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畜牧养殖技术 20 问 简介:1、怎样做好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育肥猪对一个种猪场来说是最好管理的阶段,是猪只对环境条件要求最低的阶段,也是猪场赚钱的最后冲刺阶段,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发挥决定着一个猪场的盈利多少。但一般情况下,猪场 .1、怎样做好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育肥猪对一个种猪场来说是最好管理的阶段,是猪只对环境条件要求最低的阶段,也是猪场赚钱的最后冲刺阶段,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发挥决定着一个猪场的盈利多少。但一般情况下,猪场往往把饲养管理的重点放在对母猪、种猪或哺乳仔猪的管理上,而不重视对育肥猪的管理。如大部分猪场育肥猪舍设施最简单,饲料的营养价值也最低,有时甚至把发霉的饲料喂给育肥猪,这样就可能导
2、致育肥猪生长速度缓慢和发病率提高。当前育肥猪常发生的疾病主要有两大类: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主要为大肠炎、猪痢疾、结肠炎、回肠炎、沙门氏菌性肠炎等) 。另外,猪瘟、弓形虫病、萎缩性鼻炎等也经常在某些猪场发生,如果不加强对育肥猪群的管理而引起这些疾病的发生,不但会给种猪的销售造成影响,而且对种猪场以后的管理也会产生恶性循环。因些对育肥猪应加强饲养管理,不能在这一环节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营养全价的饲料配比生长育肥猪的饲料成本占猪场总饲料成本的近 70%,因此,在育肥阶段节省饲料是最切实可行的,但是育肥阶段猪的生长速度快,身体和各内脏器官的发育不协调,所以其营养需求较高。如果
3、这时营养不够充分,容易出现免疫力低下等问题。尤其是种猪在转群或长途运输过程中均可降低猪的采食量,而此时猪对营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等需求较高,如这时不增加育肥猪的营养就会造成相对的营养缺乏。育肥阶段的采食量最大,其饲料转化率将直接影响整个猪场的饲料消耗和经济效益,并不是饲料越便宜越省钱,关键是要确保饲料的质量,特别要注意霉菌毒素的污染。如果因饲料原因而造成猪只患病或生长受阻,从而影响种猪场的经济效益,就太得不偿失了。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全进全出是猪场控制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途径。大部分种猪场都是按照全进全出的模式设计的,但在养猪效益好时,盲目扩群,导致密度扩大,如果做不到完全的全进全出,就易造成猪舍
4、的疾病循环。因为猪舍内留下的猪往往是生长不良猪只、病猪或病原携带者,等下一批猪进来后,这些猪就可作为传染源感染新进的猪只,新进猪只就有可能发病,生长缓慢,或成为僵猪,而转群时又留了下来,成为新的传染源。如果猪场能够做到全进全出,就会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这些负面影响给猪场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加强饲养管理现在种猪的管理也提倡人性化的管理,猪是非常聪明的动物,只有为猪提供最舒适的生长环境,善待种猪,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能,并达到最佳的饲料转化率,从而使猪场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首先要保证一定的饲养密度,如果密度太高,猪只就容易打架,容易发生疾病的水平传播,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如果保持合理的密度,主
5、要通过嘴对嘴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如 PRRSV 发病的机会就会降低,它不会通过空气从一个猪舍传到另一个猪舍,也不会从一个猪场传到另一个猪场。所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会有效降低一些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其次应该加强通风,因为育肥阶段的疾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而其发生与空气的质量有密切关系,空气质量与尘埃、氨气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浓度有关,尘埃可携带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如不及时通风,污浊的空气被猪只吸入容易在肺脏沉积,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在炎热的夏季,降温是关键的管理措施。降温的方法很多,有条件的猪场可采用水帘降温,没有条件的猪场可考虑房顶喷水,室外加遮阳网,也有的猪场采用喷雾、冲淋等方法,目
