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遂川县中医院骨伤科刘振华(中医师).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319702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拔罐疗法遂川县中医院骨伤科刘振华(中医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拔罐疗法遂川县中医院骨伤科刘振华(中医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拔罐疗法遂川县中医院骨伤科刘振华(中医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拔罐疗法遂川县中医院骨伤科刘振华(中医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拔罐疗法遂川县中医院骨伤科刘振华(中医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9/22,1,拔罐法,Cupping Therapy,概 述,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的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肤郁血现象,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拔罐疗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在马王堆出土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中皆提到角法。古代中医文献中亦多有论述,常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以吸血排脓,以后又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提到“火罐气”时说:“罐得火气合于内,即牢不可脱肉上起经晕,罐中有水出,风寒尽出”。近年来,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不仅火

2、罐的质料、拔罐的方法均有改进和发展,治疗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并经常与针刺配合应用,成为针灸学中一种重要的疗法。,定义:利用罐内的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位,造成瘀血现象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例图:,历史沿史,先秦时期称为角法拔罐疗法,古代典籍中亦称之为角法。这是因为中国远古时代医家,是应用动物的角作为吸拔工具的。在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有关于角法治病的记述:“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其中“以小角角之”,即指用小兽角吸拔。据医史文献方面的专家考证,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医书,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这就表明我国

3、医家至少在公元前六二世纪,已经采用拔罐这一治疗方法。,晋唐时期东晋人葛洪,在其所撰的肘后备急方中。提到用角法治疗脱疽;所用的角为牛角。鉴于当时此法盛行,应用不当易造成事故。所以葛洪特别告诫要慎重地选择适应症候,书中强调:“痈疽、瘤、结筋、瘰疬、皆不可就针角。针角者,少有不及祸者也”(肘后备急方卷中)。这显然是有道理,即使以今天的目光来看,所列的多数病症,也确实不是拔罐的适应症。,晋唐时期突破性的进展开始用经过削制加工的竹罐来代替兽角。竹罐取材广泛,价廉易得,大大有助于这一疗法的普及和推广;同时竹罐质地轻巧,吸拔力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在隋唐的医籍中,记载这方面内容较多的是王焘的

4、外台秘要。如外台秘要卷四十中就有关于用竹罐吸拔的详细描述:“遂依角法,以意用竹做作小角,留一节长三、四寸,孔经四、五分。若指上,可取细竹作之。故角不厌大,大即朔急差。速作五、四枚,铛内熟煮,取之角病处,冷即换。”指出应据不同的部位,取用不同大小的竹罐。而当时所用的吸拔方法,即为当今还在沿用的煮罐法,或称煮拔筒法。值得指出的是,外台秘要对这一方法在多处加以具体的介绍,在第十三卷中提到,先在拔罐的部位上,“以墨点上记之。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吸拔工具和吸拔方法和改进,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相关记载火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

5、在中国民间使用很久。晋代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所谓角法,是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从以上介绍的角法和青竹筒制火罐的情况看来,中国晋、唐时代早已流行火罐了。,宋金元时期吸筒法如果说,在隋唐时代还是兽角和竹罐交替使用的话,那么,到了宋金元时代,则竹罐已完全代替了兽角。拔罐疗法的名称,亦由“吸筒法”

6、替换了“角法”。在操作上,则进一步由单纯用水煮的煮拔筒法发展为药筒法。亦即先将竹罐在按一定处方配制的药物中煮过备用,需要时,再将此罐置于沸水中煮后,乘热拔在穴位上,以发挥吸拔和药物外治的双重作用。元代医家萨谦斋所撰的瑞竹堂经验方中曾明确地加以记述:“吸筒,以慈竹为之削去青。五倍子(多用),白矾(少用些子),二味和筒煮了收起。用时,再于沸汤煮令热,以筋箕(箝)筒,乘热安于患处。”,明代煮拔药筒拔罐法已经成为中医外科中重要的外治法之一。当时一些主要外科著作几乎都列有此法。主要用于吸拔脓血,治疗痈肿。在吸拔方法上,较之前代,又有所改进。用得较多的是将竹罐直接在多味中药煎熬后的汁液中,煮沸直接吸拔。所

