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衣食住行.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22545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人的衣食住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代人的衣食住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代人的衣食住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代人的衣食住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代人的衣食住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讲 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 第一节 衣着和佩饰 ? 狭义的衣专指上衣;? 广义的衣包括了一切蔽体的东西。有:头衣、上衣、下衣、足衣。一、 古代的头衣? 头衣又称元服。元本义即是头。加元服就是行冠礼。? 古代贵族与平民的头衣区别很严格。? 贵族戴冠、冕、弁;? 平民戴帻。(一) 冠、冕、弁(二) 帻、陌头、幞头、角巾 ? 1 帻平民百姓的头衣? 帻的作用是盖住发髻,可以一直盖到前额。 ? 应劭汉宫仪上说:“ 帻者古之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所服也。 ” 2 陌头、绡头、帩头 3 幞(f)头 ? 新唐书?輿服志说:“幞头起于后周,便武事者也。 ”?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孙策传:张津常著绛帕头 。帕头者,

2、巾帻之类,犹今言幞头也。 ” 4 角巾 ? “角巾” ,其实就是幞头的原始形态。角巾多用于士子,因巾上带有棱角而得名。制出东汉,流行于魏晋。(三)妇女的头饰 ? 1髲(b)髢(d) 、巾帼、发笄、发簪、发钗、步摇二、体 衣? 1 上衣? 襦,短上衣叫襦(r)。? 说文:“襦,短衣也。 ”? 襦是一般人(包括奴仆)平时所服。? 地位低下的劳动妇女,一年四季均穿短衣。 深衣? 深衣是贵族上朝和祭祀时穿的,庶人以深衣为礼服。? 礼记有深衣篇, 经典释文引郑玄注:“深衣者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 ” ? 礼记?深衣说:“短毋见肤,长毋被土。 ” 孔颖达疏:“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 ”孙希旦集解:

3、“人身虽有长短,而深衣皆以及踝为度也。 ”2 寒 衣? (1) 裘? 古人最常见的冬服是裘。? 狐裘和豹裘最为珍贵,为达官贵人所服。? 鹿裘、羊裘则最一般。(2) 袍、襺 ? 絮新丝绵的叫茧(襺);? 絮乱麻和旧丝绵的叫袍。 3上衣的形制和部件 ? (1) 衣领、衣襟、衣裾(2) 袖子 ? 古代的袖子不但长,而且宽大,所以又称“长袖” 、 “广袖” 。? 袖又称袂。? 礼记?深衣:“袂之长短,反诎(q)之及肘。 ” ? 祛。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说: “析言之袖曰袂,袂口曰祛。 ” (3) 衣带 绅? “凡侍于君,绅垂。 ”郑注:“绅,带之垂者也。 ” ? 绅是大带结住后余下下垂的部分。? 邢

4、昺疏:“以带束腰,垂其余以为饰谓之绅。 ” ? 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子张书诸绅。 ” 束带? 白虎通?衣裳:“所以必有绅带者,示敬谨自约整也。 ”? 论语?公冶长:“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 ? 晋书?陶潜传:“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缙绅? 颜师古据说文作注:“缙,赤色也。绅,带也。或作搢 ,搢,插也,谓插笏于带也。 ”? 晋书?舆服志:“所谓搢绅之士者,搢笏而垂绅带也。 ”? 礼记?玉藻:“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 ”三、 胫 衣 ? 1绔 、袴 纨袴? 纨袴为有钱人

5、的服装,后来专用以指富贵人家不务正业的子弟。?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 陆游书叹:“布衣儒生例骨立,纨袴市儿皆瓠肥。 ” 2 裳? 说文解字:“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 ”? 释名?释衣服:“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庇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 ? “裳”和“常”为异体字。 裳的形制? 裳通常制成两片,一片蔽前,一片蔽后,上用布带系结于腰。? 仪礼?丧服郑注:“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 ” 四、 足衣 ? 1 鞋 ? 古代的鞋有屦(j)、履、屩(ju)、屐(j)、鞮(d)等名称。? 屦, 说文:“履也。一曰鞮也。 ” ? 朱骏声说文通训

6、定声也说:“古曰屦,汉以后曰履,今曰鞵(鞋)。 ” (1) 屦(草屦、葛屦、丝屦) (2) 履? 屦,在战国之后通称为履。(3) 舄(x)? 古代贵族男女参加祭祀、朝会所穿的礼鞋。? 一般鞋履均为单底,而舄则用重底,即将鞋底做成双层,上层用皮革或布,下层用木。 ? 唐以后,祭服用舄,朝服用皮靴。(4) 屐? 颜师古急就篇注:“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可以践泥。 ” ? 南北朝时士族大夫好屐,以为常服。 2 袜 ? 古代的袜子,是用布帛、熟皮做的。字作韤、韈。? 说文:“韤,足衣也。 ” ? 按照古代礼节,臣见君,需解袜然后登席。五、佩饰 ? 古人十分重视身上的佩饰,不仅用以美化自身外形,而且