6、的都是提高猪的舒适程度,提高采食量。饲料质量不好,或料槽设计不合理,猪只容易将饲料拱出来,造成浪费。所以,猪场设施的不合理也容易使猪只不能合理采食,并最终影响经济效益。保证育肥猪饮水充足,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可降低猪的应激反应。当饮水器高度不合适,堵塞,水管压力小时,水流速度缓慢,都会影响到猪只的饮水量,在猪只的饲养过程中,缺水比缺料应激反应更严重。合理的用药方法育肥阶段的用药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添加违禁药物,还要遵守药物的停药期。长期用药、盲目用药既不安全,也不经济。我们要在遵循用药规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药效。猪只从保育舍转群到育肥舍后,可在饲料中连续添加一周的药物,如每吨饲
7、料中添加80%支原净 125 克、15%金霉素 2 千克或 10%强力霉素 1.5 千克,可有效控制转群后感染引起的败血症或育肥猪的呼吸道疾病。此药物组合还可预防甚至治疗猪痢疾和结肠炎。无论是呼吸道疾病还是大肠炎,都会引起育肥猪生长缓慢和饲料转化率降低,造成育肥猪生长不均,出栏时间不一,难以做到全进全出,最终影响经济效益。对于育肥阶段的种猪,引种客户经过长途运输到场后应先让种猪饮水,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连续 3 天,以提高其抵抗力;每吨饲料中添加 80%支原净 125 克、10% 氟苯尼考 600 克800 克,连用 7 天10 天,可降低呼吸道疾病和大肠炎的发病率。1、 影响猪场仔猪成活
8、率的因素有哪些?仔猪出生后,由于其固有的生理特性,如管理不当易造成部分死亡,因此仔猪成活的高低是一个猪场成败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困扰一些猪场技术人员的难题。下面就仔猪一些生理特性及发病原因做如下阐述,供同行参考。仔猪生理因素仔猪免疫特点仔猪初生后自身的主动免疫系统发育及功能不健全,尚不能主动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哺乳期全靠初乳和常乳中获得的母源抗体中的多种免疫球蛋白来维持抗病作用。此期间若母猪未免疫某种疫苗,母乳中就缺乏相应的抗体,如母猪缺仔猪大肠杆菌母源抗体,仔猪即便吃足了初乳和常乳,在有大肠杆菌污染圈舍时,也易患黄白痢。如果母猪在产前注射免疫了大肠杆菌苗,母乳中有较高浓度的抗大肠杆菌母源抗体
9、,再加上良好的管理和卫生措施,在易感期内基本上可以防止仔猪患大肠杆菌病。生理性机能特点仔猪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和稳定。易受外界因素包括热、冷、惊吓等应激干扰。消化机能弱胃酸分泌量不足通常情况下,哺乳动物胃内环境是酸性的,肠道呈碱性。断奶后仔猪胃的正常 PH 值在 3.0 左右,但常用仔猪补料和断奶料的 PH 值在 5.86.5。由原来吃奶改为吃饲料,需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乳猪颗粒料和粉料会使仔猪胃的 PH 值升高到 4 以上。而此时的仔猪(4 周龄10 周龄) 胃酸分泌量不足,不能缓冲(平衡)由于饲料进入后引起升高的 PH 值。因此,采食的饲料仅有一部分被消化,部分则不能消化,易发生腹泻。此
10、外,胃肠过高的 PH 值也为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坏死性梭菌等提供适宜的生长繁殖环境,引起腹泻或下痢。28 日龄左右断奶仔猪胃内每天只能产生约相当于 20ml 的盐酸,但实际生产中,断奶后的仔猪每天应采食 100 克左右的优质日粮,而 100 克日粮需要相当于 35ml 的盐酸才能保证消化。而缺少的 15ml 盐酸相当于 40 克左右的饲料不能被仔猪利用,多出 40 克的饲料消化不了而会引起腹泻。所以,饲料生产厂家在生产乳猪料时应注意测定饲料的系酸力值,以使其更适应仔猪的生理性消化特点。所谓系酸力值,是指 100 克饲料所需要的盐酸量,该盐酸量就是其系酸力值。系酸力越高,饲料在胃内增加的
