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规划.doc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3192460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摘 要生态城市建设是推进城市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发展程度的日渐提升,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同时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建设生态城市这个问题上,人们也会有投入更大的热情参与其中。本文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分析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发现我国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园林;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目 录摘 要关键词引言 .1一、 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 .1(一)国外生态城市的发展状况 .1(二)国内生态城市的发展状况 .1二、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三、以浙江省余姚

2、市为例 .2(一)余姚市生态规划的方向。 .3(二)目前余姚市的生态环境现状。 .3(三)余姚市生态规划需考虑的问题 .3(四)总结 .4四、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4(一)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二)用“人性化的规划理念”来指导城市规划,明确生态城市发展方向。 .5(三)遵循生态经济规律,调整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四)加强政策领导,健全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机制。 .5五、结束语 .6参考文献 .7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第 1 页引 言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工手段改造自然最彻底的地方。人类通过工业革命确立了城市在世界上的主

3、宰地位,但是这种地位的建立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行动哲学,又是在掠夺式地利用资源的基础之上的,从而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也促使人类开始寻求城市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生态持续和谐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生态城市是国际第4 代城市的发展目标。我国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生态城市建设的探索, 约有20 座城市先后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一、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一)国外生态城市的发展状况自从生态城市概念提出以来,国外已有不少城市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

4、方面的实践。1992 年美国在西海岸的海滨城市伯克利实施了生态城市计划,通过改善能源利用结构和调整城乡空间结构,成为全球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并被美国环境总署评为“全美生活品质最佳城市” 。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生态城是该国第一例生态城市规划项目,其理念和做法不仅涉及涉及社区和建筑的物质循环规划,还涉及社会和经济结构,继 1994 年 2 月获“国际生态城市”奖之后,在 1996 年 6 月召开的联合国人居会议中,被作为最佳实践范例。巴西的库里蒂巴市以良好的城市规划、公共交通系统的整合以及垃圾回收和能源保护项目的实施,成为享誉全球的生态城市典范。德国埃尔兰根市率先执行21 世纪议程有关决议,全棉免实

5、施城市综合生态发展规划,成为德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先锋。弗莱堡市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作为整个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战略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区域与环境协调发展政策措施,被称为德国的“环境首都” 。新加坡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将农田、森林及其他城市景观融为一体,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花园城市。(二)国内生态城市的发展状况我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进行生态环境的探索,1999 年海南率先获批国家批准建设生态省,2001 年吉林和黑龙江又获的批准建设生态省,陕西、福建、山东、四川也先后提出建设生态省。约有 20 多座城市如广州、上海、宁波、昆明、成都、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以浙江省

6、余姚市为例第 2 页贵阳、长沙、扬州、威海、深圳、厦门、铜川、十堰等都先后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二、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渊源已久,我国在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之下,还是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城市的生态建设必须从城市规划建设之时开始,不是等到城市化程度到了一个阶段之后,发现城市的人居环境不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的时候,才从头开始考虑城市的生态问题。往往到了这种亟待解决的时候,那么紧迫性凸显出来导致盲目地进行规划,那么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也是会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会导致资源的浪费。第二,有些城市的生态建设单纯地照搬照抄,片面地

7、追求整齐划一或者是观赏价值,而忽视了城市自身的特色。有些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了追求城市化的脚步而破坏原来的城市特色,待到城市化的发展造成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下降时,考虑建设生态时,却很难再顾及到原有的历史文化特色了。这样千篇一律地发展城市化,就会失却传统文化的灵魂与活力,在失去特色的同时也失去了发展的竞争力。第三,人类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往往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会过多的考虑经济建设,淡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为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将工业集中在城市,以更小的成本创造更大的利益,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了城市环境的破坏。随着城市的工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增加。

8、第四,环境地质问题也是生态城市建设中一项突出问题,城市的地面和道路的材质都是硬质的,透水性也很差,对于生态圈的影响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一方面是阻碍了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导致城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基下沉,对建筑设施的安全造成威胁;另一方面是造成雨水资源的浪费,雨水资源是比较优质的水源。此外,还会降低城市的防洪能力,加速城市热岛效应,污染水体,减少物种生态种群数量等等。三、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十一五”时期,余姚市坚持以生态市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抓好污染综合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市民环保意识不断加强,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生态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推进生

9、态文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第 3 页明建设打下了扎实的社会基础和工作基础。目前,余姚市已成为首批省级生态市,并先后获得了“省园林城市”、“省卫生城市”、“省示范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2008 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省唯一的“环保节能新型示范城市”,2009 年和 2010 年连续两届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一)余姚市生态规划的方向。余姚市的生态建设规划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目的,实现“加快发展,重点建设,协调发展” ,加快城乡一体化整合和步伐,形成组团式中心城镇新格局,努力把余姚市建设成为城镇功能完善、产业重点突出、生态环境良好、组

10、团联系密切、功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生态城市。(二)目前余姚市的生态环境现状。第一,经生态足迹分析表明,余姚市的生态赤字为 2.18 ha/p,生态赤字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欠缺, 预计到 2010 年人均耕地面积为 0.26 亩。第二,余姚属浙东盆地低山区和浙北平原区交叉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中间微陷,高差一般为 45 百米。南部四明山区,山峦起伏,中间散布大小不等的盆地和谷地。中部姚江冲积河谷平原,北部钱塘江、杭州湾冲积平原,均是宁绍平原组成部分。境内四明山脉盘亘于南部,余脉散嵌在平原中。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中部平原系水稻土。滨海平原系钙质潮土。第三,市境内历史上森林茂密,顶级植被群落为亚热带常绿

