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历史高考复习必须提升学生的选择题猜题能力.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80928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历史高考复习必须提升学生的选择题猜题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8年历史高考复习必须提升学生的选择题猜题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08年历史高考复习必须提升学生的选择题猜题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08年历史高考复习必须提升学生的选择题猜题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08年历史高考复习必须提升学生的选择题猜题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年历史高考复习必须提升学生的选择题猜题能力综观 2007 年全国文综卷 I 的 12 题历史选择题,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课本中可直接找寻答案的基础题,如 14 题对努尔哈赤创立的八旗制度的早期特点的考查。 第二类是题目中包含有效信息的材料题,如 12 题对皇帝谥号的考查。但第三类题目却不一样,课本中找不到直接的答案,题目中也缺乏相应的有效信息,以 16 题对清末新军特点的考查与 18 题对民教冲突的考查最为典型。那么,考生在面对此类题型的时候该怎么应付呢?个人认为,或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合理猜题。 一、是否符合语言的表达习惯 历史学科也是一门语言学科,当然,也必须遵循语

2、言的表达习惯,至少应该连贯、顺畅,主谓一致。如 2007 年全国文综卷 I 的第 18 题: 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 。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 1884 年、188 年、1900 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2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此题的答题学生或许能从年份中获得解题的途径,但我认为,此题如能从语言的表达习惯入手,答案或许会更加清晰。材料中的第 1 句解释了什么叫民教冲突,第 2 句以民教冲突作为主语阐明在三个年份冲突最多,之后没有用句号而后直接提问,按照语言的表达习惯

3、来说,同一整句的不同分句间必须保持主语的一致性,所以答案也只能以民教冲突开头,答案只能是 D,因为只有 D 以民教冲突开头,完全符合语言的表达习惯。 二、是否体现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整体史观或革命史观 今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对于历史史观的考查逐渐突显出来,特别是对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整体史观、革命史观的考查在各地高考试卷中频频亮相。如 2007 年全国文综卷 I 的第 16 题: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军。新军的主要特点是 A.仿效近代西方军制编练 B.最早配备近代先进武器 C.大量征召有先进思想的青年 D.多以文人充任高级军官 对于新军的特点课本中没有丝毫涉及,题目中

4、更是缺乏任何有效的3信息提示,考生在答此题时多少有猜题的意味。怎么猜才命中率高呢?此题就比较直观地考查了近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就是选项中有“近代”字眼,所以答案在 A 与 B 之间,而 B 选项最早配备近代先进武器的应在洋务运动期间,所以 B 错,因此答案是 A。 此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化史观,当然,对于文明史观、整体史观与革命史观的考查也屡见不鲜。如 2007 年全国文综卷 II 的第 23 题: 美国历史学家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

5、史所起的重大作用。 ”作者强调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此题答案是 D,考查的是整体史观,因此选项中有“用整体性的观点”字样,当然此题的解答也可从材料中的“运用全球性观点”这个有效信息得出答案。对于文明史观和革命史观的考查道理也是相通的,不再一一举例。 三、是否反映当今社会热点 学习历史,很重要地目的就是以史为鉴,为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4设服务。因此,与某个社会热点相结合的热点题也会在历史选择题中出现。如 2007 年全国文综卷 II 的第 22 题: 与近代相比,第二

6、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殊 此题难度较大,如出现在全国文综卷 I 中,想必很多考生会失分,答案是 B,因为 B 选项中“协调机制”字样实际上可以与我国当今提倡的和谐世界这个热点相挂钩,因为“机制的协调”实际上就是“国家的协调” , “国家的协调”实际上就是“世界的和谐” 。 此类的猜题关键是要了解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一般来说,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 “加强党建,推动民主政治进程” 、 “加强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聚焦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7、 “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 、 “加强自主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和谐文化” 、 “推进祖国统一,构建和谐世界”等热点现今比较突出。 四、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 “文史哲不分家” ,此话已经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与哲学的共生关5系,特别是政史地文科综合以来,历史与政治特别是哲学常识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了。 如 资政新篇的方案,在当时无法实施的主要原因在于 A.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破坏 B.长期战争,缺乏实施的外部环境 C.缺少相应的社会基础 D.不符合中国发展的方向 此题答案应首先排除选项 A 与选项 B,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而 A选项与 B 选项是外因,D 又不符合史实,所以答案只能是 C。 所以说,在备战 2008 历史高考复习中提升学生的猜题能力是必需的有实用价值的,它有助于学生解答一些非基础类、又无有效信息提示的“怪题” ,学生“有备”了答题才能“无患” 。 (作者单位:浙江上虞崧厦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