11、不必要的碱度就越高,对仔猪消化不利。PH 值太高或太低都不适宜。适宜的仔猪全价料的系酸力值应在 35 左右。系酸力值为 35 的饲料,代表仔猪吃 100克饲料正好达到能消化的水平。若日粮的系酸力值在 25 以下,刚断奶仔猪若采食 100 克饲料就会因消化不良引起生理性腹泻。由于以上原因,仔猪料加入酸化剂既可提高仔猪消化利用率,又可以防止拉稀,有利于仔猪生长发育。消化酶分泌不足哺乳期间的仔猪肠道分泌的消化酶主要有胰脂肪酶、乳糖酶、凝乳酶等,可以消化乳汁中的高蛋白、高脂肪和糖。淀粉酶分泌量少且活性低,在仔猪停止吃乳改由吃日粮后 5 天,淀粉酶的分泌量和活性才能逐渐升高。所以刚断奶的仔猪在最初改饲日
12、粮的初期,很难适应。疾病因素母猪疾病或带毒1.母猪免疫失败或未作某种疾病的疫苗免疫,如母猪在产前未作仔猪大肠杆菌疫苗免疫,产后初乳及常乳中缺乏抗大肠杆菌抗体,仔猪在出生后的 20 多天内易发黄白痢。产前未作传染性胃肠炎疫苗等免疫,仔猪亦易患相应疾病。2.母猪带有强毒,母猪怀孕期间感染伪狂犬、猪瘟、蓝耳病等野毒,除流产死胎外,产下的弱仔很难成活。尤其是母猪在怀孕后期感染伪狂犬或猪瘟野毒,在分娩时虽能产下看似健康的仔猪,但多在 3 天10 天内死亡。即使有少数耐过,生长发育严重受阻。带猪瘟野毒母猪产下的仔猪,即便作超前免疫也不能诱发仔猪产生抗体,最终发展成慢性猪瘟而死亡。3.仔猪从初乳中被动获得的
13、母源抗体少。仔猪通过吃初乳获得的母源抗体,由于具有一定的半衰期,到一定时间后逐渐下降甚至消失,失去了对多种疫病的抵抗力,尤其是断奶前后已降至保护线以下或大部消失。多种病原微生物很易侵袭,导致发病死亡。此时应根据监测的母源抗体水平及时应用相应的疫苗免疫。对于一些常发的细菌性疾病,应有针对性地合理用药保健加以控制。4.哺乳与保育期仔猪常发的疾病。(1)仔猪红痢:即仔猪梭菌性肠炎,多发生于 1 日龄3 日龄,最急性型和急性型 1天3 天死亡,亚急性和慢性型 10 天以内死亡,死亡率极高,临床症状主要以拉血痢、灰色或红褐色稀薄状粪便,体温不高,最终脱水死亡。(2)仔猪黄痢: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多发于
14、5 日龄以内仔猪。7 天以上很少发病。主要是拉内含凝乳小片黄色糊状或水样稀便,很快脱水死亡。(3)仔猪白痢:病原是大肠杆菌。10 日龄20 日龄仔猪常发。体温不高,主要症状是拉白色、灰白色、淡黄色或微绿色粥状带腥臭味稀便。防治措施:一般妊娠母猪于产前 2周3 周肌肉注射或耳根深层皮下接种仔猪大肠菌疫苗。初产母猪首免于产前 5 周7 周,于产前 15 天20 天二免。经产母猪每胎产前 15 天注射一次。配合仔猪红痢苗免疫。注意母猪圈舍卫生,尤其在产前产后经常清洗消毒,在仔猪吃初前将母猪乳头擦洗干净。(4)猪水肿病:猪水肿病又称猪溶血性大肠杆菌病,主要是由几株常见的溶血性大肠杆菌,如 O8K87、
15、O138K81、O139 K85 、O139K82 和 O141K85 等引起的。其中以 0139K82 多见。缺硒也是诱发水肿病的因素。本病主要危害断奶后及保育期仔猪,尤其发育良好、生长较快的仔猪。剖检可见皮下水肿液为透明状胶冻状,胃壁水肿,胃幽门附近的胃大弯水肿、肠系膜水肿或呈白色透明胶冻样。防治措施:给断奶前仔猪注射猪水肿病死活疫苗;注意补硒:土霉素等抗生素、喹诺酮类,定期用药保健治疗。(5)仔猪伪狂犬:哺乳仔猪伪狂犬潜伏期一般为 3 天11 天。猪日龄、大小不同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也有差异。1 月龄以下仔猪,尤其是 15 日龄以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腹泻,呕吐,呼
16、吸困难,发抖,神经症状明显。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断奶仔猪至保育舍仔猪主要为呼吸系统症状,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犬坐姿呼吸,日龄较大猪会有拉稀,呕吐,发病率 20%40%,死亡率在 30%以下。防治措施:后备公猪、母猪、怀孕母猪应作好伪狂犬疫苗防疫,在做好基础免疫的基础上,孕猪在产前 15天21 天注射伪狂犬病弱毒基因缺失苗。若是严重污染场,可试作初生仔猪超前免疫。(6)猪瘟A.母猪带毒哺乳仔猪猪瘟:哺乳仔猪猪瘟多由母猪怀孕中后期间感染野毒,胚胎期间垂直传染给胎猪,使其出生时就带野毒。仔猪刚出生时,有部分仔猪看似正常,但生后 1 天7 天便开始发病,死亡,严重者有神经症状,全身发抖,也有拖至断
17、奶前后发病者,但都呈慢性经过,很难育成。初生带毒仔猪即便作超前免疫,因其强毒能使其免疫功能抑制,就是用再大剂量猪瘟弱毒疫苗也不能激发自身抗猪瘟免疫应答。母猪在怀孕中后期感染细小病毒、伪狂犬、蓝耳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时,产下的仔猪因自身免疫系统受损,超免时应用的猪瘟弱毒疫苗也不能发挥作用而发病。B.超前免疫使用猪瘟弱毒疫苗剂量不合理:在母猪猪瘟母源抗体过高或过低等不同情况下,应该应用不同剂量的弱毒疫苗。如果母源抗体过高,超免时应使用较大剂量疫苗(4倍6 倍),过高通常指 15121024 倍。原因超免注射后 1 个半小时2 小时,吃到初乳中的 IgG 抗体要中和掉大部分注射的弱毒疫苗中的弱毒,如果
