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96737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1、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分类: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1.1、物理法:利用物理作用分离废水中悬浮物或乳浊物。主要有:格栅、筛滤、离心、澄清、过滤 、隔油。1.2、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去除废水中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主要有:中和、沉淀、氧化还原、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微 电解、 电解絮凝、焚烧。1.3、物理化学法:利用物理化学作用去除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主要有:混凝、浮选 、吸附、离子交 换、膜分离、萃取、气提、吹脱、蒸发、结晶、焚烧。1.4、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使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无机微生物氧化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2、厌氧生物消化法、稳定塘与湿地处理等。生物处理法按是否供氧分为好氧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厌氧处理(厌氧消化法)。2、废水预处理2.1、均和调节:均和调节池分为:均量池、均质池、均化池、事故池。事故池的主要作用:容纳生产事故废水或可能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的事故废水。2.2、格栅2.3、沉砂池: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2.4、隔油池:平流式隔油池、斜板式隔油池。3、废水一级处理3.1、沉淀池:主要处理工艺为沉淀,沉淀池分类:平流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竖流沉淀池。3.2、中和处理:指对酸碱废水的处理,酸碱废水的相互中和。在中和后不平衡是采用药剂中和。酸性废水中和药剂:石灰(CaO)、石灰石(

3、CaCO3 )、氢氧化钠。碱性废水中和药剂:工业盐酸。3.3、化学沉淀处理:投加化学药剂(沉淀剂),使其与废水中溶解态污染物直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的固体生成物,然后进行固液分离。3.4 浮选法:通过投加混凝剂使废水中悬浮颗粒、乳化油脱稳、絮凝,以微小气泡作载体,黏附水中的悬浮颗粒,随气泡夹带浮升至水面,通过收集泡沫或浮渣分离污染物。4、废水二级(生物)处理4.1、活性污泥法:将废水与活性污泥(微生物)混合搅拌并曝气,使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分解,污泥随后从处理废水中分离,并根据需要将部分污泥回流至曝气池。主要分类:传统活性污泥法、阶段曝气法、完全混合法、吸附再生法、带选择池的活性污泥法。4.2、

4、生物膜法:使废水与生物膜接触进行固、液相的物质交换,利用膜- 2 -内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使废水得到净化。主要分类:滴滤池、塔滤池、接触氧化池、生物转盘。4.3、厌氧生物处理: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也称厌 氧消化。主要分类:厌氧接触法、厌氧生物滤池法、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法(UASB)、厌氧流化床法等。4.4、出水消毒:二级或三级污水处理操作的最后一步。主要目的使水中微生物死亡或灭活。消毒剂主要有:氯气、臭氧、紫外线、二氧化氯、溴。5、三级处理5.1、三级处理是指经二级处理后,还需要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和溶

5、解性物质的处理过程。一般三级处理过程主要去除悬浮物、营养物。包括:1.去除悬浮物;2.除磷;3.脱氮6、污泥的处理与处置6.1、污泥处理方法:浓缩、稳定、 调节、脱水、 压缩。污泥浓缩:去除水,增加固态物含量,目的是减少后续处理单元所处理的污泥体积。方法:重力沉淀、浮选、离心。污泥稳定:目的减少病原体,去除引起异味的物质,抑制、减少并去除可能导致腐化的物质。污泥稳定过程一般包括:厌氧消化、好氧消化、化学稳定和混合。污泥调节:包括化学调节、物理调节,目的是去除污泥中的水分。污泥调节在污泥脱水前进行。污泥脱水:目的是减少水分,脱水可去除污泥异味,使污泥成为非腐败性物质。方法:加压过滤,离心过滤。6

6、.2、污泥的处置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利用途径:作为植物有机肥料,添加到农用或非农用土壤中。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的常规控制技术:洁净燃烧技术;高烟囱排气技术;烟(粉)尘和气态污染物的净化技术。1、二氧化硫控制技术主要控制方法有:采用低硫燃料和清洁能源替代;燃料脱硫;燃烧过程脱硫;末端尾气脱硫。1.1、燃烧前燃料脱硫:重力分选法;型煤固硫;煤炭转化为清洁二次燃料(煤气化或煤液化)。1.2、燃料脱硫:采用先进燃烧方式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1.3、燃烧烟气脱硫:通常将烟气脱硫方法分为抛弃法与回收法两大类。一般情况下可按使用吸收剂或吸附剂的形态和处理过程将回收法分为干法、湿法两类。- 3 -干

