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了!创意 论文1.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193777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够了!创意 论文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够了!创意 论文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够了!创意 论文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够了!创意 论文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够了!创意 论文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創意,使生活更美好,或是製造更多垃圾?當設計、創意滿天飛,我們為何還需要更多設計?尤其在講究節約物資、愛惜地球的時代,大量的產品真的能為我們帶來幸福?創意,是不是夠用就好?我們生活於豐富的物質條件之中,比如一般的廚房裡堆滿各種物品,而每個工具、用品、每件事物都是複合體由數十、上百成千的其他物品所構成。雖然每個東西都滿足我們的需求,卻也創造出渴望更多東西:麥片需要湯匙,電視機需要遙控器。作者將此一緊密交織的人造物生態為繁榮世界(the Plenitude ) 。在這本既是圖像教科書、卡通式論文的小書裡,作者提出了有趣的觀點:創意人為何產生出垃圾?設計更多產品真能讓生活更好?世上有四種創意人:藝術

2、家、科學家、設計師與工程師,他們各自運用不同方法為世界產生更多的物品。作者自己本身都經歷過這四個角色,他體認到他們正是創造了世界的所有物資。由於四種創意人的角色相當重要,他們的一生就在為繁榮世界創造更多東西,了解他們的創意模式,可以讓創造本身更有意義。四種創意人的思考模式又是什麼呢?作者舉出七大創意模式,這七種創意模式主導了當今繁榮世界的產品發明。法律規定我們必須製作新事物,重述同樣的故事事屬違法,這就叫侵犯版權 ,所以我們將舊有東西不斷改造,設計越來越多的新玩意。新玩意,是否讓我們遠離了世界更遠?我們會感激每天身上穿的衣服嗎?不會,因為它是千百件中的一件,我們會喜歡自己去打棒球的經驗嗎?很少

3、去,因為今日與棒球的最直接接觸反而是虛擬的棒球遊戲。我們需要這麼多東西?四種創意人赫然發現自己在製造垃圾!作者提出了五項解決之道,雖然未必是最有效的解決之道,卻值得思索:我們應當小心謹慎,讓這世界變成我們想要的世界 。媒體推薦:本書誠屬小品珍寶,將永遠改變你觀看與思考世界的方式。李奇是全錄帕洛奧圖實驗中心裡真正擁有真知灼見者之一,藉由這本形式與內容皆獨一無二的著作,讓我們得以一窺一顆天才洋溢、想像力無限的心靈。 -曾任全錄公司首席科學家及帕洛奧圖研究中心主任,合著有資訊革命了什麼? (The Social Life of Information)約翰?希力 ?布朗( John Seely Br

4、own)李奇?高德是我們的時代裡最具創造力與最不平凡的人物之一。本書記錄了他獨特又具洞見的生活。 -素有電腦科學之父美稱,為物件導向語言與視窗圖形介面的先驅,曾任職於全錄公司帕洛奧圖研究中心,並為HP 實驗室資深研究員、京都大學榮譽教授,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亞倫? 凱(Alan Kay)作者簡介李奇.高德(Rich Gold,1950-2003) 藝術家、作曲家、設計師,與發明家。他的一生只有一本著作,並且自己加了插畫就是這本書,而且死後才出版。他橫跨前衛藝術、學術研究與商業環境領域,曾任職不同領域的公司,例如美泰兒(Mattel)玩具公司、全錄公司PARC 研究中心。夠了!創意原文曾在網路上

5、流傳多年,被工業設計、電腦設計、創意領域視為私房大師經典。書摘: 夠了!創意世上不可能沒有矛盾我們應當小心謹慎,讓這世界成為我們想要生活在其中的世界-Stu Card 史都.卡得地球有 45 億年之久,我們居於其間,不過是瞬間,以地球的年齡算,連最細的 0.01 的筆也無法畫出我們生存的時間。我們不過是居於數十億星星的宇宙,這宇宙無疑的有數十億行星,數十億種生命型式,其中有些有其繁榮世界。而我們的星系不過是數十億中的一個。而這個宇宙不過是近乎無窮的宇宙其中一個。而他們互相環繞,不斷的吸入物質、呼出物質。就宇宙的尺度,無論時空,我們都何其渺小,不為所見,無關重要。藝術來自個人眼光,來自對自己的獨

