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224578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要素的总和,是农村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范畴,从狭义上来看,指农村的道路、交通、信息通讯、水利灌溉、广播电视以及水电供应等;从广义上来看,包括农村的教育、科研、环境、公共卫生等内容。它具有功能的公共性、价值的公益性、投资的规模性和收益的长期性等特点。一、当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村基础设施不仅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因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

2、减少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农村、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农村基础设施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又加之历史欠账的存在,以致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远远满足不了当今农村农业发展的需要,成为束缚农村建设的“瓶劲”。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资金投入来源不足。虽然各级每年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相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还远不够。国家每年通过国债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等方面进行了扶持,重点进行了水库除险、人畜饮水工程、农田灌溉工程、村级道路整治等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但农村通路、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

3、等困扰制约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农民饮水和农田灌溉得不到解决,要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必须继续加大资金的投入。(二)、基础设施的管理和市场化运作不够。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对设施的实物管理,对已有的设施没有形成资产的市场化经营模式,基本为无偿服务、无偿供给、无偿使用,致使供给越多,需求缺口越大,实现扩大再生产就越加步履维艰。(三)、基础设施老化,保障能力下降。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续建配套任务重;渠道标准低,倒塌淤积堵塞严重;病险水库未全部处理,由于缺乏维修资金支持,致使一部分基础设施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一些处于半瘫痪状态,或者是使用效率较低。(四)、规

4、划设计缺乏前瞻性,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设计时往往只考虑到当前的利益,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超前意识不强,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在存量上与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增量上也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要求,表现在设施建设工程规模小,骨干工程少。综合上述,为加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大力拓宽投入渠道,创新投入方式,从而又好又快地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四个结合(一) 、农田基本建设与其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以往,各

5、级政府一直倡导和支持农田基本建设,支持广大农村进行农田水利建设,修筑梯田、条田,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打机电井,修筑田间道路,建设防护林网,建各类大棚温室等。现在,农村产业结构已日益丰富,除农业以外还有林、牧、副、渔业等,农村工业、矿业、建材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业等也已兴起,农村建成各类小区,如农产品加工小区、畜禽养殖小区、仓储及市场小区等,而这些小区要统一修建道路、电力及通讯设施、上下水工程、污水及垃圾处理场所等,其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与各类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衔接,如道路、水路、电路等都应连接、贯通。做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其他产业基础设施的结合与贯通,有利于提高农业及农村

6、其他产业间的物质循环效率和能量转化效率,有利于节约内部运输成本、提高设施利用率等。(二)、生产设施建设与生活及公共设施建设相结合。农村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包括宿舍、院落、厨房、厕所、上下水、电灯电话、燃气、供暖、垃圾处理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包括村屯道路、电力通讯设施、自来水供应系统、沼气秸秆燃气供应系统、文化体育场所、学校、卫生所、村部及村民会馆、公园、广场、超市卖点、池塘、水渠、化粪池、垃圾处理场等。这两方面建设要紧密结合、配套衔接,连为有机整体。这不仅会大大提高农民的现代生活质量,而且也会大大提高农民通往各种生产场所的便捷程度,提高各种物料运转的便捷程度,提高各种原材料、废料及能源的综合处理和

7、利用的效率。(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新农村建设是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全面地向农村延伸、向农村覆盖,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则要不断地完善,并向外拓展,以迎接、对接城市(镇)延伸、过境的公共基础设施。如国家公路、桥梁、电力、通讯、水利、输油、输气、供暖等设施都可以与广大农村对接,惠及农民群众。(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一切生产生活活动的载体,同时也为城镇乃至城市提供生态产品输出(纯净水、新鲜空气等)。因此,农村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与其有机结合,和谐统一。由近及远,农村生态环境包括:农

8、舍及村屯四周的空间景观;公共绿地、池塘、水渠、园田;河流、湖泊、近山、远山、森林、草地等。在运用人工工程手段进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同时注重配合运用各种生物措施手段,对生态环境加以改善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会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反过来,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益于农村基础设施的良好运行。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从十方面下功夫,扩大实施规模,扩充建设内容,带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一是加大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力度。逐步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实施新一轮沃土

