%。年内依托多个重大节庆活动和重要会展活动,搞活经营、开拓市场。全年接待来自 175 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 165.68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8.5%。其中

18、,外国人 128.73 万人次,港、澳、台同胞 32.31 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13.6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2%。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 7497.6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5.6%。其中,外省市来沪旅游者 6219 万人次,增长 6.6%。二、改革开放所有制结构5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取得新进展。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比重由上年的 76.9%下降到 75.2%,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由上年的 23.1%上升到 24.8%。公有制实现形式也趋向多样化。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3005.9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1%

19、。其他所有制工业共同发展,股份制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 405.54 亿元,增长 15.4%;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 2801.9 亿元,增长 14%;私营及个体等其他所有制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680.09 亿元,增长 21%。全年国有商业企业消费品零售额 626.33 亿元,比上年增长 6%;集体商业企业零售额441.83 亿元,增长 6%;股份制商业企业零售额 137.65 亿元,增长 24.8%;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零售额 45.58 亿元,增长 21.6%;私营商业企业零售额 62.77 亿元,增长 5.5%;个体商业零售额 102.16 亿元,增长 11.2%。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探索国有企业

20、改革新路。以完善“五个机制”和落实“五个加强” 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初步建立了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国有经济控制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56.58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2%,占全市工业利润的 60.8%;上缴税金 209.7 亿元,增长13%,占全市工业上缴税金的 74.3%。市属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单位达到 37 家,20 个区县全部进行综合授权,授权经营的国有资产占全市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比重达到 92%。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企业占改制企业的比重达到 80%。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

21、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 109.2%。通过采取多项“增资减债”措施,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负债率已降至 50.2%,比上年下降 2.5 个百分点。产权交易又有新发展,全年共成交 913 宗各类企业产权交易,交易总额 175.09 亿元。积极规范推进企业破产和兼并,全年实施破产的国有企业 27 家,列入计划的有 3 家国有企业被兼并。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国有企业扭亏解困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面由年初的 37%下降至 20.5%,亏损额比上年下降 13%。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了基

22、本保险社会化、补充保险市场化和社会救助制度化。全市已有 6.54 万个城镇企事业单位、机关以及个体工商户共 437.35 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25.33 万离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至年末,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194.5 万人,社会化发放率达到 100%,机关事业单位已有 3.56 万人纳入社会化发放。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到 98%,企业医疗保险参保率也达到 98%。再就业工程再就业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就业机制市场化、社会保障社会化和服务体系网络化又有新突破。全年新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的下岗人员 25.04 万人,分流出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有 26.64 万

23、人,年末结存下岗人员 14.69 万人。社会化、市场化职工培训体系发挥主导作用,全年培训下岗和失业人员 15.4 万人。国内合作按照“学各地之长,创上海之新”的要求,与全国各省市积极探索优势互补、互利互惠、6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新路。各部门、各区县积极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服务全国扩大对内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 ,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推进区域合作,进一步提高服务全国的水平。全年共吸引中央企业和外省市企业来沪开办控股、参股企业 1174 家。至年末,各地在沪企业达到 1.15 万家,注册资金超过 400 亿元。上海在全国各地投资的企业已有 4000 余家,上海方投资达 140 多亿元。上

24、海对云南、三峡库区、西藏的对口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力度加大,加快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外贸部门和出口企业深入实施大外贸战略,促进出口主体多元化,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努力巩固传统市场,积极拓展新兴市场,使外贸出口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全年本市外贸出口总额 187.85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7.7%。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较快,全年出口 103.47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6.7%,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 55.1%。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 44.1%,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 17%,比上年提高 3.5 个百分点。上海口岸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年上海口岸进出口

25、商品总额达到 761.51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9.6%。其中,出口总额 442.88 亿美元,增长 18.3%;进口总额 318.63 亿美元,增长21.5%。吸收外资坚持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改进招商方式和加大招商力度,拓展吸收外资领域,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1472 项,吸收外资合同金额 41.04 亿美元, 实际吸收外资金额 30.48 亿美元。吸收外资结构趋向合理。全年批准外商投资工业项目 834 项,合同外资 20.01 亿美元。大项目占主导地位。在外商直接投资中,合同金额在 1000 万美元以上的项目 85 项,吸收外资 28.