18、抗体过高会把注射的弱毒中和完,中和后剩下的疫苗量太少,起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如果猪瘟母源抗体适中(在164256),使用 2 倍4 倍量弱毒疫苗便可起到超免效果。C.断奶前后仔猪猪瘟:近几年,各地常年发现非典型猪瘟、慢性猪瘟的流行传播,发病死亡猪基本上都集中在断奶前后和保育期仔猪,其主要原因与新近流行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等感染造成猪瘟免疫失败外,还有一个因素是重视不够和做得不好。这个因素就是猪瘟免疫程序不合理。原因如下:一是缺乏对母猪和仔猪猪瘟抗体监测。很多猪场,尤其是中小型猪场,在对场内各饲养期的猪平时不作抗体监测,只是在出现发病或有较大问题时才想起测抗体。而此时测的
19、抗体结果只能代表病猪,不能代表正常猪。而正确的作法是应对场内的不同猪群包括公猪、配种前母猪、产前孕猪、断奶前后仔猪、保育期末仔猪都应定期测抗体,依据抗体水平指标来制定合理免疫程序。由于没有进行检测,造成免疫预防盲目性,引起疫苗用量过大或过小,免疫或早或晚等现象经常发生。二是免疫时机不合理。防疫猪瘟时由于担心母猪怀孕影响仔猪,目前多采用在配种前或仔猪刚断奶时给母猪注射。以母猪配种前 10 天注射到仔猪 25 天28 天断奶时注射为例计算,加上孕期 115 天到分娩时共计 125 天130 天。根据平时对临产前母猪血清猪瘟抗体检测的结果,此时的猪瘟抗体水平在 1641512 之间,平均水平在 12
20、00 上下,吃足初乳的新生仔猪体内的猪瘟抗体也在 64200,根据母源抗的半衰期(9 天13 天) 计算,如果不作超免,只能使仔猪在 15 日龄30 日龄内抵抗猪瘟侵袭。若不在 20 日龄25 日龄首免,很容易导致断奶前仔猪潜伏感染带毒。因此,母源抗体高低适中且不作超免的仔猪最好在 18 日龄25 日龄首免。如果母源抗体过高,可适当推迟至 28 日龄30 日龄首免或加大疫苗用量,以便中和母源抗体后尚有足够的病毒数量在猪体内增殖发挥作用。实行超前免疫的仔猪,也应根据母源抗体高低考虑增加或减少疫苗用量。根据对猪瘟弱毒疫苗免疫时母源抗体对免疫效果干扰研究结果,应用同量的疫苗,当母源抗体在 132 以
21、下时,免疫效果接近 100%;在 132512 时,免疫效果在75%50%;在 15121024 时,免疫效果只有 25%或更低;而超过 11024 以上,几乎无免疫效果。由此说明,猪瘟的母源抗体适宜或越低,免疫效果越好。但是,以上试验结果是建立在严格人工控制条件下得出的。而在实际生产中,如果推迟猪瘟疫苗的接种时间,由于当时母源抗体较低,会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增加注射疫苗前感染的危险性。最好的做法是先测母源抗体,依据母源抗既能有保护作用但又不致太高时进行免疫。考虑到生产实际,建议猪瘟抗体水平在13264 时用疫苗最好,此时免疫适当加大一些剂量,可中和掉大部分抗体并剩余足够的弱毒刺激猪体产生有效
22、的保护抗体。蓝耳病猪蓝耳病全称叫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是动脉炎病毒。流行毒株有欧洲毒株和美洲毒株两个血清型,我国目前流行的主要是美洲株。本病主要危害:一是对母猪造成严重流产,二是对仔猪造成严重的呼吸道危害。兰耳病对母猪的危害主要是造成繁殖障碍,具体包括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以及不孕。蓝耳病对育肥期猪及成猪多表现发热和食欲不振(发热一般持续 2 天4 天) 。呼吸症状较轻,若无混合感染,死亡率较低。蓝耳病对哺乳仔猪和保育期仔猪的危害及临床症状、病变程度要比育肥猪和成猪大得多。尤其对新生仔猪的致死率非常高。蓝耳病毒侵害部位和靶细胞主要是肺脏,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引起肺泡间隔单核细胞浸润和型肺泡
23、细胞肥大与增生,积聚、沉积、堵塞在肺泡毛细血管和肺泡内和间腺,并造成坏死和大量炎性渗出物积聚。由于肺脏是由很多肺泡和肺小叶组合而成的,由于肺泡、毛细血管、肺泡间腺的堵塞和炎症、肺小叶水肿,导致肺脏炎症、水肿,再造成细支气管、小支气管、支气管分支不能通气,造成呼吸困难。如果猪舍内氨气过浓或有混合感染,病情会更重。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的主要病变在肺脏,肉眼可见有肺脏肿大,呈灰褐色,间质性炎症,时间久者可见肺炎有红、褐、灰或黄色花斑。由于近几年蓝耳病的广泛传播流行,对养猪业生产是一大危害,尤其对仔猪的感染是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是断奶仔猪的一种新的传染
