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 重点解析1.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07089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地质学 重点解析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普通地质学 重点解析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普通地质学 重点解析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矿业大学 普通地质学 2011 年重点解析 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组成、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内力 作用、外力作用)内力作:岩浆运动、构造运动、地震、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 剥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1、外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 核 大气圈: 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地球表层周围的气体圈层 (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流体系统, 是地球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2、保温效应:大气辐射中有一半指向地面,地面对大气辐射也几乎全部吸收,这种作 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 3、3 风 4 带:副极地高(低 )压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

2、带;东北或东南信风带、极 地东风带、盛行西风带。 4、重力:物体所受地心引力和地球自转心力之合力 5、重力异常:地面某点的理论重力 内圈层: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值与实际重力值存在偏差。 (正异常、负异常) 布格重力异常:不在大地水准面上、测 量点与大地水准面间剩余物质的影响, 密度不均, 进行前两项校正, 即为布格重力校正。6、地磁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组成:基本磁场、变化磁场、磁异常)地磁极倒转:在测定岩石的剩余磁性时,发现一部分岩石的磁化方向与现在的电磁场方 向相反,人们认为电磁场发生了 180 度的改变,原来的磁北极转变为磁南极,磁南极变 为磁北极。 1、地壳:火

3、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 矿物:是自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有自己的固有形态,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下。 分为自然元素矿物、硫化 物矿物、卤化物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含氧盐矿物。 3 矿物的形态:矿物单体形态、矿物集合体形态( 显晶质集合体、隐晶及胶状集合体) 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解理和端口:晶体遭受外力打击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 硬度、解理、 硬度 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质即为解理,光滑的平面称为解理面。一些矿物受外力打击时不沿 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而是在受力的部位形成一些不规则的破裂面,称为断口。 ) 物的光学性质包括: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 7、岩浆 岩浆:指来自

4、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的软流圈,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具有高温高 岩浆 压并富含挥发物质的融合体。 (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 岩浆作用是指岩浆形 岩浆作用1矿 成、运动及冷凝结晶成岩的过程,包括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 9 喷出作用:岩浆直接喷出地表后,迅速冷凝成岩的过程。 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的过程。此过程中冷凝结晶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深 成侵入作用,深成岩 520km,小于 5km 浅成侵入作用浅成岩) 10、火山喷发类型按火山通道的形状分为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按强度将中心式喷 发又分为猛烈式、宁静式、递变式 火山喷出物:气体喷出物、液态喷出物及

5、熔岩、固态喷出物及火山碎屑岩(由火山喷发物形成的岩石统称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包括火山 碎屑岩和熔岩) 火山地形: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14、火成岩结构: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斑状和似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构;构造: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气孔与杏仁构造。 分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喷出岩、浅成岩、深成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条件下,有原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 16、沉积岩 沉积岩 等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沉积以及成岩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外力地质作用: 作用在地球表层主要由地球外能引起的地质作用 (是沉积岩形成的过程) 风化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6、剥蚀作用 物搬运 沉积作用:机械沉积、化学沉积、生物沉积、生物化学沉积 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22、沉积岩的结构:碎屑结构(碎屑物可以是岩屑、矿物碎屑、生物碎屑、火山碎屑)非碎屑结构(细分为细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生物结构、生物化学结构) 23、层理构造:是岩石颜色、矿物成分和结构等所表现出的差异形成的一种层面间的微 小层状构造(水平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 层面构造包含:波痕、泥裂 固结成岩:压固作用、 搬运作用:机械搬运、化学搬运、生24、沉积岩根据物质来源沉积物搬运和沉积作用方式可将沉积岩分为陆源沉积岩(粒 径2mm 砾岩、20.05mm 砂岩、0.050.005mm 粉砂岩、 0.00

7、5 泥质岩) 、内源沉积岩 (按成分分为蒸发岩、非蒸发岩、可燃性有机岩)和火山碎屑岩。 25、变质作用:地下深处固态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引起的岩石的 结构、构造和物质成分发生的变化 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变质类型: 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 构造:变成作用、块状构造、变余构造。21、地质年代是指地质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地质体系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 、 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距今有多少年称为绝对地质 年代。后者主要运用同位素技术,又称为同位素地质年代。 2、地层层序律(叠置原理