7、借以标志身份等级。1佩玉 ? 玉是最重要的佩饰。(1)环? 环是环形玉。? 说文:“环,璧也。肉好若一谓之环。 ”即当中空心的直径与四周玉的宽度相等。? 环是表示修好,恢复原来关系的圆玉。 ? 后代诗文中的环佩则多指妇女的佩饰。 (2)玦? 玦的名称来源于“决” ,而且形制又是“缺” ,断开的两边不相接,所以古人常以玦寓以“决”义。? 玦是表示与人绝交、毫不妥协的圆玉。2佩韦、佩弦? 与佩玉有相似用意。 ? 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常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常佩弦以自急。 ”? 韦是加工后柔软的皮,其性缓;弦在弓上绷紧,其性急。第二节 饮食和器皿 ? 一、 饮食 ? 礼记?内则把古代的

8、饮食分为食、膳、羞、饮四个部类。1 主食? (1) 粮食作物的品种 ? 五谷:黍、稷、麦、菽、麻。 ? 六谷:黍、稷、麦、菽、麻、稻。 (2) 用粮食做成的食品? 古人用粮食加工成的熟食,主要是饭和粥。羞点心? 饼:麦粉做的叫饼,米粉做的叫粢(z)。 ? 饵:与饼、粢同类。 2.膳肉食? 古人肉食中以牛、羊、猪为最重要,狗肉、野味也是肉食的重要来源。? 脯(f):肉加料煮、然后晒干。脯又叫脩。? 束脩。古时十根脩为一束,叫束脩。3酒和调料? 古代的酒不是烈性的,一般都是用黍或高粱加上酒母酿制而成。? 烈性酒在我国出现得较晚,至早不过南宋。二、 器皿 ? 1 炊具? 鼎:用来煮肉或盛肉的青铜容器

9、,常用来煮全牲,比较大。? 鬲(l):用来煮粥,其形近鼎,三足空,与腹相通,为的是最大限度受火,加快米熟的速度。 2 食具? 簋(gu ):形状如大碗。最初用以盛粮食,后来也用于进餐。盛行于商周时期。 ? 簠(f):盛粮食,后来也用来盛醢或羹等食品。? 簠簋时常连称,后代并用以代表祭祀。3 酒具? (1) 盛酒器? 尊:盛酒器的总名。尊又写作樽、罇。 ? 形状是敞口、高颈、圈足,上常饰有动物的形象 。? 罍:大型盛酒器,有圆有方,短颈,大腹,有大口或小口。(2) 饮酒器? 爵:古代饮酒器的通名。? 爵的形制,深腹,前有流酒的槽(称为流) ,槽与口相接处有柱,底部有三足,可以放置火上温酒。? 觯

10、(zh):圆足,像大口瓶。? 觚(g):古代最常见的饮酒器,多和爵配套使用。其口像喇叭,长颈,细腰,圈足。? 觥:盛酒器,像一只瓢横放,有盖。形体弯曲如牛角,一端大而开敞,另一端小且封闭。觥又作觵(gng,觥的异体字) 。? 说文解字?角部:“觵,兕牛角,可以饮者也。 ”? 后代诗文中提到觥则已经是饮酒器的代称。4 餐具 ? 俎(z):砧板。肉在镬中煮熟后用“匕”把肉取出放到俎上,然后将俎移至席上,食者用刀割取。? 因为匕、俎、刀为食肉时所必需,所以刀匕、刀俎时常连言。? 俎和豆都是祭祀时使用的礼器,因此,古人常把俎豆连在一起使用,表示礼仪行为。案? 最初食器直接放在席上,后来有了托盘,即放在

11、托盘上再上席。? 托盘为长方形或圆形,四足或三足,古代叫案。? 颜师古急就章注说:“无足曰盘,有足曰案,所以陈举食也。 ” 三、 饮食习惯与礼仪 ? 1 古人的饮食习惯? 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也叫饔(yng) 。? 第二顿饭叫餔(b)食,又叫飧(sn) 。 2 古人的饮食礼仪? 礼记?曲礼上记载乡大夫燕食宾客之礼, “凡进食之礼,左殽,右胾(z) ,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渫(xi)处末,酒浆处右,以脯、脩置者,左朐(q)右末。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殽之序,遍祭之。三饭,主人延客食胾,然后辩殽。主人未辩。客不