24、病。本病的病原是一种最小的病毒圆环病毒。发病猪日龄多集中在 6 周龄16 周龄,8 周龄12 周龄仔猪最常见。临床主要症状和病变表现为进行性消瘦,被毛粗乱,食欲减退,皮肤苍白或可视黏膜黄胆,呼吸急促,有的腹泻,体表淋巴结极度肿大。肾脏有时肿胀可伴有白色斑点。肺脏呈弥漫性间质肺炎,肺表面呈灰褐色斑驳状,发病时间稍常病例的肺质地变硬或有橡皮样手感,肿大的淋巴结切面多呈土黄色或淡白色,偶有边沿出血的淋巴结切面多呈土黄色或淡白色,偶有边沿出血。同属于圆环病毒引起的疾病还有皮炎肾病综合征,猪的先天性震颤等也时有发生,但较少见,仔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相对较多。目前,猪圆环病毒病尚无可靠的疫苗预防和治疗药物,采
25、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仔猪断奶后尽量减少频繁注苗和油乳剂灭活疫苗注射的次数,搞好环境卫生,坚持严格的消毒措施和搞好猪瘟、伪狂犬等病毒性疾病的免疫,平时合理用药,定期保健预防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对于已发病猪群应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污染严重的场地可试用自家组织苗免疫。总之,影响仔猪成活的的因素很多,只要我们搞清机理,注意防护,就能很大程度提高仔猪的成活率。2、 即将出栏猪如何快速育肥?出栏猪育肥很关键,它直接涉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同样饲喂的条件下怎样才能提高出栏猪育肥效果呢?金宝贝给你出出好主意!关键是改善猪饲料的适口性。把麸皮、红薯藤、花生叶、稻草、玉米芯、糟类、鸡粪等难于直接饲喂猪的粗料粉碎
26、后,加入适量金宝贝发酵剂发酵处理。酵解成气味芳香、酸甜适度、久贮不变质的生物性节粮饲料后,采用科学的饲喂方法不仅能增强猪对生物性饲料适应性,而且节粮效果显著。用粗料发酵饲料合理搭配常规精料养猪要生食稠喂、少喂勤添,根据环境温度而定。夏季可适当稀稠,满足猪体水分需要,日喂 5 餐,冬季防止稀食灌大肚,增加猪的排尿次数,损耗猪体热量;还可根据采食情况及时调整粗料发酵饲料的喂量,以猪自然采食为度,防止槽内陈食影响猪的食欲。把粗料发酵饲料浸入冷水中泡几个小时,用细钢筛过滤出细浆状碎料喂哺乳仔猪时,可在饲料中添加少量炒豆面,豆面的芳香可促进仔猪食欲。把筛内粗料配精料后饲喂架子猪。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熟苕
27、皮、胡萝卜、柑橘皮、制糖食品下脚料等含糖物质、这样猪不仅喜吃,还可提高仔猪日平均增重。3、 瘦肉型猪规律限制饲养法怎么做?所谓规律限制饲养法,就是按猪的瘦肉增长规律,在一定的阶段内,对猪进行限制食量的饲养方法。该法一般有两种具体做法:一种是从猪 20 千克后开始限食,直至宰杀;一种是从猪 60 千克后开始,只供给自由采食量 85%的饲料,直至宰杀。研究表明,影响生猪瘦肉率的因素主要是品种和饲料。但饲养方式对猪瘦肉率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猪的瘦肉增长与脂肪沉积各有其特点与规律,瘦肉主要受遗传力的限制,而脂肪的沉积则与饲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猪的这一特点与规律,采用规律限制饲养法,
28、一般可使猪的瘦肉率提高 476%。猪生长前期主要是以长瘦肉及骨骼为主。60 千克前期瘦肉的增长处于上升阶段;60 千克后期则是脂肪处于上升的高峰期,此期瘦肉增长处于下降的趋势甚至停滞。因此,在猪瘦肉增长期内,要供给充足的优质饲料,使其快速的生长发育,而到脂肪沉积期,则要适当限制精饲料的饲喂量,特别是限制蛋白质的饲喂量。因为此期如果再供给过量的蛋白质饲料,就会使过量的蛋白质转化为能量而沉积成脂肪,这样不但降低了饲料的转化率,造成了饲料的浪费而且也降低了猪的瘦肉率。所以,掌握猪的瘦肉增长与脂肪沉积的规律,在适当的时期内限制饲料的数量和质量,可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的瘦肉增长潜力,有效地抑制脂肪的沉积,提
29、高猪的瘦肉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 3 的经济效益。4、 提高猪瘦肉率妙招有哪些?养猪户要想使猪多长瘦肉,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选择优良猪种 瘦肉型猪的体躯较长,背线和腹线平直,后躯尤为丰满,瘦肉率高达50%65%,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国外的杜洛克猪、长白猪、苏白猪、大约克夏猪等品种是突出代表,但这些猪体形大、耗料多,不易为饲养户接受。要想饲养出瘦肉率高的生猪,可以通过经济杂交,用本地传统优良猪种与国外优良猪种进行交配,杂交后代的瘦肉率一般在双亲瘦肉率的均值左右,比传统地方猪高出 7%13%,此外杂种猪在很多方面都优于它的双亲。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较强的生活力、较高的饲料利用率,抗病强,耐粗料
