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195152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如何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几年的数学教学工作让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数学课堂上,越是低段的孩子越喜欢举手回答问题,中段相对要减少一半,越是到高段回答问题的人越是寥寥无几。尽管老师也想尽各种方法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交流自己的想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然而同学们的表现总是事与愿违,数学课演变成了老师一个人自导自演,自问自答,同学们则成了一个个旁观者,只待老师讲完,做作业也像是例行公事。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仅有鼓励、动员是不够的,需要从根源上寻找症结,再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经过观察和分析,我总结了高段学生不爱发言的现象主要有几点原因,一是缺乏自信心,怕丢人。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课堂

2、上不喜欢回答问题,并不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回答,而是害怕说错了被老师批评,被同学们笑话,这样很丢面子。即使偶尔勉为其难的举手了,声音也特别小,眼神中流露出的都是几分胆怯和不安,而那些平时积极的同学见大家都不举手,开始还会主动发言,久而久之也习惯了不举手,只要自己懂了就可以。于是数学课堂上常常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过了好一会儿都没有人举手,一片死寂。二是欠缺交流氛围。数学课堂需要师生、生生的互动和交流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有效交流十分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当一个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很有限,如果学生迟迟没有反应

3、,和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会感到焦急,因为课堂只有四十分钟。每浪费一分钟就意味着教学任务可能无法完成,只好自己讲。课堂失去了交流的氛围,学生的行为演变成了听老师讲,机械地进行练习,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变得完全没有价值。另外,高段的学生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成长,自我意识变得更加强烈和敏感,生怕说错了被同学们笑话。这种情况发生后,如果老师没能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行为,也容易影响发言同学的心理,使课堂陷入死气沉沉的氛围,不利于开展交流活动。三、思维定势,语言组织能力差。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发展和思维水平都比同龄人要落后些,在学习过程中又缺少主动锻炼的机会,思维定势,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当弱,即使一个简

4、单的数学问题也说不完整。在解决一道有关速度的问题时,我先教学生怎么分析,再抽班上一个中下等的学生像我那样复述一遍,没想到这个孩子吞吞吐吐说了好久都没说清楚,其他同学都替他着急。于是我请了班上一个胆大、表达能力强的孩子教他说,没想到教了四遍他才勉强说清楚。在遇到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和正方形有怎样的关系时,学生发现圆的直径就等于正方形的边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能求出圆的周长或者面积,可当把正方形换成长方形时,一部分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去分析长方形和圆的关系,不知道该怎么解决问题,或是照搬原来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由此可见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定势十分严重,使得他们只会照搬和机械沿用方法

5、解决问题,失去了灵活应变能力,数学学习也变得枯燥乏味。四、评价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低段,学生还处于十分童真的年纪,见得少,对什么都好奇,又喜欢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课堂上喜欢争着回答问题。随着学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见识越来越多,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老师几句简单的表扬“对,你说的真好!”“ 非常正确!”等,这样的评价只会让学生觉得只要是回答了都是“好!”“ 不错。 ”“你很能干。 ”之类的表扬,或是“ 不对。 ”“回答错误!”等的简单评价,不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喜悦感,课堂就失去了应有的生气和灵动。面对这些情况,老师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发挥自己主

6、人翁的角色,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首先要创设温馨、和谐的课堂交流氛围。心理学家托兰斯就曾经说过:“我们要促进创造,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学生在其中成长发展。 ”课堂不是老师的舞台,它属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积极参与,主动交流,发掘潜能。因此老师要注意不能一讲到底,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交流也不能停留在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的形式,还要有生生之间的质疑、讨论、解难,使课堂交流的深度逐渐延伸至全体同学。在交流之前,教师要给全体同学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大家互相尊重,当别人在发言的时候,带着欣赏的眼光认真倾听;当别人回答错了

