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 李莉河南郑州 2012年10月18日,水产养殖新理念名优水产品养殖,一、水产养殖新理念,1、目前养殖状况 养殖品种以鲤鱼为主,养殖模式以投喂全价颗粒饲料的池塘主养和网箱养殖为主。 主要问题表现在: (1)鱼病频发严重影响到鲤鱼的健康养殖。 (2)养殖产量增加,而鱼产品价格下降。 对策: (1) 创新鲤鱼养殖理念 (2) 适时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养殖新理念 创新鲤鱼养殖理念,开辟优质优价的专卖店销售渠道,品牌经营,适合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的需要。 以消费群体的层次结构为细分依据,开展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水产品和有机水产品的养殖。,无公害水产
2、品 是指源于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按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从苗种的生产放养,到饲料、肥料、药品等一切投入品的使用,再到产品的捕捞、包装、贮运、上市等各个环节,将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控制在质量安全允许范围内的水产品。无公害水产品必须是经过认证的无公害水产品基地所生产的产品,且产品必须经过认证。,二、名优水产品种养殖技术,名优概念的理解名特优新一个名优新品种是否有推广价值主要是看它是否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推广地能否适合当地的养殖气候和消费气候。,(一)、池塘养殖技术,传统的养鱼八字经: 水、种、饵、密、混、轮、管、防。 水产养殖新解-养鱼六字经: “水、放(种、混、密)、饵,防
3、、管、销”,养鱼八字经,水:水是鱼类生存的空间。鱼体的新陈代谢,营养吸收与水 有关,疾病产生和细菌的传播也靠水去完成。要求养殖用水水质好,水体大,水中浮游生物丰富。种:种苗质量直接涉及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混:指混养。食性不同的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的鱼类合理搭配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调控水质,增加鱼产量,提高效益。密:合适的放养密度,实现健康养殖和高产。轮:捕大留小,合理轮捕轮放。饵:饵料充足,营养丰富。管:加强养殖管理,及时解决养殖中的问题。防:防敌害,防鱼病。,养鱼六字经,水:水是鱼类养殖的物质基础,当地水质要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合适的PH值、盐度、酸碱度和总硬度等。池塘养殖水深要保证2米
4、以上 。放:泛指鱼种放养,包括种类,规格、密度及搭配品种和比例。广义上也包括一些放养技术措施,如放养前池塘清整消毒,苗种放养时进行疾病预防的人工免疫。优良的种质是养殖成功的先决条件,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个环节一定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饵:饵料,包括饲草,全价饲料及活饵。随着养殖模式和技术的发展,饲料在养殖生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管:日常管理。三分养七分管,管理出效益。包括日常投饲管理,增氧机管理,池塘管理等。防:防病、防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群体动物,疾病发生早期不易察觉,出现漫游或零星死亡已是疾病发展期,采取治疗措施为时已晚,要以防为主。销:养得好不如卖的好,把握“价格
5、接近成本价时不要跟风,价格高时不要惜售”。研究销售,开拓市场。 一次放足,掌握好时机卖鱼。投放时规格一致,养殖中统一投喂合适粒径的饲料和投喂时间,出塘时规格基本一致。轮捕轮放导致应激性反应,对鱼类有伤害,影响鱼类生长。,(二)、名优水产品养殖,斑点叉尾鮰黄河鲤淇河鲫泥鳅黄颡鱼,斑点叉尾鮰,概 述 斑点叉尾鮰养殖(Ictalurus punctaus),亦称沟鲶,在分类学上属鲶形目,鮰科。原产于美洲,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大部分国家,东南亚及西欧部分国家和地区也有分布。斑点叉尾鮰在美国有较长的养殖历史,是美国池塘、江河、湖泊、水库和集约化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我国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鮰。
