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入推进“两枢纽、三中心”建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区域合作,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十二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 25%以上,落户成都的世界 500 强企业达到 210 家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15%。加强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全面提升集聚辐射能力,建成带动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功能强大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第一节 加强“三中心”建设加强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大型商贸企业参与中心商业区、主力商圈、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等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培育贸易运营控制、交易
2、服务、大宗商品价格发现、口岸集散等现代商贸功能,建成西部商贸中心。加快建设西部航空货运枢纽、铁路货运枢纽、公路货运枢纽,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加强金融中心建设。以金融总部商务区和金融外包及后台服务中心集聚区为载体,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壮大金融总量,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西部金融机构集聚中心、金融创新和市场交易中心、金融外包及后台服务中心。加强科技中心建设。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抓手,以国家级高新科技产业园区为重点,深化“高科技成都”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科技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智力支撑能力、科技转化能力和科技资源聚合能力,增强科技辐射力。第二节 大
3、力发展总部经济以人才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市场开放化为重点,积极营造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西博会、欧洽会等国际化平台,积极引进世界 500 强和中国 500 强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总部。加快优势领域总部经济发展,突出抓好航空航天、重装设备、核工业、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金融、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优势产业总部集聚发展。加快形成 “198”生态总部基地、天府新城和人南科技商务区等集群发展格局,形成法律、咨询、投资管理、会计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主体的优良商务服务环境和高能级支撑保障体系,建设西部企业总部最多、产业能级最高、资源配置能力最强的总部基地。强化与中西部地区合作重点加
4、强与云南边贸和旅游经济合作以及与贵州资源开发与旅游合作,充分利用北海通道实现与广西区域合作升级,支持成兰新铁路建设,打通西南至欧洲新的欧亚大陆桥。积极参与支持西藏、新疆各方面的资源开发建设,加强与西藏、新疆合作打通南亚、西亚、中亚通道。全面加强与武汉、西安等中西部城市在产业、旅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第三节 加强与发达地区合作加快发展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台湾农村居民创业园,以吸引投资和进出口贸易为重点,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全面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在信息、金融等高端服务业方面的联合与协作,深化与上海在金融、产业、信息等方面的合作;继续推进与泛珠三角地区在产业、项目、产品等方面多层次实质性合
5、作;积极开展与京津冀地区在科技、人才、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第五章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推进成都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产业体系。第一节 加快成都企业全球化产业布局进程抓住新兴市场国家开放市场和经济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推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优势企业进行全球化布局。重点支持优势企业建立国际生产体系,获取资源开发权、国际知名品牌和先进技术。支持服务业优势企业发展国际营销网络,逐步创立成都产品品牌。支持科技优势企业到境外科技资源密集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境外科技、智力
6、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提升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层次,重点支持企业承揽交通水利、通信电力、航站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城市公共项目和石化、矿山等建设项目。第二节 全面提升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水平巩固与日本、韩国经济合作与交流,夯实欧美、东欧、俄罗斯等传统市场,统筹兼顾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等新兴潜力市场的开拓,拓展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印度在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方面的合作。重点加强与南亚区域合作交流,编制成都与南亚经济合作规划,搭建经贸合作促进平台,引导成都与南亚优势企业实施跨国生产和经营,把成都打造成为中国与南亚国家区域合作的重要战略枢纽和面向印度洋
7、开放的战略基地。第三节 加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载体建设规划建设欧盟产业合作园区、新(加坡)(四)川创新科技园等经济贸易发展区,打造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商品进入中国的桥头堡。组织成都及国内实力较强、有扩张能力的产业、企业到有条件的国家设立成都经济合作园、工业园、商品城等经贸合作区。第六章 扩大对外贸易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壮大对外贸易主体,营造对外贸易环境,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第一节 扩大对外贸易规模鼓励各类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推动有进出口潜力的企业、实体进入外经贸领域,走向国际市场。积极培育进出口骨干力量,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切
8、实落实各级鼓励、促进政策,引导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加快新产品研发、加强业务培训与指导等措施,帮助更多的企业树立信心,增强后劲,扩大进出口规模。努力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建立健全以出口退税为主体,以金融支持、信息服务等为支撑的出口政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外贸摩擦应对机制,建立对外贸易保障和预警机制。加快成都口岸服务体系的建设,扩大综合保税区范围,积极推进大通关及电子口岸建设;推进成都与主要口岸之间快速转关通关合作,简化跨关区转关手续;加快口岸服务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挥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特殊监管区作用,加快申报设立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加大产业转移承接力度,推动成都电子
9、信息出口基地建设。第二节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对外贸易结构。重点支持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优势农业等产品出口,注重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本地产品出口。鼓励自主创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优化出口市场结构,拓宽现有出口渠道,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努力扩大对欧美、亚洲市场的出口。大力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制订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拓展服务贸易渠道,巩固发展国际旅游、会展等服务贸易,加快发展通信、金融、技术、管理等资金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大力支持先进技术的进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短缺资源,带动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外贸出口的发展。有针对性地鼓励对本土
10、薄弱技术的进口,鼓励进口企业、科研机构尽快掌握进口技术。注重对贸易方式的调控,在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淘汰落后产能,选择附加值较高的加工产业。积极引导和鼓励自主创新企业走出国门寻找市场。第三节 营造对外贸易环境推动企业加强国际交流与联系。支持优势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更合理地配置资源,与境外企业、实体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会展活动,加大出口推销力度。努力为企业疏通渠道,做好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条件。加强对国际市场动态性研究,为企业尽可能地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资讯服务,为企业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和开发新兴市场提供帮助。支持企业对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
11、国际申请、注册和获取国际标准认证。加强与外贸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打击侵权行为,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利益。第七章 优化对外开放环境积极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营造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提升国际投资开放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提高成都在国际层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切实提高国际化程度。第一节 提升国际投资吸引力清理涉及外商投资的审批事项,调整审批内容,优化审批程序,改进审批方式,营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精心办好有影响力的各类国际活动,加强对国际组织、外国驻蓉外交、新闻、商务等机构的服务和管理工作。积极开展民间外事活动,重视国际友好城市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积极吸引更多国际组织在成都落户或设立办事机构。鼓励国际组
12、织在成都举办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高端会议、展览、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创造国际化的生活和服务条件,提高教育、医疗、居住、语言、法律、会计、金融以及出入境等服务的便利化、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成都“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地位。第二节 提升国际投资开放度全力打造吸引高端重大产业项目的承载平台,努力形成配套完善、政策优惠和服务高效的新优势。加强对利用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等领域,鼓励支持跨国公司在蓉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各种功能性机构。着力提升投资服务质量和水平,研究制定更具比较优势的投资促进优惠政策,努力营造优势投资环境。强化产业链招商和专业化招商,推动本地企业与外资产业链的衔接,打造分工明确、优势突出、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第三节 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 大力实施全方位的城市营销战略,加强对外宣传,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形成较高的知名度、深远的影响力、独特的吸引力以及强大的亲和力。整合政府各部门、社会团体和专业机构的资源和力量,建立完善城市营销工作机制。建设专业化的营销队伍,统筹整合城市形象、旅游推广、投资促进、文化交流、人居环境、节会活动等领域的资源和诉求,通过新闻宣传、文化交流活动、政府公关、高端论坛、广播电影电视、旅游促销等形式,加强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