7、法烟气脱硫:活性碳法、接触氧化法、石灰粉吹入法、活性氧化锰法、氧化铜法。湿法烟气脱硫:氨法、钙法(石灰-石膏法,应 用最广泛)、钠法、镁法、催化氧化法等。2、氮氧化物控制技术(烟气脱氮或烟气脱硝)从物质形态来分:湿法;干法两大类。从化工过程来分,三类:催化还原法;吸收法;固体吸附法。另外还有:洁净燃烧技术(低氮燃烧技术,低氮喷嘴等)。具体分类见下表。分类 处理方法 备注1、催化还原法 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还原剂:氨、硫化 氢、 CO) 去除率达 90%以上2、吸收法 碱液吸收法 硫酸吸收法 氢氧化镁吸收法 熔融盐吸收法3、固体吸附法 分子筛吸附 活性碳吸附 硅胶吸附 离子交换

8、树脂 泥煤-碱法分子筛吸附去除率达 95%以上;泥煤-碱法去除率达97-99%4、洁净燃烧技术 低 NOx 燃烧技术 低氮喷嘴3、烟粉尘控制技术烟粉尘治理主要通过改进燃烧技术、采用除尘技术实现。3.1、改进燃烧技术:空气和燃烧料充分混合是实现完全燃烧的条件。3.2、除尘技术:根据除尘过程中粒子分离的原理,除尘技术分为:重力除尘;惯性力除尘;离心力除尘;洗涤除尘;过滤除尘;电除尘;声波除尘。一些以大气污染为主,烟粉尘排放量较大的项目,一般采用静电除尘和布袋除尘器。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可达 99%以上,粉尘初 层发挥主要捕集作用,需要注意及时清灰。电除尘器:处理烟气量大,除尘效率高于 99%,可在

9、高温或强腐蚀性气体下操作。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对策措施主要考虑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和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两个环节。防治对策和措施符合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原则。1、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基本方法- 4 -1.1、科学统筹进行城乡规划建设,明确土地使用功能分区,合理安排城市功能区和建设布局,预防环境噪声污染。1.2、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时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 在工程设计中,改进生产工艺和加工操作方法,降低工艺噪声; 保持设备良好运转; 对高噪声设备或设施,采用减振降噪或加装隔声罩等方法降低声源噪声。1.3、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以噪声敏感目标达标为目的。 合理

10、安排建筑物功能和建筑物平面布局,使敏感建筑物远离噪声源,实现“闹静分开 ”; 采用声学控制措施或技术。如:对声源采用隔振、减振降噪或消声降噪措施;在声源和敏感目标间增设吸声、隔声、消声措施;利用天然地形或建筑物起到屏障遮挡作用。1.4、不得已针对保护对象采取降噪措施。2、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技术措施2.1、对以振动、摩擦、撞 击等引发的机械噪声,一般采取减振、隔声措施(加装减振垫、隔声罩;设备传动硬连接改为软连接,降低工艺噪声)。对以此类设备为主的车间、厂房,一般采取吸声、消声措施(涂布吸声涂料、吊装吸声板;使用隔声效果好的建筑材料,或减少门窗面积以减低透声量)。一般材料隔声效果可达 1540d

11、B。2.2、对由空气柱振动引发的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治理,采用安装消声器的措施。一般消声器可降噪 1025dB。2.3、电磁噪声:尽量使设备安装远离人群。2.4、针对保护目标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技术工程措施,主要是以隔声、吸声为主屏蔽性措施。如:利用天然地形、地物作为噪声源和保护对象之间的屏障;或利用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做隔离屏蔽;或安装声屏障等。一般声屏障可降噪 512dB,全封闭声屏障可降噪 2030dB。3、典型工程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3.1、工业噪声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工业噪声防治以固定的工业设备噪声源为主。 首先,从工程选址、总图布置、 设备选型、操作工艺变更等方面考虑尽量减少声源可能对环境产生的

12、影响。 对声源已经产生的噪声,在传播途径上分别采用隔声、隔振、消声、吸声以及阻尼等措施降低噪声影响,必要时采取声屏障等工程措施降低和减轻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对敏感建筑物采取隔声窗等防护措施。3.2、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公路、铁路、城市轨道噪声影响主要对象是线路两侧的以人群生活为主- 5 -的环境敏感目标。主要防治对策和措施有: 线路优化比选,进行线路和敏感建筑物之间距离的调整。 线路路面结构、路面材料或是路基、道轨材料改变。 道路和敏感建筑物之间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临街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变更、声屏障和敏感建筑物本身的防护。 优化运行方式(车辆选型、速度控制、鸣笛控制和

13、运行计划变更)和进行远距离拆迁安置等。3.3、机场飞机噪声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机场飞机噪声的影响主要是非连续的单个飞行事件的噪声影响。主要防治对策和措施有:机场位置选择,跑道方位和位置的调整,飞行程序的变更,机型选择,昼间、晚上、夜 间飞 行架次比例的变化,起降程序的优化,敏感建筑物本身的噪声防护或使用功能更改,拆迁,噪声影响范围内土地利用规划或土地使用功能的变更。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1、主要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2、常用处置方法2.1、预处理方法:压实、破碎、分 选。2.2、堆肥处理方法2.3、卫生填埋方法2.4、一般物化处理方法2.5、安全填埋方法一个完整的安全填埋场应包括:废物接受与贮