7、以,竹罐又被称之为药筒。,明代外科大家陈实功,对此曾作过详尽的记载:煮拔筒方:“羌活、独活、紫苏、艾叶、鲜菖蒲、甘草、白芷各五钱,连须葱二两。预用径一寸二、三分新鲜嫩竹一段,长七寸,一头留节,用力划去外青,留内白一半,约厚一分许,靠节钻一小孔,以栅木条塞紧。将前药放入筒内,筒口用葱塞之。将筒横放锅内以物压,勿得浮起。用清水十大碗筒煮数滚,约内药浓熟为度候用。再用披针于疮顶上一寸内品字放开三孔,深入浅寸,约筒圈内,将药筒连汤用大磁钵盛贮患者榻前,将筒药倒出,急用筒口乘热对疮合上,以手捺紧其筒,自然吸住。约待片时,药筒已温,拔去塞孔木条,其筒自脱。”(外科正宗痈疽门)。这种煮拔药筒的方法,在明清的

8、一些重要外科著作如外科大成等以及医宗金鉴,都有详略不等的载述,表明此法当时十分流行。,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记载:“如拔出之物,血要红而微紫,脓要黄而带鲜,此为血气营运活疮,其必多活;谓脓血交黏.用药可全,色鲜红活腐肉易脱。如拔出瘀血紫黑,色败气秽,稀水无脓者。此为气血内败死疮,所谓气败血衰,神仙叹哉!此等之疮难久。候其人必在月终之”。说明在罐疗后,可以通过观察拔出的脓血物来判断痈疮的性质和预后,为使用拔罐疗法诊断疾病奠定了基础。,除了煮拔筒法,也应用一些更为简便的拔罐法,如明申斗垣的外科启玄就载有竹筒拔脓法:“疮脓已溃已破,因脓塞阻之不通如此当用竹筒吸法,自吸其脓,乃泄其毒也”。,清代至清代,拔

9、罐法获得了更大的发展。首先是拔罐工具的又一次革新。竹罐尽管价廉易得,但吸力较差,且久置干燥后,易产生燥裂漏气。为补此不足,清代出现了陶土烧制成的陶罐,并正式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火罐”一词。对此,清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一书叙述颇详:“火罐:江右及闽中皆有之,系窑户烧售,小如人大指,腹大两头微狭,使促口以受火气,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表明陶罐已作为商品买卖,广为流行了。,其次拔罐方法,有较大进步,“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如头痛则合在太阳、脑户或颠顶,腹痛合在脐上。罐得火气舍于内,即卒不可脱,须得其自落,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此类拔罐法即目前仍颇为常用的投火法。同时,一改以

10、往以病灶区作为拔罐部位,采用吸拔穴位来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拔罐疗法的治疗范围也突破了历代以吸拔脓血疮毒为主的界限,开始应用于多种病症,恰如本草纲目拾遗所云:“拔罐可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症”,可使“风寒尽出,不必服药”。,2018/9/22,15,当代拔罐疗法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开始关心健康养生、保健、理疗。拔罐疗法这种传统的、自然的、物理的疗法再次受到大众喜爱,而且拔罐疗法亦在传统的火罐、筒罐上大大创新,如:磁疗拔罐、药物拔罐、远红外拔罐等,这些产品大大受到了人们的喜欢,正所谓针灸拔罐病去一半。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未来将会有更

11、加简单易操作效果佳的拔罐产品出现,中国罐文化将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治病原理,机械刺激作用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负压效应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其次,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

12、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是使体内的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温热作用拔罐局部的温热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流两量增加,而且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拔罐处血管紧张度及黏膜渗透性的改变,淋巴循环加速,吞噬作用加强,对感染性病灶,无疑形成了一个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另外,溶血现象的慢性刺激对人体起到了保健功能。,2018/9/22,19,罐的种类(Types of cups),竹罐陶罐玻璃罐,抽气罐,多功能罐替代罐,常用设备罐的种类,常用的有下面几种:,()竹筒火罐:取坚实成熟的竹筒,一头开口,一头留节作底,罐口直径分、公分三种,长短约公分。口径大的,用于面积较大的腰背及臀

13、部。口径小的,用于四肢关节部位。至于日久不常用的竹火罐,过 于干燥,容易透进空气。临用前,可用温水浸泡几分钟,使竹罐质地紧密不漏空气然后再用。南方产竹,多用竹罐。,()陶瓷火罐:使用陶土,作成口圆肚大,再涂上黑釉或黄釉,经窑里烧制的叫陶瓷火罐。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几种,陶瓷罐,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经济实用,北方农村多喜用之。()玻璃火罐:玻璃火罐,是用耐热硬质玻璃烧制的。形似笆斗,肚大口小,罐口边缘略突向外,分、种号型,清晰透明,便于观察,罐口光滑吸拔力好,因此,玻璃火罐,已被人们广泛地使用起来了。,()抽气罐:用青、链霉素药瓶或类似的小药瓶,将瓶底切去磨平,切口须光洁,瓶口的橡皮塞须保留完整