12、虚口。 ” 第三节 宫室和起居 一、 先秦住宅的主体建筑? 上古时代,宫指一般的房屋住宅,无贵贱之分。? 秦汉以后,只有王者所居才称为宫。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认为:“重视阶基是中国建筑外部轮廓的重要特征之一,与之相应的另一重要特征则是庞大的屋顶。二者一以法天,一以法地,有上有天顶下有地基之称,加上中间住人,是天、地、人三者在中国建筑上的具体象征。 ”1 堂与室 陛下? 蔡邕 独断:“陛下者,陛,階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執兵陳於階側,以戒不虞。謂之陛下者,羣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 ”? 古代称皇帝为陛下,就是因为表示谦恭不敢直呼对方而

13、与在阶下伺候的官员、卫士说话。? 阁下、殿下堂? 堂上没有南墙,因而敞亮,于是又名堂皇。? 堂皇、富丽堂皇、冠冕堂皇廉? 因为堂一面无墙,其边沿暴露于外,所以有个专名叫廉。? 廉必直,所以常用以比喻形容人的正直,说廉正、廉洁。室? 堂后是室,有户相通。要入室必先登堂。2 庭院? 周代的建筑大门内为庭,即院子。讲究的住宅还要设一道二门,即闺,又叫寝门。? 寝门,又称为闺。闺在大门之内,堂之前,为第二重门,其门较小。闺内为主人起居之处,由此称内宅为闺。? 后来用以专指女子住处,如闺阁,小女子则曰闺女。 二、 古人的室内礼仪 ? 1室内陈设与礼仪? (1) 席子 草席、竹席? 席地而坐 、寝不安席

14、、席位、主席? 重席。 古时稍讲究一点的,坐时在大席子上再铺一张小席,谓之重席。? 席的层次,依地位高低而异。? 对于贵族来说,居必有席,否则就是违礼。避席? 古人席地而坐,如果有尊者进来或离席走到跟前来,座者必须离席伏地自表谦卑,这是古代一种对人表示尊敬的礼节。 ? 避席又叫违席。? 席子在室堂中要放正,即席的四边要与室堂的边、壁平行。(2) 帷幕? 古代还在堂上室内设帷幕。帷与幕有别。? 说文:“在旁曰帷” , “帷在上曰幕” 。(3) 几? 古代室内设几。 ? 一类是陈物之用,通常称案。一类是凭倚之用,叫几。? 古人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倚几的。? 对客坐而倚几,是一种不严肃、懒散的表现 。(

15、4) 床 ? 古代室内有床,但与现代的床不同,较矮,较小,主要是供人坐的。? 大约到南北朝时期床已是坐卧两用了。? 从东汉末年起出现了一种“胡床” ,大约是北方游牧民族为迁徙方便而创制的。2 古人室内的座次 ? 室有四角,古代称角为隅。 ? 室内的四个角都有专名:? 尔雅?释宫:西南隅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宦(y) ,东南隅谓之窔(yo) 。 ? 奥是室内的祭祀之所,因此,室内四个角中以奥的位置最为尊贵。? 礼记?曲礼上:“夫为人子者,居不主奥。 ” ? 东向最尊,所以常常用来礼敬老师。 ? 后来常用“西席” 、 “西宾”代指授业之师和幕友。? 堂上以南乡(向)为尊,后来“南面”

16、成为称王为帝的代名词。 ? 以东为上、以右为尊,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臣子朝见君王时,按官爵高低依次由东向西排列,地位高的在东边,地位低的在西边,以东为上。 ? 汉代以后沿袭周制,便一概以右为尊,以左为卑了。? 反映在职官名称上,凡是分设左右两职的,如左右丞相,一般也是以右者为上。? 史记?陈丞相世家:“乃以绛侯周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陈)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3 古人的坐姿? (1) 跪坐? 安坐。即今跪坐式,比较松弛;? 危坐。 相对安坐而言, 危坐则是臀部离开后跟,腰板伸直,上身耸起。危坐又叫长跪。? (2) 箕踞? 古人还有一种“不规矩”的坐法,叫箕股,又称箕踞、箕倨,简称

17、箕或踞。? 其一,臀部着地,曲起双膝,足底着地。? 其二,姿势为两腿平伸,上身与腿成直角,形似簸箕。 第四节 车马和步行 ? 作为战车的马车至战国中期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 ? 作为乘车的马车到秦汉之际可以说发展到了顶峰 ,形成了一整套与帝王公卿身份地位相匹配的车辂制度 。一、 古代的车? 1 车与马? 我国古车舆存在独辀车与双辕车的两个发展时期。? 先秦时期绝大多数车辕是单根的,古时称作“辀” ,装在车箱的中部,这种车称作独辀车;? 战国时才出现双辕,西汉中期以后基本上改为双辕,装在车箱的两侧,这种车称作双辕车。驾车的马? 古代驾车以四马为常,也有驾两匹马的。五马? 陌上桑:“使君从南来,五马

