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坝县基本情况地理位置阿坝县位于川西北高原的川、甘、青三省交界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和川西高原西北边,东经 10118301023415,北纬 3218 33 37。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河源分水岭地带。东邻红原、若尔盖县,南通壤塘、马尔康县,西接青海省班玛县、久治县,北与甘肃省玛曲县隔河相望。县域东西长 146km,南北宽 145km,幅员面积10352.4km2。县城距州府马尔康 246km,距省府成都 509km。县境内有省道(S302)成(都)阿(坝)公路一条,贯穿全县,并连接四川、青海两省,县道阿壤(阿坝壤塘)公路、麦唐(麦尔玛唐克)公路、阿安(成阿路 502
2、.4km安羌乡纳昆村)公路,四通八达,沟通了毗邻县若尔盖、红原、马尔康、壤塘及青海省久治、班玛县及甘肃省玛曲县。县域交通已实现乡乡通公路,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交通运输网络。阿坝县自古以来就是川、甘、青三省交界处的商贸物资集散地,素有“高原商城”的美誉,同时也是阿坝州的北大门,是“川西北大草原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形地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莲宝叶则山平均海拔 4900m 以上,境内最高峰5164m,终年积雪,北以鹅持下仍山为天然屏障;东南部查理乡境内有阿依拉山;北部和东部是广阔的高原浅丘草地;西部和中部为深丘状草地,逐渐向南部高山峡谷林区过流;高度由海拔 5141m 递减到 2936m
3、。幅员面积县境东西最长 146km,南北最宽 145km,面积 10352km2。全县总人口 60611人,藏族总 90.7%,羌族 252 人,回族 1856 人,汉族 2657 人,壮、苗族、满族、撒拉等 34 人。县内是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区。气候特征县境内属高原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春秋相连中,干雨季分明。年均降水量 712mm,湿季(5-10 月)降水集中,占全年的 89.6%。年平均气温 3.3,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全年无绝对无霜期,相对无霜期 33 天。历史文化阿坝县唐时属“三危”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北朝为谷因浸大征服管辖,唐属松州都督府,明属松州卫,清朝
4、属松潘厅,民国时期隶属松潘县,并置“阿坝设置局” 。解放后属茂县专区松潘县管辖,1954 年西南行政委员会办公厅批准阿坝设县。1956 年 3 月完成建县工作。阿坝县旅游资源及重点景区介绍阿坝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遍及 19 个乡镇(见图 1-2-1) 。总体来说,阿坝县属于川西北大草原的一部分,天高地阔,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牛羊成群,牧歌阵阵,美丽的草原风光是阿坝县的主体景观。但由于地质、地貌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形成不同特色的景观(组合)区。一、东北部高原湿地(草甸)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区位于阿坝县境东北部麦尔玛乡、贾洛乡和求吉玛乡沼泽湿地集中分部地带,即曼扎塘湿地自然保护区,属黄河上游玛