14、,便于抽气时应用。现有用透明塑料制成,不易破碎。上置活塞,便于抽气。,玻璃罐,竹罐,抽气罐陶瓷罐,罐具介绍竹罐,原材料:毛竹。优点:轻巧价廉,就地取材。缺点:爆裂漏气。,罐具介绍陶罐,原材料:陶土。优点:吸力大,吸附时间长。缺点:易破碎。,罐具介绍玻璃罐,原材料:玻璃。优点:质地透明,易于观察。缺点:易破碎。,2018/9/22,27,2018/9/22,28,古拔罐用具 角,附图,方法类型:吸拔的方法:拔罐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火罐法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有下列几种方法: (1)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

15、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闪火法:用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的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闪火法的优点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3)滴酒法: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

16、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4)贴棉法:扯取大约0.5公分见方的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着,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5)架火法: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棉球燃着,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的吸力。,2018/9/22,34,水罐法,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使用时将罐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抽气法,先将青、链霉素等废瓶磨成的抽气罐紧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

17、皮塞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着。,连体式抽气罐,注射器抽气罐,2018/9/22,37,拔罐疗法,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可按病变的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 多罐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拾数个。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治疗某些内脏或器官的淤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围在相应的体表部位纵横并列吸拔几个罐子。,闪罐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

18、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例。 留罐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留置5-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推罐又称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须选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药罐,常用的有二种: (1)煮药罐:将配制成的药物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再把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5分钟,使用时,按水罐法吸拔在需要的部位上,

19、多用于风湿痛等病。常用药物处方:麻黄、蕲艾、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木瓜、川椒、生乌头、曼佗罗花、刘寄奴、乳香、没药各二钱。 (2)贮药罐:在抽气罐内事先盛贮一定的药液(约为罐子的2/3-1/2)。常用的为辣椒水、两面针酊、生姜汁、风湿酒等。然后按抽气罐操作法,抽去空气,使吸在皮肤上。也有在玻璃罐内盛贮1/3-1/2的药液,然后用火罐法吸拔在皮肤上。常用于风湿痛、哮喘、咳嗽、感冒、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针罐,先在一定的部位施行针刺,待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后,将针留在原处,再以针刺处为中心,拔上火罐。如果与药罐结合,称为“针药罐”,多用于风湿病。 刺血(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陶瓷片

20、、粗毫针、小眉刀、皮肤针、滚刺筒等,先按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出血要求,按刺血法刺破小血管,然后拔以火罐,可以加强刺血法的效果。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2018/9/22,43,2018/9/22,44,治疗疾病,呼吸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消化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 急性及慢性肠炎。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循环系统适应症 高血压。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重点多

21、取背部及下肢部 心脏供血不足。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运动系统适应症 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膝痛、裸部痛、足跟痛。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神经系统适应症 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垫)、至阳。 肋间神经痛。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区拔罐。 坐骨神经痛。主穴:秩边、环跳、委中。 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主穴;大椎、膏肓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位。 颈肌痉挛。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 腓肠肌痉挛。主穴

22、: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 面神经痉挛。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秒钟,起罐,再连续拔次到次。 隔肌痉挛。主穴:隔俞、京门。,妇科方面的适应症 痛经: 主穴:关元、血海、阿是穴。 闭经: 主穴:关元、肾俞。月经过多。主穴:关元、子宫。 白带:主穴:关元、子宫、三阴交。 盆腔炎:主穴:秩边、腰俞、关元俞。外科疮疡方面的适应症 疖肿:主穴:身柱、及疖肿部位,小型罐面垫拔。 多发性毛囊炎:主穴:至阳、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下肢溃疡:主穴: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急性乳腺炎:主穴;局部温开水新毛巾热敷后,用中型或大型火罐拔,可连续拨次。,八纲辨证、经络辨证与拔罐,拔罐法的治疗目标和调

