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 学 的 读 法江苏省睢宁县苏塘中学 纪勇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读书兴趣读书是指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的读书,它是预习的继续和深入。要提高课堂读书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发展对数学现象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注意力。我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时,常常采用的方法是:1、设置悬念法人的好奇心往往表现在,越是不想让他们知道的东西,他们越要刨根问底。课堂上给学生设置悬念,可强化他们的这种心态,提高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是“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给便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强制灌输的状况。2、实验操作法结合教材特点。组织学生实验操作,不但可
2、以把抽象的数学结论具体化,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手、口、脑并用的习惯与能力,3、引导探究法很多数学概念、定理、公理、公式等是从某些数学现象中抽象出来的,而抽象过程则是知识的发生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探究,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4、诱发思维法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利用他们这一心理特征,我在创设读书情境时,注意了从解题入手,在习题中设计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使之产生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方法。二、依据不同的教学
3、内容,提出不同的读书要求1、读概念读概念时,要求学生做到“四会” ,即会叙述,会判断,会举例,会说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垂线的概念。不仅要求学生会叙述垂线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即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直线的垂线,交点叫垂足。而且要知道垂线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其余三个也是直角,这反映了垂线概念的内涵;二是直到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个重要的特殊情形,这反映了垂线概念的外延;三是会利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进行推理,知道它具有判定和性质两方面的功能。2、读定理、公理、公式读定理、公理、公
4、式时,首先要求学生分析定理、公理、公式中的已知及结论,从而对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明白它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其次指导学生研究证明推导过程,分析思路,吸收思想方法及策略经验,比较课本上不同的定理、公理、公式在推导中使用的方法。把它当做一个工具来经常使用,阅读时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以及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同时,一方面要注意体会其应用条件及应用范围。每一个定理、公理、公式研究的仅是某一方面的内容。因此,它仅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在阅读中要体会这些应用条件和范围,不仅有利于对其理解,也有利于题目出现一部分条件时,很容易构造和使用对应的定理。另一方面,要注意定理、公理、公式的变形。有些定理、公理、
5、公式经常变形应用。比如,正余弦定理的变形应用;倍角公式的变形应用等等,这些可以在阅读练习中总结、提高。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又可以提高自己的灵活性。3、读例题读例题时,现由学生审清题意,试着解答,然后再与教材对照比较。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激发学生认真读书;与教材对照后,若自己做错了,找出原因,可进一步加深对原有知识的认识;做对了,更可强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之感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自己的智慧的力量。三、指导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让学生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自学。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学会读书是要做到“三到” 。朱熹在为学斋规中指出:“读书要
6、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使学生认识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是诵读,绝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2、学会新旧知识对比。让学生把新旧知识对比阅读,以抓住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学会质疑和释疑。读书能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读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读书能否继续进行的关键。因此,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我常常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释疑,使读书活动不断深入。4、学会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是读书“由厚到薄” 、 “由薄到厚”的过程。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可弄清知识结构,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而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认识得到提高。因此,每学完一节、一个单元或者一章后,都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四、读书形式多样化,提高读书效率组织不同形式的读书,可防止学生产生单调乏味的情绪,以提高读书兴趣和读书效率。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我常采用让学生默读、领读、范读、分组读、自由朗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兴趣和读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