8、):地球形成时的原始产出状态是水平或近似水平的,并且先形 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即原始产出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规律。 3生物层序律(化石层序律):相同时代且原先海洋或陆地相通的地层有相同或相似的股 生物化石组合,其化石组合形态结构越简单,则所属地层时代越老,反之则新。 4切割律:呈块状产出的火成岩或变质岩切割(侵入)者年代新,被切割者(被)年 代老。 5、地质年代单位:从大到小分为宙、代、纪、世、期、时 6、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以地层形成的时代依据划分的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 (依据岩性特征的划分对比建立起的不同级别的地层系统)31、地层(岩石)的接触关系:整合关系、

9、不整合关系 (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 2、变形构造:指原生构造在地质应力作用下发生位态和面貌的改变形成的构造(单斜 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3、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表示方法:方位角法、象限法 要素:核、翼、转折端、5、褶皱构造:是由岩石中各种面的弯曲而显示出的变形。 枢纽、轴面、轨迹。7、根据褶曲的地层关系将褶曲分为背斜和向斜。根据褶曲枢纽产状分为水平褶曲、倾 状褶曲、倾竖褶曲。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关系分为直立褶曲、歪斜褶曲、倒转 褶曲。根据长宽比分为线状褶曲、短轴褶曲、等轴褶曲。 8、断裂构造:岩石受力破坏产生的地质构造(断层的几何要素包括断层面和断盘) 两盘相对

10、运动的方向命名为正断面、逆断面、平移断面。按断层走向和9、断层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 两盘相对运动 岩层走向关系命名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 10、断层年代原则:断层发生的年代晚于被断层切割的最新地层的,早于覆盖断层之上 未受其切割的最老地层年代。 11、节理:是一种以小型为主、较断层更为普遍的断裂构造,常成群出现。分为剪解理 (产状平稳,解理面平直光滑,密集成带,常切过砾石,呈羽列式排列)和张解理(产 状不平稳、解理面粗糙不平,常绕砾石通过,发育稀疏,常成开口状或契形,形成解理 脉)12、地震按原因可分为陷落地震、火山地震、构造地震。 1、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思想:魏格纳认为:现今的大陆是

11、由古生代时全球惟一的“泛大 、 陆” ,于中生代时开始分裂,轻的硅铝质大陆在重的硅镁层上漂移,而逐渐达到现今位 置。 (主要是根据大陆形状的相似性、地层、地质构造、古生物、古气候等方面证据提 出的) 2、大陆漂移学说的衰落原因:由于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魏格纳对机制的解释虽有合 理成分,但还无有力证据。复活原由:20 世纪 50 年代的古地磁研究中发现在一些地区或 大陆所测得的古纬度与目前纬度有很大差别,说明这些地区或大陆地质历史时期不是当 今的地理位置,而是经过了大规模的水平位移,同时发现古地磁极基本不动,极移曲线 本身反映的不是古地磁极的迁徙路线,而是大陆的漂移路线。 3、海底扩张学说:认为

12、地幔物质从海岭上升向两侧缓慢流动,产生新的海底地壳4并促使较老的地壳向两侧扩张,最后遇海沟俯冲到地幔里。 (提出基于的发现为: 全球大洋中脊及中央裂谷系的发现、海沟及贝尼奥夫地震带发现、洋底地壳的新 认识。 )海底扩张学说的验证基于:海底磁异常条带的研究、深海钻探成果,转换 断层的发现。 4、转换断层和平移断层的区别:转换断层将洋脊及磁异常条带错开,但被错开的 洋脊在断层两侧的错距并不变化,而平移断层活动时错距不断增大;转换断层的 相对位移只发生在被错开的两段洋脊之间,而平移断层两盘位移遍及断层全长; 转换断层中相互错动方向,恰好与平移断层中把洋脊错开的方向相反;转换断层 两盘得错开洋脊之间断

13、层错距是处处相等的,而平移断层的断层错距应在中部最 大,向两端减小。 5、板块构造学说: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不同的两个圈层,即 上半部的刚性岩石圈层和下伏的塑形软流圈,刚性的岩石圈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 一的板块,他们漂浮在塑性的软流圈上做大规模的运动。海洋板块不断新生,又 不断俯冲、消减到大陆板块之下;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的边缘则由于相 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 制着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同时也决定着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6、板 块边界类型:离散型边界、汇聚型边界、转换型边界。 7、威尔逊旋回:萌芽期、幼年期、成熟期、收缩期、结束期、大陆碰撞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