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_测试题.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188534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原理_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反应原理_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反应原理_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反应原理_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反应原理_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我国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执行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 F 运载火箭组合体,已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顺利转运至发射区。“天宫一号”将于 9 月 29 日 21 时 16 分发射。其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的肼(N 2H4)和液态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的 N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已知 0.4mol 液态肼与组量双氧水发生上述反应,可放出 256.6kj 的热量。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N2H4(l)+2H2O2(l)=N2(g)+4H2O(l) H=-256.6kJ/molB.N2H4(l)+2H2O2(l)=N2(g)+4

2、H2O(g) H=-641.5kJ/molC.N2H4(l)+2H2O2(g)=N2(g)+4H2O(g) H=-641.5kJ/molD.N2H4(l)+2H2O2(l)=N2(g)+4H2O(g) H=+641.5kJ/mol2、中科大陈乾旺教授等人发明 合成金刚石的新方法,化学原理为: (未配平)该方法比 1955 年人工首次制得金刚石的旧方法容易得多。 。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反应中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B新方法利用的是物理变化,旧方法利用的是化学变化C在反应中每生成 金刚石需要消耗 金属钠D反应和反应中所得的金刚石都是还原产物3、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

3、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 P akJmol1、P O bkJmol1、P=O ckJmol 1、O=O dkJmol1。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 H,其中正确的是( )。A(6a+5d4c 12b)kJmol 1 B(4c+12b6a5d)kJmol 1C( 4c+12b4a5d)kJmol 1 D(4a+5d4c12b)kJmol 1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HCl 和 NaOH 反映的中和热H57.3kJ/mol,则 H2SO4 和 Ca(OH)反映的中和热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 283.

4、0kJ/mol,则 2CO2(g)=2CO(g)O 2(g)反应的H2283.0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5、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 pH 一定小于 7 的是( )。ApH=3 的硝酸和 pH=11 的氢氧化钠溶液BpH=3 的盐酸和 pH=11 的氨水CpH=3 的硫酸和 pH=11 的氢氧化钠溶液DpH=3 的醋酸和 pH=11 的氢氧化钠溶液6、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条件,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7、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 )。8、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

5、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mol/L的 NaA 和 NaB 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c(OH) c(HA)c(HB)c(H+) B c( )c(A-)c(B-)c(H+)Cc ( )c(B-)c(A-)c(H+) D c( )c(HB)c(HA)c(H+)9 、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 O2 结合生成 HbO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 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 2=O2+HbCO ,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 。 HbCO 的浓度达到 HbO2 浓度的 0.02 倍,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CO 与 HbO2 反应的平衡常

6、数 K=B.人体吸入的 CO 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 O2 越少C.当吸入的 CO 与 O2 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 0.02 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D.把 CO 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10、对可逆反应 A2(g)B 2(g) 2AB(g)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平衡时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比为 112B平衡时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 2n mol AB 的同时,生成 n mol 的 B2D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2的同时,生成 n mol 的 B211、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

7、的是(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 Fe3+被还原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 FeCl2 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12、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 NaCl 溶液或 NaOH 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 NaCl 溶液或 NaOH 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 2O4e 4OH B以 NaOH 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 3e -Al(OH) 3C以 NaOH 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 pH

8、保持不变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13、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 Liion 的电池称为“ 锂离子电池”。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 Li 的高分子材料。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 Li2Li 0.35NiO22Li0.85NiO2。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e LiB充电时,Li 0.85NiO2 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C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D放电过程中 Li 向负极移动14、在怛容条件下化学反应: 2SO2 ( g ) + O2 ( g ) 2SO3( g ) ; H =-Q

9、kJmol-1 在上述条件下分别充入的气体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 Q )如下表所列:容器 SO2 (mol) O2(mol) N2(mol) Q(kJmol-1)甲 2 1 0 Q1乙 1 0.5 0 Q2丙 1 0.5 1 Q3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 lmolSO3 固体放热 Q/2 kJ B2Q 1 B. C. = D. = = 18、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徐光宪教授,是我国理论化学和稀土化学的奠基人之一,2008 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稀土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稀土铈(Ce)元素主要存在于独居石中,金属铈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

10、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并产生气体.已知: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 和4,且 Ce4 Fe 2 =Ce3 Fe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 Pt 作阴极,Fe 作阳极,电解熔融 CeO2,可在阳极获得铈B将少量的碘化亚铁溶液滴加到 Ce(SO 4) 2溶液中,其离子方程式为:Ce4 Fe 2 =Ce3 Fe 3C金属铈着火,可采用普通的泡沫灭火器灭火D金属铈可浸于煤油中保存,储存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要远离火种和热源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8 小题,共 55 分)19. (6 分 )Li-SOCl2 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 LiAlCl4SOCl2。电池的

