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衣食住行变化看改革开放.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222059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衣食住行变化看改革开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衣食住行变化看改革开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从衣食住行变化看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30 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绝大部分居民家庭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人们的消费结构也由过去的“温饱型” 向“发展型”和“ 享受型”转变。首先是“衣食住行”中的消费位次发生了明显变化:“ 食” 的消费位次开始让位于 “衣住行”。衣买新衣不仅在春节“ 我们小时候非常盼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家里才会给做身新衣服,平时穿的基本上都是哥哥姐姐穿过的旧衣服,有的还补丁摞补丁。”这句话来自于一名 70 后。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期,中国大地上几乎是统一的三种颜色:灰色,绿色,蓝色,人们大多穿着灰色的土布和卡其布做的工作服和其它衣服,样式也就是干部们四个

2、兜的中山装和没胸口那两兜的怪模怪样的衣服,其它的就绿色的军装了,那时的人们以能穿上军装和背军挎包为荣。80 年代,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深入,人们穿衣逐渐开明化,不再局限于单一呆板的颜色以及款式样式,而是根据自身喜好安排自己的穿着打扮,整个城市飘扬着五颜六色的色彩。90 年代,人们穿衣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个性的宣扬,情绪的宣泄,穿衣打扮讲究个性和多变,很难再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服装的多样化完整的反映出人们心理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现在的个性追求,遍布大街琳琅满目的时装店从最直观的角度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穿衣上所发生

3、的变化。食吃不只为填饱肚子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短缺,实行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90 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现在,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而吃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更多的时候,人们在吃的方面不是在填肚子,而是在品尝味道,享受生活!住住得越来越舒心“ 居者有其屋” 是中华民族上千年的梦想。 1978 年以前,是居者 “忧” 其屋,到了

4、上世纪末,初步实现了居者“ 有 ”其屋,现在,人们开始向着居者“优”其屋迈进。七十年代的农村,家庭经济较富裕的人家能住上土坯房,更多的人住的是茅草房。七十年代的城市,城镇居民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要单位给房。筒子楼是那个时代的主流。曾经有无数的中国人在筒子楼里结婚生子,奏鸣着锅碗瓢盆交响曲。在改革开放的 1978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是 6.7 平方米,到 1998 年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了18.7 平米。从 1978 年到 1998 年提高到 12 平米。2006 年底,全国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 27 平方米。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完善,让老百姓朝“俱欢颜” 迈出坚实的步伐。行出门越来越方便在 80 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 50%,高峰时超出 100%,每天有 80 万人站着乘火车。随着铁路、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民航的大发展,人们出行大大方便、快捷了。原来坐飞机是可想而不可求的事,现在,只要你有钱就能坐上。私家车也开始普及,不再是稀罕物。 刘 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