5、曲水系。区内大量的黄河支流水系在已准平原化的大草原上缓缓北流,河床平坦开阔,水流蜿蜒曲折,千回百转,呈现老年期河谷形态,河床两岸广阔的河流阶地上沼泽呈面状分布,其间月牙般的牛扼湖星罗棋布。包括黑颈鹤,天鹅、金雕、草原雕、白鹳等多种珍稀鸟类及兽类共同生活的家园。该区已在 2001 年列为阿坝州自然保护区,现正在申请省级自然保护区。二、西北部奇峰异石、冰川雪峰、湖泊、草原等高原山地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区位于阿坝县西北部川、青两省交汇处的年波也则山系(石头山) ,面积达350 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达 5369 米,境内最高 5141 米。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分水岭。山顶群峰兀立,山势陡峻,常年冰雪覆盖;
6、山内有龙克沟,章莫河、扎尕尔沟、加格崩、错拉玛、罗云措、樟木措、扎尕尔措、红石头河等众多景区。这就是多层次立体高山生态景观集中分布、品位极高,极具开发价值的石头山风景区。三、南部高山峡谷、原始森林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区位于阿坝县南部的柯河,垮沙、茸安等乡所属的高山峡谷、森林地区,属长江水系上游重要支流大渡河上游发源地。这里山高坡陡,林密沟深,河水穿行于崇山峻岭间奔腾咆哮,一泻千里,峡谷沟底与山顶底相对高差一般为10002000 米,且愈向南切割愈深,局部可达 2500 米以上。谷底海拔一般在3200 米以下,是阿坝县主要林区分布地。广阔的林海草地上蕴藏有贝母、羌活、虫草、甘松等 323 种中草药、
7、153 种藏药资源,茫茫原始森林中分布着丰富的动物资源,常见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川金丝猴攀沿枝头,云豹、西藏野鹿、白唇鹿,藏羚等潜行林中,还有 19 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兽类群居林间草场,各种珍稀鸟类遨游在森林、草原广阔天空。百鸟放歌,鸟语花香,是人们认识自然、研究动植物的天然好去处。此外在森林峡谷中还可见到茸安的石门坎瀑布、鱼跳龙门、鹰咀崖,柯河的姐妹碉、伸臂桥、神鱼塘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四、中部谷地林立的寺院、民居建筑、服饰歌舞、饮食文化和民风民俗等组成“安多民族文化走廊”的人文景观区位于阿坝县中部的阿曲河流域河谷地带,海拔高度一般在 30003600 米,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牧草茂盛,人口众多
8、,是农牧混合区,是“安多风情”的文化走廊,也是包括阿坝县城在内的藏族人民主要聚居区,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及社会旅游资源相对集中分布于该区内。区内的哇尔玛藏寨、麦昆藏寨、华尔功臣烈土司官寨等其建筑风格、服饰歌舞、饮食文化和民风民俗所构成的“安多风情”在多姿多彩的藏文化中独具一格。这里寺庙众多,教派林立,金碧辉煌又独具特色。重点景区介绍中国世外桃源神座神座,位于川西北高原深处阿坝县的一个村庄,是一个完全原生态的世界。2006 年参加网易旅游频道主办的“中国世外桃源”网络评选活动,获得“中国世外桃源”第一名称号。这座沿热曲河而建的藏式村落,背靠广袤的高山草场,与对岸茂密的原始森林隔河相望。这里浓郁的民族
9、风情、苍雄的高原风光、多变的天气类型,以及朴实勤劳的神座人带给我的热情与质朴,让久居于平原都市之中的本人体会到了许多鲜有的感悟。地广人稀,自然环境的迥异、人们使用的语言的不同、生活生产方式的大相径庭穿过一片较为开阔的草地,转过山脚,高坡之上的村民的村舍,数条颜色各异的经幡横贯于道路上方和下方的河面上,整个村子也已是尽收眼底。阿坝人常说:“神座的姑娘、然木多的酸菜、蒙古的糌粑“,使这块神奇的土地赋予了梦幻般的色彩。这里地貌特征多样化:高山草原、茫茫湿地、原始灌木林、原始森林、沼泽地、海子.赋予了这块土地“川西高原生态活化石”的美名。在村子的对面,一个名叫扎噶沟的地方,座落着阿坝县最为古老的寺庙扎
10、嘎寺。寺庙珍藏着清朝乾隆皇帝亲赐的用丝绸制成的佛祖释迦牟尼的等身佛像和用金粉与银粉书写而成的藏文经书甘珠尔 ,还珍藏着七世达赖喇嘛赠送给该寺的用白檀香木雕刻而成的观世音菩萨像。当地村民世代生活于此,这里民风淳朴,藏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走进神座,就走进了人间天堂,神仙居住的世外桃源!神山圣湖-莲宝叶则山风景区莲宝叶则国家地质公园,又名石头山风景区,2007 年参加“发现中国新美景”活动,荣膺“中国最具潜力新美景”称号。地处四川省和青海省交界处,整个山体分布面积 300 平方公里,海拔在 3600 米5154 米之间,是格萨尔王征战的左战场遗址,藏族人民崇拜敬仰的神山。莲宝叶则山是一座庞大的花岗
