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品质青云实验中学 陈芳学习目标 :1理清情节结构,学习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2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3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 认识作者约翰高尔斯华绥,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三十岁时发表处女作天涯海角 ,1904 年法利赛人出版,引起社会注意。1906 年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擅长以极为平淡的白描手法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某人某事(而且一般总是凡人小事) 。知识链接 了解背景故事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一方面
2、生产力发展,生产方式改变,生产效率飞速提高,众多小手工业主纷纷破产,被社会的进步所淘汰,机器化大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作坊;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物质至上,拜金主义的思想不断侵蚀人们的头脑,社会风气每况愈下。了解作品:品质:作者摆脱了向来充斥英国社会那种崇尚贵族绅士的阶级偏见,热情地歌颂了地位卑微的制鞋匠的高贵品质;对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英国社会里小手工业者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小说故事平淡,语言朴素,通篇无惊人乏笔,然而就在平淡和朴素之中,蕴藏着强烈的感情,富有感染力。作者着重刻划格斯拉兄弟如何把所有的感情倾注在工作上,因而结局只简单几笔,就足以激动人心
3、。格斯拉饿死前精工细作了最优质的靴子一节,表现了劳动者对自己技艺的深厚感情,尤为感人。 文本解析一、整体感知 概述情节情节发展 明线 人物命运(暗线)序 回忆当时店铺的摆设(12)开端 初次做靴(311) 生意繁忙发展 多次做靴 1242) 生意清淡2高潮 最后做靴 (4354) 铺面转让结局 谈论靴匠(5568) 人终饿死二、文本详解1作者是怎样来写出格斯拉兄弟手艺的高超的和人品的高尚的? 小说开始,在“我” 很小的时候,就领略了格斯拉的手艺。先赞美靴子的制作手艺,后介绍制靴人。 从介绍“我”和格斯拉的具体交往中,写出格斯拉的信誉好,靴子的质量高。 面对大公司粗制滥造的时髦靴子, “他的语调
4、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 2作者为什么对最后一次定货,写得很详细? 为人物的死作铺垫。格拉斯虽然穷困,但是恪守职业尊严。作为一个穷苦的鞋匠,格斯拉一生中只做一件事制作靴子,他把这件事做到尽善尽美,死而无憾。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 3.有人认为,制鞋匠格斯拉没有必要守着最好的手艺而饿死,应当“因时而化”,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鞋匠格斯拉面临生存危机之际,他仍坚守着做人的准则,制作最好的皮靴(“把靴子的本质都缝到靴子里去了”) ,他制作靴子,也爱他的劳动(“我们热爱靴子”) ,宁可饿死也不肯粗制滥造,表现了高尚的劳动道
5、德。 4、格斯拉“从来没有在四季结账日以前把账单开来的” ,却“在那双城里散步穿的靴口里,我发现了他的账单” ,这让“我吓了一跳” 。这是为什么?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说明格斯拉先生生活已窘迫到支撑不下去的地步了。为下文格斯拉先生之死作了铺垫。5、格斯拉先生的店铺被人过户后,橱窗里为什么“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鞋,以及漆亮的长筒马靴?”如果说过去橱窗里陈列着的这些东西,代表的是格斯拉先生的手艺与品质,那么现在仍然陈列着,可以说是对格斯拉先生的一份纪念,对新店铺而言也是一种广告。6、文章题目“品质”的内涵是什么?鞋子的质量职业操守 道德原则7、人物形象总结格斯拉先生是一位终生热
6、爱制鞋的人,为了制作最优秀的靴子,他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他平凡、善良、诚实、负责、执着、敬业、正直、坚强、有原则、追求完美、不善变通、保守固执,几十年如一日。作者对他充满了尊敬何怜悯,其中也包括对社会不公的谴责。3三、课堂总结小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同时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并警醒世人:在物质文明的进程中不要丢弃我们的精神家园。 四、鉴赏特点本文的写作手法有何特点?(1) 采用白描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语言朴实、简洁,笔调含蓄,表面看似冷漠,实则感情深厚,爱憎分明。(2) 选取生活细节,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3) 采用双线索的叙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