30、,易于饲养。改变育肥方式 生猪在生长过程中,瘦肉和肥肉的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即小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膘,一般体重在 60 千克前,瘦肉迅速增长,在 75 千克左右生长速度达到最高峰,以后慢慢下降;而体重在 60 千克90 千克时脂肪增长速度是 20 千克40千克的 3.5 倍4.5 倍,说明在育肥后期瘦肉组织的沉积速度放慢,脂肪沉积速度加快,这就要求改变前期限制肌肉生长,后期大量使用能量饲料的传统“吊架子”的饲养方式,应该推广使用前期充分饲养以促使肌肉生长发育,后期适当限量以限制脂肪沉积的“吊尾巴”饲养方式。即体重 60 千克以前可饲喂干精饲料或湿拌料,如配制全价饲料,其配方为:玉米59
31、、豆饼 15、米糠 14.5、麦麸 10、石粉 0.8、骨粉 0.4、食盐 0.3,让猪自由采食和饮水;60 千克后应限量饲喂,每天喂 3 次,每次八成饱即可。饲喂时应做到定时、定量,供足饮水,同时加喂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和青饲料。这样,既节省饲料,又提高瘦肉率,使猪卖个好价钱。提高营养水平 充分利用本地饲料资源,合理搭配日粮,适当加入营养重分配剂等高效饲料添加剂,满足育肥猪的营养需要,尤其要提供瘦肉生长起需要作用的蛋白质。在小于 60 千克的育肥前期,日粮中粗蛋白质应达到 16%18%,消化能不低于 3100 大卡/千克;在大于 60 千克的育肥后期,日粮中粗蛋白质保持在 13%15%。消化能
32、 2900 大卡/千克即可。给公猪去势 去势的公猪日增重比未去势的提高 10%左右,育肥期缩短 20 天左右,节省饲料 8%,瘦肉率提高 3%5%。科学防治疫病 猪病的发生、蔓延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会给养猪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采用传统方法养猪,受疫病的威胁更大,必须建立规范完善的防疫免疫程序,坚持做好春秋两季定期和不定期的防疫、驱虫工作,并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适时进行屠宰 屠宰体重与瘦肉率呈线性关系,体重越大,瘦肉率越低,肥肉越多,一般国外良种猪和杂种猪以 90 千克100 千克屠宰为好,最好不超过以上体重,否则不仅会降低瘦肉率,而且浪费饲料,降低经济效益。 5、 养猪要省料
33、要做好哪五道关?目前在养猪生产中,较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只注意每公斤饲料中的营养水平,而不注意饲料的日投料量。虽然严格按照其需要的营养水平配制饲粮,但因日投料量不能满足或超过所需要,要么延长饲养期,增加了饲粮需要的份额,降低了饲料利用率;要么造成过食,引起消化不良,造成饲料的浪费。因此,在科学配料的同时,一定要重视饲料的科学投喂,以充分发挥其增重潜力,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一般生长育肥猪的精料的投喂量按猪体重的 4%左右投料,瘦肉型猪在60 公斤以后可按其体重的 3.5%投料;也可根据预期日增重与饲料的预期利用率( 饲料/ 增重)确定,即日增重(公斤)饲料利用率 (饲料/ 增重)=日投料量( 公斤)。
34、饲喂关根据猪前期生长慢、中期快、后期又变慢的生长发育规律,为获得较高的饲料报酬,应采取直线育肥的饲养方式,以缩短饲养周期,节约饲料。同时,要实行精、青、粗的饲料搭配,并实行拌潮生喂;在饲喂次数上,采取日喂两餐制,以减少因多次饲喂刺激猪运动而增加能量的消耗和饲料的抛撒损失,降低饲料的利用率。温度关圈舍要保持清洁干燥,冬天有利保暖,夏天有利散热,为猪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以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消耗,提高饲料利用率。猪舍的适宜温度为 1721,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饲料利用率降低。防疫关要搞好疫病的防治与驱虫,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病率,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在养猪生产中,每年均有相当数量的猪因患慢性疾病和寄