11、岩体石头城堡,石奇湖秀的莲宝叶则山一带广泛分布着角峰、鳍脊、 “U”型谷。在“U”型谷中分布一些堰塞湖,一般长 1 公里,宽 200 米至 300 米,其中最大者长 4.4 公里,宽 400 米左右。仅在阿坝县境内就有措拉玛、扎尕尔、章莫措、罗云措等 11 个湖泊深藏于雄伟的石头城中。整个莲宝叶则景区中,冰川雪峰矗立,山石俊俏,峰峦叠障,各种人物、动物造型栩栩如生,彩池争艳,瀑布飞溅,举毯林茫,鱼游鸟香,鹿鸣羊攀,有奇特的地质景观,旖旎的自然风光和十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开展观光、探险、登山、考察、滑雪、滑草等特色专项旅游的佳境。曼扎塘风景区-辽阔的大草原黑颈鹤高原湿地生态保护区曼扎塘风景
12、区位于阿坝县东北部,包括麦尔玛、贾洛乡、贾柯牧场等地草原,平均海拔约 3400 米左右。曼扎塘风景区内有辽阔无垠的大草原,每到春季,这里绿草茵茵,花海草毯十分美丽,是川西北藏区的优良牧场,同时这里也是黄河水系源头涵养地高原湿地,与若尔盖、红原国家级湿地保护区连成一片,有十分丰富完整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这里除了有随黑白帐蓬游动的藏族牧民和成群的牛羊,兔逊逐鹿花间草丛,苍鹰盘旋高空,更有珍稀的国家一类野生保护动物黑颈鹤常成群结伴在沼泽边翩翩起舞,是红遍辽阔的川西北大草原风光和考察高原湿地生态的旅游胜地。柯河-茸安高山峡谷生态旅游风景区县境中部柯河-茸安是深切的高山峡谷地貌,在茸安乡达尔仓沟口海拔2
13、900 米,逆大渡河支流(麻尔曲河)柯河峡谷而上,至柯河峡谷俄家俄满雅尔山顶,海拔 5036 米,相对高差达 2136 米。河谷深切,河流湍急,地势崎岖。两条峡谷在茸安乡直尕以下汇合后通向马尔康境内。柯河、茸安地带是一个十分独特的立体生态分布区,山顶有碧绿的草甸,下面是黑郁郁的松杉针叶林带,依河而下是针阔叶混交林,河边是郁郁葱葱的灌丝,林中有熊、鹿、麝、藏马鸡等各种珍贵野生动物,栖息生长着羊肚菌、松茸、蕨菜和各种野生中药材。河谷许多地段开发漂流等特种旅游。柯河、茸安峡谷秋季红叶风景十分美丽壮观,数十公里的红叶、金色的白桦将整个峡谷点缀得十分美丽。河谷地带还有独特的柯河姊妹碉、伸臂桥,石碉房依山
14、吊楼和神山寺庙、佛塔和神鱼塘、石门槛、摩天岭、安羌天湖、柯河海子山群山等景点十分美丽,让人流连忘返。安多藏区民族文化旅游景区从上阿坝安斗乡、甲尔多乡到中阿坝、下阿坝的安羌乡、查理乡等广大地区广泛地分布着在整个藏区十分独特的土房藏寨建筑群,其中尤以县城附近的麦昆哇尔玛大型藏寨土房建筑群著称,是藏区十分罕见的大型古建筑群。据传麦昆、哇尔玛大型藏寨大建筑群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早在唐朝贞观年间,藏相禄东赞随藏王松赞干布迎请文成公主进藏时就曾在这里藏寨停留数月。今天的麦昆哇尔玛大型藏寨古建筑群主要分布在麦昆乡齐卡洛村和哇尔玛乡铁穷村等地平坦的河谷地带。远远望去,被神秘的放射状的条带装点得密密麻麻的平顶土房
15、建筑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落。藏寨间溪流蜿蜒流淌,四周麦浪翻金,随风飘浮。那里有金色的青稞和胡豆、豌豆,还可以领略到二牛抬杠等古老的耕作方式,牛耕、马耕、驴耕、机耕并存。不时从藏寨中飘来悠扬的藏歌和酥油茶、青稞酒的清香味道。每天清晨还可以看到藏族姑娘赶着独特的驴车,满载着一袋袋整齐的牛粪燃料赶往县城销售,形成一道“雪中送炭”的胜景。金秋季节,家家户户满身豪华的藏装,飘逸的艳丽藏裙,带上五光的珊瑚、玛瑙,燃起柴火,跳起歌庄欢庆丰收。古老庞大的建筑群,独特的安多藏区民族风情令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神秘藏传佛教寺庙景区阿坝县是一片充满神奇与神秘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土地,这里有 42 座藏传佛教格鲁派、
16、宁玛派、萨伽派、觉囊派的本波教寺庙。在 2007 年参加由国家民委组织的中国宗教文化旅游胜地评选活动中,位列中国宗教文化旅游胜地 50强。格尔登寺规模宏大,专业完备,建设豪华,占地 1.8 平方公里;各莫寺佛塔映日,庙宇生辉;查理寺古老深厚,保存众多悠久的文物建筑,是格鲁派大寺。赛格寺以藏戏著称,燃灯节时变成童话城,是觉囊派在西藏地区绝灭后最大的教派。郎依寺、夺登寺最为古老悠久,是藏区规模最大的本波教寺院,是研究藏区原始宗教走向本波教的活化石。德格寺是元帝创八思巴弟子最早倡建的萨迦派大寺。兰措玛寺风格迥异,四洼尼姑庙十分独特。近年来旅游业的上升势头自 2008 年至 2012 年五年间的阿坝县
