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姓名: 分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A 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1.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惟一特性在于它的 ( )A发展变化性 B矛盾普遍性 C相对稳定性 D客观实在性 4.在意识内容上,唯心主义否认意识是 ( )A社会的
2、产物 B人脑的机能 C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 5.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6. 观察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这属于 (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C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D用唯心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8.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 (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要注重
3、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9. 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10.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C、磨擦生热 D、电闪雷鸣11.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12.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不超出度的范围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不顺利和显著13.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本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
4、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14. 从起源上说,国家是 ( )A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形成的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C一个民族压迫另一个民族的产物 D不同民族进行掠夺战争的结果 15.“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16.“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17.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
5、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8.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和自然界、人和人之间的矛盾 B个人和社会、自然界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C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2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C、社会意识对社
6、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21. 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A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 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C 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 D 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22.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A 具有客观性 B 具有能动性C 具有历史局限性 D 具有社会性2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24.马克思主义认为,
7、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25.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26.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A、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3C、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D、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27. 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 是否具有思想意识 B 是否具有情感意志C 是否具有血缘关系 D 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28.
8、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A、最高标准 B、唯一标准C、必要标准 D、价值标准29.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它包括( )A、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B、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C、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D、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30. 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 )A 对社会根本经济制度的变革 B 对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C 对思想观念的根本变革 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5 分)31.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基本形式。(6 分)32.简述内容和
9、形式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6 分)33.简述国家的起源、实质和职能。(6 分)34.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7 分)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本大题满分共 30 分。)35. 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及重要意义。(15 分)36.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5 分)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参考答案(A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1.B 2.A 3.D 4.C 5.C 6.C 7.C 8.D 9.A 10.C 11.C 12
10、.B 13.A 14.B 15.B 16.D 17.D 18.D 19.C 20.C21.A 22.C 23.D 24.C 25.C 26.B 27.D 28.A 29.D 30.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5 分)31.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 分)(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2 分)32. (1)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
11、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2 分)(2)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 分)(3)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之间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过程。(1 分)33. (1)国家的起源:国家是随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阶级的灭亡而消亡 (1 分)(2)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是那些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工具。(2 分)(3)国家的职能包括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对内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对外职能包
12、括组织国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防止和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保护本国利益不受侵犯。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政治事务(3 分)34. (1)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包括以下四个内容:第一,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第三,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四,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4 分)(2)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其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 分)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满分共 30 分)35. (1)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
13、和外因关系的原理。(2 分)(2)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5盾。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5 分)(3)我国的社会发展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5 分)(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以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3 分)36.(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6 分)(2)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深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成功。如果单纯从主观愿望出发,或从本本出发,必然会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损失。 (6 分)(3)实践证明,是否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