6、 该鱼具有生长快、食性广、易繁殖、适应能力强、肉质上乘等优点。,斑点叉尾鮰 (一)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斑点叉尾鮰体型较长,前部较宽肥,体后部稍细长,腹部较平直,背部则斜平。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口横裂较小。有触须4对。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鲜活时背部两侧体色淡灰色或稍带灰白色,至腹部逐渐变为乳白色。幼鱼身体两侧分布有较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成鱼无斑点。各鳍均为深灰色,背鳍后有一脂鳍。,斑点叉尾鮰,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属温水性鱼类。生存适温范围为036.5,最适生长温度1834。 正常生长的pH值范围为6.58.9。 适应盐度为0.28。 主要栖息于水的底层,喜在有砂砾、块石的底
7、质中生活。性较温驯,有集群习性。,斑点叉尾鮰,食性与生长 杂食性鱼类。鱼苗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稍大些还摄食水生昆虫、摇蚊幼虫等;鱼种至成鱼阶段则以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大型浮游动物、小鱼虾、有机碎屑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食投喂的各种商品饲料。性贪食,喜群食,并喜欢在弱光条件下摄食。 生长速度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养至年底,体重可达100150g,到第二年年底可长到12kg。,斑点叉尾鮰,繁殖习性 34龄达到性成熟,副性征一般在鱼未成熟及非生殖季节不太明显。 斑点叉尾鮰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中均能产卵。繁殖季节为5月,产卵孵化水温为18.530,最适温度为2328。每
8、公斤雌亲鱼可产卵1万粒,受精卵粘性强,结不规则块状,在水温2325时,67天孵出鱼苗。 在自然条件下,不需放置产卵巢,斑点叉尾鮰可在岩石、洞穴处产卵。产卵后由雄鱼护卵,并用鳍搅动水流进行孵化。在人工养殖的水体中,须人工设置产卵鱼巢。,斑点叉尾鮰,斑点叉尾鮰 (二)苗种培育,鱼苗培育 1、鱼苗池条件 面积1亩左右为宜,池深1.5m,排灌方便。 2、清塘消毒 鱼苗放养前1015天进行清搪消毒,约一星期后注水 5060cm。 3、培肥水质 每亩施入粪肥或大草300500kg以培肥水质。 4、放养 鱼苗下塘规格为78日龄。放养密度以每亩2.5万3 万尾为宜。,斑点叉尾鮰,鱼苗下塘后45天可不投饲或少量
9、投喂人工饲料,鱼苗体长在2.34.5cm阶段主要摄食水体中的轮虫、枝角类等。 鱼苗体长4.5cm后转入以投喂人工饲料为主,此时可采用粉状配合饲料,用水搅拌成团球状投喂。 鱼苗长到67cm时,投喂粒径为1.52毫米的破碎了的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饲一次,日投饲量占鱼体总重的3%5%。 因斑点叉尾鮰喜群食,投饲面积宜集中些。鱼苗经3040天饲养,全长达到10cm时,需拉网分塘稀养,转入大规格鱼种培育阶段。,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 10cm左右的鱼种 养成50g左右的大规格鱼种 鱼种塘面积1.53亩,水深1.52m,经清塘消毒、施基肥后放入鱼种。放养量35007000尾/亩。鱼种下塘后15天左右,
10、可每亩搭配4cm白鲢400600尾,以调节池塘水质。 鱼种饲养以人工投饲为主,饲料蛋白质含量要求为35%左右。日投饲量占鱼种总重的3%5%。水温在1532时,每天投喂23次;水温降至13以下,每天投喂一次。除投饲外,还应视天气、水质情况,每510天施追肥一次,每次每亩100kg左右,以促进鱼种生长,降低生产成本。,斑点叉尾鮰,日常管理 1、 巡塘 是苗种培育过程中主要的日常管理工作,每天应注意观察水色和鱼的活动情况,以便确定施肥投饵数量以及针对所发生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2、调控水质 苗种培育期间每天投饲量大,鱼体排泄物多,水质极易恶化,要经常加注新水改善水质条年,并适量追肥,使池水既有丰富而适
11、口的天然饵料,又有充足的溶氧。 3、防止鱼病发生 要及时清除池边杂草和池中腐败污物,保持池塘环境卫生。对食场定期进行清扫,每半个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一次,防止鱼病发生。对离群独游的鱼或死鱼要行检查、诊断,然后对整个池塘的鱼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斑点叉尾鮰 (三) 成 鱼 养 殖,斑点叉尾鮰适应性强,适合于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流水养殖。既可单养,也能与鳙、鳊、罗非鱼等混养。 1池塘养殖 1)鱼池条件 成鱼池面积36亩,水深22.5m较合适。 2)放养 放养大规格鱼种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放养在体重3050g的鱼种,年底商品鱼可达到0.75kg以上。,放养 主养斑点叉尾鮰的鱼池,可以搭配鲢