11、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经过漫长的人类活动,自然植被极大部分沦为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现有林分质量差,树种单一,森林结构简单,生态功能脆弱。(三)余姚市生态规划需考虑的问题1.生态功能分区。为了将余姚真正建设成为生态城市,把城区放在一个生态大环境系统中加以考虑,引入生态规划中关于生态功能分区的思维方法。在综合考虑城区范围内用地的同时,结合周边的山水生态环境,整体研究。根据生态要素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生态适宜度确定为四类生态区域,分别是重要功能区、生态功能区、生活服务功能区和生态破坏区。各个生态区的地域划分范围不同,确定的管理方向和采取的管理措施也各不相同,根据各区的实际情况而定。比如重要生态区即是位

12、于余姚西南部的四明山脉,这个区是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基地,具有重要的调控和保障作用,该区的控制重点是要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防止人为破坏活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第 4 页动的发生。2.环境质量保护规划。生态城市是将城市环境作为一个有机体,使它的发展和演变具有一定的生态自我调控和修复能力,并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运行。首先,要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加大执法力度;在制定发展规划和各项计划时,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编制清洁生产规划和实施方案;政府在决策的过程中控制好经济发展速度与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之间的度。其次,可以利用市场机制辅助

13、解决环境问题。通过开展资源和环境的核算,使得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价值“内部化”于企业的生产成本之中,调动企业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最后,建立环境保护产业。利用先进的技术来防治污染,从源头上削减污染,尽最大的可能将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使生态恢复平衡。3.绿地园林景观规划。余姚市依山傍水,在规划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周边的森林及水系环境,达到城区内外绿化有机衔接,融为一体,点、线、面相结合形成大环境绿化系统。城区外面由群山大面积茂密的树林作为依托,贯穿城区的姚江、侯青江和最良江形成水系系统。同时在三江六岸 30-50 米的沿河景观绿带的设计构造出城市的血脉。城区内还设置有龙泉山等市级公园 7 个、龟山公园

14、等区域性公园 5 个、儿童公园等专类公园 5 个,另外还有遍布居住区的公共绿化点,这种点、线、面结合的有机的绿地生态系统。(四)总结从余姚市的总体规划中可以看出,生态城市的建设要在深入分析该城市自身特点的基础之上,结合城市目前的发展现状,剖析优势与劣势,将社会、经济、文化各种因素综合考虑之后,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当然这些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城市居民的支持。四、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在认识到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之后,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是必须的。由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尚且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所以在具体的建设方面还是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无论是从城市形象的设计理论、方法、原则,还是从设计的内容和

15、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第 5 页建设的方向,都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走。那么就目前出现的问题来看,可以提出以下对策:(一)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密不可分的,牢固树立“发展为要,环保为先”的发展理念,保护环境是保护资源,也是保护未来的发展。规划城市的时候,破坏生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将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要将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中,城市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生命力的长短。城市市民的幸福感指数也取决于城市环境的质量。因此,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于建设生态城市来说还是至关重要的。(二)用“人性化的规划理念”来指导城市规

16、划,明确生态城市发展方向。城市规划是关系到几代人的大事,百年大计,因此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的依据。城市建设应该通过生态规划对城市及毗邻地区自然资源、经济环境进行综合考查,全面分析生态资产和生态特征、生态过程及生态问题、环境资源的生态潜力与制约因素,评估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度。在构建城市的过程中,要充分将人性化的理念规划进去,因为城市是以人为主体而规划建设的。城市规划是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因此要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功能布局、公共设施、公园绿地、道路河流等作出整体综合的构思与设计,体现出城市功能多方面的合理要求。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当然实现了这

17、个目标,那么生态城市的建设就契合人类的需求了。(三)遵循生态经济规律,调整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的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的速度关系到城市定位和城市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减缓过重的环境承载压力,不仅是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的迫切需要,而是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城市的根本举措。随着人类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刻,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生态保护也日趋深入人心。人们也将产业结构调整为与生态城市建设相适应的步调,一方面不放松生产,一方面搞好生态建设,开发出一条环保的生态产业链,以低消耗、低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的工业生态链。(

18、四)加强政策领导,健全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机制。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第 6 页到目前为止,国内已有许多地区开展了所谓的生态城市建设,但是受到自身的发展阶段的束缚,大多只能是城市区域内的环境调整,而城市环境的调整也只是停留在卫生环境的改善或者是绿地面积的增加这类城市外观美化的表面层次上。真正的落实到是指性意义上的社会经济过程生态化建设很少,只能是称为花园城市或者是园林城市建设。要建设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是需要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上把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加大城市建设的绿色含量,增强城市的生态功能,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市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此外,还要加强

19、执法监督体制的建设,把环保执法力度加强,并且要稳固地落实。最后,建立起一套严密且具实际操作性的领导政绩考核制度也是至关重要的,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考核指标,就像温州市委书记提出以环保局长和公用集团董事长能带头下河游泳作为河水治理好的标准一样。这也不失为一个加强环保的方法,当然做好城市的生态建设不仅仅如此而已,生态整个城市达到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生态持续和谐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所以从环保到生态,这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五、结束语生态城市建设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

20、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城市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渐进的过程。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的宗旨是为人类创造一个和谐的人居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的境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重视生态的地位,将城市的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紧密地结合起来。从社会发展的程度来看,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高级形式,也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城市发展模式之一,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但是绝对不能照搬照抄,要寻求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来开展生态城市的建设。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第 7 页参考文献1张明芳,陈涛.关于生态城市建设问

21、题的思考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12):154-1572梁作臣.浅析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环保前线.2010(02):26-273马交国,杨永春,刘峰.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世界地理研究.2005(03):61-664王爱兰.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 城市问题 .2008(06):88-916程伟.探寻城市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城市.J. 林业调查规划 .2005(02):90-927王薇波.余姚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的思考.N.余姚市规划信息网.2010(05)8楼宇.余姚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N.浙江文明网.201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