26、75 亿美元,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 70%。外商扩资增资项目增多。外商投资企业增资项目合同外资19.71 亿美元,占全部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 48%。年内有 19 家列入世界 500 强的跨国公司在上海投资了 21 个项目,跨国公司在上海新设立投资性公司 12 家。至年末,在上海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 86 个。引进技术和国际劳务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上海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全年共成交技术引进合同 1634项,成交金额 17.99 亿美元。全年新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 1068 项,比上年增长 5.7%;合同金额 9.49 亿美元,增长 33.6%;实际完成营业额 6.

27、04 亿美元,增长 8.3%;派出劳务人员 8528 人次。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开拓海外市场,发展对外经济合作。至年末,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发展到 130 多个。浦东开发开放浦东新区坚持形象开发与功能开发并举,加快体制创新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发挥浦东开发开放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全年浦东新区增加值 800.05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6.1%,其中, 第三产业增加值 353.07 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浦东新区增加值 44.1%。浦东新区全年工业总产值 1450.9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8、442.63 亿元,下降 2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3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9%;外贸出口总额 66.7 亿美元,增长 26.4%;签订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470 项, 吸收外资合同金额 10.73 亿美元;新注册在浦东的内联企业 472 家,注册资金 34.32 亿元。7重点小区开发成效显著。至年末,已有 77 家中外金融机构集聚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证券、期货、人才等要素市场业务量迅速增加,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地铁二号线、张家浜河道整治以及基本建成的世纪大道等工程展示了现代化城区的新形象。金桥开发区工业发展势头强劲,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该区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 68%。外高桥保税区的

29、贸易和物流分拨功能进一步拓展。全年区内对外出口总额达 17.63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72.8%。全年区内集装箱吞吐量比上年增长 37%。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功能定位得到提升,首期启动的科教创业园区建设全面展开,生物医药基地和软件园的集聚效应继续增强。三、社会事业科技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推进科技事业发展,为迎接新世纪挑战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全年用于研究与发展(R D)经费支出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 1.58%。科研与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1252 项。其中,属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有 41 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 457 项;属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有 536 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0、的有 193 项。全年共实施“星火、火炬、成果推广”三大产业化项目 144 项,总投资 23 亿元,新增产值121 亿元。专利申请量达到 4602 项,比上年增长 34.6%。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率达到 76.4%。新修订的 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出台后,进一步加快了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至年末,已有 19 批共 442 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获得认定,其中 72%的项目已建成投产。多层次的风险投资资金网络进一步拓展。年末已有 18 个区县建立了总额为3.5 亿元的区域性创业投资资金。上海技术交易所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 19721 项,合同金额 36.63 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31、%。为推动科技创新以及科技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结合,年底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正式启动。为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年内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建立了 30 家国家级和市级技术中心。至年末,已累计建立了 23 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和 47 个市级技术中心。适应市场竞争的分配和人才激励机制也初步形成。教育坚持三个面向,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年内新建寄宿制高级中学 3 所。至年末,全市 11 所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全部落成启用。普通高等院校调整为37 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4 所;成人高等学校调整为 39 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20 所高校实行了后勤部门与学校规范分离的改革试

32、点。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全年普通高等教育共招收本、专科(高职) 学生 6.32 万人,比上年增长 29.5%;全年招收研究生 0.94 万人,增长 19%。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 18.63 万人,比上年增长 12.8%。全年高等院校本、专科毕业生 4.03 万人;毕业研究生 5611 人,其中,有4288 人获得硕士学位,1323 人获得博士学位。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市共有小学 1208 所,在校学生 87.16 万人,下降9.3%;普通中学 855 所,在校学生 76.68 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 23.28 万人,比上年增长 12.4%;中等专业学校 87 所,在校学生

