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自律(高中).doc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3196939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美自律(高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审美自律(高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审美自律(高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审美自律(高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审美自律(高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审美自律课时:1教学目标:理解“审美自律” 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教学重点: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对中国和西方的美术的发展的逻辑有深刻的理解,教学难点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了解中西方绘画,是如何在形式和风格上追求个人的风格,和主官思想的表现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 、 临河序 、 禊帖等,是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作品的由来是: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还在会稽内史任上的王羲之,邀集谢安等四十多位友人、名士在山阴的兰亭举行“修禊

2、”盛会,与会诸公“流觞宴饮,赋诗唱和” 。王羲之为此次唱和诗集作了这篇序言。所谓法书兰亭序即是这篇序言的稿本。传说王羲之在这之后又书写过多次,但都不如当初的稿本好,于是稿本得以流传。由此可见想书法这样的极为规矩的艺术,也是需要作家的自己的情绪和个性的表现,这篇作品是即兴写下来的,当时的情绪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正因为如此,它是不可重复的。它的创作仅仅是为了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表现出来,是一种相对纯粹的自我娱乐和情感抒发,没有外在的目的。王羲之兰亭序的书法非常精妙,历代的书家和书论家几乎都给予了最高的评价,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从现在所能见到的资料看,此帖确实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自唐

3、宋以下,历代的著名书家几乎都临习过它,不同程度地受过它的影响。 兰亭序在书法史上影响之广大、涉及之深远,也没有第二个碑帖可与之相比拟。讲授新课因此在中国的上水画的发掌都可以看的到不同的画家对于不同的作品的意境的表达是各不相同的,对比潇湘图 溪山行旅图潇湘图是一幅短横卷描写了江岸洲渚之间渔人、旅客的各项活动。平坡上有朱衣女子二人向水边走去,滩头有五人击鼓奏乐,江面上有一船驶来,船上六人,有端坐者、持伞者、横篙者、摇橹者等。后段写远山茂林,渔人张网,远处有小船往来,近处有芦汀沙坡,是典型的江南风光此画不画水纹,多留山头空白,以碎点表示朦胧的远树,云烟吞吐。全画以花青运墨,山头以浊墨点皴,表现出空气

4、湿润、烟云明晦之感,人物则工细设色,虽小而逼真。一种淡雅平静的作品,溪山行旅图是北宋画家范宽的传世名作。让人感受到恢弘博大而又逼真动人的气象.沉沉的绝壁.一线瀑布成了画眼,承上启下,使山峰充满灵气.浮动的山岚横过画面,造成了前后的空间感.左侧的半壁山峰,令人感到山外有山,画外有画.丰茂的树丛,潺潺的流水,兼程的商旅,似乎是那山川蓬勃生命的象征.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匠心独具。此画构图层次分明,主次和谐.前后递进,用水贯通.用笔清雄,浓淡了然,以墨骨取胜.山石以“雨点皴“积攒而成 ,山石轮廓坚劲韧练 ,塑造了一个“ 气魄雄浑, 如云长贯甲“般的堂堂大山.范宽的画对后世影响深远.人们称他的画为“

5、百代标程“. 徐悲鸿对他推崇备至 ,我们引用他的话来作为对该作的评价:“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二,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帧,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积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全幅整写,无一败笔。北宋人治艺之精,真令人倾倒。着两幅作品的感觉完全不同,一个恬静淡雅,一个高耸巍峨,都是画家的本身的不同的气质和个性的体现。中国的山水画都是不断的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生变化的,并且产生自己的绘画风格,山水画最有特色的就是构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先看看早春图早春图是郭熙的代表作,绢本,浅设色,纵 158.3 厘米,横 108.1 厘米。图绘早春的山景:

6、下部的巨石层叠而上,至中间将画面分为右边的溪流山冈和左边的深山幽壑,向上则是两座吞吐烟云的山峰;画中间两株巨松耸立,山里山外杂树密布,虽也有嫩叶初萌,但大多是枯枝,或立或卧,或依壁展枝,或倒挂穿插,姿态万千,生意盎然。蟹爪小枝,显然在北宋画家眼中是一种美的展示,以致成为后人辨析北宋画风的标志之一。有小船泊岸,山路及木桥上有行人出没,山冈上密布亭台楼阁,略施淡彩,泉水潺潺,拾级而下。早春的湿润,山中云雾飘渺,虚无隐约处似乎满孕着勃勃的生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这是一幅典型的北宋的全景山水画。左侧中间用极小的字写:“早春壬子年郭熙画” 。并钤一“郭熙笔”长方印。北宋画家开始在画上落款,但复钤印