35、生虫病而造成饲料隐性浪费的情况。为此,养猪要做好定期免疫和定期驱虫,保证猪的健康生长,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屠宰关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骨骼、瘦肉、脂肪的生长强度不同。在生长前期(60 公斤前) ,骨骼和瘦肉生长较快,饲料利用率高;然后随着月龄与体重的增加,脂肪生长超过瘦肉,而长 1 公斤脂肪所需的饲料比长 1 公斤瘦肉所需的饲料高 2 倍多。所以,饲养周期越长,体重越重,饲料利用率则越低。一般杂交猪的适宜屠宰体重为 90100 公斤;品种较纯的地方猪种的适宜屠宰体重为 85 公斤左右,纯度较差的地方品种的适宜屠宰体重为 75 公斤左右。 6、 为什么说生姜海带喂母猪好?在养猪的生产过程中,给母猪
36、产前喂生姜,可使仔猪成活率达 98%以上,且仔猪长的结实健壮,仔猪的平均体重可增 11.5 公斤。 在母猪分娩前 20 天左右,将 0.5 公斤生姜捣碎,熬姜汤 23 升,分 3 次拌入饲料中喂给;在母猪分娩后的当天,因体内失水过多而感到口渴,用麸皮 0.5 公斤、食盐 30 克、水 2 公斤,冬春寒冷季节用温水调和,一般喂 23 次。 另外,给母猪喂海带可催乳。在母猪产仔后的第一个月内,每星期用海带 0.5 公斤,泡胀后切碎加入 100 克火炼动物油,加水 4 公斤煮成海带汤,每天早晨给母猪喂给。第二个月由于泌乳高峰期已过,可每隔 35 天喂一次。7、 育肥猪出栏时间如何确定?一、外形圆满
37、育肥猪经过催肥,一般都能长得饱满肥圆,特别是脊背和臀部,更能显现出圆滚滚的外形。二、食量减少 饲养人员对育肥猪每天食量的多少要做到心中有数,当育肥到一定程度时,要多留心观察育肥猪,当发现育肥猪食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时,说明育肥猪即将肥满。三、粪块变小 育肥猪正常的粪便是一筒一筒的。如果发现育肥猪的粪便直径逐渐变小,说明其消化道已经积满了脂肪,这也是育肥猪肥满该出栏的迹象。 四、增重缓慢 育肥猪催肥期间,每天增重量大,增重快。在正常饲养条件下,晴好温暖的天气,日增重在 1 公斤以上。如果育肥猪到了肥满的程度,其增重率明显下降,即表明到了该出栏的时候了。养猪户根据以上四个方面,基本可以准确判断出育肥
38、猪的出栏时间。当育肥猪出现上述四种情况之一,就应该及时出栏了,再养就会提高饲养成本,降低饲养效益。如果饲养户根据上述一方面把握不准,可以把上述四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观察、判定,这样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9、如何协调养猪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协调猪场的经营决定管理形式,二者必须协调。生产种猪为主和生产肥猪为主的场管理不同;提供仔猪的场与全程饲养的管理方式也不同;公司加农户模式与单纯饲养方式也不同;管理是随经营而变化的。管理与技术的协调 现在中国养猪业,管理往往落后于技术。技术措施的执行需要严格的管理予以保证,否则技术会走形,如消毒时是否完全按技术操作规程执行,温度的掌握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等。畜牧人员与兽
39、医人员的协调畜牧人员与兽医人员,因为行业观念不同,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也不同,如畜牧人员注重应激,兽医人员注重病原控制,在仔猪断奶环节上容易产生分歧。对待腹泻问题上,畜牧人员注重从饲料上、温度上找原因,而兽医人员注重从疾病上找原因。如果协调不好,各自自以为是,容易产生磨擦,让职工无所适从,不利于生产。其实,二者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看似都有道理,其实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如果换一个角度,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有另一种感受。技术水平与职工素质的协调一些高新技术在生产中往往不能转变成生产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职工素质太低,不能理解进而实施这些高新技术,特别一些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更大。如一个教
40、授给职工讲了好多消毒的好处,又是细菌,又是病毒,甚至一个灰尘上有多少个细菌等,而职工根本听不进去,不如一个大老粗强制性地要求必须怎么做,否则罚款、开除效果好。防、治、养的协调有人重防,有人重治,如果二者不能协调好,就不能有效地防治疾病的发生。因重防的人会对出现的疾病不在意,忽视治疗,会加剧疾病的蔓延,单纯地防是无济于事的。而重治轻防,重病治好了,轻病却变成了重病,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猪群经常处于疾病的困扰之中。人们在重视防与治的同时不可忽视养的重要性,病猪更需要优越的环境条件及易消化的饲料,因这些条件可以增强猪的抗病能力,有利于早日康复。奖罚制度与管理团队的协调为提高职工生产积极性,各猪场都在