6、特意識,對許多藝術家而言,藝術是種天職,而非職業。使用者測試對藝術家來說甚為可笑,對設計師來說卻至為重要。如果說藝術家以內在觀世界,那麼設計師便是向外索求觀看的眾人。設計師順利時,能與觀眾的節拍共鳴,是令人讚嘆又美麗的戲法,創造出我們生活大部分的豐富性。無法傳遞給使用者、滿足使用者需求,會被認為設計不良的東西,在邊界模糊不清或礙手礙腳,需要努力才能掌握(就像藝術常常也是如此)的設計,不是好設計。設計具有功能性,通常是為了達成某一目的,即便目的不過在使人愉悅、美化物品或創造賣點。工程講的是需求為發明之母及不造成傷害工程師需要問題能以清楚的規格定義出來,這樣才會知道是否成功解決了問題。工程師相信在

7、自然法則的某個界線內,總能找到每個問題的解決方式,他們的工作就在找到解決方案。科學是頂充滿法則的帽子,而工程卻是頂違反法則的帽子。工程師費盡心思想要排除異常情況,對工程師而言,所有方案都是局部、獨一無二、與眾不同、充滿問題而且隨時會違反已知的法則。在科學與藝術裡面,他者為贊助人與同儕;設計與工程的他者為使用者與客戶。缺乏藝術的設計與缺乏科學的工程,很快的就與一般用品一樣,普通而廉價。創新的七大模式:【需求為發明之母】-找到問題然後解決它此模式效應:每個解決方法創造出十倍問題。單純運用這個模式造成另一項困擾: 當你想對問題各個擊破時。本模式需依賴兩個前提:相信有獨特心智的存在-天份的存在(遺傳或

8、不斷練習訓練而來)及須對個人的眼光抱有深度的自信。【天才之舉】-我有個想法,非做不可。多數情況下,真正新穎的事物來自於創意,而非逐步解決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創意與問題的解決無關。【演繹法】-從基本原理進行科學演繹。雖演繹法創造出新產品的能力強大又有說服力,但隨即會和其他演繹法模式衝撞。【未來就在眼前】-只要在恰到好處的時刻與未來交會。未來已經確定,只是還沒實現而已。這模式衍生的問題在於未來並非以真正存在。這不過是我們發明出來的故事,事件會快速改變未來。【殖民化(Colonization)】-找出還沒被擁有的事物,包裝,再賣出去。在殖民化的過程中將會喪失某些本質。如何確保在此過程中加進去的東西跟拿

9、掉的東西一樣多?【發展為更好的形式】-人類讓東西越做越多。好的設計師與工程師會敞開胸懷,讓周圍的事物為想要達成的樣子發聲。這模式的問題在於通常都想變得更複雜、更為巴洛克。真正的問題在於多數人想要簡單的事物。【改變事物的定義】-語言與隱喻創造世界/ 即是世界。例如把香菸稱為尼古丁傳遞系統定義架構出我們對產品的預期。此模式問題在於真實世界與語言世界的對應不全然是一對一的。創新是數個模式的複雜混合七大模式共同運作,混合與互動形成複雜混合體,而非單獨使用其中一個。一個創意族群與另一個不同處不在於模式不同,而在使用模式的比例不同。繁榮世界未必良善的五大理由:我對做東西很在行,可說是我這個做東西的族群從事