7、,较为罕见。郭熙对山水画的重大贡献当时的山水画已经高度成熟,郭熙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对山水画的社会意义、画家的人身修养、山水画的立意、技法、命题、画格等等作了精辟的阐述。其中的“三远”论,把山水画的取景分为“高远” 、 “深远” 、 “平远”三个概念,影响深远。而在论及山水画家的个人修养时,他主张对传统“兼收并览,广议博考” ,同时更强调“身即山川而取之” , “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 ,以此感受四时之变化:“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即使是看山水画,也必须“以林泉之心临之” 。画家将身心融入山水之中,这正是历代文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 、

8、“平淡天真”的理想境界。这个是最早的山水画的构图的特点。在第二个阶段是来看看富春山居图黄公望的山水初学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成为“元四家” 中最孚众望的大画家。黄公望作画之余,还留有著述,如写山水诀 、 论画山水等,成为后世典范之学。至明代被推为“元季四大家”之冠。从黄公望的传世作品来看,他的绘画主要有浅绛和水墨两种风格。晚年所作的水墨长卷富春山居图足以代表他一生绘画的最高成就。此图系作者为无用禅师所作,原图纵33 厘米,横 688.3 厘米,历经数年经营才告完成。它描写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展卷观览,人随景移,引人入胜。峰峦冈阜、陂陀沙渚,林木葱郁

9、,疏密有致。山和水全以干枯的线条写出,无大笔的墨,惟树叶有浓墨、湿墨,显得山淡树浓。远处的树有以浓墨点后再点以淡墨,皆随意而柔和,笔墨纷披,林峦浑秀。在笔法上取法董源、巨然,而又自出新机,别具一格。元画的特殊面貌和中国山水画的又一次变法赖此得以完成。元画的抒情性也全见于此卷。此画的构图是在一个统一的空间延续中集聚山水形象,使连绵不觉的形象由前至后形成一个不间断的序列。此件举世名作,在数百年流传中饱经沧桑,险遭火殉。明成化年间该图卷一度为沈周收藏。弘治元年(1488) ,为苏州节推范舜举所有。隆庆四年(1570) ,落于无锡谈志伊处;万历二十四年(1596) ,归于董其昌,不久转给宜兴收藏家吴之

10、矩(正志) ,再传其子吴洪裕(问卿) 。吴洪裕对该图宝爱有加,特意在自家云起楼中临水筑富春轩以珍藏,请邹之麟题匾,比作王羲之的兰亭序 。明亡后,吴洪裕随身携带此卷,时刻不离。淸顺治七年(1650) ,问卿病危,竟命人把此图投入火中为殉,后幸被其侄投以他册从炉火中易出,惜前段数尺已焚毁。焚后分成两段,前段即剩山图 ,后归王廷宾,1938 年为吴湖帆所得,1956 年为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图纵 31.8 厘米,横 51.4 厘米,火痕宛然可辨,左上角有“吴之矩”骑缝白文半印,右下方有“其贞”朱文小印。图中峰峦苍茫,俨然富春在望,充分反映出大痴优美洗练的独特风格。第三个阶段的

11、作品的构图特点是,将山水作为特别的整体的、具体的环境来描绘,地面连续后升,实际上联结了各个山水的要素,在书本上的范例就是淮杨洁秋图画淮扬秋水山丘人家,很具有涛山水画的特点:构图,笔墨精到,题跋很长且注重书法,颇具个性。山水画到了后期加如了很多个人的情感,都有着很多古怪和不同的风格,在后面我还会加以介绍同时我们也来看看西方绘画的审美规律和特点是如何形成的巴洛克艺术巴洛克是 17 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巴格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

12、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在意大利,鲁本斯接触到了许多艺术大师的绘画名作,即主观随意的摹写也客观逼真的复制,以领受米开朗基罗、威尼斯画派和卡拉瓦乔的影响最深。鲁本斯的肉体丰腴人物造型来自米开朗基罗风格主义的人文情怀,热情饱满的色彩承继了威尼斯画派的世俗情韵,激情扬溢充满戏剧性的画面构图延续了卡拉瓦乔的细腻情感。1615 年,鲁本斯创作了可被称为争夺宇宙盟约的作品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 。这是一幅以希腊神话为题材的