33、13.06 万人,增长 5.5%。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 99.99%,高中阶段升学率 94.6%,高考录取率 71%。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继续发展。成人高等院校共招收本、专科学生 3.67 万人;在校学生 9.82 万人,其中,本科 2.62 万人,专科 7.2 万人。8文化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年内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 4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等一系列国内外大型文化交流活动。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外参演、祝贺剧目 52 台,共演出 136 场,近 24 万观众观看了演出。年内各文艺院团共创作、演出了 42 台新剧目,受到广泛好评。全年舞台

34、演出 1.04 万场,观众达 500 余万人次。年内完成了上海马戏城、文新报业大厦,以及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扩建、鲁迅纪念馆新馆等一批重要的文化设施工程。至年末,全市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 46 个,公共图书馆 32 个,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 29 个。全年共摄制电影故事片 17 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节目 6 套( 其中对台广播 1 套) ,平均每天播音 86.5 小时;上海东方广播电台节目 4 套,平均每天播音 74 小时;上海电视台节目 2 套,平均每周播出 256.9 小时;上海东方电视台节目 1 套,平均每周播放 130.6 小时,另有试播节目 1 套;上海有线电视台自办有线电视节目 6

35、套,用户已达 293.63 万户;上海教育电视台平均每周播放 122.5 小时;上海卫星电视平均每周播放 165 小时,在全国落地点突破 1000 家,全国 17 个省级或省会城市台收转上海卫视,其覆盖范围扩大到 1.5 亿观众。新闻出版业继续发展。组建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全国第一张“一日三刊、滚动出版”的报纸新闻报和上海第一张彩色英文报纸上海日报正式创刊。全年出版报纸 18.42 亿份、各类杂志 1.78 亿册、图书 2.68 亿册(张)。卫生医疗卫生事业又有新的发展,医疗保险和卫生改革进一步推进,基本形成市和区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4620

36、 所。其中,医院 465 所,门诊部( 所)3988 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 )28 所,妇幼保健所 10 所。至年末,全市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10.8 万人,其中,医生 5.06 万人,护师、护士 3.61万人。年末全市共有医院病床 7.06 万张。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继续完善。年内完成 10 所规范化老年医疗机构的改建,基本完成中心城区 65 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的建档工作。市民健康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预计达到 77.08 岁。体育年内成功地承办了第 11 届上海市运动会、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全国田径大奖赛、上海喜力网球公开赛、世界乒乓球俱乐部赛、世界象棋锦标赛等国际国内

37、重要体育赛事。年内上海运动员在国内重大比赛中获 28 个全运会项目第一名;在世界比赛中,航海模型项目获 1 枚金牌,跳水和羽毛球项目各有 1 人获团体金牌。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市新增 27 个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建成 911 个居委会健身点。有 300 多万市民参加了第 4 届全民健身节。社会福利与救助全面推进社会福利事业与救助事业的社会化。全年新增养老床位 2653 张。至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机构 406 家,床位 2.42 万张,其中,社会投资举办的养老机构 74 家,床位 5691张,占全市养老床位总数的 23.5%。全年对 46.6 万城镇社会救助对象实施了救助。有 11.3万人享

38、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4.5 万人享受实物帮困。年内新办福利企业 75 家,安置 2700多名残疾人就业。四、人民生活人口全市年末户籍人口 1311 万人,常住人口 1474 万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 5.4,死亡率为 6.5,自然增长率为-1.1。9就业全市年末职工人数 400.16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12.45 万人。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251.87 万人,减少 7.2 万人;集体经济单位职工 56.65 万人,减少 3.16 万人;其他经济单位职工 91.64 万人,减少 2.09 万人。年末城镇个体劳动者 9.4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8 万人。全年城镇新安置就业人员 26.92

39、 万人。年末城镇从业人员 564.39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2.6 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 17.47 万人,登记失业率为 3.1%。居民收入和储蓄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 13884 元,比上年可比增长 7.4%。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10932 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 13.2%;郊县( 区)农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 5481 元,比上年增长 1.4%。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2597.12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4.18 亿元。居住水平全年住宅建设完成投资 367.17 亿元,比上年下降 4.2%;竣工住宅面积 1415.6 万平方米,下降