7、或者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的时候,要用诚恳的态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同学真诚交流,千万不要去嘲笑、批评同学,让别人感到难堪;当别人提出建议的时候要虚心接受,一定不忘说声“谢谢”等。如此一来,课堂上少了一份紧张,多了一份轻松、愉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才能顺利进行。第二、利用小组活动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数学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教材的编排内容设计小组活动,利用丰富的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对数学的理解力。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就意味着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尝试、探索问题,让他们在自主活动的领域中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加

8、以再创造。皮亚杰说过:“儿童要高度活动;在活动中让儿童动脑、动手,进行探索,通过活动逐步丰富儿童的认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儿童自身积极的活动,让儿童探究、发现知识。 ”这话无不道理,只是在开展小组活动时,教师首先要统筹安排,一般按前后四人分组,选定好组织能力强、又具有号召力的孩子担任小组长,有活动开展时组长要组织成员一起展开探讨、分析,每个成员都要参与讨论,发言,最后活动完毕还要有小组发言,由组长委派一名成员发言,其他人补充。其次是在活动之前要明确活动目的和要求,小组成员要清楚活动中都要做些什么,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组内交流时,组长一定要认真倾听成员的发言,鼓励不会表达的孩子勇于说出自己

9、的想法。通过活动不断提高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能力,理解知识、发展个性,从而不断挖掘学生的创造性,使知识在活动中升华,智慧在活动中闪烁。第三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自信。每个孩子在心底都希望得到肯定和赞赏,如果反复的尝试换来的都是失败的体验,长期下去孩子容易失去自信心和上进心,对回答问题产生恐惧感,那么课堂上将很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同时要分清情况,如果孩子只是怕被批评,老师一定做到肯定孩子敢于回答问题的行为,不要指责孩子“笨”“ 这么简单都不会”之类;对于知道答案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说的孩子,要教学生学会理清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不必担心,实在不会老师再教。还要抓住机会巧用榜样

10、。在解决“盒子里有 45 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 50 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都采用了先求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多的数量,再求多的部分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此时老师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一个男孩略沉思了一下,站起来非常大声地说:“老师,我是这样列的算式:5045-1,我感觉这样做是对的,但是我又没想明白为什么?”听到这个想法我心里一阵惊喜,表扬他是个勤于思考的孩子,而且胆大,敢把自己没想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一点也不觉得丢面子;心细,对不明白的地方多问了一个为什么。接着再让全班同学展开讨论,说说每步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学生通过交流终

11、于明白:5045 实际是先求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把水的体积看作单位“1”,用减法就求出增加了百分之几。还没等我开口就有大部分人举手想表达自己的见解,那种迫不及待的样子让我掩不住高兴。卸下了心理负担,我看到了自信在他们脸上渐渐绽放光彩。第四是评价多样化。心理学认为,及时、恰当的评价能指导学生的目标行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可发生在师生之间,如学生找到了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教师给予热情的赞扬和鼓励;当学生发现某一规律时,教师用欣赏的口吻表扬他善于发现;当学生在活动中出现问题时老师及时给予引导、帮助。评价也可发生在生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评价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探索、发现、进取的良

12、好心态去参与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活动效果。比如在讲“图案设计”时,我先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再请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借着投影给大家介绍自己的方法,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小组代表的发言,及时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学生们比老师还细心,一个小小的漏洞或者表述不完整的地方都能找出来,在帮别人纠正的同时自己也加深了印象,作业中对图案设计的过程也描述的比较完整,正确率高。因此,课堂上要多渗透生生评价,尤其要注重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让学生真正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自己的变化和成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成就感,这样才容易激发学生下一次参与的欲望和积极性,使他们在数学课堂上释放活力,让课堂绽放异彩。数学的乐趣就在于它向人们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简洁的和准确无误的交流信息的手段。使人们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处理问题时能将各种因素的复杂关系表述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因此,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多参与活动表达交流,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数学课堂由老师一讲到底变成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交流、主动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一定技能,学会思考的同时情感上得到满足,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