12、、鳙、鳊鱼及罗非鱼,但不宜搭配鲤、鲫鱼,因斑点叉尾鮰的食性与它们基本相同,容易发生争食而影响主体鱼的生长;草鱼的抢食能力较强,也不宜搭配养殖。 主养鱼塘每亩放养10-20cm的斑点叉尾鮰鱼种8001000尾,搭配鲢、鳙200300尾,年底个体均重达1.0kg。 在一般成鱼塘中搭配斑点叉尾鮰,每亩可投放1520cm的鱼种100150尾。,3)饲养管理 投饲宜采用蛋白质含量为35%左右的人工配合饲料,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3%4%,做到“四定”投喂。同时视水色、天气状况适时追施粪肥培育天然饵料。 每1015天加注新水一次,排除部分老水。 合理使用增氧机增氧,保证池水溶氧充足,以满足鱼类生长的需要,提高
13、成鱼产量。,2、网箱养殖 1)网箱设置水域条件 设置网箱的水域应微流水,水质清新,透明度25m,溶氧量6mg/L以上,pH值78.5。 2)网箱结构网箱 采用聚乙稀双层封闭式网箱,网目大小应根据投放鱼种的大小来确定。 3)放养 其放养规格和密度为:5cm入箱,每平方米放养14001600尾;810cm时分箱,每平方米放养350400尾;150g时再分箱一次,每平方米放养150250尾。,4)饲养与管理 A、驯食 鱼种入箱后,投饲初期要用适度的响声将鱼诱集到水面,养成集群摄食的习惯。 B、投饲 日投饲量占鱼体总重的4%5%,每日投喂46次。 C、检查和清洗网箱 每天都要对网箱进行检查,查看网衣是
14、否有破损。要经常清除网箱上附着的污泥和藻类生物,保持箱内外水体的正常交换,每个月检查一次鱼的生长情况,为投饲量的调整提供依据。 D、防病 采取定期投喂药饵、挂篓挂袋、药物浸浴和泼洒等方法。,(四)鱼病防治,1、斑点叉尾鮰病毒病病原:疱疹病毒。 症状: 鳍基部和皮肤充血,腹部膨大,腹水增多,肾脏红肿,脾脏增大,内脏血管充血,眼睛外突,鳃丝渗白。病鱼垂直游动,死前头朝上漂浮水面。然而由于这些病症与共他传染病所引起的症状有相似之处,若需确诊最好通过病毒的分离鉴定。该病通常是在水温较高的夏季危害鱼苗或鱼种。,防治方法 通过以下一些管理措施预防。 (1)鱼苗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最好低于8000尾/亩;池水
15、溶氧量应保持在4mg/L以上。 (2)水温在29以上时尽量不要拉网作业或运输鱼种。 (3)在水温高于20,鱼病尚未停止死亡时切勿拉网捕鱼;若有地下水抽放能降低池水温度至20以下可减少鱼的死亡。 (4)患病鱼池使用过的工具要用5%的福尔马林或40 mg/L有效氯消毒后才能使用。,2、肠道败血症(爱德华氏菌病) 病原: 爱德华氏菌 病症: 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症状。一般情况是感染鱼有细小的红斑或充血,肝脏及其它内脏器官也会有红色的斑点,鳃丝渗白。有时病鱼皮肤上出现灰白色的斑点,可能内脏器官不会出病变。此种病原也可感染脑部,病鱼常作环状游动不久将死亡。,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消毒;鱼种下池前用1%
16、3%的食盐溶液浸浴至浮头。 (2)用23mg/l高锰酸钾全池泼洒。 (3)用每100kg饲料含180g土霉素的药饵投喂1014天。,黄河鲤,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亚目(Cyprinoidei)、鲤科 (Cyprinidae)、鲤亚科(Cyprininae)、鲤属(Cyprinus),特色,黄河鲤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黄河鲤肉质细嫩鲜美, 营养丰富,还具有药疗效果。在所有人工养殖的鲤鱼品种中,品质以黄河鲤鱼居首。黄河鲤从黄河源头的甘肃、宁夏,沿陕西、山西、河南、直到山东入海口都有出产。但主要还是以产于黄河花园口黄河沿岸一带的最为正宗。鲤鱼在我国虽然分布很广,但独以河南黄河鲤鱼
17、最为名贵。,身体侧扁而腹部圆,头后背部稍隆起。口端位,呈马蹄形。须2对,颌须比吻须长。背鳍基部较长,背鳍和臀鳍均有一根粗壮带锯齿的硬棘。鳞较大,身体背部呈灰黑色,体侧青灰带金黄色,腹部灰白色,臀鳍和尾鳍下叶呈桔黄色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 野生鲤栖息于底质松软、水草丛生的水体低层,以食底栖动物为主,也食水草和藻类,为杂食性鱼类,人工养殖条件下摄食配合饲料。鲤对水体环境适应性强,能耐寒、耐碱、耐缺氧,冬季在深水底层越冬。鲤鱼的成熟年龄在长江、黄河流域一般为二冬龄,产卵水温在18以上,鲤可在天然水域自行产卵孵苗。生殖期集中在45月,卵为粘性,分批产出,卵粘附在水草上发育 。,黄河鲤的养殖,1、苗种