23、整效果必须以辨证为前提,根据不同的病证,合理选择相关方法,既可提高疗效,又能减少误治几率,为临床提供有利保障,当然还需因人因时因地而制宜。,表证,表证 以发汗解表为原则,选择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润滑介质配合拔罐,如冬青膏、薄荷水等,或配合刮痧刺激皮部宣发解表后,加用火吸法留罐法吸拔;或以罐代刮,反复进行单方向走罐法操作。表证病程较短,病位较浅,操作时间不宜过长。,里证,里证 多采取留针拔罐,在相应脏腑的体表投影区、背俞穴处针刺得气后进行吸拔以达到调整脏腑,祛除内邪的作用。里证病程较长,病位较深,拔罐时间可稍加延长。,寒证,寒证 遵循“寒者热之”的原则,采用各种火吸法、水煮罐法及蒸汽吸法,通过火焰

24、燃烧、热水及蒸汽产生的热量驱除寒邪。此外,借助温水罐法、阳经选穴、涂抹温热性质的润滑介质,如麻油、万灵膏等;或结合灸法,发挥更大热性;或通过 TDP、激光等照射,以获得更高热量 。,热证,热证 遵循“热者寒之”的原则,尽量避免温热产生,多用抽气拔罐、橡胶罐吸拔,其中可注入冷水;也可以采用具有寒性、凉性的介质,如薄荷水、黄连膏、三黄膏等,进行涂抹后加拔罐;或选择清热性能的经脉、穴位进行吸拔;还可进行刺络拔罐以泻热。治疗时须根据热证的表里虚实进行更细致选择 。,虚证,虚证 遵循“虚则补之”的原则,用相对较轻的力量吸拔,时间稍短,罐体及罐口较小,单罐或少量罐具,少摇动或单纯留罐;还可在具有补虚性能的

25、穴位处施毫针补法,再加留针拔罐操作;根据气血津液及阴阳的虚损情况,推断出需要调补的对象,涂抹相应介质后加拔罐,如气血亏虚时用大补益摩膏等;或用相关药液煮罐或贮罐中再施拔罐,使药液在吸拔过程中接触皮肤透入皮下。,实证,实证 遵循“实则泻之”的原则,采用较强力量吸拔,时间稍长,罐体及罐口较大,多数罐具,并配合提罐法诱邪外出;在具有泻实性能的穴位处施毫针泻法后加拔罐操作;还可根据寒热属性,选择涂抹相应介质后加拔罐。掌握好外邪入侵所致实证,及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实证之不同,合理选择相应拔罐法,如脓毒实邪用刺络放血加拔罐的方法非常显效 。,经络辨证,经过辨证得知经脉及其所属脏腑虚实,按照“顺经为补”、“逆经

26、为泻”的方法进行走罐操作。如大肠虚损,久痢泄泻,肛门下脱,四肢不温,可沿大肠经走向施单方向走罐;大肠实热腹痛拒按,或发热、呕逆、便秘,可逆大肠经脉施单方向走罐。若无需补泻可沿经络循行线往返走罐,或进行排罐法操作,以疏通整条经脉。当经络痹阻不通,可辅以推拿手法以行气活血,疏经通络。,拔罐禁忌,家用真空抽气式罐由于它的简便、易学,已经走进了越来越多的百姓家中。当人们受凉、肩背疼痛时,年纪大一些的人都会说:“拔拔罐吧。”起罐后的一身轻松,能缓解甚至解除许多不适。但也有人因在使用中方法不当,反造成了一些新的不适。 下面几点是拔罐常见的禁忌:,1.首先,要确定拔罐者的体质。如体质过于虚弱者就不宜拔罐,因

27、为拔罐中有泻法,反而使虚者更虚,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2.孕妇及年纪大且患有心脏病者拔罐应慎重。因孕妇的腰骶部及腹部是禁止拔罐部位,极易造成流产。在拔罐时,皮肤在负压下收紧,对全身是一种疼痛的刺激,一般人完全可以承受,但年老且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在这种刺激下可能会使心脏疾病发作。所以此类人群在拔罐时也要慎重。 3.一些特殊部位不宜拔罐,如:肚脐正中(即神阙穴)。,4.局部有皮肤破溃或有皮肤病的患者,不宜拔罐。 5.拔罐时不易留罐时间过长(一般拔罐时间应掌握在8分钟以内),以免造成起泡(尤其是患有糖尿病者,应尽量避免起泡所带来的感染几率)。 6.若在拔罐后不慎起泡,一般直径在1毫米内散发的(每个罐内

