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11 年 6 月 1 日目 录1.概述 . 21.1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及审批情况. 21.2 区域环境现状、主要环境问题及变化趋势. 22.环境保护目标. 3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3.1 水文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3.2 水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3.3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分析. 53.4 声环境. 53.5 沉积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3.6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4.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64.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64.2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74.3 环境管理与监测. 8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91.概述 1.1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
2、制及审批情况 建设单位已委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编制本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该报告目前已基本完成,等待评审中。1.2 区域环境现状、主要环境问题及变化趋势 (1)自然环境项目所在地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平均气温 22.4 ,最低气温出现在 1 月,平均温度为 l5.3,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2.5,年平均日照时数 1907.4h,年平均降水量1 964.4 mm,多年平均风速为 4.3m/s。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东北风为主,全年主导风向为 ESE 风,次主导风向为 N风,年均静风平率为 1.2%。项目所在海域为珠江口伶仃洋。伶仃洋是一个较典型的喇叭形河口湾,潮波从外海向湾内传播时,波
3、能逐渐聚积,波幅增高,潮差自湾口向湾顶递增,至大虎附近为最大(平均潮差 1.69m),过了大虎又逐渐减小。由于平均水深的减小,浅水效应愈来愈明显。伶仃洋潮差虽然不大,但喇叭形湾口门宽阔,形成了进潮量大的潮汐河口特征,洪枯季实测通过下边界进入伶仃洋的平均涨潮流量为 73500m3/s,而年径流总量为1792.6 亿 m3,约占珠江年径流量的 59%,丰水期径流量大,是枯水期的近 4 倍,所以,伶仃洋丰水期大量的淡水注入,枯水期为潮水来填充。当下泄径流与涨潮水相遇时,潮汐曲线将变型。(2)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唐家湾大气自动监测站 2008 年全年监测数据,项目所在地区NO2、PM 10、SO 2 浓
4、度均能满足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唐家镇的空气质量良好。根据海洋环境现状监测结果,项目所在海域无机氮超标严重,这可能跟珠江地表径流带入的污染物有关。除无机氮外,其余指标均可达到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本项目边界各监测点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 Leq 值为昼间 44.3-45.8 dB(A),夜间为37.5-38.7 dB(A),均达到评价标准,表明本项目附近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3)主要环境问题及变化趋势目前本海域主要环境问题来自珠江流域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导致工程所在海域环境质量不甚理想,个别指标超出了相应标准的要求。随着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城市污
5、水处理工程建设规划的贯彻实施,珠江上下游的城市都将加大生活污水处理力度,大量有机和耗氧污染物质将得到消减,这必将大大缓解珠江水域及其下游水域的水环境污染状况。2.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周围的环境敏感点及其与本项目的位置相对关系见表 10-1。本项目后方目前大片路域在进行前期平整工作,距离最近的居民点为在建的华发蔚蓝堡商住小区。其次须保护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附近的海水养殖区。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其前身为 1989 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珠海担杆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和 2000 年经珠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淇澳岛市级红树林保护区。2004 年 11 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珠海担
6、杆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珠海淇澳岛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合并,建立“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集森林、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生态系统于一体的综合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 7373.77 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湿地、猕猴、鸟类及海岛生态环境,是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候鸟以及猕猴原生地和发展史的重要基地。其中的红树林保护区位于淇澳岛西北部,东经 1133640“一 1133915“,北纬222340“一 222738“,西北及东北与中山、深圳、香港隔海相望,南面水域与珠海市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和白海豚国家级保护区相连,为珠江四大出海口之咽喉。保护区总面积