18、培育(1)夏花培育 池塘准备:选择(1-2)667m2,水深0.8-1.2m,少淤泥,东西向鱼池,按常规方法清整、消毒。 施肥(又称肥水下塘):鱼苗下塘前7-10d,可将已发酵的粪肥施入,如猪牛粪便150-300kg/ 667m2 ,也可施5-10kg/ 667m2的无机肥料,同时进行生石灰消毒(用量150kg/ 667m2 ) 。 放苗:放鱼苗前先用密眼网拉空网除野杂,还可放廉价的花白鲢苗种50-80尾进行试水,证明一切安全后即可放鱼,10-25万尾/ 667m2。,清水下塘:不施基肥,直接将鱼苗放入,此法因水中适口饵料轮虫较少,不够吃,因此鱼苗体弱,成活率也低。 管理 (1) 适时补料:常
19、用黄豆加熟鸡蛋黄打浆泼洒投喂。 (2) 追肥和管水:每三天一次施追肥,让水中轮虫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3) 仔细观察:鱼苗培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观其活动、吃食、生长、水质变化,有无敌害、病害等情况。,(2)大规格鱼种培育 每667平方米放夏花60008000尾,搭配20的鲢鱼和草鱼。 在鱼种培育过程中,须人工投饵和施肥。鱼种初下塘时,每667平方米每天投饵量11.5干克,以后逐渐增加到2.5千克。要遵照“四定”的原则,每天投两次。上午9-10时、下午45时投喂。,饲养管理 a力应早开食:鱼苗开口越早,生长起点越早,生长越好。 b狠抓旺食 :鱼种前期生长特别快,此时应加强投喂。 c投料坚持
20、 “四定”原则。 d日常管理做好早、中、晚三巡四查,同时还要定期注水和做好防洪、防逃工作。,2成鱼养殖,(1)池塘的基本条件池塘要求注排水方便,环境安静,阳光充足,养成商品鱼的池塘面积一般以315亩为宜,池深1.52.5m。池塘配备一定的机械设备。一般3-5亩池塘,亩产量在1250kg左右配备3.0kw的叶轮式增氧机一台,5亩以上、亩产1250kg以上配备3.0kw叶轮式的增氧机两台。一般每口塘配备4吋潜水泵1台;如采用地下水,每2050亩水面应配备机井一眼,供水量应在40m3/小时以上。必要时自配发电机,以防突然断电。,(2)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前应作好池塘的维修、清整、消毒、注水和试水等工作
21、。在进水放鱼前10天必须彻底清塘消毒。两年养成模式(即从鱼苗到成鱼整个养殖过程经过两年,放养的鱼种为已经养殖了一年的大规格鱼种),一般在2月底至3月中旬,投放一冬龄25150克大规格鱼种。当年养成模式宜在5月下旬黄河鲤夏花出池时放养,或6、7月放养寸片。同一口池中应放养同一批鱼苗,规格整齐。,表1 主养黄河鲤模式鱼种放养规格与密度,(3)水质调控水质的好坏,可以根据池塘水的透明度、水色、水的肥瘦和鱼的吃食情况等来判断。养鱼优质水的透明度保持在2030cm,高产池一般要求15cm左右即可。过肥水(老水)可采取的方法有:抽出部分老水,再加新水。用微生物制剂泼洒,每隔15天泼洒一次。,(4)科学使用
22、增氧机械 晴天中午开机30一60分钟,将上层过饱和的氧气及时输送到下层,使池塘底层水溶氧增多。下午和傍晚则不宜开机,否则使上下水层提前对流,反而增加好氧水层和耗氧量,易引起鱼浮头。阴雨天夜间早开机,晴天夜间可适当晚开机;雷暴雨天气,可适当延长夜间开机时间;一旦夜间开启了增氧机就必须开机到日出后方可关机。水泵和增氧机联合使用。当鱼浮头严重,出现爬边、不向增氧机靠近的现象时,可使用水泵,直接抽池水沿池塘纵向边缘冲水,使池水循环起来,可减轻浮头症状,同时再结合使用鱼浮灵等化学增氧剂,使鱼在短时间内尽快恢复正常。,(5)饲料投喂 黄河鲤的安全高效养殖,关键是要使用优质配合颗粒饲料。根据鱼苗的不同生长阶
23、段选择投喂开口料、幼鱼料和成鱼饲料。遵循 “四定”投饵原则,采用驯化投饲的方法。黄河鲤从夏花开始驯化,形成定时定点上浮抢食习惯。 当水温在1222时,每天投饲12次,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1%3%;水温在2332时;根据鱼体大小、天气情况,日投饵34次,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5%7%,投喂间隔2小时以上,每次投饵3050分钟,待大部分鱼群散去,减少投喂量至停止投喂。并根据天气、水色、鱼类活动及摄食情况酌情增减。一天中的投喂量一般两头少、中间多。,(6)日常管理 按照健康养殖操作规范做好池塘日常管理。 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水色变化,有无浮头及病害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调水或开增氧机的时间。 作好池
