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 年“新课程高考”首轮备考研讨会学习情况汇报随县一中 周平在校领导、年级组、备课组的亲切关怀下,9 月 24 日9 月 26 日,我有幸参加了湖北省教育学会举办的 2012 年“新课程高考”首轮备考研讨会。会议期间,先后听取了武汉市教科院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孔峰;高考研究专家,高级教师高慧明;武汉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高三备课组长宋兵三人关于 2011 年高考数学卷的分析、近 5 年新课标区的数学试卷特点及 2012 年湖北省“新课程高考”的备考策略的报告。10 月 26 日上午,我们参会学员更是亲临武汉外国语学校、武汉市育才中学的高三课堂,观摩名校示范课。通过这次研讨会,我增长了见识,
2、也开了眼界,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一、湖北省 2012 年高考数学考试范围1、 数学文必考:必修 1、2、3、4、5;选修 11,12,45 不等式选讲选考:不设选考内容 2、 数学(理)必考:必修 1、2、3、4、5;选修 21,22,23 ,45 不等式选讲选考:选修 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 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二、2011 年高考数学湖北卷试卷分析1、立足教材,导向鲜明 今年的数学试卷题型结构与近几年基本一致,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文理科均有 100 分左右的题,是由教材的例题习题加工改造而成的。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干知识,理科卷第 2、3、6、10、17、21 题,文科卷第3、6、9、
3、19、20 题,都直接考察函数与导数及其综合应用;理科卷第 8、15、18、20 题,文科卷第 21 题都是以函数思想立意,蕴含函数的思想和方法。对数列的考察,回避技巧性过强的递推数列,将重点放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上。对不等式的的考察力度较往年有所加大,除考察其作为工具的的应用性之外,还考察以不等式为结论的证明题(理科卷 21 题)和恒成立问题(文科卷 20 题) 。立体几何题型题量稳定,难度有所降低,考察最基本的线面位置关系及其空间想象和推理论证能力,理科卷第 18 题的第二问在动态变化中考察合情推理意识;理科卷第 14 题考察与解析几何交汇,考察应变能力。解析几何的比例比去年有所增加,难度
4、略有提高,文理科试卷(理科卷 20 题,文科卷 21 题)的解答题,主要考察曲线与方程、圆锥曲线等基础知识,同时考察推理运算能力,及分类、整合和数形结合思想。概率与统计试题题量适中,难度适中,基本都是课本习题的改编,充分体现了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关注课本、跳出题海的命题指向。2、新旧融合,有效对接纵观全卷,试题的选材立意与时俱进,文科卷第 15 题的地震问题,理科卷第 10 题的核辐射问题,理科卷第 12 题和文科卷第 13 题的食品安全问题,理科卷第 17 题和文科卷第19 题的交通堵塞问题等,题型多样,题量分值加大,既兼顾了新旧教材内容的结合,又让考生在丰富所采的试题背景中,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
5、性、工具性和实用性。为了与新课程卷接轨,今年的数学试卷,一方面采用多元化、多途径、开放式的设问方式,全面检测考生观察、试验、联想、猜测、类比、探究等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对接新课程的大众数学思想,如理科卷的第 13 题和文科卷的第 9 题取材于我国古代九章算术中的“竹九节”问题,文科卷第 7 题采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估算体积问题。引导中学数学在知能并重的同时,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三、近五年高考试题综合分析(以新课标全国卷为例)2007 年以来的新课标高考数学试题,从试卷结构和试卷难度来看,总体保持稳定,始终坚持对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试卷宽角度、多视点、有层
6、次地考查了数学理性思维能力,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及考生的数学素养和潜能。试卷对课程中新增内容和传统内容进行了科学、规范的结合考查,体现了新课程理念。1、试卷内容结构分析(1)高考命题的主要变化大幅度调整命题内容,且变中求稳。从 2007 年起,选择题、填空题中增加了复数、程序框图、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等,难度属于中低档题。解答题中,概率统计和立体几何降低了难度;选做题从选修 4-1 几何证明选讲、选修 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 4-5 不等式选讲三道中选一题作答,分值 10 分,属中等难度。(2)考查内容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对于支撑学科体系的重点知识重点考查,考题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