9、工程,改善耕地质量,全面提升地力。二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尽早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通公路。三是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优先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四是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加快普及户用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灶。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试点规模。五是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启动无电村电力设施建设,力争使这些村庄早日通电。六是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

10、信息服务平台工程建设。七是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力度。重点解决村内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八是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九是抓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十是加强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增强其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从思想认识到工作部署上都要有一个大的转变,特别是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毫不动摇地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

11、貌,关系到扩大国内需求,关系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关系到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对长期发展有深远影响。必须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多渠道增加对农村的投入,逐步建立合理、稳定和有效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机制。笔者认为,解决农村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的投入。从理论上讲,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公益事业都是为公民提供公共产品的,应该是财政投入的主要领域。同时,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两个趋向 ”重要论断的要求,财政作为主要公益事业的投资主体也应当转变成涵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纳入公共财政的

12、投入范围,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一是国家财政要加大对各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继续落实已有的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同时,再制定和实施新的扶持政策。各级地方财政也要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二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一竿子插到底” 的政策,尽量不要求地方政府配套,以免造成新的欠账和村级债务。三是构建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的长效机制。如在预算内经常性固定资产和国债资金中增加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通过立法,把国家

13、的重大支农政策制度化、规范化,如通过立法规定,把财政预算新增部分的一定比例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二)、建立农民自主自愿、民主决策的劳动积累机制,增加农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工投劳。农民是农村基础设施的直接受益者,承担部分费用是必要的,也是合情合理的。重点要调动农民投工投劳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农民自主自愿投工投劳。一要严格把握原则,做到量力而行,共同受益,民主决策,自愿互利,上限控制,严格规范。 二要规定限额。不能把农民投工投劳变成新的农民负担,要充分考虑农民意愿、承受能力和建设任务用工需要。三要突出重点。农民投工投劳重点用于本村范围内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和村民认为需要兴办

14、的其他集体生产性公益事业项目和预防突发性灾害。对已经有规定途径解决所需资金的建设项目,不得纳入农民投工投劳范围。四要重塑机制。要革除用行政手段和自上而下的计划行为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老模式,代之以建设项目申报、农民自主投劳、政府政策激励、部门指导服务的新模式。如通过“一事一议 ”解决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资金或成立“ 农村公益事业促进会” 等民间组织,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公益事业交给群众办,群众热情较高,应当积极支持,帮助总结提高、规范运作。 (三)、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能力。在中央的新农村建设纲要当中,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但经济发展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增加农民收入,也

15、应当包括增加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只有村集体经济有钱了,也才能有效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发展村集体经济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改革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稳妥,找准自身的优势,依托自身的优势,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绝不能搞“一刀切” 、“一哄而上”、“盲目跟风” 。 坚决克服强村与富民两者偏离的倾向,既不能靠侵犯群众的利益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也不能随意加大村级集体经济非生产性支出,消耗积累资金,损害村级集体经济,两者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走共同富裕道路。要改变过去那种政企不分的作法,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原则,逐步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的现代

16、产权制度,实现开放式经营,积极推进大范围、宽领域的资产重组,优化集体资源配置。同时决不能走过去那种短历时、高消耗、低效益的路子,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四)、塑造社会集资机制,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捐资、投资和吸引外资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其他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投入来源,创新机制,吸引社会资金非常必要。搞好社会集资,一要充分尊重捐资者。修桥铺路、行善积德,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社会中也蕴藏着无偿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和其他公益事业建设的财力,特别是农村先富起来的人和在外事业有成的人士,他们有的也想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做贡献,关键是要采取恰当的形式,体现社会对捐资者的尊重,体现他们的价值。一些地方对捐资修路、修桥、架设路灯等基础设施和其他公益事业建设立功德碑、建功德薄之类的作法,是有益的探索,有助于吸引社会各方面投资。二要搞好市场化运作。对一些受益主体明确、可以实行经营性管理的小型基础设施,如小型水库、泵站等,可以将经营管理权甚至产权明晰、量化到自然人或法人,有偿使用,以实现其经济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