24、塘日志,观察和记录鱼吃食与活动情况。发现鱼活动、吃食异常,撒网检查,对症处理,保证池鱼健康快速生长。,(7)病害防治在养殖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预防工作主要包括鱼种放养前,彻底清塘消毒;鱼种入池前应检疫、消毒;饲养过程中应注意环境的清洁、卫生;拉网操作要细心,避免鱼体受伤等。发现鱼病应及时检查确诊,对症下药。在黄河鲤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有:竖鳞病、烂鳃病、车轮虫病、指环虫、三代虫病、绦虫病、肝胆综合症等。及近年来出现的急性烂鳃病。,淇河鲫,淇河鲫属鲤形目、鲤科、鲫属,原产于河南淇河,为天然三倍体雌核发育鲫鱼,其脊背厚度 为一般鲫 鱼的 2倍 , 因而被
25、称为双背鲫鱼。以体高背厚 ,个大肉肥,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而久负盛名。鲫鱼是杂食性鱼类。栖息于水的下层,常栖息在杂草丛生的水域 。鲫鱼是广温性鱼类,适合鲤鱼生存的最佳温度是1525,1淇河鲫的苗种培育,(1 ) 鱼苗培育鱼苗培育池面积 1 3亩为宜, 底泥厚不超过 10 cm, 用生石灰 75kg亩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后每亩施 300 - 400 kg 腐熟发酵的鸡粪或猪粪以培养鱼苗的适口天然饵料,次日注水60 cm左右,一周后轮虫出现高峰时就放养鱼苗了。 鱼苗放养:每亩放养鲫鱼夏花 0.8 1. 2 万尾可达到养成规格 50 - 60 g的目的。 进行鲫鱼成鱼养殖时,鱼种平均规格为 50 6
26、0 g时 ,每亩放养鲫鱼鱼种 1500 1800 尾,养成商品鱼规格可达到 350 400g。,饲料投喂 鱼苗放养一周内,天然饵料可满足鱼苗的摄食需要; 一周后采取豆浆培育,每天每亩泼洒 5 kg大豆浸泡后磨成豆浆投喂 ,并随着鱼苗个体的增长逐渐增加豆浆投喂量, 同时做好巡塘、防病和管理日志。经半月左右的喂养管理,鱼苗便可长至 3 4 c m的夏花鱼种。,(2)鱼种培育鱼种培育是指把夏花鱼种经 4 - 5个月的饲养, 培养成 50-100 g 的大规格鱼种的过程。 鱼种池面积 3 - 5亩为宜。水深 1.5 2.5 m。 配备 I. 5千瓦增氧机一台。夏花鱼种放养前需提前 10天用生石灰每亩
27、100-150 kg 进行清整消毒, 同时注入新水 80 100 cm。 池水的PH值下降至 8.5 以下, 便可放养夏花鱼种了。 鱼种放养 :每亩放养淇河鲫鱼夏花鱼种 1 1.5 万尾, 套养鲢鳙鱼夏花鱼种3000尾以调控水质。放养的夏花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放前用35的食盐水浸洗消毒3-5分钟, 以防止病害发生。,饲养管理刚下塘的淇河鲫鱼夏花鱼种采用粗蛋白为35 全价颗粒破碎料驯化喂养。鱼种经驯化形成上浮集中抢食的习惯后,便可进行正常的喂养管理了。 正常的喂养日投喂 5 次, 日投饵率 4-6 。鱼种长至体长 6 7 c m后即可改用直径 1.5mm的全价颗粒饲料了。日投喂次数和投饵
28、率根据季节不同、 天气变化、 水温差异、 水质状况和鱼的健康状况灵活掌握, 合理调整。 饲料的粒径大小为鱼种自然张开口径的三分之二为宜,及时调整。 水温降至 7 以下时, 即可停喂越冬了。这时一般可长至规格 5 0 1 0 0 g的大规格鱼种。,合理调控水质 培育池夏、秋季节每周加注新水1次,每次 8 -10cm; 必要时排出底层老水,以保持水质良好,夏季池水的透明度为 30 cm左右, 秋季透明度为 25 cm左右; 并根据池水的溶氧状况,合理使用增氧机,定期用生石灰调节 pH值。,2、淇河鲫的成鱼养殖,把 50 - 100 g的淇河鲫鱼大规格鱼种养成商品鱼的过程。(1)池塘主养模式池塘面积
29、5-10亩,水深 2 2.5 m,底泥厚不超过10 cm,每5亩安装 3千瓦增氧机 1 台。 鱼种放养前要进行清整消毒。鱼种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放养50-100g的鱼种25003000尾;搭配 100g的鲢鱼种 200尾,鳙鱼种 50 尾。鱼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洗消毒 3-5分钟。,成鱼养殖采用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喂养。春天当水温回升至 7 时开始在中午投喂 1 次, 投饵率为 1 左右。当水温回升至 15 后,日投喂2次,投投饵率增至 2 - 3 左右。随着水温的升高, 投饵量逐步增加。夏秋季节,一般日投喂 3 4 次投饵率4 - 5 。晚秋季节, 随着水温下降, 投喂次数和投饵率递减, 水温
30、降至 7 时停喂。 投喂量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的健康状况灵活掌握。,(2)搭配套养模式 搭配套养模式是指在以草鱼、鲂鱼等为主养鱼类的池塘里,把淇河鲫鱼作为搭配套养。在不影响主养鱼类产量的情况下, 每亩养殖水面搭配套养 50-100g的淇河鲫鱼种 300尾,经200天左右的养殖,可亩产 300-400g的淇河鲫鱼商品鱼100 kg 左右。是一种生态渔业养殖模式。,3疾病防治,(1)淇河鲫常见疾病细菌性败血症水霉病锚头鱼蚤病(2)疾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鱼体放养前用15200pm 高锰酸钾溶液浸浴消毒1530分钟后人池;510月份,每半月养殖水体消毒1次,用25ppm 生石灰与0.2