17、旅游业发展趋势可以用莲宝叶则著名的景观“U”型谷作形象的比喻。08 年之前,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游客进入量逐年增加,各类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旅游景区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斐然。自 08 年发生“3.16”事件后,阿坝县旅游形象一落千丈,目标市场吸引力严重降低,旅游从业者积极性严重受挫,旅游业发展基本停滞。阿坝县旅游业在遭受重创后,在州、县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县干部群众不懈的努力,旅游业开始缓慢回温,特别是在 2012 年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游客进入量、停留时间、消费力等翻倍增长。以下为阿坝县近五年相关数据:旅游人数(人) 旅游收入(万元) 备注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
18、11 年2012 年 截止 7 月份存在问题一、观念不到位,对外开放程度低专家们指出,西部旅游开发最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观念。阿坝县委领导也提出,阿坝县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些观念包括开放的观念、创新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大旅游观念、现代产业观念和市场观念等,在很大程度上,落后的观念和旅游意识将在根本上制约了阿坝县旅游业的大发展。二、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阿坝县虽然实现了乡乡通公路的目标,但公路等级低,质量差,对于一个远离主要客源市场、并依赖公路作为主要通道的阿坝县来说,仍然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通往主景区的公
19、路、游览道、步行道建设,有的尚未立项,有的还刚刚开始,许多观光点仍然交通不畅,可进入性差;住宿接待设施普遍落后,级别低、设备简陋,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三、人才缺乏,旅游管理与服务水平急需提高由于阿坝县旅游刚起步,各旅游区、宾馆、饭店熟悉业务的管理干部和服务人员严重缺乏,人才缺口较大,加快人才引进、人才培训与员工在职培训已成燃眉之急。四、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意识还需加强阿坝县属于高海拔的高山、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保护,才能使经济和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目前仍然存在草原退化、湿地面积逐渐减少、砍伐木材、对野生动物保护不力等现象,古民居、古建筑损坏严重,阿坝镇的脏、乱、差现象仍未得到有效治理。五、近年来不稳定因素的影响阻滞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2008 年以来,受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影响,游客进入量大幅度减少,一度出现负增长,造成旅游业发展停滞局面。近两年,在州、县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阿坝县旅游业逐步复苏,2012 年截止本月,较去年同期出现了猛增势头,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旅游从业人员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