10、的活動之一。我得說自己很幸運,在做東西族群裡過著幸運的生活。然而在我最憤世嫉俗的當下,我明白事情出了嚴重的差錯。我這個族群的職業倫理,以及我最主要的活動,也就是做東西,早已支離破碎。在這些時刻,我稱我的族群為垃圾族群 。我們製造垃圾,為數還不少。問題一【平庸與醜陋】-豐饒之境創造出一個介於平庸與醜陋的世界物質世界的繽紛令人無法喘息,淹沒了美,也淹沒了個別的發聲。如果有個人以奇蹟般的自由意志做了一件對自己別具意義的襯衫,物質世界無需費力的便會複製生產,將襯衫的意義給抹平了。問題二【真實與虛假】-豐饒之境模糊了真實與虛假的分野,以致於我們無法明智的行動。在繁榮物質世界我們大多處於沒符碼與有符碼的世

11、界中來回拉鋸的狀態,卻沒真的做事。資訊超載不在於過多資訊而在象徵性超載。問題三【貧瘠之境】-我們活在豐饒之境,世界的另一半卻僅靠每天收入少於兩美元維生。問題四【毀滅世界】-繁榮世界似乎快把地球給毀了。問題五【基因改造物出問題】-即便繁榮世界沒把地球給毀了,也會改造自然,毀了地球。要多少基因改造生物出問題,才會摧毀我們的生命維持系統?解法一:通過一條規定,一生只能做 5 件東西。解法二:摒棄豐饒之境解法三:質優於量解法四:零成長經濟解法五:只做好東西解法六:真正的問題在於人太多解法七:愛上豐饒之境創意的反思我懷疑,會挑夠了!創意這本書出版的出版社,是否想跟當今的創意顯學開個玩笑?這本書是李奇高德

12、在藝術工程科學與設計四大創意領域遊歷的心得,乍看之下,也許又是坊間常見的對設計大師的引介與評析(什麼科比意阿、安藤忠雄) 、或大師們自己的著作,但是李奇不是大師,這本書甚至是他死後才出版的,雖然書裡也提到對所謂創意模式,但這本書讀起來倒比較像是個的對創意族群的人類學式觀察,以及對創意這種雙面刃的道德哲學省思(創意是雙面刃?也許意識到此的不多?) 。當時讀完這本書,有種感動是,李奇用可親而簡單的語言,講出了深刻的觀察,這不就是最上乘的散文、評論嗎?這是我對這本書形式的感動。形式的感動,是對比於設計書給我的疏離感。有時在誠品忠孝敦南店,看著滿坑滿谷的這類設計書,每本看起來似乎都很有設計感,但是這種

13、設計感不知為何卻造成與讀者的疏離,也許是這類設計書充滿隱含的著$的思維吧.而設計與文字的結合,又是個弔詭,有時看著講設計的書,充滿著各種符碼,修辭的堆砌,在某些講建築的書(其他的領域也有) ,看到這種傾向。內容的感動,在於終於有人願意用輕鬆詼諧的方式,搓破創意的無限上綱,就像那位指著國王沒穿衣服的小孩說.創意真的都那麼好嗎?那麼有用嗎?不會危害對人類的幸福嗎?當然,跟當今顯學開玩笑的代價也許很高。記得有天某位朋友聽我講完閱讀這本書的心得,他想了想跟我說,在這個年代,還講道德哲學嗎? 應該很冷門吧?但我毋寧希望,在這多元的閱讀的時代,希望這本好書,不必熱門,卻能細水長流的接觸到更多讀者。其他幾點

14、雜感:1. 嚴格來說,這本書不該被歸為設計類,只是創意兩字太容易跟設計類關連了。各行各業都需要創意,不論是理工、人文、社科,商管,都可以從本書得到觸發。2. 記得,科技史家 Thomas P. Hughes 寫的Human-Built World: How to Think about Technology and Culture題材大約相近,但是實在不太適合一般學生看(不是我輕忽學生的程度,而是這本書太學術.)3. 本書的裝禎設計很吸引人阿,那天我在忠孝復興 BR4 八樓的 Page One,看到這本裝禎很像漫畫的設計書:封面是顯眼的紅橘色、配上漫畫常見(尤其是租書店常見的)透明塑膠封套,忍不住被吸引拿了起來,看了看原來是聶永真的設計,這本書按照封底的介紹,說是本卡通式論文,也許聶借了這點來發揮,不免會心一笑。 -By mangomonsteron October 14, 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