31、0.3ppm 三氯异氰尿酸交替全池泼洒。定期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噬菌蛭弧菌、硝化细菌等水质改良剂净化养殖水环境,防病于未然。,泥鳅,分类地位:泥鳅隶属于鲤形目、鳅科泥鳅属。特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水中人参”美称。,形态特征 泥鳅身体细长,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较圆。头较尖,吻端向前突出,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软,触须5对。眼很小,圆形,为皮膜覆盖。鳞片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侧线鳞150个左右,头部无鳞。背鳍无硬刺,起点在腹鳍之前。腹鳍较小,尾鳍圆形。肛门近臀。 体背及体侧深灰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腹 部灰白色的。尾柄 基部上侧有一黑色大斑
32、点。体表粘液多而滑。鳃退化,呈粒 状突起,鳃 裂止于胸鳍基部。咽齿1行。胃壁厚,左侧卷曲。肠短,直线状。鳔小,位于骨囊内。,食性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 在幼苗阶段即体长5cm以内时,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体长58cm时转为杂食性;体长89cm时,主要摄食藻类、高等植物、有机碎屑等植物性饵料,有时也吃水底泥渣中 的有机质。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习惯于吃配合饲料。,生活习性 泥鳅 属底栖类鱼类,分布很广,喜欢栖息于软泥多的河、湖泊、池塘、稻田等浅水域的底层淤泥中,尤喜欢生活在中性或弱酸性(PH为6.57.2)的土壤中。 泥鳅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为2527。水温高于30,则钻入淤泥中休息;水
33、温低于5,则潜入泥中冬眠。 泥鳅白天大多潜伏,傍晚到半夜期间才出来觅食。但在产卵期及生长期,白天也出来觅食。人工养殖时,可驯饲,使之习惯于白天摄食。,呼吸 泥鳅的呼吸有鳃呼吸、皮肤呼吸、肠呼吸三种形式。当水中溶氧不足时,能钻出水面吸气,经肠管进行交换后,废气从肛门排出。在泥底,泥鳅通过肠呼吸来维持生命。因而泥鳅对缺氧环境的抵抗力远较其他养殖鱼类强。 另外,由于泥鳅体表有粘液,可澄清泥中的水质,也有利于其呼吸。,年龄与生长 泥鳅的生长速度取决于饲料的质量、数量及水温。一般刚孵化出的仔苗体长约0.3cm,1个月后长至3cm左右,半年后长至6cm左右,第2年年底体长可达13cm,体重15g左右。泥泥
34、鳅个体最长可达20cm,体重100g左右。水温在2527时,泥鳅摄食量大,生长最快。,繁殖习性 泥鳅一般2年成熟,1年可产卵23次。产卵期48月,其中56月是产卵高峰期,但也有秋后产卵的。 产卵最适温度为2526。 泥鳅产卵量因个体大小差别很大,多者万粒有余,少者不足千粒。卵黄色,半透明,直径1mm左右,有粘性,但粘附力不强,易从鱼巢上脱落。受精卵经23天即可孵化成鳅苗,刚孵出的鳅苗长3mm。,泥鳅的苗种培育,培育池:50平方米的小土池为好,水深50-60米清塘 :苗种放养前10-15天,使用生石灰清塘,7天后注水鳅苗放养 :同批孵化的鳅苗750-1000尾/平方米饲养管理技术 : 豆浆饲养法
35、 肥水饲养法分养 :经过40-50天的培育,体长达到4cm左右,分养,转入 下一阶段养殖,成鳅的养殖,养殖泥鳅的池塘要求池底平坦,面积150-250平方米,水深40-50厘米,水泥池要在池底铺上20厘米厚的泥土,土池池壁需用砖或石块浆砌,要坚固无漏洞。清塘方法与鳅苗池相同,15000尾/亩,养殖过程中既要注意培肥浮游生物,又要逐渐训食投喂配合饲料,泥鳅配合饲料要求蛋白含量达到40%,可将饵料搅拌成软块,投放到食台上,沉到离池底3-5厘米处。平时管理上注意清除池边杂草,调节水质。,引起泥鳅发病的因素 外在因素: 水温变化 、水质变化 、溶氧变化 、放养密度 、饲养管理 、机械性损伤 、生物因素。
36、内在因素 : 应从提 高鱼体抵抗力入手,常见疾病 水霉病 寄生虫病 打印病 腐鳍病 红鳍病 气泡病,黄颡鱼,黄颡鱼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 俗称:戈牙,黄腊丁,形态特征 体长,腹平,体后部稍侧扁。头大且平扁,吻圆钝,口大,下位,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须4对,大多数种上颌须特别长。无鳞。背鳍和胸鳍均具发达的硬刺,硬刺尖带有毒性,刺活动时能发声。胸鳍短小。体青黄色,大多数种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纹;各鳍灰黑带黄色。,生活习性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属温水性鱼类