40、12.8%。为住宅配套服务的公共设施竣工面积 174 万平方米,占全市住宅竣工面积的12.3%。建成配套齐全的完整街坊 79 个。完成市区多层旧住宅平屋面改坡顶改造 248 幢。全年拆除旧的住宅建筑面积 248.17 万平方米,其中,列入“365”危棚简屋改造计划的为50.33 万平方米。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10.2 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到 70%。五、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建设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增强城市综合功能的需要,建设了一批以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为重点的重大工程项目。年内建成了浦东国际机场、延安高架路中段、逸仙高架路、南京路步行街,以及肇家浜路拓宽、陆家

41、浜路拓宽、天目路新疆路海宁路拓宽、西藏路和田路辟通、污水治理二期、东海天然气、苏州河防汛墙(应急段) 、国际会议中心等 27 个重大工程。工程质量核验合格率和一次投产(投运) 成功率均达到 100%,工程优良率达到 58%。基本建成浦东中央公园、世纪大道 2 个工程。轨道交通明珠线、浦东信息枢纽大楼、黄浦江行人隧道、上海科技城等跨年度在建重大工程建设进展良好。旧区改造取得新进展,城市面貌发生新变化。公用事业公用事业全面推进改革,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公交线路 1106 条,比上年末增加 8 条;公交运营车辆 16928 辆,增加 1646 辆;运营出租车 42056 辆,增加 873 辆

42、。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达到 24.2 亿人次,平均每天客运量 663.15 万人次。原水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日供水能力达到 630 万立方米。全年自来水售水量 19.33 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 3.7%,其中,生活用水 11.45 亿立方米,下降 0.8%。全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45 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 1%。年末家庭燃气用户达到 501.45 万户,比上年增长 7.5%,全市城区提前一年零五个月实现燃气全气化。全年人工煤气供应总量 20.84 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2%。至年末,浦东新区已完成近 15 万用户的天然气置换,东海天然气也已顺利过江供应部分浦西地区,全年售气量达到 9813

43、 万立方米。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10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进展。历时两年半的合流污水治理二期工程全面通水;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全线开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所下降,城市环境质量继续改善。总悬浮颗粒浓度下降 21.9%,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浓度分别下降 17%和 1%。完成 2 个基本无燃煤区、4 个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区、 50 个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街道和 62 个噪声达标街道的创建工作。新建噪声控制覆盖面积 48.46 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面积 561.26 平方公里。年内整治中小河道 8812 条(段 ),总长度 7335 公里。城市污水日处理量 271 万吨。年内关停并转污染企业 195 家

44、,完成工业污染治理项目 364 项,固定源噪声治理项目 1375 项。闵行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黄浦区、静安区率先成为全市首批“国家卫生城区”。城市绿化大力加强绿化建设,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继续扩大。全年市区新建公共绿地面积 512 公顷,新增 3000 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 34 块,新建公园 4 座;新建居住区绿地面积 310 公顷;完成环城绿带 100 米宽林带 126 公顷;建设临时绿地 44.33 公顷;高压线下拆违辟绿 19.05公顷;完成国际会议中心绿化工程、浦东国际机场绿化工程等一批景观工程;种植大树 3 万多株。年末市区绿化覆盖率 19.8%,比上年提高 1

45、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3.5 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0.75 平方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再就业压力仍然较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城市管理和环境整治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待加强。说明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2.本公报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3.上海财政收入包括地方财政收入和分税制后上划中央的消费税、增值税及证交印花税等税收。不包括原属中央的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关税等各项税收以及中央在沪企业和全市金融企业的所得税等直接上缴中央财政的收入。4.国内商业统计范围包括国内贸易、物资供销和饮食业。5.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产品的制造、销售和信息服务等活动。旅游产业包括与旅游有关的交通、邮电、旅馆、餐饮、贸易及文化娱乐等活动。信息产业、旅游产业的增加值是依据若干行业的有关资料进行跨行业核算的,不宜将其与国内生产总值中其他行业的增加值进行简单加总,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6.研究与发展(R&D) 经费是指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发展的经费。(来源:解放日报2000 年 2 月 13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