18、立踟蹰”? 白居易西湖留别:“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 苏轼:“鼓吹未容迎五马,水云先已扬双凫。 ”? 五马:太守、刺史的代称。六龙? 大约到汉代,出现了六匹马拉的车,只有天子才能享用。? 古制,天子车驾六马,马八尺以上称龙,故天子车驾有六龙之称。释左骖? 古人乘车尚左,如果需要解下马来另作他用就解左骖,这是对别人的尊重。 ? 左传?僖公 33 年:“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 ”2 车的部件? 轼: 舆前边的横木,用作扶手。 ? 行车途中对人表示敬意时即扶轼低头,这个动作本身也叫轼。? 对所尊敬的人所居住的地方也要轼。二、 古代乘车的礼俗? 1、

19、 乘车位次? 古人乘车尚左。三人的位次是:尊者在左,御者在中,车右在右。? 如果车中尊者是国君或主帅,则居于当中,御者在左。? 郑玄注礼记?檀弓下:“兵车参乘,射者在左,戈盾在右,御在中央。 ”? 笺诗经?鲁颂?閟宫:“兵车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 ”? 车右:又叫骖乘(shn) ,任务是执戈御敌,车遇险阻时下去排除障碍、推车。车右都是勇而有力的人,也是车中尊者的卫士。? 左传?成公二年鞌之战中,郑丘缓为郤克的车右,所以他说:“自始合(交战),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2 超乘? 超即跳,为了表示对车所路过处主人的敬意,车上站在左右两侧的人在车行进时跳下,随后又跳上去。? 这需要高超

20、的技术和勇气,因此又是示勇的方式。三、 古代车马的种类 ? 1、大车小车。即牛车和马车。? 2、安车一立车。? 晋书?舆服志说:“坐乘者谓之安车,倚乘者谓之立车,亦谓之高车。 ”? 礼记?曲礼上:“妇人不立乘。 ” 3、轺车一衣车? 释车说:“轺,遥也;遥,远也。四向远望之车也。 ”? 轺车是一种四面敞露之车。衣车? 衣车则是车厢掩蔽之车。? 辎车:即有帷幔的车子,多用于载物,帷幔可以遮蔽风雨,防止货物损害,人也可以在里面寝卧。?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温车? 一种卧车,有帷幔,有窗子,可以根据气温开闭调节车内气温。? 温车又叫辒辌(wn

21、ling)车。? 史记?齐世家:“桓公之中钩(被管仲射带钩),佯死以误管仲,已而载温车中驰行。”辒辌车? 史记?李斯列传:“李斯以为上(秦始皇)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辒辌车中。 ”? 后来辒辌车即被用作丧车。4、戎车猎车辂车役车 ? 戎车就是战车。? 猎车则是狩猎时所用之车。? 释车:“猎车,所乘以畋猎也。 ”辂车? 辂车亦作路车。? 一说为“天子之车” ;一说:路“亦车之通名。 ” ? 诗经?小雅?采薇:“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 筚路蓝缕:用来形容创业的艰辛。役车? 役车则是柴车、栈车之类载人兼载物之车。? 释车:“役车,给役之车也。 ”? 栈车:又写作轏。以木条编舆的轻便车

22、。 ? 柴车:一种粗劣的车。? 传(zhun)车:用于传递消息法令的车,为驿站所专用,较为轻快,在先秦也叫做驲(r) 。? 史记?范雎列传:“于是秦昭王大悦,乃谢王稽,使以传车召范雎 。 ”辇、肩舆? 辇。是人推挽的车。后来辇成为皇帝、皇后的专用车。? 肩舆。即今之轿子、滑竿。四、古代步行的礼仪? 古代士大夫外出是不步行的。? 论语?先进记载: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不同场合的走路姿势? 释名说:“两脚进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奔,变也,有急变奔赴之也。 ” ? 古代如果单说“行” ,就是走;? 如果“行”跟“步”相对而言,行就是正常速度的走,步就是慢走。? 安步当车、散步、踱步等词语中的步字还是古义。 ? 趋:小步快跑。趋是恭敬的动作。? 在尊者、长者面前要趋,特别是在君王面前。? 在他人面前趋,是恭敬的表示。? 对方即使不是国君,也并非尊贵年长者,只要是值得尊重的人,也要趋。? 入朝不趋,是一种特殊的恩遇。? 萧何是历史上第一个被赐以履剑上殿、入朝不趋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