41、实施奖罚制度(或称效益工资) ,各场情况不同,奖罚制度也不同,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这样各猪场都采取了补洞的办法,几年过去了,奖罚制度越来越细,自认为是很合理了。但实际上,由于职工能力有限,无法计算;或统计人员工作拖延,不能及时计算结果,造成工资发放时间推迟;或统计人员水平低,自己反而糊涂了,最后反而降低了职工的积极性。所以任何一项制度的制定,都要考虑到职工的接受程度和工作中的可操作性。生产与后勤的协调生产的提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如供水、供电、供料、供药、供暖等。如果大夏天断水,冬天断煤,晚上断电,饲料供应不上,对生产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影响生产人员的工作热情。当然,出现这一问题,有
42、人会把责任推到后勤人员身上。其实,出现这一问题,是生产人员和后勤人员出现不协调造成的;如果生产人员提前作好计划,或经常提醒后勤人员,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工作与休息的协调现在的猪场,很少有为职工安排休息时间的,这样看似职工每天都在工作,但他们的工作效果并不理想。每一个人长期干一项工作都会有厌烦心理,效率很低,忙于应付,消磨时间。如果每周给他们安排一天休息时间,放松一下,换一个环境,换一种心情,他们会把工作做得更好。各生产环节的协调这一点比较好办,只要定期做好近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就可以了。计划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是一月一次,计划改变后及时通知各部门。做计划时要考虑到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如气候条件、疾
43、病发生、销路不畅等,否则会造成很大的被动。产与销的协调生产人员重产量,销售人员重价格。有时为考虑价格因素,可能压栏推迟销售,或提早出栏,会给生产的计划性及人员协调带来不便。所以双方要提前进行协调,尽可能减少损失和双方不快。10、 鸡群日常观察有哪七大要点?现代养鸡生产中,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如果日常管理中,经常巡视,观察鸡群状况,如鸡群的营养发育状况,体质强弱,采食量和饮水量,鸡群发病数、死亡数,死亡多在下午、夜间还是全日均匀,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是几小时,还是毫无症状突然死亡等等,就可以及时发现鸡群的异常变化,及早发现问题,采取相应对策避免疾病的发展和蔓延。其中应包括以下几项:一是鸡的精神状态
44、。健康鸡活动正常,精神良好,反应灵敏,叫声宏亮,食欲旺。病鸡则精神萎靡,行动缓慢,缩颈闭眼,反应迟钝,双翅下垂,食欲差,叫声低沉,鸡冠发白或发紫,离群呆立。二是羽毛状态。正常鸡群羽毛洁净整齐,毛片完整,有光泽,平滑,紧贴于体表,病鸡则羽毛蓬乱,无光或脱毛,患体外寄生虫时,鸡会自啄羽毛。三是饮水。饮水激增,预示着热应激,球虫病早期,预示着料中食盐过多,或其它热性病。饮水明显减少,预示着低温或药物异味等。四是粪便观察。正常雏鸡粪便为白色或深绿色稀薄液体。成年鸡粪便呈圆柱形、条形,多为棕绿色,表面附有一层白色的尿酸盐。另外,正常鸡只早晨排出盲肠内的黄棕色糊状粪便,状如面酱。夏天温度高的情况下,鸡饮水
45、较多,会排出水样稀粪,稍加限制饮水后,粪便又可恢复正常。通常异常粪便分以下几种:肉红色粪便:肉红色如烂肉,消化物极少。常风于绦虫病,蛔虫病,鸡球虫病和肠炎恢复期。白色黏性粪便:预示鸡白痢、痛风等。硫磺样粪便:预示组织组织滴虫病。黄绿色稀粪:预示鸡新城疫、霍乱、卡氏白细胞病、伤寒等。水样稀薄粪便:预示饮水过多,饲料中镁离子过多,轮状病毒感染性法氏囊病等。血液粪便;粪便多为黑褐色,茶锈水色,紫红色,或稀或稠,均为消化道出血的特征。上部消化道出血,粪便为黑褐色,茶锈色,下部消化道出血,粪便为紫红色、红色。常见的疾病有食物、化学药物中毒,球虫病、新城疫早期等。蛋清状粪便:粪便似蛋清状,黄绿色并混有白色尿酸盐,消化物极少。常见于重病鸡或新城疫病鸡。牛奶样粪便:粪便为乳白色,稀水样似牛奶倒在地上,鸡群往往在早上排出这种粪便,这是肠道黏膜充血,轻度肠炎的特征粪便,平地散养鸡群,雨后多见这种粪便。蓝绿色粪便:粪便表层的尿酸盐为蓝绿色(铜绿色) ,由成型便逐渐变成稀薄便。发病原因可能与饲料中的霉变物质有关。五是神经症状和运动障碍。神经系统的任何损伤,都会使神经体液的调节发生障碍,同时出现异常的运动形式,不同部位的神经组织发生改变,表现的神经症状也不同。劈叉姿势(一腿向前,一腿向后):预示鸡马立克氏病。一月龄鸡瘫痪:预示传染性脑脊髓炎,鸡新城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