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地下水groundwater一、概念:地下水:岩(土)的孔隙和裂缝中的水。地下水的不良作用:使岩(土)体强度、稳定性降低,产生不良地质现象。ex:滑坡、溶蚀、潜蚀、地基沉陷、冻胀、翻浆等,造成工程危害。含过多的侵蚀性化学成分(如:CO 3-、SO 4-、Cl -等),对混凝土等地下结构产生危害。地下水的来源:渗透水、凝结水、原生水、封存水地下水的存在状态:气态、液态(含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重力水)、固态水2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地质、气候、地貌、人为二、地下水的类型: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perched water)潜水(phreatic water)承压水(confined
2、 water)裂隙水fissure water1、上层滞水(如图 5-2 所示):在包气带(未饱和带 aeration zone)内局部隔水层(impervious layer)上形成的饱和带水(空隙充满水)。上层滞水特征:位于浅地表处范围不大水位不稳定。上层滞水受气候影响,变化幅度比较3大,给设计、施工造成一定困难。2、潜水(如图 5-2 所示):地表下面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存在于:第四纪堆积物孔隙孔隙潜水;出露地表基岩裂隙裂隙潜水;溶洞岩溶潜水。潜水特征:补给(recharge)来源:降水、地表水渗入,或受承压水补给(如图 5-5 所示);埋深、含水层厚度受气候、地形、
3、地4质条件(岩性、切削)影响;排泄方式:垂直排泄蒸发。平原、河流下游以此为主。水平排泄径流(runoff)补给相邻含水层或出露地表补给地表水。山区、河流中上游,埋深大,径流、排泄条件与地形切削程度、含水层岩性、气候有关,坡陡、切削程度高,则条件好。等水位线图(如图 5-3 所示):类似等高线图。注意流向3、承压水(如图 5-6 所示):5水源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无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承受水压力(可自流)的地下水。形成:向斜或单斜地质构造有承压水的向斜构造称为承压盆地或自流盆地。有承压水的单斜构造称为承压斜地或自流斜地。一般可分为三区:补给区含水层出露地表处;承压区中部;排泄区补给潜水、河流或泉
4、涌。概念:承压水位自由上升的高度;承压水头(水位至含水层顶板距离):正水头地面上;负水头地表下。补给、排泄特征:6补给区:含水层(来源于降水、河流、潜水)出露地表处,受降水、地表水补给,此区远小于分布区;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小,水量变化不大,不易蒸发,水体比较稳定;向潜水、河谷、断层排泄。*当承压水穿透上覆隔水层时,容易发生大量涌水(突水),造成工程施工困难。4、裂隙水:埋藏于基岩裂缝中的地下水。埋藏类型:面状裂隙水埋藏在基岩表层的风化裂隙中,即风化裂隙水。无方向性。其含水性和透水性由岩石风化程度、风化层物质组成决定。层状裂隙水埋藏在成岩、构造裂隙中的地下水,具有方向性。在不同部位和方向上,其透
5、水、涌水不均一(因裂7隙密度、张开度、连通性差异)。脉状裂隙水埋藏于构造裂隙(断层、破碎带)中。对于构造裂隙水,因构造裂隙发育具有方向性,其裂隙岩石的导水性呈明显的各向异性,即在某些方向上导水性强,水力联系好,为地下水径流的通道。其余方向上裂隙闭合,导水性差,径流不通畅。脉状裂隙水特征:沿断裂带呈脉状分布,长度、深度比较大,且具有一定方向性。可穿切不同年代、不同岩性的地层和构造部位,水体分布不均匀。水量丰富,容易发生突涌事故。三、涌水量计算计算依据:达西(Darcy)公式v=KI8v流速K渗透系数I水力梯度常见涌水量计算:渗沟潜水井基坑(一)渗沟:水平排除地下水的构造物。包括完整渗沟(穿过含水
6、层)和不完整渗沟(沟底位于含水层内)1、完整渗沟RhHkQ22。RhH。k下下下下2、不完整渗沟9CRkHQln2。HCR。其 余 符 号 意 义 同 上沟 内 水 位 差沟 宽 之 半 夹 角处 的 含 水 层 面 与 底 面 的沟 中 水 面 至校 正 系 数; ;8.07.,(二)潜水井(如图 5-11 所示)完整井的裘布依公式 rRhHkQlnl36.122。hr其 余 符 号 意 义 同 前井 内 水 深井 半 径10(三)基坑采用大井法,将基坑假定为圆形大井,用引用影响半径 R0代替影响半径 R,即R0=R+r0当基坑长宽比2.5 时,引用半径 r0为:基 坑 面 积Fr0当基坑长宽比2.5 时,引用半径 r0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