37、。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到了寒冷季节,食物中小鱼较多,而底栖动物渐渐减少。规格不同的黄颡鱼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cm,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cm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cm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等。,年龄与生长黄颡鱼生长速度较慢,常见个体重200
38、300g。在自然大水域1龄鱼可长到体长56mm,体重5.7g。2龄鱼可长到体长98.3mm,体重20.6g。3龄鱼可长到135.5mm,体重36.1g。4龄鱼可长到160.1mm,体重58.2g。5龄鱼可长到177.7mm,体重81.3g。黄颡鱼雄鱼一般较雌鱼大。12龄鱼生长较快,以后生长缓慢,5龄鱼仅为250mm。,繁殖习性黄颡鱼24冬龄达性成熟(约3龄以上),最小成熟个体,雌鱼为11.7cm,雄鱼为14.8cm。达性成熟的雄鱼在肛门后面有一个生殖突,而雌鱼则无。在南方45月产卵,在北方6月才开始产卵。要求水温在2030。产卵活动于夜间进行。黄颡鱼具有筑巢产卵保护后代的习性。产卵时亲鱼选择具
39、有水草的沙泥质的浅滩,水深810cm,利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断断续续地摇动。建造鱼巢有几个在一起的,也有几十个成群的,相隔不远形成穴群。每个穴径约为15cm,深为10cm,产卵受精于穴内。雄鱼于穴口保护鱼卵孵化。并经常用巨大的胸鳍拨动,使穴中水流通,利用水流辅助卵孵化。护幼至仔鱼能自行游动为止(78天)。期间雄鱼几乎不摄食。雌鱼产完卵后离巢觅食。黄颡鱼怀卵量为10864469粒,成熟卵径1.7mm,受精卵为黄色、粘性、沉于巢底或粘附在巢壁的水草须根等物体上发育。受精卵两天内即可孵化。,黄颡鱼的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养殖黄颡鱼的池塘面积要求不严,可大可小,但水深应保持在1.5米以上,池底淤泥不
40、宜过厚,以泥沙质底为佳。池塘要求排灌方便,水量充足。鱼种下池前用生石灰进行消塘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90公斤,以彻底清除野杂鱼类和杀灭病原生物。(2)池塘主养放养,鱼种规格以10-15厘米、体重15-35克左右为佳,每亩放2500-5000尾左右,并配养鲢、鳙鱼各100尾,用以调控水质。饵料日投喂量,全价配合饲料按鱼体重的1%-4%左右、小杂鱼虾按体重10%左右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要求达到40%。,由于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因此,对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要求较高,否则影响黄颡鱼的正常生长。对已经驯食的人繁种苗可直接投喂人工饲料,对天然种苗还须经驯食1周左右才能正常摄食
41、工作饲料。驯食方法:先用鱼糜沿池边泼撒,1-2天后,待鱼种开始前来摄食,再逐步添加人工饵料搅入鱼糜中定点投于水边,最后转为全部人工饲料进行定点、定时、定量投喂。,(3)混养: 黄颡鱼套养在其它养鱼池中,可以利用池内的一些野杂鱼虾,不必为黄颡鱼另行投喂饲料,每亩放50-100尾规格在35克左右的鱼种,可获得10-15公斤商品黄颡鱼。套养黄颡鱼种的放养规格不宜过小,池中不宜再配养其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如大口鲶、乌鳢等。,(4)水质管理: 黄颡鱼耐低氧较常规鱼差,喜清洁水,因此,养殖黄颡鱼的池塘水透明度应保持在35-40厘米,放养密度高的池塘应设增氧机防止缺氧浮头。定期加注新水。黄颡鱼池水不宜碱性过
42、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克/立方米。,日常管理 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认真观察鱼类活动、摄食与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常注入新水,防止水质恶化,还可防止鱼体发病和产生浮头现象。最好每隔10天注入新水20-30厘米,在阴雨天要开增氧机。 由于长期投饲,池塘水质会逐渐变化至呈弱酸性,合理的使用药物,调节池水的pH值在7.0-8.4之间。调节池水水质的药物多为生石灰,一般为每半个月左右用1次,每次用量为15-25公斤/亩。,注意事项:鱼种在放养、捕捞、计数、运输时的操作要轻,使用的工具要光滑,避免碰伤鱼体。黄颡鱼对常用水产药物忍受能力相对较低,这可能由于黄颡鱼是无鳞鱼的缘故,因此
