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县畜牧业生产发展现状与对策草畜产业作为宁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性产业,其地位日益突出,尤其当今肉类食品价格居高不下,已成为改善民生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加快畜牧业发展,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几年来,宁县草畜产业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还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一、畜牧业发展现状宁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畜禽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早胜牛养殖已经形成品牌,牛产品系列开发初具规模,产业链条基本形成,在农村经济中占有相
2、当份额,草畜产业的发展也为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渠道了推动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常抓不懈、不断努力,大大提高了农民发展草畜产业生产的积极性,全县畜牧业呈现出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2010 年全县牛存栏 8.55 万头、比上年增长 14%,出栏 4.12 万头;生猪存栏 9.17 万头、比上年增长 14.1%,出栏,8.13 万头,增长 14%;羊存栏 9.26 万头,出栏 2.93.37 万头,分别增长 2.9%、13.9%;鸡存栏 58.7 万只、出栏 15.62 万只,
3、分别增长 6.7%和 24.6%,。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 1.19 万吨,禽蛋产量达到 1761 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 23340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13.4%。畜牧产业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产业。一是生态养殖规模迅速扩张。重点建成了兴旺牧业、畅达牧业为龙头的早胜牛规范化养殖企业,带动发展以九龙川流域为主的 8 个千头以上生态养牛小区;建成了以新庄、良平、春荣为主的万头生态养猪示范乡镇,带动发展 11 个专业养殖村,建成了 9 个万只养鸡场,带动发展 16 个养鸡专业村,建成千头以上养羊专业户 5 个;畜牧业系列产品开发有了新的进展,注册了早胜牛系列产品绿色商标,成立了早胜牛调运中心,牛产
4、品远销香港等地,蛋、奶产品逐渐品牌特色凸显,实现了购销两旺。二是“一村一品”格局初步形成。形成了良平乡街上村、盘克形赤等村的养鸡,养殖规模户达 60 多户,鸡存栏达到 8 万多只,惠家村、第家村、春荣乡的白公村等养猪专业村,年出栏肉猪达万头以上,九龙川区沿线 8 个村青贮饲草、沼气建设一体化养牛示范小区、焦村西李养牛小区、中村弥家养牛小区等养牛专业村、养殖小区已建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养殖格局已经形成,全县畜禽养殖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合理布局。三是产业组织程度明显提升。全乡共成立各种专业合作社及各种协会 70 多个,合作社实行技术统一培训,统一品种引进,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疾病防治,统一组织销
5、售,是养殖户成为利益共同体、做到风险公担,利益均沾,大大提高的养殖效益,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四是科技服务手段不断创新。一是实施养禽科技入户工程,由县畜牧局牵头,有技术人员开展科技承包,大力开展了技术培训,为每村培训了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为每个养殖户培训一名明白人。二是通过聘请专家指导,通过现场培训,为养殖户解决难题,传授养殖技术。三是通过下派科技特派员得方式,由县政府为各专业村下派技术人员,指导养殖业发展。四是由主管部门通过印发资料等方式,及时向养殖户发送养禽科技信息、市场动态信息等,使科技服务更加即时、便捷。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缺乏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畜牧产业化水平低,产业
6、链不完整。在畜牧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担负着开拓市场、技术创新、服务支持等重要作用。宁县从事畜产品的深加的龙头企业还比较少,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导致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不稳定,难以促进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另外,饲料加工、幼苗生产企业起点不高,难以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养殖成本,降低了养殖利润。另外,由于缺乏专业批发市场和专业销售队伍,全县畜牧产品的销售市场依靠外来客商,这种处于弱势的经济地位导致了宁县同类畜牧产品的售价要低于周边县市水平,进一步压缩了养殖户的利润空间。二是养殖发展缓慢,畜牧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专业户无论是数量还是养殖规模都偏低。当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
7、因素主要是:一是缺乏资金投入。无论是建养殖大棚,还是想扩大规模的养殖,最难的问题就是资金投入问题。主要原因是融资渠道不宽,首先是养殖户缺乏正确的融资理念,严重依赖贷款,没有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和社会闲散资金实行滚动发展;其次是贷款难,抵押贷款要求高,贷款支持难以满足申贷要求。二是政策支持覆盖面还不广,力度还不够。除了国家对畜牧业的扶持政策外,宁县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新建规模养殖企业优惠政策,但在资金扶持上还有欠缺。三是市场价格不稳定。直接影响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大多数农户只顾眼前利益,还没有真正把畜牧业作为长远的增收项目来抓,组织化程度很低,缺乏养殖能人、经纪能人及管理能人,没有意识到与企业建立合作
8、关系,共同抵御市场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赚钱渠道的增加,小农意识的局限,相当一部分农民也不太愿意从事周期长、耗精力、风险大的养殖业。多数养殖户只是维持现状,等待观望。四是养殖成本持续攀升。饲料价格不断上升,降低养殖户利润空间;而人员工资、防疫费用居高不下,导致饲养成本上升而利润收入降低。三是技术服务人员缺乏,技术推广工作滞后。在全县畜牧产业发展中,以农户家庭养殖的生产方式仍是当前畜牧业生产的主流,而分散饲养难以有效的防止交叉传染、控制动物疫病,这就对我们的防疫人员,特别是防疫员和兽医站的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乡、镇兽医站和村级防疫员资金无法得到保障,资金的缺乏导致乡、镇兽医站无法全心做