28、少于3个),可不用处理,自行吸收。但直径超过1毫米,每个罐内多于3个或伴有糖尿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7.注意罐子的清洁。如1人应专用1套罐具,一般每使用5次后应对罐具进行1次清洗。以防止感染。,禁忌症,操作方法,()准备材料:玻璃火罐若干(备用),根据部位,选择号型,镊子一把,酒精一小瓶(广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打火机)一合。 ()术前检查: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合乎适应症。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3)操作方法:先用干净毛巾,蘸热水将拔罐部位擦洗干净,然后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着,用闪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

29、罐子扣住在皮肤上。,(4)留罐时间:过去留罐时间较长,有从分钟留到30分钟以上的,这种长时间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郁血严重,增加吸收困难,因此,现在留罐时间一般较前缩短了,根据身体强弱的浅层毛细血管渗出血液情况,可以考虑改从3分钟到6分钟比较合适。实践证明,短时间留罐比长时间留罐好处多。严重郁血减为轻微渗出血或充血,便于吸收,增强抗病能力;不留斑痕;防止吸过度,造成水泡伤引起感染;时间虽短,疗效较高。 (5)起罐: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食、中二指按准倾斜对方罐口的肌肉处,轻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脱落。 (6)火力大小:火力大小,也要掌握好。酒精多,火力大

30、则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小则吸拔力小。还有罐子叩得快则吸力大;叩得慢则吸力小。这些都可临时掌握。,()间隔时间;可根据病情来决定。一般讲来,慢性病或病情缓和的,可隔日一次。病情急的可每日一次,例如发高烧,急性类风湿,或急性胃肠炎等病,每周一次、二次,甚至三次,皆不为过,但留罐时间却不可过长。 ()疗程。一般以次为一疗程,如病情需要,可再继续几个疗程。 ( 9)部位:肩胛、胸、背、腰、臀、肋窝以及颈椎、足踝、腓肠肌等肌肉丰厚、血管较少的部位,皆可拨罐。另外还可根据病情,疼痛范围,可拔个火罐,或个甚至个玻璃火罐。,注意事项,(1)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

31、脱落。 (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3)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造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5)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

32、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6)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7)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8)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拔罐时间,拔火罐的时间最好控制在 10分钟左右,如果时间太长,拔火罐部位的皮肤很可能出现起泡、破溃甚至感染;拔火罐后

33、2 个小时内不宜洗澡,而且不要用冷水刺激拔火罐的部位,若洗澡,一定要用热水。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皮肤病者不宜拔火罐,醉酒、过饥、过饱、过渴及过劳者,也应慎用拔火罐疗法。,2018/9/22,67,拔罐法的应用,适合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 腰背部、大腿部 刮痧效应 调节吸力,1留罐 ( retaining cupping) 时间5-15分 注意:充血 瘀血 水泡,2走罐( moving cupping ),2018/9/22,68,4留针拔罐 cupping with the neddle inside the jar 针刺深度 风湿痹痛,6药 罐 煮药罐,神经麻痹 局部皮肤麻木功能减

34、退之虚证, 不适合留罐的部位(暴露部位)控制吸力,3闪罐( successive flash cupping ),5刺血拔罐,软组织损伤 丹毒 皮肤病注意:调节出血量,烫伤预防:怎样避免火罐烫伤,临床实践告诉我们;造成火罐烫伤的主要原因是酒精用的过多,滴在罐内皮肤,烫起一片血泡;火焰烧热罐口,容易产生罐口烙伤圆圈。留罐时间过长,容易拔起白水泡。前二种是真正烫伤,后一种不是烫伤。采取如下措施: ()涂水:在拔罐地方,事前先涂些水(冬季涂温水)。涂水可使局部降温,保护皮肤,不致烫伤;,(2)火焰朝罐底:酒精棉球火焰,一定要朝向罐底,万不可烧着罐口,罐口也不要沾上酒精; (3)留罐时间短:缩短留罐时

