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2011年中央1号文件(水利).doc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3211142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度解读2011年中央1号文件(水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深度解读2011年中央1号文件(水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深度解读2011年中央1号文件(水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深度解读2011年中央1号文件(水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深度解读2011年中央1号文件(水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权威解读 2011 年中央 1 号文件(水利)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以下 简称决定),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 的第 8 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 62 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水利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水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以防治水旱灾害,并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各项事业和活动。目前,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对全局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决定系统地阐述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全面部署了水利建设的重点任务,明确提出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强调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

2、主导作用,制定出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调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决定还科学地界定了新形势下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和水利的战略地位,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 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解读之一 战略地位重视水利建设确保战略地位首先,水利是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防洪保安历来是治国安邦之要。经济越发展,财富越丰裕,社会越 进步,越需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绷紧防洪保安的弦。其次,水利是 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水是支撑经济活动的基础性资源。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

3、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迅猛增长,水资源短缺日益加剧,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的瓶颈制约。第三,水利是 农业的命脉。水利兴,五谷丰。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关键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改变靠天吃饭局面,根本是兴修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 13 亿人的吃饭问题,绝不能单靠风调雨顺,根本出路在于大兴水利强基础,提高抵御自然风险、旱涝保收的能力。第四,水是生 态安全的源头保障。水是生命之源,水秀才能山青。生态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水的问题,有的是少雨缺水带来的,有的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有的是水质污染引发的。保护和改善生态,治水改水是重要措施之一。第五,水利是民生改善的紧迫要务。保障人民群众有水喝、喝上干净水,是维系生命健康的

4、头等大事,是与群众利益最直接、最紧密的民生工程,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当务之急。解读之二 建立体系四大体系建设扭转滞后局面决定提出一个总的目标,即力争通过 510 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这一目标如何实现,文件提出到 2020 年要基本建成四大体系:1.到 2020 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十二五” 期间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的同时,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让全国小型病险水库全部摘除“病帽” ,全面完成山洪灾害易 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2.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 6700 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

5、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5 以上,“ 十二五”期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4000 万亩;3.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 60。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4.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解读之三 明确任务五大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决定中明确了水利改

6、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二是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三是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 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 10 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 2010 年高出一倍。四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7、。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 3 条红线,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五是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水价改革。通过这些部署,把水利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具体化,使得各部门、各级政府在推进水利工作时方向更为明确,重点更加突出、工作更有抓手了。名词速递“水”知识知多少?水环境地球上分布的各种水体以及与其密切相连的诸环境要素如河床、海岸、植被、土壤等。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两部分组成。地表水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池塘、沼 泽、冰川等。地下水环境包括泉水、浅层地

8、下水、深 层地下水等。水 环境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场所,也是受人类干扰和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水环境同其他环境要素如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大气环境等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综合体,它们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环境水利学水利科学与环境科学结合的交叉学科。研究兴建水利工程引起的水利环境问题和环境变化对水环境、水利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的学科。环境水利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各种水利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引起的水资源变化及对水利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如城市化、酸雨、工业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等;新建水利工程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充分发挥水利工

9、程保护环境,改善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改 变水质的作用;保护和利用环境,发挥水环境多方面作用。水库经坝、闸 、堤、堰等人工建筑物 拦蓄与调节 的水体。我国规定:蓄水体积在 10 万 m3 以上为水库,以下为池塘。水库是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工程措施,它能够改变径流天然分配过程,削减洪峰,调节径流,以达到防洪、灌 溉、发电、航运、旅游、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不同目的对水库的水质亦有不同要求。兴建水库使陆地转化为水体,可引起自然环境的一系列变化:由于水面与陆面的辐射性质、热容量、热导率均不同,致使 库区附近湿度增大、气温变化和缓;建坝后改变了水沙平衡条件,增加了地下径流补给;由于土壤水分增高,一定范围

10、内可能发生土壤盐碱化,进而引起库区周围生态环境的变化。工程兴建前应充分论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水资源利用率一个地区或流域内,已经利用的水资源量( 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占该地区或流域内总水资源量的百分比。一般来说,水资源利用率超过 40的地区或流域,用水比较紧张。水资源继续开发利用比较困难的地区,绝大部分属于缺水地区。在某些开发条件较差的地区,当水资源利用率大于 25时,也可能出现缺水现象。中国水资源利用率大于 5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辽河平原以及甘肃的河西走廊和新疆的大部分地区。数字说话40研究表明,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1 亩水浇地的收益是 1 亩旱地的 2

11、4 倍,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 40以上。1000 斤在我国三大作物中,小麦耗水最少,每亩需水 400 立方米。通常生产 1 斤小麦,需要耗水 1000 斤。7000 亿元“十一五”水利总投入 约 7000 亿元,是 “十五” 的 1.93 倍,其中中央水利投资达到 2934 亿元。1.9 亿亩 5 年间,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5000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1.9 亿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 0.45 提高到 0.50。90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8.77 亿亩,居世界首位。我国以占不足全国耕地一半的灌溉面积,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 75的粮食和 90的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灌区成为我国粮食

12、安全保障的重要基地。数字点击4 倍:研究表明,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1 亩水浇地的收益是 1 亩旱地的 2 倍至 4 倍,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 40%以上。1000 斤:在我国三大作物中,小麦耗水最少,每亩需水 400 立方米。通常生产斤小麦,需要耗水 1000 斤。7000 亿元:“ 十一五” 水利总投入约 7000 亿元,是“十五” 的 193倍,其中中央水利投资达到 2934 亿元。1.9 亿亩:5 年间,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5000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1.9 亿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 0.45 提高到 0.50。90%: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8

13、.77 亿亩,居世界首位。我国以占不足全国耕地一半的灌溉面积,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 75%的粮食和 90%的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灌区成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基地。新形势基础脆弱、欠 账太多、全面吃紧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水利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从总体上看,我国水利建设仍面临“ 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 严峻局面:我国防洪综合体系还不健全,2010 年全国有 437 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受灾人口达 2.1 亿,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14、;水资源调控能力还不足,正常年份全国年缺水量 500 多亿立方米,近 2/3 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业主要“ 靠天吃饭” 的局面仍未改变,全国 54%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因洪涝受灾面积超过 2.1亿亩。“两工”取消后农民投工投劳锐减,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投入强度还不够,全国 4 万多个乡镇中有 1/3 缺乏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 7 个中央一号

15、文件已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 三农”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今后在不断强化和完善现有政策的同时,将选取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逐个突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以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个关于水利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信号,就是要抓住当前水利这个薄弱环节,解除水利这个瓶颈制约,夯实农田水利这个重要基础,尽快扭转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新定位经济安全、生 态安全、国家安全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不是就农说农、就水利说水利,而是立足国情水情变化,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明确了新时期的水利发展战略定位,强调

16、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 态之基。文件第一次全面深刻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这些都是文件的突出亮点。文件进一步强调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3 个把 ”的基本思路: 把水利作为国家基 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这也意味着今后将有更多“真金白银”投入水利。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建设发展很不平衡。文件明确提出要注重科

17、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新目标2020 年基本建成四大体系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一个总的目标,即力争通过 5 年到 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这一目标如何实现,文件提出到 2020 年基本建成 4 大体系:到 2020 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十二五” 期间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的同时,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让全国小型病险水库全部摘除“病帽” ,全面完成山洪灾害易 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

18、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 6700 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5 以上,“ 十二五”期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4000 万亩;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 60%。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