43、对黄颡鱼用药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防止黄颡鱼因中毒而死亡。黄颡鱼对硫酸铜、敌百虫等药物比较敏感,要慎用。 出塘一定要根据规格大小、市场行情来定,一般在100克以上便可上市。,鱼病防治黄颡鱼抗病力强,病害少,只要预防得当,一般不易发病。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对水体、食台消毒。投喂的饵料要新鲜、干净,要坚持不投喂腐烂变质的饵料。每月用1-1.5毫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0.3毫克/立方米强氯精杀菌1次。巡塘观察发现黄颡鱼摄食不旺和行动迟缓等情况应立即检查,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镜检,进行综合分析和确诊后,对症下药;并加强池水更新和消毒措施。,黄颡鱼的疾病与发病原因,裂头病:病鱼主要为3-5厘米规格,发病时头顶
44、部溃烂,红肿,穿孔,鳃充血,鳍条基部充血,离群独游或较长时间头朝上、尾朝下垂直悬于水中,且来回转动。该病是由车轮虫等寄生虫寄生引起的细菌性并发病。发病原因:(1)投放密度大,幼鱼粪便和排泄物增多,水质较差,鱼类长期处于半缺氧状态,加之活动空间减少,活动力减弱,使得寄生虫、细菌等病原更易感染寄生。 (2)水质污染,水体pH值偏低,鱼感染机率增大。,(3)轻防重治,缺乏防病意识,每月没有按时检查,预防鱼病,调节水体,改善水质,遇到天气骤变,鱼体摄食后,极易暴发鱼病,大量死亡。 (4)饲料蛋白质含量较低,使得饲料系数增加,鱼体生长较慢,残饵、排泄物较多,造成了水体的二次污染,诱发了寄生虫、细菌等的感
45、染。,预防方法鱼苗入池前必须用高锰酸钾、硫酸铜和高聚碘等药物交替消毒。水源必须经沉淀、过滤、消毒、曝气处理后再流入鱼池。池塘消毒:必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降低放养密度,同时定期换水 。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改善水质,提高pH值,按时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防止水质恶化。提高饲料蛋白质含量,减少饲料浪费。建议使用专用黄颡鱼饲料。定期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福尔马林、车轮净等杀灭寄生虫,同时用杀菌药物进行水体消毒,防止细菌病毒病等的发生。,治疗方法:第一天用生石灰25克/立方米调节水质,提高pH值;第二天上午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 0.7克/立方米,下午用高聚碘150毫升/亩米,全池
46、泼洒二天。第四天彻底换水后用车轮净(按说明剂量)全池泼洒。内服药,5-7天为一疗程,用药为四环素+恩诺沙星+维生素C(用量均按说明剂量)。,养殖要点,一、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黄颡鱼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故混养时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生长季节要适时加注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如保持微流水则更佳 。二、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根据水体饵料生物量,科学合理确定混养比例和放养规格,一般水体以混养30尾60尾为宜,放养规格为3厘米/尾4厘米/尾。若密度过大,规格过小,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三、鱼池混养黄颡鱼后不再适宜混养其它肉食性鱼类,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中不宜混养黄颡鱼。 四、养殖过程中,如发现黄颡鱼规格过小,说明鱼池中天然饵料生物量不足,可适当补放小杂鱼虾、家鱼夏花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黄颡鱼饵料。投喂人工饵料时,应先喂主养品种(投入浅水区),后喂黄颡鱼(投入深水区)。黄颡鱼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投饵应以夜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