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的和平发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1 年 9 月目 录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二、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三、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四、中国和平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五、中国和平发展的世界意义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这个拥有 13 亿多人口的文明古国,正在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世界对中国的关注集中起来就是,中国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中国多次向世界宣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坚持自己和平发展的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在进入 21 世纪第二个十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之际,中国再次向世界郑重宣告,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
2、民强国、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战略抉择。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在 5000 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国各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延续性、包容性、开放性。在长期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努力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长处,自强不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19 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封闭的门户,内忧外患导致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战乱不已,民不聊生。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苦苦追寻变革救亡之路。1911 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
3、专制制度,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斗争。然而,这些探索和斗争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的期望,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于 1949 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新中国成立 60 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探索符合本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虽然历经曲折,中国人民却孜孜以求、与时俱进,不断总结汲取本国及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艰苦努力,中国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4、,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更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看,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就是尊重并遵循经济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5、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尊重人权和人的价值,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以及生 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自主发展。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归根结底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中国始终
6、坚持独立自主,把国家发展的基点和重心放在国内,注重从本国国情出发,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把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别国。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只有坚持自主发展,才能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才能更好地同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开放发展。中国从自身发展经验中深刻认识到,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把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结合起来,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
7、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绝不会关上,开放水平只会越来越高。和平发展。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遭受战乱和贫穷的惨痛经历中,深感和平之珍贵、发展之迫切,深信只有和平才能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只有发展才能实现人民丰衣足食,把为国家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作为对外工作的中心任务。同时,中国积 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绝不搞侵略扩张,永远不争霸、不称霸,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合作发展。国际社会始终会存在竞争和矛盾。各国应该在良性竞争中取长补短,不断寻找合作机会,扩大合作领域,拓展共同利益。中国坚 持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
8、作化争端,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致力于通过同各国不断扩大互利合作,有效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协力解决关乎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进步的重大问题。共同发展。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只有实现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让更多人分享发展成果,世界和平稳定才有坚实基础和有效保障,世界各国发展才可以持续。因此,中国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自身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一致性,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与他国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中国真诚期待同世界各国并肩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沿着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为世界繁荣稳定作出了重
9、大贡献,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经济总量从 1978 年到 2010 年翻了四番多,达到 5.88 万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从 1.8%增加到 9.3%。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推进。人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人均国民总收入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从 2005 年的 24.9%提高到 2010 年的 46.8%。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
10、增强,宏观调控体系日臻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 陆地区,从引 进外资到鼓励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从敞开国门搞建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进出口总额从 1978 年的 206 亿美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29740 亿美元。1979 年至 2010 年,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 10483.8 亿美元。迄今同 163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签署 10 个自由贸易区协定,同 129 个国家签
11、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同 96 个国家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成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积极实践者。中国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逐步降低关税,关税总水平从加入世贸组织前的 15.3%降到目前的 9.8%,并取消了大多数非关税措施。中国 积极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互利共赢的大国关系框架,促进形成机遇共享、共同发展的周边合作局面,巩固并加强了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谊和团结合作,与各国相互依存、利益交融日益加深,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更加广泛。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年均进口近 7500 亿美元商品,相当于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 1400 多万个就业岗位。过去
12、 10 年,在华外商投资企业从中国累计汇出利润 2617 亿美元,年均增长 30%。2000 年至 2010 年,中国非金融类年度对外直接投资从不足 10 亿美元增加到 590 亿美元,有力促进了有关国家经济发展。2009 年境外中资企业实现境外纳税 106亿美元,聘用当地员工 43.9 万人。中国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达到 10%以上。在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引起周 边国家和地区货币大幅贬值情况下,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为区域经济稳定和发展作出了贡献。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建设,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参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13、,参与国际贸易融资计划和金融合作,组织大型采购团赴海外采购,向陷入困境的国家伸出援手。中国认真落实联合国(微博) 千年 发展目标,成为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贫困人口减半国家,并根据自身能力积极开展对外援助。截至 2009 年底,中国累计向 161个国家、30 多个国际和区域组织提供了 2563 亿元人民币的援助,减免 50 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债务 380 笔,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人员 12 万人次,累计派出 2.1 万名援外医疗队员和近 1 万名援外教师。中国积极推动最不发达国家扩大对华出口,并已承诺对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 95%的输华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为维护世界和平、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
14、重要作用。中国是唯一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核国家。中国累计向联合国 30 项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约 2.1 万人次,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领域国际合作,向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派出救援队,为打击海盗行为向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派遣海军护航编队。中国参加了 100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 300 多个国际公约,成为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中国是最早制定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近年节能减排力度最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发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为应对国际
15、和地区热点问题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在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热点问题上坚持劝和促谈,推动形成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机制。中国同 12 个陆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坚持通过对话谈判处理同邻国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以建设性姿态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 发” 的主张,尽最大努力维护南海、 东海及周边和平稳定。中国通过开展双边合作并参与区域次区域合作,致力于促进亚太地区共同发展繁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是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并努力作出贡献的国家。二、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中国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是,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
16、合作、求和平。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改革创新,通过同世界各国长期友好相处、平等互利合作,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并为全人 类发展进步作出应有贡献。这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意志,转化为 国家发展规划和大政方针,落实在中国发展进程的广泛实践中。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20世纪 70 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制定并实施了“三步走” 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一步,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 20 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两步目标已经实现。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0
17、 年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步走” 目标的核心任务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 富民与强国的统一。同时,要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中国和平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到 2020 年,中国将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中国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
18、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实现“十二五 ”规划是中国和平 发展的近中期目 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指引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了“十二五 ”时期(20112015 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今后 5 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建设明显
19、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同时,中国将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汇合点,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从温饱到小康再到中等发达水平,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集中体现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意图。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国决心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通 过多种途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调整优化国内投资结构,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
20、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注意学习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突破制约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确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 循环经济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提升资源保障程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探索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 资 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为世界经济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挖掘自身资源和市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