13、绘画作品,在这幅画中鲁本斯以戏剧性的演绎方式牵制观众眼光的本领已不容置疑地奠定了他的个人舞台。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宙斯和丽达所生的孪生兄弟卡斯托耳和波吕克斯,一个善骑,一个善战,英勇无敌,他们共同爱上了迈锡尼王的两个孪生女儿。画中所描绘的是传统“抢婚”情节。画面上人物和马匹扭动交错形成一个艺术整体,大轮廓近乎圆形,构成一幅充满生命运动的图案,在地平线上激烈地滚动着。虽为“抢婚”,却没有暴虐和抗拒,两匹雄健的高头大马,气势昂扬。以浓重的色调衬托出卡斯托耳和波吕克斯的英勇强悍及两位裸体少女的娇嫩柔媚。是力与美的和谐统一。这是一幅英雄主义的画面画家通过塑造丰满强健的人体,通过构图复杂而激烈的人物动势

14、,表达了不可抗拒的爱情力量。整个画面充满热情、运动和生命力,表明鲁本斯善于把巴洛克艺术的运动激情,装饰性的夸张,富有想象力的构思,戏剧性的艺术效果同真实感很强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他塑造的人体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在米开朗基罗式雄健的人体造型中洛可可艺术世纪的法国绘画之所以取得公认的领衔地位,是由于它的画家把握住了时代精神。步入繁荣的欧洲正需要对女性彬彬有礼的交际往来,巧妙幽默的言谈举止和更加轻松的艺术风格。被称为罗可可的艳情艺术主宰了 18 世纪前半期,它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绘全裸或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杜巴莉夫人的趣味左右着宫廷,致使美化妇女成为压倒

15、一切的艺术风尚。它一方面不免浮华做作,缺乏对于神圣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却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绘画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愉悦亲切,舒适豪华的场景取代了圣徒痛苦的殉难,从而在反映现实上向前大大地迈进了一步。它的主要代表是华多、布歇、弗拉戈纳。展示一幅古典主义绘画一幅浪漫主义绘画,同样事描写革命的题材的作品的荷拉斯兄弟之誓与自由引导人民在取材和风格上有不同的感觉。回答:一个有着凝重的气氛一个画面带着激情荷拉斯兄弟之誓的题材取自古罗马传说:罗马人与邻近的埃特鲁斯城阿尔拜. 隆格长期作战,双方都疲惫不堪。两个城市的长老议定进行决战,由罗马人荷拉斯家族三弟兄在接受父亲授予的武器时庄严宣誓:不是胜利归来,就是

16、战死在沙场。画面上表现的正是这一刹那。画面上的气氛是明确的:为了民族的存亡,为了拯救祖国,只有牺牲家庭和个人的利益。画中主要人物的表情、动作激昂,后景上的古典建筑突出了这种庄重的气氛。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可以由以上明白,

17、浪漫主义的奔放和豁达与古典主义的理性是完全不同的。在拉斐尔之后,古典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它的美学原则是利用古代的艺术理想与规范来表现现实社会的道德概念,以典型的历史题材表现当代的思想主题,也就是借古喻今。古典主义绘画以此为精神内涵,竭力在表现风格上追求一种完美的崇高感,在表现形式上创造一种完整的典范性。安格尔达到了古典主义的颠峰以安格尔为代表的最求形式完美和典范风格的学院古典主义安格尔, 作为 19 世纪新古典主义的代表,安格尔并不是生硬地照搬古代大师的样式,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把这种古典美融化在自然之中。他从古典美中得到一种简炼而单纯的风格,始终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

18、”作为自己的原则。在具体技巧上, “务求线条干净和造型平整”。因而差不多每一幅画都力求做到构图严谨、色彩单纯、形象典雅,这些特点尤其突出地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表现人体美的绘画作品中。泉实现了他对人体美与古典美完美结合的形式追求。在这里,他展示了人类普遍赞美的恬静美、抒情美和纯洁美。他描绘一位举罐倒水的裸体少女,身躯略呈 S 型,婀娜多姿,双目透出清纯,虽然身体袒露,却让人觉得她如清泉般圣洁。 是安格尔画的土耳其宫中宫女闺房生活的情景,具有浓郁的东方情调。首先,就新古典主义绘画风格而言,它破坏了色彩的“音域“ ,背景的蓝色与皮肤的淡黄色,人体的明暗与粉红色调等,都显得极不谐调;其次,女裸体态的夸张,

