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边缘.doc

上传人:ng****60 文档编号:3181411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陆边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陆边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陆边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陆边缘是指大陆与大洋盆地的边界地。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边缘陆隆以及海沟等海底地貌-构造单元平行于大陆 -大洋边界延伸千余至万余公里 宽几十至几百公里。它现代分布于各大洋周围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分布在古大陆与已经消失的古大洋之间的边界地带。大陆边缘可分为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目录* ? 【被动大陆边缘】* ? 【活动大陆边缘】* ? 【转换型大陆边缘】* ? 【演化阶段】* ? 【研究意义】* ? 【被动大陆边缘】* ? 【活动大陆边缘】* ? 【转换型大陆边缘】* ? 【演化阶段】* ? 【研究意义】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由于大洋岩石圈的扩张而造成的由拉伸断裂所控制的宽阔的大陆边缘,又

2、称稳定大陆边缘。其邻接的大陆和洋盆属同一板块,由大陆架大陆坡和陆隆所构成。无海沟发育。它在大西洋周围最先被详细研究,故又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地貌上它以具有较宽的大陆架为特征大陆架宽 30300 公里与大陆坡之间坡度转折点在极区深达 600 米,在赤道不超过100 米 大陆坡坡度为 0.20.04,其下为坡度略小于 0.01的宽 80500 公里的陆隆。大陆架实际上是非常厚的巨大沉积体的表面,它们形成于稳定持续的沉降构造环境中,而且极少经受变形。大陆坡的坡脚沉积层厚达 5 公里,这是由于大陆坡的基底沉降,沉积物填入所形成的。大陆坡上分布有很多海底峡谷,它们把大陆坡的沉积物输至陆隆和深海盆地。陆隆

3、主要由浊流和等深流的沉积楔所构成。被动型大陆边缘是最初大陆裂谷的所在地,因此有一系列阶梯状正断层和地堑地垒等伸展构造发育在沉积物和基底中。这种大陆边缘常常切断邻近的大陆上的较老的构造。主要分布在大西洋西侧印度洋西北侧澳大利亚周围南极洲周围,白令海阿拉斯加大陆边缘鄂霍茨克海的西伯利亚大陆边缘日本海的西伯利亚和朝鲜大陆边缘东海和南海的中国大陆边缘。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也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主动大陆边缘、汇聚大陆边缘等。其陆架狭窄,陆坡较陡,陆隆被深邃的海沟所取代。地形复杂,高差悬殊。与被动大陆边缘位于漂移着的大陆的后缘相反,活动大陆边缘是漂移大陆的前缘,属于板块俯冲边界,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4、构造运动强烈。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缘、印度洋东北缘等地。它在太平洋周围表现最为显着,故又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大陆架比较狭窄,一般宽仅几十大陆边缘公里。海沟的两坡很陡,坡度达 510,其中堆积着浊积物硅质沉积火山碎屑和滑塌堆积。由于大洋板块在海底处的俯冲作用,海沟及其附近的沉积物受到 “铲刮” ,而强烈变形,形成叠瓦状逆掩断层和混杂堆积。海沟和与其伴生的岛弧或山弧所构成的沟弧系也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的产物。主动型大陆边缘集中了地球的最主要的地震活动,地震震源带勾画出了板块俯冲的三维空间产状(见贝尼奥夫带 )。活动大陆边缘与相邻陆地上的构造带相平行,可进一步分为:安第斯型大陆边缘,由海沟火山岛弧

5、的大陆架和大陆坡构成;岛弧型大陆边缘,由海沟与火山岛弧的大陆架和陆坡构成;科迪勒拉型大陆边缘,后期具有平行海岸的转换断层。 俯冲作用既形成海沟,也形成与海沟共轭的火山弧(如包括与火山岩同源的侵入岩,也叫岩浆弧) ,统称弧沟系。火山弧可以是岛弧,有边缘海与大陆隔开,构成海沟-岛弧- 弧后盆地;也可以是陆弧(陆缘弧) ,呈陆缘山系形式 ,缺失边缘海,也称安第斯型大陆边缘。边缘海弧后盆地为大洋中脊以外次一级的洋壳生长和扩张带,弧后盆地陆侧可视为次一级的被动大陆边缘,如南海、日本海靠大陆一侧。因此,活动大陆边缘不仅有挤压构造,也包含引张构造和被动大陆边缘的要素。活动大陆边缘是地球上构造运动最活跃的地带

6、,有最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和区域变质作用,也是地球上地形高差最大的地带,热流值变化最急剧的地带,和最显著的负重力异常带。通常认为,板块俯冲作用是造成这些特征和导致海沟、山系、弧后盆地发育的统一的深部根源(图 2) 。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活动大陆边缘和俯冲带形式繁多,十分复杂。俯冲带有陡有缓,深浅不一;俯冲速度有快有慢;大洋板块可以俯冲于大陆地壳之下,也可以俯冲于过渡型地壳之下;上覆板块前缘有的因大洋沉积物的刮削添加而增生,有的则遭受俯冲作用的磨蚀而破坏;在那里,有的表现为挤压抬升,有的表现为引张陷落。日本的上田诚也将俯冲方式划分为智利型(高应力型)和马里亚纳型(低应力型) 。前者俯冲带平缓

7、,上覆板块与俯冲板块之间耦合紧密,大地震常见,弧后区以挤压应力占优势;后者俯冲带陡倾,板块之间耦合不紧,大地震少见,有活跃的弧后扩张作用。另一些学者则提出了增生型和非增生型,压性和张性汇聚边缘的概念。这些类型的划分,反映了人们已经认识到俯冲带具有多种结构和形成机制。但对于这种复杂性的本质、弧后扩张的机理以及岩浆活动的起源等问题,仍在继续探讨中。大陆边缘-【转换型大陆边缘 】有的学者还划分出转换型(或剪切型)大陆边缘,其形成与沿转换断层的走向滑动有关。这种边缘可以是被动的,其陆架狭窄,如几内亚湾北缘;也可以是活动的,以浅源地震为标志,常构成海脊与盆地间列的大陆边缘地,如加利福尼亚沿岸。大陆边缘-

8、【演化阶段】大陆边缘的演化可分为幼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三个阶段。幼年期相当于沉积甚薄的新生大陆边缘。成年期为沉积巨厚、发育成熟的被动大陆边缘。至老年期,在俯冲作用下形成海沟,沉积层遭受褶皱、逆掩和叠覆,显示被动大陆边缘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随着大洋关闭、大陆碰撞,老年期大陆边缘将留存于陆内。许多学者将大陆边缘类比于现代地槽,将板块俯冲和碰撞当作造山作用的动力。这样,大多数地槽褶皱山系可能由挤压变形的古大陆边缘沉积物构成。大陆边缘-【研究意义】通过大陆边缘的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构造挤大陆边缘压等,大陆地壳逐渐增长。大陆边缘是各种地质作用最活跃的场所,也是联系大陆地质和大洋地质的重要环节。大陆边缘的研究,可以为大陆和洋盆的形成与演化提供大量信息,在海洋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占有突出地位。大陆边缘(尤其是被动大陆边缘)又是全球最重要的沉积物聚集区,沉积量占海洋沉积物总量一半以上,富含油气等矿产资源。巨大的经济价值也加快了大陆边缘研究的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