35、间,不要过长,过长容易吸起水泡,一般分钟即可,最多不要超过分钟。,罐 斑,罐斑为拔罐疗法所产生的皮肤变化,以挖掘罐斑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分析影响罐斑形成的因素及罐斑在临床诊疗中的价值,进一步探索拔罐疗法的作用机制。文献归纳显示罐斑的形成与拔罐的温度、压力、留罐时间、施罐部位、个体差异及机体状态等因素有关,罐斑具有协助诊断、防治疾病及疗效评价的作用。,2018/9/22,72,罐斑的启示,(1) 罐印紫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瘀, 身体内有火, 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等, 当然, 如患处受寒较重, 也会出现紫黑而黯的印迹。如印迹数日不退, 则常表示病程已久, 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如走罐出现大

36、面积黑紫印迹时, 则提示风寒所犯面积甚大, 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 2 ) 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可表示有寒凝血瘀之症。(3) 罐印呈散紫点, 深浅不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证。,2018/9/22,73,罐斑的启示,(4) 淡紫发青伴有斑块,一般以虚症为主, 兼有血瘀, 如在肾俞穴处呈现, 则提示肾虚,如在脾俞部位则系气虚血瘀。此点常伴有压痛。( 5) 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可出现此印迹。(6 ) 罐印呈鲜红散点, 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 并不高出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 则预示该穴所在脏腑存在病邪。( 临床中有以走罐寻找此类红点, 用针剌以治疗疾患的。),2

37、018/9/22,74,罐斑的启示,(7) 吸拔后没有耀迹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 恢复常色者, 则多提示病邪尚轻。当然,如取穴不准时也会拔无罐迹。也不能以一次为准, 应该多拔几次确认是否有症症。(8) 罐印灰白, 触之不温: 多为虚寒和湿邪.(9 ) 罐印表面有纹络且微痒: 表示风邪和湿症.(1 0) 罐体内有水气: 表示该部位有湿气.,2018/9/22,75,罐斑的启示,(1 1) 罐印出现水泡: 说明体内湿气重, 如果水泡内有血水, 是热湿毒的反映.(1 2 ) 拔罐区出现水泡, 水肿水气过多者, 揭示患气虚证.(1 3) 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砂, 或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 提示患热毒

38、证; 身体不发热者, 提示患瘀证。,【拔罐后皮肤变化的临床意义】,紫红或紫黑色- 血瘀证或热毒证(合并发热 或丹痧者)水泡、水肿或水气-体内湿盛,或感受潮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虚寒证微痒或皮纹-风证灰青色-风 寒红色- 风,家中拔罐的主要问题是防止烫伤和拔罐时间过长造成的局部皮肤起水疱。台湾歌星齐秦在家中拔罐时遭遇意外,严重烧伤的事情,您许还记忆犹新。建议您最好选用能看清皮肤状况的玻璃罐。一旦不慎烫伤,或因留罐时间过而引发皮肤起泡,可先用消毒针挑开水泡,涂上龙胆紫药水,再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而如果每个罐内出现多于 3个水泡,就应该前往医院进行处理了。,刺络放血加拔罐疗法治疗急症举隅,1

39、湿毒浸淫疮案患者于 1 d 前在家中就寝时被“蚂蚁咬伤”左脚背部后出现发红肿痛,在家冷敷后无明显好转,故来我院就诊。毒蚊、蚂蜂、丹毒等,2 痛风案,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味,体检时发现尿酸增高明显,但未引起重视,2 d 前患者食用海鲜及贪凉吹空调后出现右脚大 指及外踝红肿疼痛。于外院诊断为“痛风”,经“输液”治疗后患者疼痛无明显缓解,来我科就诊。就诊时患者精神萎靡,右脚大 趾及外踝红肿疼痛,不能触碰,舌质红,苔黄腻,脉数。,3 咳喘案,患者平素体健,于半月前受凉后引发咳喘,咳嗽频作,咯吐白色黏液痰。在外院“肌注”、“输液”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患者希望中医治疗,故来我科就诊。就诊时患者精神差,咳嗽频频,伴有喘息、痰多,能咯出,舌质暗绛,苔白腻,脉细数。马上予以刺络放血加拔罐治疗。,4 急性胆囊炎,患者半月前曾因暴饮暴食引发急性胆囊炎,外院西药治疗半个月后好转出院,但中上腹始终有胀满不适感。1 d 前,患者再次饮食不节后引发胆囊炎急性发作,中上腹疼痛难忍,口苦口干,大便结燥,来我科就诊。患者呈痛苦貌,身体蜷曲,手抚上腹部,舌质红,苔黄厚,脉弦紧。立即予刺络放血加拔罐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闪罐与走罐对比风症、痒症、痛症、痿症、急症、热症拔罐针刺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