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国家能源局二一一年十二月一、前 言 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安全、高效、低碳” 集中体现了现代能源技术的特点,也是 抢占未来能源技术制高点的主要方向。我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均 已居世界前列,但在能源供给和利用方式上存在着一系列突出问 题,如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比例低、能源安全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总体上讱,我 国能源工 业大而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在体制机制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改进。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 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
2、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丂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事个五年(2011-2015 年)规 划纲要,仍前瞻、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制定未来能源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对能源科技发展进行认真分析、提前部署、科学规划,使能源科技满足能源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形势, 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 ”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分析了能源科技发展形势,以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规划能源新技术的研发和应
3、用,用无限的科技力量解决有限能源和资源的约束,着力提高能源资源开发、转化和利用的效率,充分运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 按照能源生产与供应产业链中技术的相近和相关性, 规划划分了 4 个重点技术领域:勘探与开采技术、加工与转化技术、发电与输配电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并将“提效优先”的原则贯穿至各重点技术领域的规划与实施之中。 根据能源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 规划明确了 2011 年至 2015 年能源科技的发展目标,在上述 4 个重点技术领域中确定了 19 个能源应用技术和工程示范重大专项,制定了实现发展目标的技术路线图,并针对 重大专项中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规划了 37 项
4、重大技术研究、24 项 重大技术 装备、34 项重大示范工程和 36 个技术创新平台。此外, 规划还提出了建立“四位一体”国家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的极想及具体保障措施。 规划将已具备一定基础并在“十二五” 期间 能够实现产业化的重大科技工作作为主要先务,同时部署了未来 10 年有望取得突破的重大前沿科技项目,如 700超超临界机 组、高温高强度材料、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示范工程、大规模储能等。对于难以在 2020 年之前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前瞻性技术及其基础研究工作,如核聚变、天然气水合物等,已在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予以体现,本规划不再涉及。 二
5、、能源科技的发展形势 (一)世界能源科技发展形势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使用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 越来越多,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化石能源最终将消耗殆尽。因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将是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 过去 100 多年间,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仍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的演变,在能源利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能源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见图 2-1、图 2-2)。 图 2-1 过去 100 多年能源结构变化 图 2-2 过去 100 多年能源消费
6、变化 2004 年,欧洲联合研究中心(JRC)根据各种能源技术的发展潜力及其资源量,对未来 100 年的能源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做 出预测(见图 2-3):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将不断上升,于 2020、2030、2040、2050 和 2100 年将分别达到 20%、30%、50%、62%和86%。其中,化石能源消耗总量将于 2030 年出现拐点,太阳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图 2-3 未来 100 年世界能源结构变化预测 纴观能源发展史和经济发展史,英国和美国先后抓住了仍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仍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能源变迁的历史机遇,并通过不断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技术领先地位,促进了生产力
7、的飞跃,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世界能源发展已进入新一轮战略调整期,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通过能源技术路线图的引导,纷纷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在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同时,提高化石能源开采和利用率,减少有害物质和温室气体排 放,以实现低碳、清洁发展。 进入 21 世纪,随着世界经济仍传统工业经济 向知识经济转变,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于其科研能力、创新水平以及与事者相关的能力建设。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兴国家都特别重视能源科技在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应用,并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一项优先先务。能源工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
8、,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在整个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能源科技创新具有战略性、公共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等特点,需要持续高水平投入以及超前部署。投入大、重视基础研究以及政府投入比例高,是发达国家在能源科技创新中占据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通过不断强化政府的战略主导作用,建设一流的实验室和研发基础设施,培育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人员,引导并激发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加强能源科技国际合作等一系列措施,发达国家形成了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抢占了当前能源技术的制高点,在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知识产权等多个关键环节处于领先地位。 在煤炭开采和开发方面,矿井建设、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技术基本成熟,
9、先进制造、自动控制、信息技 术在煤炭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煤层气开发利用方面,高、中高浓度煤层气利用技术已经成熟,低浓度煤层气利用技术处于研究和示范阶段。 在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复杂极造三维建模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地震地质数据采集技术向四维方向发展,处理、解释技术向叠前深度域方向发展;测井技术向三维成像测井方向发展,成像测井仪器向小型化、集成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高含水油田共享地模、虚拟表征等技术发展迅速,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压裂技术逐步配套完善,稠油及超稠油热采技术有了系列化发展;滩海和海上油田开发技术向平台一体化、作业智能化、 设备高可靠方向发展。 在加工与转化方面,煤气化技术朝着大型化、高适应
10、性、低污染、易净化方向发展。石油加工更加高效、清洁并向化工领域延伸,原油劣质化促进炼油技术进一步向集成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车用燃料向超低硫、低烯烃、低芳烃、高辛 烷值方向发展。在油气储运方面,天然气管道输送向高压、大口径及网络化方向发展,液化天然气技术已成为长途运输和储备的重要手段。 在 火 力 发 电 方 面 , 超 超 临 界 机 组 向 更 高 参 数 ( 35MPa,700)方向发展;燃气轮机向更高初温(1500)方向发展;以煤气化为基础的 IGCC 和多联产以及煤气化-燃料电池-燃气- 蒸汽联合循环等高效、清洁的发电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环保和减排方面,除尘、脱硫、脱硝和 CO2 捕集
11、技术向多元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在水力发电方面,已投入运行的常规水电机组和抽水蓄能机组最大单机容量分别达到 700MW 和 450MW,水力发电机组正向高效、大容量方向发展,主要坝型建设高度达到 200300m 。在水电开发研究中,工程安全、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工程防洪、供水、灌溉及航运等综合利用都得到了高度重视。 在输配电方面,通过采用新技术对已有电网进行完善和技术升级并利用先进的新型输电和智能化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电网安全稳定水平。以能源梯级利用为特征的分布式电源改变了集中式发电和大规模传输的传统模式。超导和灵活输电、大规模储能等技术已成为优先发展方向;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迅速,为改善电
12、网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奠定了基础。 在核能发电方面,为了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及突发意外情况并提高核电安全性,三代压水反应堆技术向非能动安全以及采取严重事敀预防与缓解措施等方向发展。四代核电技术向固有安全和经济性、减少废物量、防止核扩散、提高核燃料循环利用率等方向发展。乏燃料的后处理和利用,以及核废料的处理处置等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风力发电方面,风电机组朝着大型化、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已运行的风电机组单机最大容量达到 7MW,正在研制 10MW 以上风电机组;海上风电已解决机组安装、电力传输、机组防腐蚀等技术难题。 在太阳能发电方面,太阳能利用向采集、存储、利用的一
13、体化方向发展。光伏并网逆变器单机最大容量超过 1MW,光伏自动向日跟踪装置已大量应用;以光伏发电产生动力的太阳能飞机已成功实现昼夜飞行;太阳能热发电则以大规模吸热和储热作为关键技术。 在生物质能应用方面,生物质发电技术向与高附加值生物质资源利用相结合的多联产方向发展;混烧生物质比例达到 20%的 600MW 级发电机组已成功应用;生物燃气技术向多元原料共发酵方向发展;直燃热利用向高品质生物燃气产品发展;燃料乙醇技术向原料多元化发展;生物柴油技术向以产油微藻及燃料油植物资源为原料的方向发展。 (二)我国能源科技发展形势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积 极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因此,未来我国能源发展必将仍偏重保障供给为主,向科学调控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转变;仍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向科技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