11、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 2 = 4LiCl +S +SO2。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池的负极材料为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2)电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3)SOCl2 易挥发,实验室中常用 NaOH 溶液吸收 SOCl2,有 Na2SO3 和 NaCl 生成。 如果把少量水滴到 SOCl2 中,实验现象是 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4)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是 _。20、(7 分)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下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请回答:(1)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主要形式

12、是 ,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 (用 a、b 表示)。(2)负极反应式为 。(3)电极表面镀铂粉的原因为 。(4)该电池工作时,H 2 和 O2 连续由外部供给,电池可连续不断提供电能。因此,大量安全储氢是关键技术之一。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吸氢和放氢原理如下:.2Li+H 2 2LiH.LiH+H 2O=LiOH+H2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已知 LiH 固体密度为 0.82g/cm3。用锂吸收 224L(标准状况)H 2,生成的 LiH 体积与被吸收的 H2 体积比为 。由生成的 LiH 与 H2O 作用,放出的 H2 用作电池燃料,若能量转化率为 80,则导线中通过电

13、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21、(6 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氧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1)合成氨反应反应 N2(g)+3H2(g) 2NH3(g),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氩气,平衡 _移动(填 “向左”“向右”或“不”);,使用催化剂 _ 反应的 H(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2)O 2 (g)= O+2(g)+e- H1= 1175.7 kJmol-1PtF6(g)+ e-1 PtF6-(g) H2= - 771.1 kJmol-1O2+PtF6-(s)=O2+(g)+PtF6- H3=482.2 kJmol-1则反应 O2(g)+ PtF 6 (g

14、) = O2+PtF6- (s)的 H=_ kJmol-1。(3) 在 25下,将 a molL-1的氨水与 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 c(NH4*)=c(Cl-),则溶液显_性(填“酸”“碱”或“中”);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 NH3H2O 的电离常数Kb=_。22、(5 分)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 K 与温度 t 的关系如下: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 K 和温度 t 的关系如下表:t 700 800 830 1000 1200K 0.6 0.9 1.0 1.7 2.6请回答下列问题:

15、(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 = 。(2)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3)800,固定容器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混合物,其始浓度为 c(CO) = 0.01 mol/L, c(H2O) = 0.03 mol/L, c(CO2) = 0.01 mol/L, c(H2) = 0.05 mol/L ,则反应开始时,H 2O 的消耗速率比生成速率 _(填“大”、“小”或“不能确定”);(4)830,在 1L 的固定容器的密闭容器中放入 2 mol CO2和 1 mol H2,平衡后 CO2的转化率为 _, H 2的转化率为 _。23、(6 分)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

16、幂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该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用符号 Ksp 表示 高考资源网即:AmBn(s) mAn+(aq)nB m (aq) A n+mBm nKsp已知:某温度时,Ksp(AgCl)=Ag +Cl 1.810 10 Ksp(Ag2CrO4)=Ag+2CrO2- 4 1.110 12 试求:(1)此温度下 AgCl 饱和溶液和 Ag2CrO4 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并比较两者的大小。(2)此温度下,在 0.010mo1L-1 的 AgNO3 溶液中,AgCl 与 Ag2CrO4 分别能达到的最大物质的量浓度,并比较两者的大小24、(7 分)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能制取多种化工原料

17、,其中部分原料可用于制备多晶硅。(1)题 26 图是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示意图,电解槽阳极产生的气体是 ;NaOH 溶液的出口为 (填字母);精制饱和食盐水的进口为 (填字母);干燥塔中应使用的液体是 。(2)多晶硅主要采用 SiHCl3还原工艺生产,其副产物 SiCl4的综合利用受到广泛关注。 SiCl4可制气相白炭黑(与光导纤维主要原料相同),方法为高温下SiCl4与 H2和 O2反应,产物有两种,化学方程式为 。 SiCl4可转化为 SiHCl3而循环使用。一定条件下,在 20L 恒容密闭容器中的反应:3 SiCl4(g)+2H 2(g)+Si(s) 4SiHCl3(g)达平衡后,

18、H 2与 SiHCl3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0.140mol/L 和0.020mol/L,若 H2全部来源于离子交换膜法的电解产物,理论上需消耗纯 NaCl的质量为 _kg。(3)采用无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取氯酸钠,同时生成氢气,现制得氯酸钠 213.0kg,则生成氢气 (标准状况)。25、( 12 分)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图4 所示装置先进行了有关创新实验: .B 是用于收集实验中产生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完整,请在图中把导气管补充完整。.实验中取 6.4g 铜片和 12mL18mol.L-1浓硫酸放在园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全,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

19、剩余,该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其原因是_。下列药品中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填空字母编号)A.铁粉 B.氯化钡溶液 C.银粉 D.碳酸氢钠溶液(3).为定量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甲、乙两组同学进行了如下设计:甲组设计方案是:先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 SO2的量,再计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他们认为测定 SO2的量的方法有多种,请问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_(填写字母编号)。A.将装置 A 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量B.将装置 A