7、 5103.77 hm2,其中红树林面积 533.3 hm2,呈半月形展示。表 1 环境保护目标和相对位置敏感保护目标 功能 与本项目最小距离(m) 位于本项目的方位淇澳海水养殖场 海水养殖区 1000 N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中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省级 600 N唐家镇 居民集中区 1100 S金鼎镇 居民集中区 2300 S华发蔚蓝堡 居民集中区 700 S远大美域 居民集中区 1700 S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1 水文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根据新建海堤对工程对附近河道流速、流向及水流流态的预测结果:新建海堤对附近水体流速的影响不大,流速变化主要发生在
8、新建海堤沿岸,但由于建堤前后的附近水体的最大流速均不超过 1m/s,流速增加不会造成严重的冲刷问题;在拟建工程附近区域流态的改变相对较大,但流向改变值一般不超过 15.0,工程对河道主流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数学模型的研究成果同时表明:海堤建成后,主槽水流动力加强,减少河道淤积,有利于金星门水道的稳定;海堤附近由于流速减少可能会有淤积,有利于海堤的维护。综合认为:拟建海堤工程对其附近水域的水流动力环境影响较小,对周边河势稳定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3.2 水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采用二维水流模型预测了筑堤过程中抛石对水体中悬浮泥沙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抛石点的影响程度和范围,预测结果表明:泥沙悬浮随着
9、涨落潮以对流运动为主,会形成浓度较高的污染带,但随着时间推移,抛石后泥沙影响范围扩大,但中心点的最大浓度场下降。从其影响面积看,施工悬浮泥沙扩散后海水悬浮物浓度增量10mg/L(超海水第一、二类水质标准)的面积较小,影响区域主要位于工程区抛石点附近局部;悬浮物浓度增量100mg/L(超海水三类水质标准)的面积非常小。说明评价海域受抛石、吹填悬浮泥沙的扩散影响较小,但建议施工考虑工程措施,先土工布铺设、碎石垫层铺设,然后抛石,土工布和碎石垫层有一定缓冲作用,溅起的泥沙较少。评价区域内工程施工期对空气环境产生影响的作业环节有:灰土搅和、混凝土搅拌、材料运输和装卸、土石方填挖以及施工机械、车辆排放的
10、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有TSP、NO 2、CO 等。3.3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分析 施工作业现场、材料运送、装卸等场所将产生粉尘,类比其他工程预测,距离源强0m 处悬浮微粒浓度为 11.03mg/m3;20m 处为 2.89 mg/m3,50m 处为 1.15 mg/m3,200m 处为 0.47 mg/m3,300m 处为 0.15 mg/m3,在混凝土拌和作业点300m 范围内总悬浮微粒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二级标准的要求,对空气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局部的、可逆的。作业机械主要是载重车,柴油动力机械等燃油机械,它们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11、总烃。中型车辆平均时速为 50km 时,一氧化碳排放量为 30.18g/km辆,二氧化氮为 5.40g/km辆。由于施工机械数量少且分散,其污染程度相对较轻。据已有公路施工现场监测结果,在距离现场 50m 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1 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0.2 mg/m3 和 0.18 mg/m3,日平均浓度分别为 0.13 mg/m3 和 0.10 mg/m3,均能满足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二级标准的要求,但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一级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淇澳岛内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进入该区域施工机械的数量,减少由于作业机械废气对环境空气质量带来的
12、不利影响。3.4 声环境 本工程红线与最近的居民点距离约 700m,在项目施工对其声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3.5 沉积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项目对海洋沉积物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其对海洋沉积物的可能影响为围填海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的沉降,以及海堤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和施工船舶污水的排放通过影响水质而对沉积物造成的间接影响。由于项目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量较少,船舶污水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基本不会对海洋沉积物环境产生影响。根据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对水质影响的预测结果,评价海域受抛石、吹填悬浮泥沙的扩散影响较小,不会对沉积物环境构成明显影响;且项目所在海区的表层沉积物质量较好。因此,
13、工程施工不会对沉积物环境质量产生明显影响。3.6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项目施工及海堤占海将直接导致淤泥和细沙生态环境从海区中消失,这不可避免会引起海底动植物群落以及它们现有栖息地的丧失。4.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从环境影响的性质来看,本项目是直接或通过影响海域悬浮物含量而间接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非污染生态基础型建设项目,一般情况下,整个生产过程不会改变物料的理化性质,且建设期间的环境影响占很大的比重。根据项目施工和营运的特点,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工程环保措施提出建议。4.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作业季节及作业周期:回避工程所在水域主要经济鱼类产卵期(3-5 月),同时对施工现场进行