9、好目前的技术服务工作。而且乡、镇兽医站设备老化,亟待更新增加,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服务需要,这些都需要政府财政的全力支持。三、思路与对策畜牧业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以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拉伸产业链为重点,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畜牧产业化进程,推动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建议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构建科学的畜牧业发展体系。引进产业发展所需的专家人才,制定产业科学发展的战略规划,夯实现代畜牧业发展基础。重点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建立饲料生产体系,充分发
10、挥畜禽的优良生产性能;建立畜产品加工体系,实施畜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建立疫病防控体系,提高畜牧业发展的保障能力;建立信息服务体系,为畜禽养殖、产品加工等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建立生态保护体系,加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的清洁生产。二是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功能。一是完善品种改良体系。不断增加品种改良网点,加大品种改良服务力度,进一步优化畜禽品种结构,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完善疫病防治体系。建立健全规范的防疫服务网络,积极探索新的疫病防治服务形式和运行机制,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三是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以县畜牧局为主,开辟县内外信息网络的通道和窗口,建
11、立畜牧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反馈县内、外市场信息,逐步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四是完善购销体系。积极组建专业养殖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在供种和销售上为养殖户提供便利。五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狠抓畜牧技术培训,采取科技下乡、专家讲座、现场指导和办班培训等形式,加强同农业科技部门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有效促进畜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三是突出龙头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大力引进、培育一批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按照上联市场、下联千家万户的要求,不断强化龙头企业建设,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桥梁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在发展方向上,把重点放在培植壮大已有的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上,不断
12、提高企业带动发展能力。二是在发展方式上,重点抓总量的扩张和质量的提高,使特色加工向规模化、工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档次和竞争力。三是在经营机制上,强化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市场+饲养场+农户”等经营模式,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在发展途径上,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多渠道融资,充分利用外资建龙头。鼓励农村经纪人外出开拓市场;发展畜产品的冷藏、运输、贩运等物流产业。同时,要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地知名的畜产品深加工企业来您县办厂,利用对方成熟的管理技术和先进的经验,快速提升全县畜牧业发展水平。四是突出标准化生产,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要
13、把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畜牧业效益的重要手段常抓不懈。一是狠抓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二是积极开展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证工作。对全县畜牧企业的生产管理不断进行规范,保证其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在此基础上,积极帮助企业进行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证。三是积极开展畜产品市场准入。针对大中城市实行市场准入制的问题,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帮助养殖场取得市场准入资格。对进入市场的种畜、饲料、兽药、疫苗等要加强管理,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销售领域。五是发展牧草种植,优化产业结构。牧草种植可以推动种植业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增加土地产出率、利用率;促进以牛、
14、羊为主的畜牧业发展,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畜产品品质。一是宣传发动。大力推广畜牧强县的种草养畜经验,广泛宣传种草养畜的意义和效益,提高群众种草养畜的积极性。二是搞好服务。举办专题培训班,对乡镇基层干部和种养大户进行集中培训,畜牧部门和专业合作社组织技术人员巡回到乡镇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三是种养结合。种草一定要与养畜相结合,因地制宜,因畜发展,以养畜带种草,以种草促养畜,走农林牧一体化开发的生态型养殖模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狠抓秸秆开发利用。围绕养牛和养羊规模户,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等先进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六是突出规模饲养,大力发展订单畜
15、牧业。一是立足实际,建立养殖基地。按照“小群体、大规模、高科技、高效益”的要求,大中小场一齐上,以场户带群体,以群体促规模,不断扩充饲养总量。二是加强规模饲养场建设。坚持发展民营畜牧企业,支持、鼓励农户采取独资、合资等方式建设饲养场,建议各乡镇每年都能新上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饲养场,不断增加规模饲养的比重和份额。三是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改变过去分散饲养的模式,兴建各类养殖小区,壮大养殖规模,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格局,提高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养殖小区要全部达到“四统一、四配套”,即统一规划、统一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服务,环保、生态、市场、公益设施四配套。建立健全各类服务性组织,逐渐把畜牧产业培育成支撑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