7、的全部重要内容,例如三角(或数列) 、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注重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在知识交汇点处出题,如不等式的题。(3) 充满数学思辨,深入考查数学思想。试卷对能力的考查全面且重点突出,特别对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的要求更高。(4) 试卷结构基本合理。从知识结构看,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比例大约为 6:2:2.近 5 年新高考全国数学卷(宁夏 +海南)分析统计表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平均项目类别 分值 难度 分值 难度 分值 难度 分值 难度 分值 难度 分值 难度函数 24 0.27 18 0.29 19
8、0.27 20 0.41 22 20.6 0.31三角 22 0.43 19 0.20 20 0.26 15 0.47 15 18.2 0.34数列 8 0.62 10 0.70 10 0.31 6 0.37 12 9.2 0.50立体几何22 0.42 24 0.31 22 0.19 22 0.42 22 22.4 0.34解析几何26 0.35 26 0.22 32 0.35 30 0.36 22 27.2 0.32概率统计17 0.25 17 0.46 17 0.57 17 0.31 16 17 0.40不等式 25 0.38 18 0.26 18 0.42 20 20.2 0.35向量
9、 11 0.37 8 0.53 5 0.59 7 0.56 5 7.5 0.51复数 5 5 0.70 5 0.75 5 0.53 5 5 0.66其它 25 0.54 20 0.50 22 0.52 17 0.53 25 21.4 0.52合计 0.40 0.38 0.34 0.39 0.372、考生答卷失误分析审题能力欠佳。运算能力较差。主要体现在:运算不准、运算不熟、运算不合理。不会用数学思想指导解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够。教材体系的缺陷。答题方法和技巧有待总结提高。3、对教学现状的反思考生答卷失误的种种表现,反映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问题表现在考生身上,但也暴露出教学方面的问题。
10、综合起来,基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观念落后,目标偏离。根据考试大纲和新课标教材,可划入考察范围的考点有 217 个之多。而高考命题每年试卷涉及的考点大约仅占 25%左右,命题刻意创新、重点突出,且重复考察的比率越来越高。而我们复习时面面俱到,高考数学注重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高中教学重视的是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 知识老化,因循守旧。新课标的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结构有很大变化,而且增加了很多内容,相应的高考命题也有很大变化。若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追求知识的完善,宁可多补充内容,也不敢删减、压缩内容,这种教学上的“多”其实则变成了“少” 。同时,对高考试题的题型、比重的变化及命题思路缺乏研究,反
11、倒十分关注各种复习数据和模拟试卷。其实已经泛滥成灾的复习资料同样与目前高考的要求相距甚远,甚至与高考要求完全相背离。 方法不当,效率低下。讲讲练练,先讲例题再由学生练习,或者只顾解题而不分析解题思想,训练理性思维能力,结果时间消耗多,学习效率低,高考复习的低效甚至无效劳动大量存在。四、第一轮复习的基本思路和措施1、了解学情,制定计划(1)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要求。(2)详细制定复习计划,具体到每一天。2、提高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性(1)教学活动是双向的,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只起主导作用。(2)坚持“难度适中,速度适宜”的教学原则。(3)多渠道收集反馈信息,以调控教学。3、重点知识,重点复习(1
12、)重要内容,常考常新,重点复习;(2)安排月考时,尝试框定考试范围;(3)注重小型应用题的训练:新课标命题的落脚点之一: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题是初中生的强项,但它是很多高中生的难点平时渗透,及早训练,切不可随便跳过,充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阅读能力4、 提高课堂习题教学的效率(1) 注重基础,少做偏题、怪题(2) 注重一题多解,多让学生体悟(3) 做到多中求少,少中求优(4) 注重讲评,点拨解题技巧(5) 积累反馈数据,以便查漏补缺5、 狠抓规范(1) 规范是个老毛病。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非常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2) 对高三学生而言,第一轮复习是“改过自新”的绝好机会。(3) 教师要“以身示范” ,抓好规范指导,堂堂有示范。(4) 指导规范思维。要对学生平时的解题过程给以点评,督促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维更加清晰地体现出来。6、 渗透励志教育,增强信心7、 及早渗透应试的技巧和方法(1) 考试技能和心理素质的提高,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2) 充分利用好月考和大型考试,对学生进行应试心理、应试技巧的教育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