20、 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用稀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C.用排水法测定装置 A 产生气体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D.将装置 A 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E.将装置 A 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请你对不可行的方案进行分析(可以不填满):乙组同学设计的方案是: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致 1000mL,取20mL 于锥形瓶中,滴入 23 滴甲基橙指示剂,用标准 NaOH 溶液进行滴定(已知 Cu(OH)2 开始沉淀的 pH 约为

21、5),通过测出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来求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假定反应前后烧瓶中溶液的体积不变,你认为乙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能否求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_。(4)请再设计其他可行的实验方案,来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简要写出操作步骤及需要测定的数据(不必计算)_。26(6 分)某结晶水合物含有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称取两份质量均为 45.3 g 的该结晶水合物,分别制成溶液。向其中一份逐滴加人 NaOH溶液,开始发现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一段时间后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加热后共计可收集到 2.24 L 该气体(标

22、准状况);最后白色沉淀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另一份逐滴加人Ba(OH)2溶液,开始现象类似,但最终仍有白色沉淀;过滤,用稀硝酸处理沉淀物,经洗涤和干燥,得到白色固体 46.6 g。请回答以下问题:(l)该结晶水合物中含有的两种阳离子是_和_,阴离子是_。(2)试通过计算确定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3) 假设过程中向该溶液中加人的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5 molL-1,请在右图中画出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 NaOH 溶液体积的关系示意图。方案序号 分 析 误差(偏低、偏高) 改变措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 2.A 3.A 4.B 5.D 6.D 7.C 8.A 9.C 10.

23、C 11.D 12.A 13.D 14.D15.C 16.B 17.B 18.D二、非选择题19(1)负极材料为 Li(还原剂),Li e - = Li+(2)2SOCl 2 + 4 e- = 4Cl- + S + SO2(3)出现白雾,有刺激性气体生成 SOCl2 + H2O = SO2 + 2HCl(4)因为构成电池的两个主要成份 Li 能和氧气水反应,且 SOCl2 也与水反应20. (1)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由 a 到 b(2) 或(3)增大电极单位面积吸附 、 分子数,加快电极反应速率(4) 或3221. (1)向左 不改变 (2)-77.6 (3) 中 K b=10-9/( (a-

24、0.01)molL-122.(1) K=c(CO)c(H2O)/c(CO2)c(H2) (2)吸热 (3)小 (4) 1/3, 2/323.(1)c(AgCl)c(Ag2CrO4) (2)c(AgCl)c(Ag 2CrO4) 24.(1)氯气;a;d;浓硫酸(2)SiCl 4+2H2+O2 SiO2+4HCl 0.35(3)134.4 25. (1)如图所示 . (2) Cu+2H2SO4(浓) CuSO4+SO2 +2H2O 随着反应进行,硫酸被消耗,产物有水生成,所以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反应会停止,AD (3)E方案序号分 析 误差(偏低、偏高)改 变 措 施A 碱石灰除吸收 CO2外还能吸

25、收 H2O,测得 SO2质量增大偏 低A 产生的气体先经浓硫酸干燥或用碱石灰吸收B KMnO4溶液中含有硫酸,与 BaCl2反应生偏 低将硫酸酸化的 KMnO4溶液换成溴水或碘成沉淀增大 水或硝酸溶液C SO2在水中以 1:40溶解,收集 SO2体积减少偏 高将水换成四氯化碳,煤油等非极性溶剂D BaSO3在空气中烘干称重过程中部分被氧化生成 BaSO4,产生固体质量增大偏 低先将二氧化硫用强氧化剂如溴水氧化,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不能,虽然甲基橙变色范围:PH 为 3.14.4,氢氧化铜开始沉淀时的 PH 为5.在指示剂变色范围之外,即中和酸时,铜离子不会消耗 OH-,但是甲基

26、橙由红色变成橙色、黄色时,铜离子溶液呈蓝色,对观察指示终点颜色有干扰.(4)方案一 :取反应后溶液 ,向其中加入足量锌 ;收集并测定氢气体积;通过氢气量计算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方案二: 取反应后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至氢氧化铜完全沉淀; 过滤、洗涤、(低温)干燥,称量至恒重;根据氢氧化铜的量计算出已反应的硫酸的量,进而计算剩余硫酸溶液浓度.方案三:反应结束后将烧瓶中的铜片取出,洗净、烘干、称其质量即可.方案四:反应结束后将烧瓶中的铜片取出,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过滤出沉淀、洗净、干燥后称量.26.(l)NH 4+ Al3+ SO42-(2)NH 4Al(SO4)212H2O或(NH 4)2SO4A12(SO4)324H2O(3)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