14、监测,采集样品对期浊度和悬浮物颗粒、溶解氧和盐度的变化进行监测。(2)选择悬浮泥沙产生量小的抛石填海工艺:采取先建清淤后抛石,减少抛石过程中悬浮泥沙的产生量;填海区清淤后先建围堰,在围揠内抛石,产生的少量悬浮泥沙可在围堰内沉降,最大程度避免悬浮物进到围堰外水体。(3)淤泥的处置:挖泥作业前检查挖泥船抓斗和运泥船舱门的密闭性,确保挖泥抓斗在提升过程密闭性能良好,及时将淤泥运到海洋部门指定的倾倒区处理。(4)生活污水处置:施工期船舶生活污水和陆上料场产生的生活污水应统一收集,生活污水建议在陆上料场设置小型沉淀池除渣后排入高新区现有的市政污水管网。(5)船舶含油污水处置: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船舶产生
15、的含油污水由施工单位统一收集后送往污水接收船,将污水交由海事部门指定的单位进行处理。(6)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理:施工垃圾由各施工部门负责处理,不得随意抛弃入海,建设单位应在施工招标书中提出相应的条款和处罚制度;施工船舶产生的生活固体垃圾应统一回收并交由生活垃圾环卫部门;陆上料场应使地面硬化,注意经常清理各类施工垃圾,并对所堆放的施工原料的覆盖;建设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及时将工地剩余建设垃圾等处理干净,建设单位应负责监督。4.2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属新建海堤的防洪工程,工程建成后,不产生各类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因此,营运期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堤围内的填海控制措施和湿地保护措施。(1
16、)堤围内填海控制措施:堤围工程建成后,应加强堤围内填海控制,严格控制堤围内的填海行为,保护堤围内的湿地生态基本功能,并保护堤线范围内养殖户的利益。具体填海控制监督应归入相应的执法部门包括中国海监南海总队和广东省渔政总队珠海支队的日常监督。(2)生态影响防治措施:工程营运期工程的主管单位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共建设局应加强对堤围的日常巡管和水闸的正常运行,考虑到日后堤围内水域的开发利用,如旅游开发和开展游艇基地建设,应就相应的工程对堤围内湿地生态保护方面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论证。有关项目建设的生态补偿方面,目前国内对于海岸带开发,采取的生态恢复和补偿措施主要有人工渔礁、生物修复技术、人工增殖放流等
17、。考虑到本工程属于水利防洪减灾工程式性质,只是因为防洪(潮)的建设占用了一定的潮间带湿地,工程建成后并不排放其它影响海域环境的污染物,因为建议采取的生态补偿措施包括对养殖户的直接经济补偿和增殖放流。4.3 环境管理与监测 本项目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均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污染,监控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变化动态,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项目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均应设立相应的环境管理机构或设专职环保人员负责环保工作。重点监测水质、悬浮物等指标。执行如下环境监测计划,详见表 10-2。并派专人对监测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理。表 2 拟建项目环境监控计划监测要素阶段 监测指标监测
18、机构负责机构监督机构施工期现状监测的所有监测断面,施工期内每年 1 次监测项目:pH 、SS、COD、NH 3-N海水营运期现状监测的所有监测断面,堤围内增加在水闸附近增加南北 2 个测点;项目建成后三年内每年 1 次,监测项目:pH、 SS、COD、NH 3-N海洋环境监测站建设单位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废水施工期施工船舶和船工机械产生的含油污水去向监测项目: pH、SS、COD、石油类海洋环境监测站建设单位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施工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鱼卵仔稚鱼、渔业资源,项目施工期内每年1 次海洋环境监测站建设单位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生态营运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鱼卵仔稚鱼、
19、渔业资源,堤围内增加 1 个测点;项目建成后三年内每年 1 次海洋环境监测站建设单位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海路海堤工程属新建海堤的防洪工程。工程建设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 、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的要求。根据对本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对环境影响的模拟预测和分析,本评价在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条件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只要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在充分落实本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生态补偿措施的前提下,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对生态造成的损失可以接受。在此前提下,本评价认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海路海堤工程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