19、成了变形美的试验。就此而言,安格尔显示了自己艺术的独立性和美学信念的独立性。倘若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安格尔的探索勇气是值得称道的安格尔追求的,只有把裸体画成为自然本身,才算是实现了高度完美的境地。18 世纪中叶,与提倡理性的启蒙精神相对应,在欧洲出现了一股向往回归自然、迷恋中世纪的风气,从此浪漫主义的倾向露出了端倪。从 18 世纪下半叶起,它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在 19 世纪头几十年,浪漫主义运动成为了席卷欧美的汹涌澎湃的文艺大潮。浪漫主义美术是一种强调个性表现、主张创作自由、重视想象和感情的美术。在许多方面,它同崇尚严谨的完美形式、追求理智与感情统一、再现普遍人性的古典美术形成了鲜明对照。这种

20、情况,使浪漫主义美术家在从事创造之际,往往借鉴非古典的传统。作为一种美术运动,浪漫主义迈出了近代美术的最初脚步,给后人提供着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法国的浪漫主义者和德拉克罗瓦在法国这块土地上,浪漫主义的胜利和勃兴,是以极为激烈的形式体现的,它受到推崇古典文艺的人士的顽强抵抗。史家们津津乐道的欧那尼之战和德拉克罗瓦与安格尔的决斗,是这种事实的生动体现。在法国画坛,席里柯的绘画更鲜明地展示了浪漫新风。 美杜萨之筏它描绘了当时法国一次可怕的海难,与透纳几十年后创作的表现类似悲剧的奴隶船不同,人的命运、人的生存欲望、人的形象是席里柯关注的焦点。在传统的金字塔式构图中,他使这一充满着激烈情感爆发的戏剧性场

21、面获得了庄严的纪念性效果。借助富于张力的动作、强烈的光影对比、生动的造型、特写式的拉近场景,他使观众亲临其境似地感受到这一可怕的事件,同时也歌颂了这些平凡的人。为了更真切更感人地再现发生的一切,席里柯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调查、访问、画习作、绘草图等。照一般的想法,强调想象和主观感受的浪漫主义者,会忽视研究现实,事实推翻了这种误解。 席里柯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很显然,画家在这一海难事件中,看到了与复辟年代法国革命所遭遇的相似景象, 梅杜萨之筏不是一幅单纯的“新闻” 画,它是画家对现实的影射。这种浪漫主义,正如当时英国浪漫派诗人拜伦在他的一首叙事长诗唐璜

22、中所描写的惊涛骇浪的险境一样,可谓是先进思想的艺术反射。德拉克罗瓦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他趣味广泛,对古典大师抱着尊敬的态度,但真正让他服的画家,是巴洛克大师鲁本斯。他艺术中华美的色彩、自由的构图、生动的气势,都与鲁本斯有相似之处。萨尔丹那帕勒斯之死( 美杜萨之筏中流露出来的对崇高和恐怖的迷恋心情,也体现在德拉克罗瓦的创作中。继成名作、描绘地狱景象的但下之舟(1822)后,他又创作了两件在艺坛引起轰动的杰作,这就是抗议土耳其暴行的希阿岛上的屠杀(1824)和取材于拜伦同名诗剧的萨尔丹那帕勒斯之死(1826),它们都表现了血腥的杀戮和可怕的死亡。在这些充满狂暴的场面、强烈激情、笔法奔放洒脱、光

23、影交错、构图别致的色彩交响诗中,新古典主义的理想美彻底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就连欣赏他的格罗也不禁惊叫“这是对绘画的屠杀“。 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是画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 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

24、面。最引人注意的一位象征自由的女神,她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吉里亚帽、左手握枪、右手高举着迎风飘扬的三色旗。她是全画的中心,观众注目的焦点。女神的左侧,一个少年挥动双枪急奔而来,他象征着少年英雄阿莱尔;右侧那个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大学生,就是画家本人,他紧握步枪,眼中闪烁着自由的渴望。 这幅画气势磅礴,画面结构紧凑,色调丰富炽热,用笔奔放,有着强烈的感染力。1831 年 5 月 1 日,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在这以后,这幅画还有一些有趣的经历。1831 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17 年后,1848 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同年 6 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 1874 年才被送入卢浮宫。三、小结在这个时期无聊是中国还是西方都开始形成属于自己的审美观点和规律,分别在这样的审美基础长创造不同类型的审美,下一节的传统到现代则是另外一种审美的变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