14、存系统、分析监测系统、预处理系统、防渗系统、渗滤液集排水系统、雨水及地下水集排水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渗滤液监测系统、管理系统和公用工程。2.6、焚烧处理方法常见的焚烧尾气空气污染物包括:粒状污染物、酸性气体、氮氧化物、重金属、CO 和有机氯 化物。2.7、热解法区别于焚烧,热解技术是在氧分压较低的条件下,利用热能将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裂解为分子量相对较小的易于处理的化合物或燃料气体、油和炭黑等有机物质。3、生活垃圾填埋场3.1、填埋场类型:衰减型填埋场;封闭型填埋场。用于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场属于衰减型填埋场或半封闭型填埋场。而处置危废的安全填埋场属于全封闭型填埋场。3.2、填埋方式: 山

15、谷型填埋;- 6 - 平地型填埋:地上式,地下式,半地下式。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要遵守的原则:1.1、凡是涉及珍稀濒危物种和敏感地区等类生态因子发生不可逆影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保护措施和方案;1.2、凡是涉及尽可能需要保护的生物物种和敏感地区,必须制定补偿措施加以保护;1.3、对于再生周期较长、恢复速度较慢的自然资源损失,要制定恢复和补偿措施;1.4、对于普遍存在的再生周期短的资源损失,当其恢复的基本条件没有发生逆转时,不必制定补偿措施;1.5、需要制定区域绿化规划;1.6、明确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费用的数量及使用科目,同时论述必要性。2、减少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措施,见下表措

16、施 主要内容1、合理选址选线 选址选线避绕敏感环境保护目标(预防为主)。 符合地方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与规划相协调)。 选址选线地区环境特征和环境问题清楚,不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 选址选线不影响区域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美学价 值、社会文化价值和潜在价值的地区或目标。2、工程设计方案分析与优化 选择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案(土地资源、水 资源)。一切工程首先从减少土地占用尤其是减少永久占地进行分析。 采用环境友好的方案。以隧道方案代替深挖方案。 采用循环经济理念,优化建 设方案。 发展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方案。 (1.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对 野生生物造成阻隔,设计生物通道;2.水 坝阻隔鱼类洄游

17、, 设计专门 的过鱼通道;3.古树名木受到选址选线的影响,有必要 进行整体移植; 4.文物的搬迁和易地重植、水生生物繁殖和放流。 )3、施工方案分析与合理化建议 建立规范化操作程序和制度。 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季节 和时间。 改变落后的施工组织方式,采用科学的施工 组织方法。4、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 施工期环境工程监理与施工队伍管理 营运期生态环境监测与动态管理3、绿化方案3.1、一般原则:采用乡土物种;生态绿化;因土种植;因地制宜。3.2、绿化方案目标主要包括:- 7 -1. 绿化面积指标; 2. 绿化覆盖率。4、生态影响的补偿与建设补偿是一种重建生态系统以补偿因开发建设活动而损失的环境功能

18、的措施。主要包括:就地补偿和易地补偿。植被补偿按生物物质生产等当量的原理确定具体补偿量。水土保持措施1、水土流失预防措施(1)减少土地占用和植被破坏;(2)合理选择弃土弃渣场,并对弃土弃渣场实行先挡后弃的操作方案;(3)实行集中取土、集中弃土方案;(4)合理确定施工期,避开集中降雨季节和大风季节施工;(5)施工期备齐防止暴雨的挡护设备,在暴雨来临前覆盖施工作业破坏面,可极大的防止土壤流失;(6)矿业和工业项目做好弃渣、尾矿、矸石的回用和堆放,防止风吹雨蚀流失;(7)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尤其加强施工期的水土保持监理工作。2、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2.1、工程治理措施: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

19、工程;防洪排水工程;防风固沙工程;泥石流防治工程。2.2、生物治理措施(1)人工植被工程(2)土地整治工程:包括取土场和弃渣场的整治、边坡绿化土地整治、临时占地整治、工程永久占地区的土地整治。弃渣场、取土场和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首先以农田为优先考虑。环评中应十分重视事前保存表层土壤,才有利于事后恢复。(3)表层土壤覆盖工程环境风险防范1、主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2)危险化学品贮运安全防范及避难所;(3)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4)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5)电气、电讯安全防范措施;(6)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7)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设计。2、

20、事故应急预案主要内容:(1)应急计划区;危险目标为装置区、贮罐区、环境保护目标。- 8 -(2)应急组织机构、人员;(3)预案分级响应条件;(4)应急救援保障;(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6)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7)应急监测、防护措施、清除泄露措施和器材;(8)人员紧急撤离、疏散、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9)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10)应急培训计划;(11)公众教育和信息。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1、“十五” 期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大气: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水:化学需氧量、氨氮;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2、国家对主要指标(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实行全国总量控制。3、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包括:国家规定的指标;项目的特征污染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